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泄泻病的发生跟脏腑气机运行失常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病病机.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转之枢纽,肝主一身气机之疏泄.调理肝脾气机是泄泻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法.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5)
中医学认为,气的运动以开、阖、枢为表现形式,若枢机畅达,则脏腑气机通畅,阴阳和合;若开阖不利,则脏腑气机阻滞,阴阳失交,出现五脏六腑的相关病变。脾肾阳虚型泄泻的发生亦是由于体内阴阳开、阖、枢枢机不利所引起。因此,此研究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角度来论治脾肾阳虚型泄泻具有重要的临证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史锁芳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从肝肺论治咳嗽的临床经验。“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既是对阴阳盛衰变化的表达,又是对六经气化状态的描述,反映出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方式。肝肺气机升降是维持全身气机运动的重要环节,正常状态下肝气主升,肺气主降,如肝肺气机升降失调则引起咳嗽。史锁芳教授治疗咳嗽时根据“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注重肝肺气机之升降,结合“六经欲解时”理论,抓住“少阳为枢,阳明为阖”这一关键,升少阳降阳明,疏肝肃肺,力求恢复肝肺气机之升降,气机升降如常则咳嗽自然痊愈。  相似文献   

4.
痛泻要方,中医知名方剂名称。此方具有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肝旺脾虚病证。痛泻要方最早记载于中医典籍《丹溪心法》,因主治痛泻被普遍认为是治疗肝脾不和证泄泻的经典方剂。但对痛泻要方证的治疗机制的注解,历代医家存在不同的认识。开阖枢理论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文章另辟蹊径,从《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来探究痛泻要方证的病因、病机、组方机制,以三阴三阳“开阖枢”对痛泻要方病证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挖掘痛泻要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枢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其功能为枢转气机,使气机出入正常,升降自如,开阖有度。其中,少阳为表里、阴阳之枢;脾胃为升降之枢。枢机旋转失乖,则变生他病,透转枢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枢机源流“枢机”作为名词提出约在明代,张景岳在注解“少阳为枢”时提出:“少阳为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目前多采用脏腑辨证,其基本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胃气上逆,与肺、肾、心三脏失调相关。六经辨证包含脏腑、经络、时空等概念,以六经辨病乃执万病之牛耳。六经病辨证关键,在于辨别六经"开阖枢",重视脾主四维枢机、少阳阳枢、少阴阴枢对六经"开阖枢"影响。临证当以六经"开阖枢"枢机,和脾胃枢机、肝肺枢机、肺肾枢机、心肾枢机,即以枢调枢,天地和而泰,则胃食管反流病自愈。本文从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以枢调枢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论治。  相似文献   

7.
泄泻为临床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便次增多,便质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中医学认为肝气横逆、克乘脾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机。四逆散出自《伤寒论》,为调理肝脾之代表方剂,强调肝气得疏则脾土自安,泄泻自止。基于肝脾不调理论探讨四逆散加减治疗泄泻的内在病机,并列举临床验案1则,为四逆散及其加减方治疗泄泻提供新的遣方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8.
花宝金教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结合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指出老年食管癌患者脏腑亏虚、气机升降紊乱,气机升降失调是老年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为,核心病机为元气亏损,脾肝不升、肺胃不降,气滞痰瘀互结于胸膈。采用通利脏腑气机,调整脾、胃、肝之气机,补脾、肾之元气的方法,通利脏腑气机、培补元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草窗痛泻要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和防风等组成。主治肝木乘脾、脾土受制、运化失常之腹痛泄泻。笔者以本方为主治疗多种疾病,获满意效果,体会到运用该方之关健在于把握“湿”这一病机特点,不必拘于方名。盖肝主疏泄,若气机不调,三焦为之不利,津聚为痰;又脾能胜湿,如脾  相似文献   

10.
泄泻的发生与阴阳运转失调密切相关,而开阖枢理论详细阐述了阴阳之运转。该文基于开阖枢理论探讨泄泻常见证型(肝郁脾虚型、脾气虚弱型、肠道湿热型、脾肾阳虚型)的临床辨治,解读经方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四神丸,探索基于开阖枢理论论治泄泻的理论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溪彬  袁海宁  田露  赵宏杰 《光明中医》2023,(16):3109-3112
开阖枢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重要理论之一,其创立至今一直被广泛应用,以开阖枢的特点阐释三阴三阳的变化,描述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作用和病理特点。生理上,太阳、太阴主“开”,阳明、厥阴主“阖”,少阳、少阴主“枢”。病理上,疾病发生是脏腑经络开阖枢作用失调的结果。此文系统梳理开阖枢理论的基本释义、产生源流、理论发展、临床应用等各方面内容,使之更好的用于理论指导及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李佩林  袁雯  魏丹  徐慧军 《新中医》2023,55(9):208-212
首先阐述开阖枢理论产生的渊源及理论内涵,其次阐述从开阖枢角度认识妇女围绝经期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开阖枢升降失常将会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发生,进一步探究其机理,得出少阴阴枢、厥阴肝阖失常为MPS产生的基础,少阳阳枢、太阴脾开失常为MPS发生的诱因。失眠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较突出的症状,从开阖枢理论认识到该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一阳三阴气化失常。最后从开阖枢理论角度,阐述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结合“六经病欲解时”,选用该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  相似文献   

13.
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对三阴三阳气化功能及联系的形象概括和总结。三阳之开阖枢反映的是阳气的释放,三阴之开阖枢反映的是阴气的潜藏。“阳不入阴”是不寐的基本病机,三阴三阳之开阖枢的正常调节对阴阳协调运动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六经开阖枢与营卫及失眠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减少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点与难点。脾胃为中土之脏,脾胃气机升降是维持机体五脏气血生化的枢纽。“脾胃转枢”是从气机升降运动角度强调脾胃之气斡旋中焦,协调脏腑气机、营卫循行、气化转枢,对周身气机运行起着重要的中轴转枢功能。脾胰受损、脾不散精、五脏气机升降失调是血糖波动的基本病机。在糖尿病血糖波动治疗中,临床上应秉承重在助脾散精,兼顾五脏,协调气机升降、平衡气血阴阳的治疗理念,使水谷精微的转输与利用恢复正常,则糖浊可化、并发症得以缓解,彰显中医维持血糖稳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开阖枢”理论始于《黄帝内经》,由仲景师推广,经后世医家充实完善,指导着临床实践。本文以“开阖枢”为指导,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少阳枢机不利”。“枢机不利”机体气血不通,阴阳不调,发为水肿。本文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角度探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胃与食管,病因与脏腑气机升降密切相关,临床主要病机为脾胃升降失调,肝肺不调,心肾不交等,且阳虚、土湿、水寒也是其重要发病因素。故在临床上以调节脏腑气机、和阴阳为主要原则,升脾降胃、升肝肃肺、交通心肾为主要方法,结合温阳化气,温通行气,进而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指一种肺系疾病,以肺气上逆出现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症状。其病位一般在肺,并与脾、肾、肝、大肠等脏腑相关。其中,脏腑气机逆乱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气机升降理论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正常运作的关键。文章结合古今医家对咳嗽病的相关论述,以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探讨肺、脾、肾、肝、大肠等脏腑与咳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承  熊秀萍 《河南中医》2019,39(4):521-523
缪希雍认为泄泻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外则风寒暑湿之交侵,内则饮食劳倦之不节,即外感和内伤。气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气机之升降逆调为"病机之要最"。缪希雍治疗泄泻善用风药,除风胜湿;制肝实脾,调和肝脾;暑湿泄泻,清暑益气;久泄责肾,脾肾双补;专用黄连,配伍人参。  相似文献   

19.
毛心勇  郭宇  魏玮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067-2070
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的创新思维为指导,整合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对功能性胃肠病之病机进行系统归纳,创新提出"调枢通胃"理论,高度概括健脾益胃—调脏腑之枢,和解少阳—调开阖之枢,开窍安神—调神明之枢,调枢通胃、寒热平调等诊治原则。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时,灵活运用"调枢通胃"理论,在缓解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症状的同时兼顾脾胃气机之升降,少阳枢机之畅达,心脑机能之正常,往往能起到标本兼治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薇  李吉彦  莫睿  刘威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84-1086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气机升降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脾胃在五行属土而位居人身中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连上下,为斡旋之机,脏腑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之所以为升降之枢,在于脾升胃降为水谷精微运化之枢纽。升降相因,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故脾胃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中医治疗一直是我国防治慢性肝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五脏之中肝与脾关系最为密切,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同病在慢性肝病中极为常见,肝郁脾虚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之时,不能只着眼于治肝,而应首先考虑实脾,以"先安未受邪之地",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此乃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因此,从脾胃升降之枢方面阐析慢性肝病,有助于加强慢性肝病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