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学发展的过程是随着社会发展程序前进的。药剂学各分支所构成的药剂学体系,其内容更丰富深入,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本文大概介绍了药剂学发展情况,剂型与疗效关系;新剂型的发展以及药剂学发展的前景等。  相似文献   

2.
<正> 二十多年来,微型胶囊(简称微囊)作为一个新技术、新剂型在药物制剂上已有了很大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药学工作者的关注。1980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药剂学》已作为一个章节系统论述;中等专业卫生学校试用教材《药剂学》中也有简解;各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也设置了制备微囊的实习操作。目前除复方甲地孕酮等合成药物制成微囊应用于临床外,微囊这个新技术在中药的制剂上也得到了应用。微囊是用明胶、阿拉伯胶等高分子材料将适宜分散度的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成1—5000μm的囊。在制备微囊之前,固体的药物需微粉化,液体的药物需要乳化。目前多采用复凝聚法包裹成囊,然后用得到的微囊作原料,进一步操作可制成除溶液剂外的其它剂型。如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栓剂、混悬剂等。微囊发展很快,因为它具备下列优点:1.  相似文献   

3.
专家介绍李孝栋(1969.11—),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访问学者,福建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1988至2004年先后获得沈阳药科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导师潘卫三、吴立军教授。博士论文《中药附子理中方新剂型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中药药剂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学英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3):240-240
国家继续医学教育Ⅰ类项目“药物新剂型,新技术”学习班是为适应现代药剂学的发展,为广大药学专业人员提供药剂学领域新剂型、新技术等最新理论和知识而举办的。该班于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期,该四期学员普遍反映学习班的内容新、效果好、收获大,教学互长,学习气氛浓厚。为满足广大药学专业人员学习提高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兹定于2005年5月继续由中国药学会军事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承办第五期学习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以下简称高职高专教育)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人才。药学类高职高专生在各医药行业,如药厂、药房以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目标,有效促进我国药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如何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成为药学院校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药剂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从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提高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校药学院的药学专业学生开设了药剂学实验,使用的实验教材为学校内部的自编的《药剂学实验讲义》,其中"栓剂的制备"中包括三项实验内容。第一项:置换价的测定;第二项:阿司匹林栓剂的制备(油溶型基质);第三项:甘油栓的制备(水溶性基质)。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剂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主要介绍基于weh环境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目的是将《中药药剂学》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习者,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研究型问题的PBL教学模式(r-PBL)是在传统PBL教学模式基础上,演化出的一种新教学模式。结合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了r-PBL在《中药药剂学》改革中的实施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实践证明,"r-PBL教学模式"是一种特别适合(中)药学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使用的一种PBL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八五”期间教材建设规划纲要》“要集中力量抓好本科主要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的精神,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编审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近日已全部审定交稿。本套教材包括中医学、中药学、针灸、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由于此学科对中药的提取、精制、浓缩、干燥、剂型制备、配伍变化以及防腐灭菌等均有涉猎,故内容非常繁杂、分散,对于学生而言不易记忆且容易混淆。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先介绍概述总论,再分为几部分详述的特点,以几个贯穿全书的药剂学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为主线,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归纳整理鸡子在《肘后备急方》中的相关记载,并探讨书中鸡子的应用。方法结合书中对鸡子的记载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浅析《肘后备急方》中的"鸡子方"、对书中所含鸡子方在方剂统计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和再叙述古今在医学药学上对鸡子的应用三大方面,查阅古今文献进行鸡子的应用探讨。结果与结论《肘后备急方》中"鸡子方"科学合理;全书共有44个含鸡子的方剂,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所载剂型种类丰富;有与中药成方,也有独味一方的情况。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鸡子的应用,很多至今也有使用,对后世的中医学和药剂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4 中药药剂 4.1 药剂学 4.1.1 中药药剂学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4.1.2 工业药剂学 研究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4.1.3 物理药剂学 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药剂学的学科。 4.1.4 生物药剂学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1.5 临床药学 研究在患者身上合理用药,以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 4.1.6 药物动力学 应用动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药剂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针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特点,结合云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组织,韩凤、郑爱莲、刘仁涌等主编的《药学缩略语手册》已经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词条来源于我国出版的主要药学、医学刊物和国外著名相关刊物文章,还适当参考借鉴了药学名词、其他内容相近缩略语词典。本书收词范围以药学领域为主,包括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学、生物化学、药物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6.
对汉、唐、宋3个朝代中药药剂学的文献记载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中药药剂的剂型、制剂工艺和服药理论的历史发展。选择汉代、唐代、宋代的3部经典医药著作《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探索中成药剂型、辅料、制剂工艺、服药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对比后发现随着历史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种类、亚类不断丰富,固体类剂型逐渐增多;从制剂角度而言,所用辅料的种类也在不断的丰富,制剂工艺过程控制也愈加精准;同时,服药理论也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中药制药技术、理论在汉、唐、宋3个朝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时隔千年,但仍有不少经验值得现代制剂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学杂志》2012,(15):1253
由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组织,韩凤、郑爱莲、刘仁涌等主编的《药学缩略语手册》已经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词条来源于我国出版的主要药学、医学刊物和国外著名相关刊物文章,还适当参考借鉴了药学名词、其他内容相近缩略语词典。本书收词范围以药学领域为主,包括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学、生物化学、药物流行病学、药事管理  相似文献   

18.
锭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自东汉以来历代医书典籍均有记载,并不断发展演化,其独特的制药方式和适用范围是其出现、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时至今日,锭剂以独立的剂型一直被收录于《中国药典》。现代中药药剂学也赋予了锭剂剂型新的涵义,值得进行溯源和价值挖掘。该文梳理了锭剂的源流与发展,对比了锭剂与类似剂型,分析了现代锭剂与古代锭剂的剂型特点,并结合现代中药制剂的需求发展,论述了锭剂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为拓展锭剂的现代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药品现代化促进了药剂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药剂学发展历史进程的回顾药剂学(pharmacy,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剂型组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应用技术科学。关于本文药剂学发展历史进程,笔者已有文章发表[中国药学杂志,1991,26(7):38]。这里简要的作一回顾。50年代以前,药剂学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理论,只不过是按照医嘱和医生的要求,利用技巧和工艺制成医生满意的剂型。这些剂型没有什么较可靠的客观质量标准,主要依靠主观的感觉和品尝。因此,药剂学在这个“制剂与调剂”的长远时期中,是只讲解和解决处方、成分和制法,…  相似文献   

20.
六版教材《中医诊断学》疑点、误点评析(街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版教材《中医诊断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院校规划教材 ,已使用了 6年多 ,历经风风雨雨的洗礼 ,可以说其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各有评说。我在研习之后 ,亦收获颇多 ,确感本教材是在五版教材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不过有得亦有失。有鉴于此 ,笔者不揣愚陋 ,就六版教材《中医诊断学》某些内容的不同看法 ,尤其是教材中的一些难点、疑点及本人所认为的误点 ,谈一些自己的肤浅认识 ,并加以评析 ,目的是增进《中医诊断学》教材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不当之处 ,尚祈斧正。“绪论”中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