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本外循环 (CPB)时凝血叩恶烷A2 (血栓素A2 ,TXA2 )的变化。方法  2 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CPB开始 5分钟 ,主动脉开放即刻 ,主动脉开放后 5分钟、10分钟、2 0分钟及停CPB时分别行动脉血和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及TXA2 含量测定。结果 ①主动脉开放后 5分钟、10分钟 ,动脉血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静脉血 (P <0 0 5) ,主动脉开放前、主动脉开放后 2 0分钟、停CPB时 ,两者无显著差异。②TXA2于主动脉开放后开始升高 ,10分钟达峰值 ,后逐渐下降 ,但停CPB时仍高于术前 (P <0 0 5) ;动脉血TXA2 含量于主动脉开放后果 5分钟、10分钟均显著高于静脉血 (P <0 0 5)。结论 ①肺脏是CPB期间TXA2 的主要来源之一 ,可能与肺脏大量白细胞隔离有关。②显著升高的TXA2 可能与CPB肺脏损伤及术后右心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2 6岁。于 1998年 9月因腹部刀伤急诊入院。术中见胃贯通性刺伤和腹主动脉刺穿伤。行胃贯通伤和腹主动脉刺穿伤修补术。治愈出院后 ,于 1999年 4月因上腹部胀痛伴血便来诊 ,血便 3~ 4次 /日 ,总量大约为 5 0 0ml。B超检查诊断为“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查体 :一般状态较差 ,T :36 .7℃ ,P :98次 /分 ,Bp :10 5 / 6 8mmHg,R :2 0次 /分 ,营养中等 ,贫血外观 ,上腹部正中可见纵行陈旧性手术瘢痕 ,长 2 0cm。上腹部压痛阳性 ,移动性浊音阴性 ,余无阳性体征。经保守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3.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清心肌酶变化特点。方法  2 0例ASAⅠ -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 ,根据年龄分为小儿组和成人组。小儿组 (Ⅰ组 ) 10例 ,年龄 2 - 12岁 ,平均 (6 .73± 2 .76 )岁 ;成人组 (Ⅱ组 ) 10例 ,年龄 17- 4 4岁 ,平均 (2 6 .4 0± 12 .0 1)岁。测定麻醉前 10分钟、转流前 1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术毕 2 4小时、术毕 72小时的心肌酶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心肌酶在主动脉开放后 30分钟、术毕 2 4小时 ,较麻醉前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而在术毕 72小时 ,小儿组除LDH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 >0 .0 5 ) ,成人组除CK -MB外其余各项指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P <0 .0 1)。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后小儿心肌创伤修复较成人为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果木姜子油 (CV 3)对氯化钾 (KCL)、去甲肾上腺素 (NE)和组织胺 (Hist)所致家兔主动脉条收缩的作用 ,探讨其对家兔主动脉条收缩性能的影响。方法 :离体平滑肌实验方法。结果 :4 %大果木姜子油 10 0ul、 2 0 0ul对 15 0mmol/LKCL、 3× 10 -6mol·/LNE、 1× 10 -6mol/LHist所诱导的主动脉条收缩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使其最大张力分别降为给药前的 (5 2 78± 5 83) %、 (33 5 5± 4 0 6 ) % (P<0 0 1) ;(46 39± 5 0 7) %、 (13 4 4± 5 76 ) % (P <0 0 5 ) ;(5 7 2 6± 4 5 4 ) %、 (30 2 2± 4 77) % (P <0 0 5 ) ,并可非竞争性拮抗组胺的量效曲线。结论 :大果木姜子油具有舒张兔主动脉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40岁 ,体重 70kg ,反复头晕、乏力 3年 ,于 2 0 0 0年 5月 10日入院。查体 :主动脉瓣区及颈根部两侧闻及 3/ 6级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 3/ 6级舒张期杂音。心脏多普勒彩色超生诊断为 :主动脉瓣重度钙化性狭窄伴轻中度关闭不全。 7岁时曾患“急性肾炎” ,经 5个月治疗痊愈。患者于 2 0 0 0年 5月 18日行主动脉瓣膜替换术。手术开始 10min ,用 80 0 0~ 10 0 0 0KIU抑肽酶静滴 (生理盐水 10 0ml加入 10 0 0 0 0KIU抑肽酶 4ml/min左右 ) ,静滴 2min后 ,即刻发生血压下降 ,从 12 0 / 80mmHg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治疗贲门腺癌的疗效。方法 :从 1980年 3月至 1997年 12月共手术治疗贲门腺癌 6 37例 ,切除 5 6 4例 ,其中清扫第 1、2站淋巴结 4 2 3例 ,1、3、5年生存率分别是 82 7%、4 5 6 %、31 2 %。 1994年以后选取贲门腺癌手术病人术中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14 1例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 7%、6 2 4 %、5 1 8%。结果 :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清扫者 (P <0 0 1)。结论 :贲门腺癌有独特的临床特征 ,推荐使用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扩大术。  相似文献   

7.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0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即刻和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0± 17( 0 .8~ 5 1)岁 ,体质量 37± 2 0 ( 6~ 70 ) 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5 .1± 1.8( 2 .9~ 10 .0 )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1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mo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 .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6例有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术后 1mo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0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外科治疗食管异物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3~ 2 0 0 2年 ,我们共治疗食管异物患者 10例 ,其中 2例合并主动脉食管瘘死亡 ,8例经食管切开取异物而治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结果本组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2~ 73岁 ,平均年龄为 38岁。异物分别为鱼刺 5例 ,鸡骨 2例 ,锯条、小刀片和话梅核各 1例。异物在体内停留 2 4h以内者 2例 ,7~ 14d 7例 ,6 0d以上 1例。异物位于食管主动脉弓处 7例 ,位于食管中下段 3例。并发主动脉食管瘘 2例。  在 10例中行左侧开胸 8例 ,右侧开胸 2例。 2例并发主动脉食管瘘者 ,1例死于术中出血不能控制 ;1例行主动脉瘘修补、食管外置 ,术后 3d再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浓度CO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低浓度CO处理 2 4、48、72h ,检测平滑肌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2 4、48、72h后未加处理的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距离逐渐增加 ,与 2 4h组比差异显著 (P <0 0 0 1)。 2 0× 10 -6、5 0× 10 -6、80× 10 -6CO处理细胞 2 4h后 ,细胞迁移距离逐渐下降 ,2 0× 10 -6CO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其余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2 0× 10 -6、5 0× 10 -6、80× 10 -6CO处理细胞 48、72h后 ,其迁移距离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自身存在迁移情况 ,培养时间愈长 ,迁移距离愈大。低浓度CO可以显著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随着浓度增加 ,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2 5岁 ,主因剖宫产术后第二天 ,发热伴腹泻 2d于 2 0 0 4年 7月 10日 17:4 0急诊入院。患者于 2 0 0 4年 7月 2日凌晨 1:0 0左右因临产、本人及家属要求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日未觉不适 ,近 2d来持续发热 ,体温最高至 4 0 .5℃ ,伴寒颤 ,腹泻 ,大便呈水样 ,下腹阵痛 ,痉挛性 ,无恶心呕吐。当地医院予阿奇霉素、替硝唑、布洛芬及抗病毒药物 (具体不详 )及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 ,无明显好转 ,为求进一步诊治急转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16× 10 9 L ,N 0 .92 6 ,Hb 93g L ,门诊以“剖宫产术后发热待查”收入院。发病以来…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围术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围术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血流动力学规律,为临床冠心病围术期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3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4组,组1行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室壁瘤切除,组2行CABG,组3行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4行激光心肌打孔(TMLR);10例瓣膜病患者(组5)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并就比较各组血管紧张素Ⅱ(AGII)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AGII:组内:组1、2主动脉开放时及术后3、6、24h明显高于术前(P〈0.05),组3、4术后无明显升高(P〉0.05),组5阻断前、主动脉开放时、术后3h明显高于术前(P〈0.05);组间:组2术后3h明显高于组3、4(P〈0.05)。ALD:组内:组1、2及5主动脉开放时、术后3h显著高于术前(P〈0.05);组间:组2开放时、术后3h显著高于组3、4(P〈0.05),组5高于其它各组各时间点(P〈0.05)。结论:冠心病围术期R气AS活性明显低于瓣膜病组,术后早期RAAS活性升高。CABG患者RAAS升高更为明显,但24h以内恢复正常。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和激光心肌打孔患者,心功能恢复快,全身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常温体外循环术中、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4 0例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试验组 2 0例 ,于转机前加入抑肽酶 5万kIU·kg-1,对照组 2 0例未用抑肽酶。分别于麻醉前、主动脉阻断 10min、停机后 10min、术后 2 4h及术后 4 8h采取动脉血标本 ,酶标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浆IL 6、IL 8及TNF α水平。结果 :2组麻醉前各因子血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5 ) ,对照组各因子在体外循环后各时点均升高 (P <0 .0 1) ,术后 4 8h恢复至基础值 ,而试验组各时间点各因子水平也升高(P <0 .0 5或P <0 .0 1) ,但均较对照组低 (P <0 .0 5或P <0 .0 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围手术期输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抑肽酶可减轻常温体外循环术中、术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减少术后渗血及围手术期输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测心内直视手术中肌氨肽苷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34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于手术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及主动脉开放后 2、6、12、2 4、4 8、72、96h共 10个时点从中心静脉取血 ,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 (LDH)、磷酸肌酸激酶 (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水平。 结果 :术前两组的cTnI、LDH、CK、CK 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开放主动脉后 2h开始升高 ,术后 12~ 2 4h达峰值 ,随后缓慢下降。对照组术后各时点cTnI、LDH、CK、CK MB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 ;治疗组cTnI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LDH、CK、CK MB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升高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结论 :肌氨肽苷用于冷心停搏液中 ,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ApoB100 SP-4动脉粥样硬化显像可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探讨 Apo B10 0 SP- 4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显像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将 1 2 5I- SP- 4静脉注入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对照组动物体内。结果发现 :4 h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血放射性 (% ID/g)分别为 :0 .0 38± 0 .0 0 3和 0 .0 37±0 .0 0 4 (P>0 .0 5 ) ;胸主动脉放射性分别为 :0 .0 5 4± 0 .0 0 3和 0 .0 2 2± 0 .0 0 2 (P<0 .0 1) ;腹主动脉放射性分别为 :0 .0 88± 0 .0 10和 0 .0 2 8± 0 .0 0 4 (P<0 .0 1)。靶 (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壁 ) /血比值为 1.5~ 2 .3,靶 /非靶 (对照组动脉壁 )比值达 2 .5~ 3.2。提示 SP- 4有望成为一种较理想的动脉粥样硬化显像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首次瓣膜置换术病人 ,分为实验组 (n =2 1)和对照组 (n =2 3 )。实验组以常温含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改为冷血停搏液 ,在主动脉开放前再次灌注常温含血半钾或全钾停搏液 ;对照组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围术期记录一些临床指标 ,两组各有 11例病人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4个时点采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cTnI)。结果 :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TnI于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5 )。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以及终末温血灌注 (温 冷 温 )方法简单易行 ,较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和CK -MB快速敏感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能力 ,评估H -FABP和CK -MB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心肌损害的诊断效率。方法  14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病人 ,分别在中心静脉开放后 (T1) ,体外循环前即刻 (T2 ) ,主动脉开放即刻 (T3) ,主动脉开放 1h(T4 ) ,主动脉开放 2h(T5)主动脉开放 3h(T6 ) ,主动脉开放 18h(T7) ,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 -FABP和CK -MB。结果 H -FABP值在体外循环前即明显升高 ,主动脉开放即刻升高数 10倍 ,阳性率达10 0 % ,主动脉开放 1h达到高峰 ,主动脉开放 3h明显下降 (P <0 0 5 ) ,主动脉开放 18h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CK -MB升高的时间迟于H -FABP ,仅在主动脉开放时才有明显变化 ,阳性率 78 6 % ,主动脉开放 1h阳性率 10 0 % ,主动脉开放 18h阳性率 78 6 %。结论 H -FABP与CK -MB相比具有变化早恢复快的特点 ,有早期诊断价值 ,对于心肌损伤的及时变化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珺 《广东医学》2004,25(1):8-8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瘤 (包括胸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瘤 ) 3 0例 ,现将其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0例中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5 1~ 90岁 ,平均 ( 73 7± 4 1)岁。 70岁以上 2 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2 0例 ,病史 3~ 40年不等 ,最高血压 :收缩压 180~2 40mmHg,舒张压 10 0~14 0mmHg,平素都坚持服降压药。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者 1例。 3 0例中胸主动脉瘤 5例 ,2例为主动脉窦瘤形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1例 ,其中Ⅰ型 4例 ,Ⅱ型 3例 ,Ⅲ型 4例。腹主动脉瘤 14…  相似文献   

18.
高钾含血4∶1冷停搏液在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高钾含血冷停搏液与高钾晶体冷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 ,探索更为安全的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 5 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高钾晶体冷停搏液组 )和观察组 (高钾含血冷停搏液组 ) ,每组 2 5例。对照组采用StThomas改良停搏液 ,观察组采用上述停搏液 5 0 0ml中加入 10 %氯化钾 30ml,然后与自体氧合血以 1∶4的体积比混合后经冰水降温。剂量 :对照组 10ml·kg-1,实验组 15ml·kg-1,速度均为 2 0 0ml·min-1,2 5~ 30min后以半量重复。分别观察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及需要电击除颤次数 ,并于主动脉插管前、停机时、停机后 2h、手术结束后 2 4h观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心率 (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诱导时、主动脉阻断后 30min、主动脉开放后2 0min、术后 2 4及 72h的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从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主动脉开放后各项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从心肌酶谱变化分析 ,观察组心肌酶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高钾含血冷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优于高钾晶体冷停搏液。  相似文献   

19.
Ren TY  Yang XW  Ma Y  Wang F  Qiang WD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391-139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期 (CPB)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2 0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与乌司他丁组 (U组 ) ,每组 10例。于体外转流前 (T1)、开放主动脉即刻 (T2 )、开放主动脉 30min (T3 )、停止CPB4h (T4)和 2 4h(T5)抽取动脉血 ,测定血浆CK MB、CK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记录CPB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围CPB期间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心脏复跳情况以及术后 2 4h引流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cTnI浓度及CK、CK 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C组血浆cTnI浓度在T3 、T4和T5时间点显著升高 (P <0 0 1) ,于T4时点达峰值 ,T5时点开始下降。U组血浆cTnI浓度在T3 、T4时点显著升高 (P <0 0 1) ,于T5时间点已下降至正常水平。在T3 ~T5时间点U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C组 (P <0 0 1)。C组与U组血浆CK和CK MB活性在T2 ~T5时点都显著升高 (P <0 0 1) ,T2 ~T4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至T5时点U组显著低于C组(P <0 0 5 ) ,U组自动复跳率多于C组 (P <0 0 5 )。术后 2 4h引流量C组明显多于U组 (P <0 0 5 )。结论 围CPB期间分两次使用乌司他丁 1 2万U/kg ,能减轻心肌再灌注  相似文献   

20.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黏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ang Z  Zhao J  Gao L  Zh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1):729-731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糖尿病 (DM)大鼠黏附分子CD54、CD10 6、CD62p的表达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对肾脏以及主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正常组 8只大鼠 ,糖尿病组 8只大鼠 ,胰岛素组 7只大鼠和西洛他唑组 7只大鼠。测定各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血小板表面CD62p以及肾脏、主动脉CD54或CD10 6的表达水平。结果 西洛他唑明显加快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DM组 2 0 3m·s-1± 2 2m·s-1,西洛他唑组 2 8 9m·s-1± 7 9m·s-1,P <0 0 5 )。降低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 (DM =6 5 1%± 14 9% ,西洛他唑组 2 5 4 %± 8 6 % ,P <0 0 5 ) ,减少肾脏和主动脉CD54和CD10 6表达 ,改善肾脏和主动脉病理变化。而降低血小板表面CD62p的作用不明显 (DM组 4 0 4 %±8 7% ,西洛他唑组 2 8 5 %± 3 7% ,P >0 0 5 )。结论 西洛他唑能降低CD54、CD10 6的表达 ,同时减缓糖尿病大鼠肾和主动脉及坐骨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