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价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在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监测中的稳定性.方法:对2003年一年的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样本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年中测得的低、中、高质控样本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百分偏差(RSD%)分别为99.2%,99.8%,98.52%,8.21%,5.27%,5.15%,所测定质控样本RSD<9%,符合中国药典对生物样品测定RSD%的规定范围.结论: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上,FPIA方法在长期的环孢素A血药浓度测定中较准确,且稳定性良好,适用于临床治疗中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2.
吴璐刘晓慧目的观察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测定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可行性以及CsA监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方法对20例环孢素A服用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药浓度,观察日内差、日间差、回收率及相对百分偏差等数据。结果测得的低、中、高质控样本的回收率均高于100%,所测定质控样本RSD〈6%,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 FPIA法在测定环孢素A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临床检测要求,适合在建立合理质控体系下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3.
欧宁  刘云 《中国药业》2010,19(22):20-21
目的考察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测定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可行性及本实验室条件下CsA的治疗药物监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以标准质控为样本,考察FPIA法测定CsA血药浓度的方法学性质,对本实验室2008年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法低、中、高浓度回收率为92.83%~100.43%,RSD为2.49%~6.12%;本院2008年度随行质控低、中、高浓度RSD分别为5.85%,5.41%,4.95%,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质控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势性变化。结论 FPIA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长期的检测中稳定性较好,适合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但应建立合理质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与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全血环孢素浓度的差异。方法:通过分别测定高、中、低浓度标准质控品评价各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并对卫生部室间质控品及99份临床全血环孢素样本进行测定,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EMIT与FPIA方法学的相对回收率分别在93.74%~105.73%与99.84%~102.26%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两方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1.122 1 X+1.783 7,r=0.987,EMIT的测定结果大多低于FPIA测定结果。结论:EMIT法与FPIA法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应用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丙戊酸(VPA)、甲氨喋呤(MTX)和环孢霉素A(CsA)血药浓度结果,并评价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服药后的血样,采用EMIT和FPIA同时测定VPA、MTX和CsA血药浓度;以FPIA测定值为X,以EMIT测定值为Y,进行线性回归,评价其相关性。结果所得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VPA=1.894 1+1.190 3X,r=0.983;YMTX=0.099 24+1.136X,r=0.992;YCsA=1.146 5+0.846 1X,r=0.971。EMIT测定血浆中VPA血药浓度较FPIA高11.2μg.mL 1,EMIT测定MTX血药浓度较FPIA高0.22μmol.L 1,EMIT测定CsA血药浓度较FPIA低20.6 ng.mL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IT与FPIA测定VPA、MTX和CsA血药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药物监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牛血清代替人血清制备标准曲线和质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日内,日间差RSD 均<5%;人、牛血清质控品的回收率分别为:100.1±1.2%和99.0±1.4%,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用人血清制备标准曲线测得的结果比较,及测定14例病人茶碱血药浓度,并与FPIA 法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室内质量控制在EMIT法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艳  邹素兰  夏宗玲 《中国药房》2011,(25):2342-2343
目的:通过室内质量控制提高血药浓度监测的质量。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技术(EMIT)法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低、中、高质控品各85个点,应用Excel自动作图功能绘制质控图,对监测过程进行回顾性质量分析;分别在21、22、23、24、25℃,测定低、中、高质控品各5份,考察温度对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低、中、高质控品实测值各有9、1、5个点超出质控的允许误差范围;3水平质控的RSD分别为22.6%、14.5%和12.8%;环境温度对EMIT法的监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室内质量控制对于应用EMIT法监测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很重要,可及时预防并纠正各类误差,提高监测结果的精确性,从而对监测结果作出更精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癫(疒/间)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 (VPA)治疗儿童癫血药浓度与量 效关系。方法 :以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对 81例癫患儿进行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有效控制癫发作的浓度为 (6 0 7± 13 7) μg·mL-1,其中 5 0~ 10 0 μg·mL-1范围的占 73 7%。结论 :血药浓度对VPA治疗癫的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酶增强免疫分析法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质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酶增强免疫分析法(EMIT)监测患者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的质量,建立并改进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标准质控为样本,进行预防性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研究。对2008年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样本的测定值做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新的质控规则。结果:他克莫司低、中、高浓度(4.3、8.9、18.0 ng/ml)2009年质控样本的日内、日间RSD为1.8%-11.2%,平均回收率为90.5%-114.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2008年质控样本的低、中、高浓度(3.8、7.5、15.0 ng/ml)的随行质控RSD分别为21.8%、14.2%和15.5%,适合本单位的质控规则为12S/13S/22S/41S/7tr。结论:EMIT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但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温度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做好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和质谱法(HPLC-MS)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规律服用丙戊酸制剂达稳态后的血清样本207例,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测定,考察3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3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良好,但总体水平上HPLC法与FPIA法测定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IA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较HPLC法高0.7μg·m L-1(95%CI:-8.6~9.9μg·m L-1),当血药浓度数据处于低、中浓度(<90μg·m L-1)时,2种方法所测定结果均值相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血药浓度数据处于高浓度(>90μg·m L-1)时,2种测定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用不同方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差异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尤其是当血药浓度范围>90μg·m L-1时,HPLC法与FPIA法所测定结果之间不可直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质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诚  钱美英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08,19(32):2508-2510
目的:评价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环孢素A(CsA)以及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法测定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过程中质控的稳定性。方法:对2007年6~8月我院作CsA和FK506血药浓度监测患者血样的质控结果进行连续性评价与分析,考察其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CsA和FK506低、中、高3种浓度质控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3.14%~97.65%、97.70%~103.09%,RSD分别为4.41%~5.37%、10.44%~14.23%,符合《中国药典》生物样品监测规定。结论: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CsA和MEIA法测定FK506血药浓度的方法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应用并指导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C1236T、C3435T、G26677T/A 3个SNP位点单倍型对中国汉族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选择单药服用丙戊酸钠的汉族癫痫患者143例,根据临床资料分为耐药组(n=68)和控制组(n=75),应用Pyrosequencing法测定MDR1基因C1236T、C3435T、G26677T/A多态性,同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耐药组和控制组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耐药组C3435T位点CC型发生率(66.18%)高于控制组(26.03%)(P〈0.01),而CT型发生率(19.12%)则低于控制组(60.27%)(P〈0.05),耐药组C1236T CT型(23.53%)低于控制组(45.33%)(P〈0.05);单倍体分析结果表明,丙戊酸钠耐药组单倍型CGC(18.38%)高于控制组(9.33%)(P〈0.05);单倍型TTT(10.29%)低于控制组(17.33%)(P〈0.05);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表明:CGC型的血药浓度高于控制组,两组资料间血药浓度均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1基因CGC单倍型影响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可能是引起丙戊酸钠耐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徐倩 《中国药房》2009,(29):2272-2274
目的:建立以限进介质-高效液相色谱(RAM—HPLC)法测定患者血浆中卡马西平(CBZ)浓度的方法,并与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血浆样品离心后,静脉血浆用FPIA法和RAM—HPLC法测定,指端血浆仅用RAM—HPLC法测定。其中,色谱柱为Hisep shielded hydrophobic phase分析柱,流动相为醋酸铵缓冲液-乙腈(88:12),流速为1.5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室温。结果:FPIA法测定静脉血浆CBZ的结果与RAM—HPLC法分别测定静脉和指端血浆CBZ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989、0.995),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RAM—HPLC法测定静脉和指端血浆CBZ的结果亦有良好相关性(r=0.99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M—HPLC法和FPIA法均可测定CBZ浓度,FPIA法更适合常规监测,RAM—HPLC法更适合相关研究和特殊病例监测。2种测定方法均不需样品前处理,有良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的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莉华  涂琼  梅步云 《中国药房》2011,(26):2441-2442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样采用2-溴-对硝基苯乙酮衍生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0 ℃,内标为环己烷羧酸。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10~15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最低检测浓度为1 mg·L-1;方法回收率为99.45%~103.24%,萃取回收率为98.12%~100.37%,日内与日间RSD均<8%(n=5)。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临床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5.
110例癫癎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杨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98例癫痫患者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达到有效血药浓度(50~100μg.mL-1)113例次(57.07%),低于有效血药浓度64例次(32.32%),高于有效血药浓度21例(10.61%)。结论:丙戊酸钠在体内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建议临床使用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7.
宋玉琴  赵昌军 《中国药房》2014,(25):2383-2385
目的:建立丙戊酸钠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法。以Ion PacAS19阴离子交换色谱柱进行分离,10 mmol/LKOH溶液为淋洗液,加水抑制模式,抑制电流为20 mA,电导池温度为35℃,柱温为30℃,进样量为25μl。测定3批样品的含量并与《中国药典》标准方法(双相酸碱滴定法)比较测定结果。结果:丙戊酸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118102.4μg/ml(r=0.999 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93、307 ng/ml,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0.80%,n=6)。本方法与标准方法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可用于丙戊酸钠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衍生时的影响因素,保证临床测定的准确性。方法: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样品用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试剂,以丙戊酸钠衍生物产率为指标,用单因素考察法考察衍生试剂浓度、三乙胺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丙戊酸钠衍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衍生试剂2-溴-对硝基苯乙酮浓度为1.5~2.0 mg·mL-1,催化剂三乙胺体积分数为20%,衍生温度和衍生时间分别为60 ℃,10 min时,丙戊酸衍生完全,血药浓度在10~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较好(R2 =0.999 5),回收率为95.00%~100.59%,日内与日间RSD≤5%,符合《中国药典》中对生物样本药物浓度检测的规定。结论: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的因素较多,如衍生试剂浓度和三乙胺体积分数、衍生时间、衍生温度等。在日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这些差异,尽量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保证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环己烷羧酸为内标,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Hypersil BDS C18柱(4.6 mm×200 mm,5 μm)为分析柱;甲醇-水(79: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用柱前衍生RP-HPLC法对10 066例次癫痫患儿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内标环己烷羧酸和丙戊酸钠衍生物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2 min、8.1 min,丙戊酸钠浓度在13.6~326.4 μg/mL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峰面积比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89),最小可定量浓度为13.6 μg/mL,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5.0%~105.0%,日内日间RSD均<10%.10066例次癫痫惠儿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在治疗浓度(50~100μg/mL)内的共5 100例次,占50.7%;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μg/mL)共4 313例次,占42.8%;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 μg/mL)的共653例次,占6.5%.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癫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个体差异较大,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