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3组小鼠水迷宫法行为学及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P0.01),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各治疗组比较,补肾活血组的学习和记忆成绩优于其它治疗组(P0.05),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低于其它治疗组(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系列方可通过降低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且补肾活血方优于活血方和补肾方,活血方和补肾方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层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第3日针刺干预,每日1次,共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及TLR4表达,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m 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前额叶皮层Iba1、TLR4及IL-1β、IL-6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前额叶皮层Iba1、TLR4及IL-1β、IL-6表达降低;非穴组无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激活,降低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对侧脑室注射Aβ25-35诱导所致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RACK1表达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经水迷宫实验筛选后,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高、低剂量组和石杉碱甲组(n=10),侧脑室注射凝聚态Aβ25-35 10μl建立老年痴呆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定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内神经元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IL-6,TNF-α及BDNF,RACK1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且脑组织中IL-6,TNF-α表达显著增加,BDNF与RACK1的表达下降。而复方丹参片0.405 g/kg(低剂量)至0.810 g/kg(高剂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痴呆小鼠的逃避潜伏期,降低脑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提高BDNF与RACK1蛋白的含量。其中以高剂量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复方丹参片可能通过调节Aβ25-35诱导所致的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BDNF与RACK1的表达,从而改善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和脑内过氧化水平的改变,并观察何首乌成分四羟基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TSG)在上述各方面是否具有显著的改善和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慢性脑缺血致痴呆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避暗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尼氏染色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皮层及海马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慢性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被动回避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减少,尼氏体显著减少,皮层和海马MDA含量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显著降低。TSG灌胃给药可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空间和被动回避学习记忆能力,减轻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增强皮层和海马GSH-PX活性,降低脑组织MDA含量。结论TSG可改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提高脑内抗氧化能力,降低其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SY)对Aβ_(1-42)海马注射致痴呆大鼠学习及记忆的影响,探讨红花黄色素对痴呆大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花黄色素10mg/kg、30mg/kg、100mg/kg组、多奈哌齐0.5mg/kg组。建立Aβ_(1-42)双侧海马注射致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给药4周,至行为学测试结束。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检测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脑皮层形态学改变;试剂盒法测定大鼠海马、皮层组织中i NOS、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明显增加。经红花黄色素治疗后,红花黄色素10、30、100mg/kg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HE染色结果显示,红花黄色素10、30、100mg/kg可减少神经元丢失数量,改善神经元形态异常;其对皮层IL-1β、IL-6、TNF-α和海马IL-6、i NOS的表达下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其对海马TNF-α的表达下调也有明显的差异。红花黄色素10、30mg/kg对皮层中i NOS的表达下调有显著差异,红花黄色素30,100mg/kg对海马中IL-1β的表达下调有显著差异。结论:红花黄色素对Aβ_(1-42)海马注射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TNF -α、IL- 1β、NO及NOS的影响,分析姜黄素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时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姜黄素灌胃给药4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 - 1β)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姜黄素可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TNF-α和IL-1β的含量,能明显抑制脑组织NOS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 姜黄素可降低脑组织TNF -α和IL- 1β含量,影响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620 mg·kg-1),PAMD高、中、低剂量组(30,15,7.5 mg·kg-1)。采用D-半乳糖(180 mg·kg-1)ip和双侧海马微量注射(10μg)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2 g·L-1)诱导AD模型小鼠。所有小鼠给予等体积药物或生理盐水ig,持续28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行为学指标,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小鼠海马镜下形态结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增加(P0.05),A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AMD高、中剂量组明显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明显改善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形态,明显降低Aβ和IL-6的水平(P0.05)。结论:PAMD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形态结构,PAMD通过抑制Aβ和IL-6蛋白在A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丹黄通络胶囊对D-半乳糖所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D -半乳糖皮下注射6周建立痴呆小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丹黄通络胶囊治疗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丹黄通络胶囊不仅能提高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而且能明显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 丹黄通络胶囊对D-半乳糖所致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0.62g·kg~(-1)·d~(-1))、蝙蝠葛碱组(1.17g·kg~(-1)·d~(-1))。采用Aβ1﹣42(80pmol·μl~(-1))双侧脑室注射小鼠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所有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的药物或者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持续28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行为学指标并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小鼠海马镜下形态结构、脑和脾脏的脏器指数,检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组织Aβ和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潜伏期延长,游泳距离增加(P0.05),神经元数量减少、变性,脑和脾脏的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A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蝙蝠葛碱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明显改善,脑和脾脏脏器指数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Aβ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蝙蝠葛碱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脏器指数,蝙蝠葛碱通过抑制Aβ和IL-6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尼莫地平为对照组,观察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三组小鼠水迷宫法行为学及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血浆TXB2含量明显升高,6-Keto-PGF1α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学习记忆成绩及血浆6-Keto-PGF1α含量均明显提高,血浆TXB2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治疗组比较,补肾活血组(生药14.28g/kg)的学习和记忆成绩优于其它治疗组(P<0.05),补肾活血组和活血组(生药7.14g/kg)在降低血浆TXB2,升高6-Keto-PGF1α含量优于补肾组(生药7.14g/kg,P<0.05或P<0.01)。结论: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均可通过降低血浆TXB2,升高6-Keto-PGF1α含量,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且补肾活血方与活血方在调节TXB2/6-Keto-PGF1α作用方面优于补肾方。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