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航  莫万彬  罗毅 《重庆医学》2011,40(13):1302-1303,1354
目的 探讨广谱抗肿瘤药阿霉素对脑胶质瘤术中及术后控缓释局部重复化疗的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胶质细胞瘤Ⅰ~Ⅱ级18例,Ⅲ~Ⅳ级14例患者于术中垫以含有阿霉素2.5~10 mg溶液的明胶海绵,并留置ommaya化疗泵于瘤腔,术后1~8周开始由ommaya泵注入阿霉素,每次2.5~5 mg,间隔6~8周,1年后间隔4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边缘或瘤内切除的骨肿瘤瘤腔寻找一种既可以充填,又可以缓慢释放抗肿瘤药物、减少局部肿瘤复发的瘤腔充填材料.方法合成聚L-乳酸,包容阿霉素制成颗粒,检测其体外释药特性.用家兔做动物毒理试验,在股骨髁上钻孔,将定量药物颗粒填充在骨腔中,对照组只钻孔不放药,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血药含量,检测肝肾功能.对13例骨肿瘤术后瘤腔用聚L-乳酸阿霉素颗粒与骨水泥以1/2比例混合后充填,与7例单用骨水泥充填者对照,观察手术部位与全身的毒副反应.结果合成的聚L-乳酸粘分子量为10550,包裹阿霉素颗粒的阿霉素含量为2.8‰,体外缓释时间在25d以上.试验动物血液内未测到阿霉素含量,对动物肝肾功能无影响.聚L-乳酸阿霉素颗粒在充填的骨骼局部,早期造成骨髓组织坏死、变性,后期纤维组织增生,并在局部逐渐降解.临床应用早期强度好,后期也未见局部骨折.所有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的全身损害表现及类似化疗时的副作用出现,肿瘤复发较对照组晚.结论聚L-乳酸包裹阿霉素颗粒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对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与骨水泥混合充填骨肿瘤术后残腔,操作方便,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强度,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手术中使用氨甲蝶呤、顺氯氨铂、阿霉素局灶化疗,手术后辅以增生平片口服以减少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并保存患肢功能。方法:手术中彻底刮除病灶,瘤腔壁一次性用氨甲蝶呤灭活(氨甲蝶呤30mg NSl5ml-30ml浸湿明胶海绵均匀贴附于瘤壳内壁上),植骨块用顺氯氨铂20-30mg NS50ml浸泡30min后充填瘤腔,植骨瘤腔置管隔日灌注氨甲蝶呤30mg,每2日一次共3次;充填骨水泥中一次性加入阿霉素80mg。术后口服增生平片,每日2次,每次8片,持续6个月。结果:治疗25例患者,2l例获随访,时间2-5年,2例复发。结论:术中使用氨甲蝶呤及顺铂或阿霉素局灶化疗,术后辅以增生平片口服对减少静止性及活动性骨巨细胞瘤的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以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胃肠道低分化腺癌T4期残留病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及淋巴转移情况,并且了解局部化疗对全身的影响。方法:术中制备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啧涂在实验组术者腹腔内残留病灶或瘤床周围,并用标记物标记出残留范围或瘤床范围,而对照组未使用。观察两组:(1)术后1,3,6,12,18个月,复查CT,了解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及淋巴转移情况。(2)术后7d内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并且观察术后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了解局部化疗对全身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局部标记病灶6个月进展者1例,12个月进展者3例,18个月进展者5例,随诊18个月15例患者局部标记范围病灶无进展;对照组局部标记病灶3个月进展者1例,6个月进展者3例,12个月进展者7例,18个月进展者13例,随诊18个月7例患者复查局部肿瘤无进展。术后7d所有病例均未观察到出现化疗不良反应。随诊18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局部病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对T4期的胃肠道低分化腺癌术中局部残留的病灶有抑制作用,并且全身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胃肠恶性肿瘤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的疗效。方法 :观察 2 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化疗后均无肝转移 ,死亡 2例 ,生存期分别为 17月、2 5月 ,均为未能施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 18例生存期超过 3年 ,其中有 1例 2年后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缓释粒子内镜植入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评价化疗缓释粒子肿瘤部位植入治疗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隆起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31例,在消化内镜直视下将5-FU、顺铂的缓释粒子植入到肿瘤间质。结果:完全缓释10例,部分缓释12例,病情稳定6例,3例无缓解,平均有效率为70.9%。患者疼痛缓解率为70.9%,体重增加21例,占67.7%。不良反应除因术中操作出血外,仅见WBC轻度下降、轻度恶性、腹泻,无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缓释粒子内镜植入突出了局部靶向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新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胃癌合并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48例胃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2例胃癌肝转移者仅行胃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全身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孤立病灶行同步切除12例;未能切除肝转移灶者实施无水乙醇瘤体注射+门静脉埋泵化疗共14例。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14%、0;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58%、25%;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21%。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转移灶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合并肝转移的病灶应实施积极的局部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IT)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方法将40例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20例行TACE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瘤灶内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肿瘤局控率,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术后1个月肿瘤穿刺活检,观察瘤灶病理改变。结果两组瘤灶碘油沉积率、术后6个月肿瘤局控率、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瘤灶病理以大量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改变为主,实验组则可见大量肿瘤细胞脂肪样变性坏死。结论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可以显著提高瘤灶碘油沉积率,提高肿瘤局控率,降低TACE术后残留瘤灶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介入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4例卵巢上皮性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早期(Ⅰ~Ⅱ)病人以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为主,38例晚期(Ⅲ级及以上)以肿瘤减灭术为主,术后化疗以CAP方案为主(环磷酰胺、阿霉素、顺氯氨铂).结果: 早期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晚期患者(P〈0.01).38例晚期患者中,理想的肿瘤减灭术 (无残灶或残灶〈2 cm) 者存活率明显高于不理想的肿瘤减灭术﹙残灶≥2 cm)者(P〈0.05).术后化疗次数≥6次者与〈6次者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对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但年龄及病理类型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临床分期、残灶大小及化疗次数对预后影响较大.结论:早期诊断、首次手术彻底以及化疗疗程≥6次是改善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彭莉华  孙宜  章青  傅深 《现代医学》2007,35(1):54-55
目的对肢体恶性骨肿瘤局部切除联合术中和术后放疗,观察保肢效果。方法对16例肢体恶性骨肿瘤行骨肿瘤局部切除术及术中放疗加植骨。放疗采用6~12MeV电子线,术中在直视下一次性照射瘤灶区15~20Gy,术后补充外照射45~50Gy(5周)及化疗;随访疗效并观察保肢效果。结果平均随访3年以上,局部控制率75%(12/16),保肢成功率68.75%(11/16)。结论骨肿瘤局部切除术中放疗加术后放疗、化疗,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并达到保肢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皮下植入化疗泵行腹部肿瘤腹腔灌注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5年12月180例腹部肿瘤病人共植入化疗泵180个,均为腹腔化疗泵.单管106例,双管74例.术后观察做腹腔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防治情况.结果:在植入化疗泵的180例中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6.7%,其中早期(1个月内)4例,包括皮下积液、局部感染、皮下血肿及药泵翻转等.后期(1个月后)8例,包括导管堵塞、导管不畅及针眼药液外渗等.结论:皮下植入化疗泵的并发症多因操作不当引起,细致规范的操作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彩超介入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0例原发性小肝癌(SHCC)患者进行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30例共36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经皮瘤内注射无水酒精。肿瘤直径1.1~3.9cm,每个病灶每次注射酒精2~10ml,或每次1~3ml。每周1~2次,共4~6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7个瘤灶消失,18个缩小,11个未增大。直径缩小或不变的肿瘤,影像学上呈囊性化趋向,CT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原血清甲胎蛋白(AFP)值升高者显著下降,经组织学检查的瘤灶证实完全坏死。注射过的瘤灶无局部复发。肝内远膈部位转移7例。治疗副作用仅见短暂的局部烧灼痛、低热、一过性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0%、63.3%、46.7%。结论:对于原发小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疗效好,价格低,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骶尾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近年来 5 2例脊索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方法 :1996年 12月至 2 0 0 1年 7月间 ,共有 5 2例骶尾骨脊索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 7岁 (18~ 80岁 ) ;男 3 5例 ,女 17例。其中 ,初次手术患者 3 3例 ,第 2次手术者 14例 ,第 3次手术者 5例。采用后方入路 4 3例。前后路联合切除 9例。19例第 2~ 3次手术的患者中 ,9例术前接受过放疗。结果 :6例患者死亡 ,其中 2例死于转移性脊索瘤 ,3例死于肿瘤复发后衰竭 ,1例第 3次局部复发后自杀。其余 4 6例患者中 ,3 5例无瘤生存 ,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迹象 ,这 3 5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 3年半。双侧骶 3以上神经根保留的 5 0例患者中 ,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基本正常 ,2例仅保全骶 1神经根或更高位神经根的患者 ,均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能力受损 ,术后长期放置尿管。 3 3例第 1次手术的患者中 ,7例出现局部复发 (2 1% ) ,19例第 2~ 3次手术的患者中 ,再次复发者 5例 (2 6% ) ,均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骶尾部脊索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 ,术后加用辅助放疗可降低复发率 ,但会影响二次手术的显露及术后切口愈合。即使是肿瘤较大的患者 ,切除范围要达到骶 1或骶 2水平 ,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近年来52例脊索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方法:1996年12月至2001年7月间,共有52例骶尾骨脊索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7岁(18-80岁);男35例,女17例。其中,初次手术患者33例,第2次手术者14例,第3次手术者5例。采用后方入路43例。前后路联合切除9例。19例第2-3次手术的患者中,9例术前接受过放疗。结果:6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转换性脊索瘤,3例死于肿瘤复发后衰竭,1例第3次局部复发后自杀。其余46例患者中,35例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迹象,这35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半。双侧骶3以上神经根保留的50例患者中,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基本正常,2例仅保全骶1神经根或更高位神经根的患者,均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能力受损,术后长期放置尿管。33例第1次手术的患者中,7例出现局部复发(21%),19例第2-3次手术的患者中,再次复发者5例(26%),均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骶尾部脊索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术后加用辅助放疗可降低复发率,但会影响二次手术的显露及术后切口愈合。即使是肿瘤较大的患者,切除范围要达到骶1或骶2水平,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可接受。虽然通过恰当的广泛切除和辅助放疗可控制局部肿瘤病灶,但目前我们对如何预防转移或如何治疗已经出现的转移灶还没有好的方法。本组1例肿瘤巨大并发肺转移的病人,通过化疗获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肺癌脑转移放疗与化疗结合最佳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肺癌脑转移放疗中进行化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6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6MV-X线。观察组首先全脑照射DT 30Gy,然后行第1周期化疗,化疗结束后继续放疗,对多发转移灶再全脑加量DT 10~15Gy,单发转移灶则缩野加量DT 20~25Gy。放疗结束后即行第2周期化疗。原发灶已控制者按间隔继续第3,4周期化疗,并适当应用BCNU或CCNU;原发灶未控者则在照射原发灶结束后行第3,4周期化疗。对照组选择在脑转移灶及原发灶均放疗结束后再行化疗,具体化疗方案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均有所提高,两组间1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2);原发灶已控者疗效优于原发灶与转移灶并存者(P=0.048);不同病理类型之间,NSCLC的疗效优于SCLC(P=0.050)。结论放疗后由于血脑屏障(BBB)的开放,同步应用化疗可提高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尤其对脑转移灶与原发灶并存者,化疗可同时作用于原发灶、脑转移灶及亚临床转移灶,提高疗效。对脑转移瘤化疗与放疗相结合的最佳时机为全脑照射DT 30Gy和放疗结束后2~3周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7年 3月~ 2 0 0 2年 11月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胸腺瘤 10 5例 ,其中重症肌无力 2 0例 ,剖胸骨正中切口胸腺瘤切除加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 6 9例 ,右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2 2例 ,左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14例。 结果:10 5例中彻底切除者 10 0例 (95 .2 % ) ,未能彻底切除者 5例 ,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1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因呼吸衰竭死亡。 19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随访 ,2例术后 2~ 3年局部复发或肺内转移。结论:胸腺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剖胸骨正中切口 ,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的脂肪组织切除为主要术式 ;胸腺瘤具有潜在恶性 ,除病理分期 期外术后均行放疗 ,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应采用放疗加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术后髂内动脉置泵区域性化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髂内动脉置泵区域性化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的同时加行髂内动脉置泵(单侧)化疗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置泵侧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麻木2例,化疗药渗入皮下致皮下组织部分坏死1例,因化疗泵栓塞灌注失败2例,异物反应重第6次灌注后取出1例,灌注后出现畏寒、发热1例。结论:区域性化疗的并发症主要与置管位置有关,但不能排除与化疗药浓度、量、间隔时间、注药速度及个体差异有关,另外还与无菌操作不严格、肝素钠的浓度及术者经验等均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3例(共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9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例.通过分析栓塞方法、效果、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来评价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 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中,共34个被栓塞;达完全栓塞者25个,动脉瘤瘤颈残留的6个,瘤腔残留3个;术中发生破裂出血者2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术后3个月GOS评定结果示: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8例,Ⅴ级18例;27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微弹簧圈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规范性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应用微弹簧圈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术前做好患者、药品、器械及导管室的准备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医生,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总结出规范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50例颅内动脉瘤腔达100%闭塞者34例,95%闭塞者11例,90%闭塞者4例,1例术中死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在6个月临床随访中49例患者无再出血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配合默契,术后防治各种并发症,做好系统性与规范性的护理是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分析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013—2015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4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者行腔内放疗联合化疗,内照射总剂量为20~25 Gy,单次剂量为4~5 Gy,4~5次(应用~(192)Ir后装机,腔内照射范围为病变上下外放1.0 cm),并联合化疗4~6个周期。分析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总生存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14例患者治疗后CR 2例、PR 7例、SD 2例,有效率为85.7%;治疗后症状缓解9例(症状消失3例、症状减轻6例),临床症状缓解率为64.3%。出现放化疗不良反应者13例,其中严重吞咽疼痛1例,食管气管瘘1例,Ⅲ度以上的化疗后骨髓抑制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5~26个月)。复发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6%、33.5%。8例死亡,均为肿瘤相关死亡。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能改善症状,近期疗效可,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