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6例全麻术后苏醒延迟患者的手术、麻醉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为改善全麻效果提供依据。结果 36例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有:(1)麻醉药物使用相对过量。(2)机体代谢紊乱。(3)患者体温过低。(4)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结论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做好麻醉前会诊及准备,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加强麻醉管理,监测血压、呼吸、体温、血气、血糖、肌肉松弛度以及个体化使用麻醉药,有助于减少或者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全麻恢复期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8  
全身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的直接创伤以及病人原有病理生理的变化等 ,均可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结束后 ,麻醉作用并未完全消失 ,即使病人已经清醒 ,药物作用却未必完全消除 ,保护性反射也没有恢复正常 ,此时仍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何积极防治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 ,也是麻醉医师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苏醒延迟全身麻醉后超过预期苏醒的时间仍未苏醒者 ,称苏醒延迟。采用现代麻醉方法 ,多数病人能在手术后不久即可清醒。如全麻后超过 2h意识仍不恢复 ,即可认为麻醉苏醒延迟 ,应立即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以防意外。一、…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转运及恢复质量,其机制和相关风险尚未明确,因此缺少确切、有效的综合预防与处理措施。目前临床多以术前充分准备、优化麻醉方案、重视器官功能保护以及体温与容量调控作为主要预防手段;在苏醒期及时评估、预判和预处理,并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拮抗与催醒药物是苏醒延迟的主要处理手段。此外,针刺、穴位刺激及中药制剂在围术期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苏醒延迟的预防与处理手段。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预防与处理苏醒延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索中西医结合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预防与处理苏醒延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唇腭裂修补术患儿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的麻醉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芬太尼反复注射可引起蓄积,易致术后苏醒延迟和延迟性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异氟醚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呼吸,以上因素限制了其在唇腭裂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芬太尼复合异氟醚与异丙酚复合曲马多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麻复苏是全身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神经科学在麻醉领域的深入研究,全麻复苏并非药物代谢的被动过程,其涉及脑内众多功能神经网络的主动活化和相继激活,最终促进意识恢复。然而,苏醒延迟、术后谵妄以及躁动的发生机制依旧不明,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全麻复苏的神经网络动态演变过程。本文结合新近研究,综述基底前脑、下丘脑、中脑腹侧被盖区、蓝斑核、乳头结节、臂旁核、中缝背核以及各核团所分泌的主要神经递质在复苏中的网络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展意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深入研究苏醒延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术后低血糖导致延迟拔管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人体对麻醉手术所发生的应激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手术中及手术后短期内病人的血糖是升高的,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笔者最近发生1例无胰腺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病史的病人,因术前肠道准备时间过长而出现术后中度低血糖导致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7.
全身麻醉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身麻醉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有时情况严重 ,关键在于预防 ,重点为术前充分估计 ,术中、术后积极防治。麻醉科医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知识越丰富 ,在估计和预防并发症方面越易做到心中有数 ,发生率可明显降低。此外 ,邀请神经科、内科等专家会诊明确诊断与提出处理意见极有帮助。对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内容 ,重点在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可能发生那些后遗症和意外 ,拟订预防措施和麻醉方案。术后苏醒延迟健康病人在接受全身麻醉 40min以后 ,出现神经系统物理检查某些阳性体征较为常见 ,如踝震颤、肌…  相似文献   

8.
背景 大量的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苏醒与觉醒有着相同的中枢神经通路,即在觉醒期表现活跃的脑区、大脑皮质及相关脑区增多的神经递质与全身麻醉苏醒期有着一致改变. 目的 总结分析上行觉醒神经系统在全身麻醉苏醒中的作用,为全身麻醉药物苏醒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内容 主要从全身麻醉苏醒的简介、上行觉醒神经通路、觉醒神经通路参与全身麻醉苏醒等三方面就与此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的综述. 趋向 上行觉醒系统在全身麻醉苏醒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将会被进一步关注与深入研究,为解决苏醒延迟导致的术后谵妄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术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平稳性要求高,术后要求病人能快速苏醒,以便及时对病人的意识和神经功能作出准确评估。因此神经外科麻醉要求诱导平稳、镇静、镇痛充分、不增加颅内压、药物无蓄积、苏醒快、无延迟性呼吸抑制发生。芬太尼脂溶性强,消除半衰期长(4.2h),反复多次注射或长时间使用可产生明显的蓄积作用,易造成病人苏醒延迟及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充气式保温毯在麻醉复苏室预防全麻患者恢复期低体温及寒颤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麻醉恢复室后给予常规太空被保暖;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暖。评价两组患者体温变化及寒颤、苏醒延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体温及苏醒延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入麻醉复苏室30 min、出室时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低体温,促进患者麻醉后苏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妇科微创术后复苏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影响因素,为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加快手术相关床位周转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 526例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资料,统计麻醉复苏室苏醒时间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苏醒时间3~220 min;低体温、麻醉时间、镇静药使用、入麻醉复苏室平均动脉压及恶性肿瘤是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妇科微创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复苏期护理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多项措施综合干预,以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提高手术相关床位周转率。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16例头皮巨大缺损患者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行头皮扩张器置入、头皮皮瓣延迟术后出现呕吐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引发术后呕吐(POV)的诱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麻后延迟苏醒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停止后2h以上意识仍不恢复即为苏醒延迟[1],本文收集近3年所遇16例并参阅文献剖析如下。资料与方法全组16例,男11、女5例。均为术前神志清楚的非脑科病例,年龄55.63±22.42(4~84)岁。除1例用氯胺酮5mg/kg肌注外,均以安定、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是否改善麻醉管理和麻醉苏醒质量。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和Medline—CDRom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随后按照一定的入选原则找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按已制定的研究评价标准进行筛选,共10篇文献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结果 BIS监测在镇痛药用量一致的情况下可减少催眠药物的用量。吸入麻醉中BIS监测可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但肌松药用量增加。BIS组病人睁眼时间、言语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BIS监测对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没有影响。BIS监测减少术中知晓与术后记忆发生的证据尚不足。结论 BIS监测能减少全身麻醉中药物用量并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行静脉复合麻醉中,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用在复合麻醉中很常见,芬太尼的二次分布作用以及用量偏大导致术后苏醒延迟也不少见。临床上常用纳洛酮来拮抗芬太尼的残留作用,达到催醒的目的。但是其催醒后所产生的心血管反应以及引起病人烦躁现象较为普遍。现观察2003年9月到2004年2月间的静吸复合麻醉需要用纳洛酮拮抗芬太尼催醒病人63例,发现催醒前给予适量的曲马多可以减轻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术期低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患者术中低温可导致术后苏醒延迟、低血压甚至发生心脏骤停[1].我科2010年1~9月收治麻醉苏醒期4 698例患者,其中出现低温寒战165例,采用Warm Touch充气升温仪对其复温,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 ,8个月 ,8kg ,门诊以左斜疝嵌顿入院 ,拟氯胺酮麻醉下行手术。术前常规剂量 ,阿托品 0 2mg、苯巴比妥钠2 0mg ,入室前肌注 5 0mg氯胺酮 ,术中每当患儿肢体微动时 ,静注氯胺酮 1~ 2mg/kg。手术历时 90min ,氯胺酮总量14 0mg。术毕安返病房 ,垫肩吸氧 ,监测、HR、SpO2 。患儿 1h后苏醒 ,12h后患儿体温 37 5℃ ,突发全身抽搐 ,口唇发绀 ,眼球向左上方斜视。立即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 ,静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10 %的葡萄酸钙 10ml等解痉处理。同时物理降温及 2 0 %的甘露醇脱水处理保护脑组织 ,抽搐持续35m…  相似文献   

18.
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术后短时间内若血压急剧升高 ,有导致颅内出血的危险 ,因而神经外科医师经常要求延迟苏醒拔管 ,以减弱与苏醒有关的应激和血液动力学反应。本观察即为验证延迟苏醒拔管能否减弱开颅手术后的应激和血液动力学变化。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 30例ASAⅠ~Ⅱ级 ,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 ,术前无意识障碍 ,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史的择期开颅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 5例。麻醉方法 Ⅰ组病人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尽早拔除气管导管 ;Ⅱ组则用γ 羟基丁酸钠 6 0~ 80mg/kg静注维持深度镇静约 2h ,苏醒后在神经外科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全麻术后成人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转出标准,为麻醉苏醒室护士转出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PACU转出标准条目,构建转出标准指标体系。结果 形成的全麻术后成人患者转出标准为呼吸、循环、活动与肌力、舒适及潜在风险5个方面共22个条目。2轮专家积极性分别为100%、94.7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和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85、0.392。结论 构建的麻醉后苏醒室成人转出标准评估内容较为全面、贴近临床,适用于护士对苏醒室患者的转出评估。  相似文献   

20.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监护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 938例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285例)、青年组(816例)、中年组(1 432例)及老年组(405例),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麻术后苏醒期567例(19.30%)患者发生并发症;四组高血压、低血压、低氧血症、躁动、苏醒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苏醒时间老年组最长、儿童组最短(均P0.05)。结论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老年组以高血压、低氧血症、苏醒延迟发生率偏高,青年组以低血压发生率偏高,儿童组以躁动发生率偏高。应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