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知晓情况、参合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揭阳市5个镇农村居民,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确定样本人群,结合访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入户调查。[结果]调查837人,参合率为61.17%。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家中有无长期患病人员、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农民参合的主要因素。[结论]应从加强宣传力度、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参合率。  相似文献   

2.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河南、吉林两省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947名农户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93.5%的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9.6%的农村居民愿意参加下一年的合作医疗。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参合报销情况、卫生服务需要利用(过去一年内家人慢性病罹患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政策知晓、对合作医疗的担心)是影响农村居民参合意愿的主要因素,R2=0.202。结论宣传和健康教育是增强农民参合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居民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调查,从农村居民角度探讨新农合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新农合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调查(深入访谈法)和定量调查(访谈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7县(市)1992名农村居民。数据库建立和资料的统计分析与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结果]1992人中新农合参合率97.6%,351人(17.6%)住院费用获得新农合报销。79.2%对新农合表示满意。不满意集中在药品价格、基层诊疗水平、报销程序、基层政府的管理等方面。[结论]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疾病的经济负担。为保障新农合的健康运行,应从政府、机构和人群3个角度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市参合农民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参合农民2周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结果2007年1月,昆明市9038名参合农民的2周患病率为8.8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周患病率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病史、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将慢性病列为防治重点,并着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条件,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式对广东茂名某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参合率高企表象下存在的农民受益水平低、对新农合了解不够、自愿参保率低及新农合经办手段落后、监管力度严重不足等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保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可持续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为中国医改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中2004年和2009年的农村成人门诊调查数据,运用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的方法,就新农合的健康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老年人群和高收入人群参合者的自评健康分别下降了18.4%和11.4%,高收入人群参合者的患病率显著提高了5.6%,中青年人群参合者的保健率显著提高了1.8%。[结论]新农合对参合者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利用率无显著改善,其健康绩效和农民收入相关。建议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促进医疗机构竞争等,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以提高新农合的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情况,分析不同模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对农村居民看病就医行为的影响,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法]利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宾川、勐海、宣威三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每县随机抽取600户共计1800户、7658名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论]①试点工作开展顺利,参合率高于2004年全国平均水平,但低收入组参合率明显低于高收入组;②宾川和勐海分娩受益率逐年上升,三个试点县门诊受益率均达到54%以上,实际补偿比例基本接近各县制定的补偿比例,住院受益面相对较小,实际补偿比例高于门诊补偿比例,但均低于各县制定的补偿比例.[建议]①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②完善筹资工作制度化机制;③统一补偿模式,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二次补偿机制,完善农村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确保新农合公平性、公益性的完全实现.④规范完善新农合资金使用的账务和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资金运作的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8.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就医行为的定性研究,分析参合农民就医行为变化,了解农民就医行为的异同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罗源和柘荣县,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关键人物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等定性调查方法,访谈了两县71名农民、卫生服务提供者和卫生管理人员。[结果]调查发现这两县参合农民就医行为的变化不尽一致,柘荣县参合农民的就医行为变化不大,罗源县越来越多的参合农民前往就近乡镇卫生院就医,乡镇卫生院就医条件等成为差别的主要因素。[结论]要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卫生院的建设,提高乡镇卫生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改善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促进新农合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的因素,探讨利用层次结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多水平模型相对于传统模型的优越性.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Logistic模型和多水平Logistic模型,对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新农合参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个体/家庭水平变量中健康自评、就业情况、家庭收入对农民参合行为存在影响,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2004年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集中的黑龙江省数据,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倍差法,以参合农民为处理组,非参合农民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农民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自评健康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样本地区农民自评健康起到改善作用,但发挥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不同视角下影响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住院参合农民受益面窄和实际住院补偿比增幅缓慢的问题。文章试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3个参与主体——政府、农民和医疗机构的视角出发,探讨影响参合农民住院补偿的因素.并对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立健 《卫生软科学》2014,(12):759-761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居民的门诊就医行为,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应用?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参合农民的就医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82%的农村居民生病后选择找医生看病;在就诊的患者中,选择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比例占86.16%,其最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和方便;学历较高和非农业劳动者患病后更倾向于选择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结论]应适当提高门诊的补偿水平,逐步拓宽门诊的补偿范围,加强对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参合筹资与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的参合、筹资与补偿情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合率逐年提升,但由于受基金总量等因素的影响,参合农民的实际住院补偿比上升幅度缓慢.筹资构成中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比重有所提高,目前参合农民的个人缴费水平在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建议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水平和各级财政补助水平,提高补偿比,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不片面强调参合率,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仲亚琴  宗蕾  黄利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34-335,344
[目的]调查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情况、知晓情况、评价和满意度,为改进和完善新农合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取海安县海安镇、胡集镇、西场镇320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员面对面进行访谈。[结果]问卷回收率为96.5%,新农合的参合率为99.7%,参合农民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低,知晓途径主要来源于村干部;报销比例偏低,保障能力有限;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和环境有待改善。[结论]建议加大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基层医疗服务设施,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尝试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贫困地区农民参合意愿变化的因素是为了进一步针对性解决当地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的问题. [方法]进行入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乡镇3个相对贫困自然村,每村抽取70户,对农民参加新农合意愿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 [结果]该地区贫困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意愿出现下降的趋势,由调查对象的95.1%降低为88.6%,影响农民参合变化的影响因素中,住院门诊费用均报销过是保护因素,不定期公布报销情况是危险因素. [结论]为了深入树立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信心,当地政府应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并加强维护农民对基金使用结果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山东省章丘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及随机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参合居民的就医需求情况,重点调查与分析了参合居民患病后首先选择到哪类医疗机构就诊、就诊诊疗情况、需求的目标、农民健康需求保障,旨在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探索新农合居民的就医需求,为促进地方政府新农合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单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单位选择现状,探讨就诊单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促进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院结构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四川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描述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就诊单位选择情况,并与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纵向比较;应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对农村两周患病就诊单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有明显下降;多项式Logistic回归拟合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单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医疗保障、家庭人均收入、年龄、就业状况、慢性疾病和自感健康状况。[结论]农村地区医疗体制改革重点应放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充分发挥私人诊所作用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分别对浙江省桐乡市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运用集中指数(CI)[1]、不平等斜率指数(SII)[2]及利用/需要比[3]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追踪调查两周患病率CI由0.0087变为-0.04,SII由0.004变为-0.2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CI由0.1081变为0.008,SII由0.2710变为0.024;未住院率从8.79%下降到1.11%(P<0.01);未住院率CI由-0.3402变为-0.3773,SII由-0.299变为-0.42;利用需要比由4735.12增至6482.7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与经济状况无显著相关。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有增加趋势,经济状况较差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偏低的状况可能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将结核病防治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前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比较研究,为改进结核病诊治和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公平性及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对实施结核病防治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3个县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运用集中指数(CI)、不平等斜率(SII)及利用/需要比,结合文献资料,对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进行研究. [结果]与政策实施前相比,实施后调查两周患病就诊率CI由0.008 7变为-0.040 0,SII由0.004 0变为-0.230 0;两周患病未就诊率CI由0.108 1变为0.008 0,SII由0.271 0变为0.024 0,未住院率CI由-0.3402变为-0.373 3,SII由-0.290 0变为-0.420 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与经济状况无显著相关. [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结核病补偿政策的实施,使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偏低的状况略有改善,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昆明四城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昆明市对4个城区抽取589户2 123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参合农民主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心脏病、风湿等。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年龄的参合农民慢性病患病率不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慢性病患病的因素有民族和年龄。结论昆明四个区参合农民总的慢性病患病率为4.5%,影响昆明四个区参合农民患慢性病的主要因素有民族和年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