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诚纯  连霄  孙洪军  曾云记 《中国骨伤》2018,31(12):1164-1167
目的:观察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3~67岁,平均46岁;左侧5例,右侧10例;Neer 2部分骨折7例,Neer 3部分骨折8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及CT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的情况。临床评价包括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的分析。15例均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术后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26周,平均19.1周。术后均无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72~94分,平均81分,优2例,良13例。结论:采用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良率为88.23%。结论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黄健林  刘文涛 《中国骨伤》2022,35(12):1142-1147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技术同时进行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双钢板技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1~89(67.00±9.76)岁;Neer 3部分骨折23例,Neer 4部分骨折1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2(8.00±2.86) d。术后第3天采用单维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比较术后2 d及1年时肱骨头高度、肱骨颈干角变化情况;术后1年采用Neer评分评定术后肩关节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14.00±1.59)个月。术后3 d时NRS评分(1.95±0.73)分。骨折愈合时间2.2~3.2(2.60±0.27)个月。术后2 d与1年时肱骨头高度、肱骨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Neer 4部分骨折出现肱骨大结节吸收、肱骨头出现部分囊性变,但肩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术后1年Neer评分(89.50±5.19)分,其中优20例,良16例,中2例。结论:采用双钢板技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疼痛较轻,手术无须特殊器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借助3D打印技术行半肩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 Ⅳ型)的肩关节功能、并发症、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31例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 Ⅳ型),男4例,女27例;年龄55~94岁,平均71岁;病程1~3年。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ORIF组)20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半肩置换术(HA组)11例。通过CT数据借助Mimics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骨折重建,测量出骨折端到肱骨头高度,大结节到肱骨头高度,肱骨头后倾角,辅助半肩置换。术后随访,行X线检查,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Neer评分。结果: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HA组无假体松动、断裂和下沉,人工肱骨头完好,大小结节骨折不愈合1例,Neer评分84.18±3.55;ORIF组肱骨近端骨吸收8例,骨折不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1例,Neer评分55.91±10.78;两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技术辅助半肩置换与切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 Ⅳ型)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切复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采用三角肌入路MIPPO技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三角肌入路MIPPO技术锁定钢板治疗28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5周.随访X线显示骨折解剖复位22例,接近解剖复位6例.功能评定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5例,满意2例.结论 采用肱骨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locking system,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采用经肩峰下前外侧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PHILOS钢板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5例,Ⅳ型1例。经肩前外侧入路,于肩峰下1cm做前外侧纵行切口,长4cm,纵行分离三角肌,探及骨折,直接或间接复位骨折端。PHILOS钢板通过三角肌层下插至肱骨前外侧面,远近端锁定螺钉固定,观测术后1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5min。术中无须输血,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无一例出现腋神经损伤、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肩关节脱位以及肱骨头坏死。结论: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应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复位简洁、微创、组织侵袭小的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胸大肌组行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肩峰组行肩峰下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肩峰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胸大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胸大肌组,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胸大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肩峰下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肩峰下三角肌前缘做一5cm切口,远端做一2cm切口,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32例随访2~24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onstang评分,优良率为87%。结论:肩峰下前外侧切口、三角肌分离手术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固定牢靠、疗效满意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移位的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23例移位的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52 ~ 74岁,平均65.1岁.骨折按Neer分型:均为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对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物位置进行观察和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将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进行比较. 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12 ~ 27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获一期愈合,X线片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0.8周,未发生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外展84.4°±3.5°,前屈上举169.1°±6.7°,外旋42.2°±2.5°,内旋达T9水平;Neer评分平均为(89.9±7.5)分,优17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0%.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0,P=0.140). 结论 应用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移位的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降低了软组织和骨折残留血供的破坏,减少关节周围瘢痕的形成,可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钱军  方美园  江开明 《中国骨伤》2014,27(3):250-25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尺侧块骨折的类型和手术方法选择。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尺侧块骨折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28~65岁,平均(34±9)岁。根据Melone-Doi分型:Ⅰ型2例,Ⅱ型24例,Ⅲ型6例。分别采用掌桡侧、掌尺侧、尺背侧入路。其中钢板内固定28例(均闭合性骨折),支架加克氏针内固定4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患者骨折愈合,无并发症。依据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术后总分(1.12±0.45)分,其中残留畸形0分,患者主观评价(0.50±0.30)分,客观评价(0.30±0.21)分,并发症(0.40±0.09)分;疗效评价结果:优21例,良11例。结论:桡骨远端尺侧骨折块是影响腕关节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固定是治疗尺侧块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关节外侧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外侧三角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1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1~21周。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31.6°±3.9°,后伸42.5°±2.6°,外展89.2°±2.6°,内收36.6°±2.8°。末次随访肩关节Constant评分76.7分±12.3分;未发生三角肌萎缩、肱骨头坏死情况。结论肩关节外侧三角肌入路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骨折的良好入路,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郭秀武  樊健  袁锋 《中国骨伤》2016,29(6):509-512
目的 :比较内侧柱是否使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29~80岁,平均55.1岁。其中内侧柱使用螺钉支撑组(支撑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8~80岁,平均(55.8±11.8)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8例,3部分骨折10例,4部分骨折7例。内侧柱未使用螺钉支撑组(未支撑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9~79岁,平均(54.2±14.8)岁;Neer分型:2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9例,4部分骨折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15.6个月。支撑组手术时间(1.6±0.4)h,未支撑组(1.5±0.4)h;支撑组骨折愈合时间(3.0±0.6)个月,未支撑组(3.1±0.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支撑组(89.7±4.9)优于未支撑组(8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撑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未支撑组4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内侧柱使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功能恢复更满意。  相似文献   

13.
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5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00±5.42)岁;NeerⅢ型19例,Ⅳ型12例;低能量损伤23例,高能量损伤8例.对照组24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65~85岁,平均(72.79±5.34)岁;NeerⅢ型16例,Ⅳ型8例;低能量损伤17例,高能量损伤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1个月.治疗组平均出血量(495.806±143.150) ml;Neer评分中的功能(22.645±2.443)分,活动范围(18.194±2.613)分,解剖(7.935±1.504)分,总分77.161±8.335.而对照组平均出血量(641.667±169.851) ml;Neer评分中功能(13.955±1.989)分,活动范围(13.083±2.165)分,解剖(5.500±1.978)分,总分58.792±7.313.以上指标比较,治疗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复位简单有效、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在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49例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肩峰前外侧入路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2±7.6)岁;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9±7.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2年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功能及患肩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24~41个月,平均34.5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68.20±7.04) min]较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75.81±13.70) min]短,术中出血量[(151.30±20.57) ml]少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42.10±37.25) ml],骨折愈合时间[(10.88±4.90)周]短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13.60±2.45)周].术后3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32±5.45,肩关节疼痛VAS评分0.41±0.63,均优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63.53±8.31)vs(1.65±1.02)].但术后1年及2年,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肱骨头高度丢失,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另有l例肩峰下撞击、l例螺钉松动及2例骨折延迟愈合.两组均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最终均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前者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炳  朱诚  王平  吴子征  张前法 《中国骨伤》2018,31(9):794-798
目的 :探讨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34~74(55.95±9.48)岁。根据术后初次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翻组(颈干角127°,n=15),正常组(颈干角127°~145°,n=36)和外翻组(颈干角145°,n=11)。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7.2个月。内翻组手术时间(2.37±0.59)h,正常组(2.60±0.49)h,外翻组(2.75±0.39)h;内翻组骨折愈合时间(3.99±0.48)个月,正常组(3.78±0.49)个月,外翻组(3.82±0.42)个月;内翻组VAS评分3.67±2.02,正常组3.22±2.06,外翻组4.09±1.58;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正常组(87.14±6.48)分和外翻组(84.31±9.05)分,均优于内翻组(75.93±9.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组4例出现并发症,正常组2例出现并发症,外翻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术后初次颈干角127°对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获得更满意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75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6例,女49例;年龄22~80岁,平均5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2d;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微创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30±8.72)岁;Neer分型Ⅱ型22例,Ⅲ型11例;在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经肩峰下三角肌小切口插入固定进行治疗.常规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10±9.29)岁;Ne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5例;手术经常规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别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应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3d手术伤口疼痛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记录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患者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肱骨近端颈干角.结果:75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微创组手术切口(6.74±0.38) cm,常规组(16.82±1.74) cm,微创组较常规组切口小;微创组出血(110.15±29.49) ml,常规组(326.19±59.71)ml,微创组较常规组出血少;微创组手术时间(48.60±10.18) min,常规组(68.84±16.22) min,微创组较常规组手术时间短.常规组3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微创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94±2.57,常规组86.00±3.36,微创组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手法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使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32例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36个月。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按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价:优2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术后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 自2003年2月~2007年6月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LPHP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型,其中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 随访时间6~48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愈合时间6~12周,根据肩关节Neer功能百分评分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1%.结论 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降低对软组织和骨折残留血运的破坏,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减少关节周围瘢痕的形成,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其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