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病生存期的延长,Ⅱ型心肾综合征(CRS)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对Ⅱ型CRS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既往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多靶点特征的中医药可能在心肾疾病中有突破性疗效.文章将通过Ⅱ型CRS"心肾相关"理论追溯、现代中医理论对Ⅱ型CRS的阐释、Ⅱ型CRS的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发病机...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腔扩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心肌病,也是导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难度较大。心胀是中医胀病的一种,胀病是脏器形体体积增大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心胀的相关表述与现代医学中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有诸多契合,故研究立足于心胀理论从中医角度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早期防治。从中医角度看,心胀的证治不可离肾。中医对心肾关系阐发详实,将心肾关系囊括于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之中。心肾相交是中医五脏一体观的核心内涵之一,即心肾二脏虽各有其独特作用,但并非在结构与功能上彼此孤立,而是通过经脉气血,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协调、互相影响。目前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多参考心胀论治,但缺乏系统辨证思路,文献报道多以名家经验和临床观察为主。文章以心肾相交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发展及演变,探讨心肾相交的理论内涵。依据心胀的病程演变规律,从肾分早中晚三期分期论治心胀,以早期交通心肾、中期温补肾阳、晚期标本兼顾为治法治则,浅析心胀证治,以期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心肾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收集203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心肾综合征和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证候要素、证候分型的差异.结果 心肾综合征患者年龄偏大、男性构成比增加、吸烟比率高,心衰病程长,NYHA心功能分级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肌酐升高,与非心肾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同时心肾综合征患者气虚、阴虚证候要素出现频率低,阳虚、水饮证候要素出现频率高,心肾阳虚、阳虚水泛型比例升高,心肺气虚、气虚血淤、气阴两虚、痰饮阻肺型比例降低,与非心肾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心肾综合征的发生与患者心功能损害有关,年龄、吸烟等是重要的危险因子.心肾综合征出现伴随中医证候从气(阴)不足向阳虚水饮证候演变和心病及肾、心肾同病过程,淤血始终是关键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维英从少阴论治心肾综合征,认为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以心肾两虚为本,以瘀血、水湿、痰饮等为标,通过运用四结合观,截断与扭转并举,分期论治心肾综合征,擅长使用经方、时方、验方,西为中用,配合中医特色治疗,同时注重预防调护,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合典型病案,提炼出王维英对心肾综合征的临床辨证规律,归纳出王维英特色临证治疗思路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础,从理论渊源、机制研究等角度,分析刘持年教授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刘教授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身体功能退化、脾胃衰弱、操劳过度或者外感寒邪伤及阳气等原因导致。从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心肾两不交三个角度完善了心肾不交导致失眠的理论。针对三种证型,刘教授临证常以六味地黄丸、苓桂术甘汤及乌梅丸为底方加减化裁,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心综合征(CRS)是慢性肾脏病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或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本文论述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机制及形成.  相似文献   

7.
确切地理解中医心肾相交的生理病理联系,并运用心肾相交理论阐释慢性肾衰并发心血管病变,认为心肾不交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临床上"交通心肾"的治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路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王德明教授深受江苏特色孟河医派及清·陈士铎理论熏陶。大多数学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肝郁和脾虚为主,王教授认为"肝郁脾虚"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在表象,其内在本质实为"心肾不交"。临床治疗主张交通心肾、调和肝脾。王教授以"心肾不交"为理论基础,总结出了经验方"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标本兼顾,交通心肾,补脾泻肝,解郁散结而收功。  相似文献   

9.
刘璐  吴旸  崔杰  吴国宝  范宗静  林谦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06-1108
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纳入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根据eGFR将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分为心肾综合征组和非心肾综合征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N端前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心肾综合征组患者年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心肾综合征组患者阳虚、水饮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年龄是心肾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出现伴随中医证候向阳虚、水饮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心肾不交论治白塞氏病的规律。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多认为白塞氏病是由于湿热毒邪内蕴,日久蚀于口腔及二阴所致,综观古今医家辨证治疗该病,鲜有从"心肾不交"论治之报道。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寻求规律。结果:本病可以从"交通心肾"着手论治,肾水不足,心火亢盛,水火不济,蚀于上下是病机之重;因此,在治疗本病时当以交通心肾,水火相济为首,即所谓清心火,滋肾水,以清为补,以补为清,清补兼施,标本兼治。结论:中医药疗法能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优势,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关"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了祖国医学关于"心肾相关"理论的文献研究与有关论述,并从生理基础及病理基础方面对"心肾相关"理论的中医内涵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心、肾两脏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黄文政教授治疗心肾综合征,认为本病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心肾不交和三焦枢机不利为病机关键,提出"扶阳利水,斡旋三焦,交通心肾"的治疗思路,审时度势,运用经方辨证论治,并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3.
浅析心肾相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机理加以探析,提出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心血肾精同源互化、心神肾精相互为用、君火命火相得益彰、心火肾水相互制约、元气与心血相助5个方面。对于探讨心肾相交的意义及指导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病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胸痹"等范畴。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认为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血瘀水停,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温阳益气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从肾论治心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DM)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临床发现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糖尿病肾病后期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其死亡的首要原因.以中医心肾相关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心主血脉、肾主封藏、心肾不交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发现心肾不交、水火失调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结合病机特点,总结运用"心肾并调"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6.
李鸫  蒋燕 《中医教育》2011,30(3):67-69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是作为一个难点重点来讲授的。心肾相交是解释五脏关系—心肾之间生理关系的重要概念,而交通心肾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现有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对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解释并不合拍,论述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的梳理及探讨。  相似文献   

17.
心肾综合征指的是心肾同病的状态,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心肾不交""血不利则为水"等理论,认为"肾衰"为其本,"瘀血""水饮""邪毒"为其标。"瘀血"作为中医学主要证素之一,在心肾综合征的整个病程进展及病情转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水饮""邪毒"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导致另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即为心肾综合征,以Ⅰ型和Ⅱ型的发病率最高,临床最为常见。中医对心肾同病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和肾,采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等方法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肾功能。然而,心肾综合征发生的病理机制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导致对疾病早期的临床诊疗较为困难,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使疾病预后不良。生物标志物在预测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的生物标志物,准确评价心脏和肾脏生理病理的变化,以达到对心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升疾病诊疗效果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标志物主要集中于肾小管损伤,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肾损伤因子-1,尿白细胞介素-18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成果,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以及与矿物质代谢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在机体内含量升高的时间都早于血清肌酐升高的时间,能较好地预测早期心肾综合征的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Ⅰ型和Ⅱ型心肾综合征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筛选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解释心肾之间生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交通心肾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心肾相交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心(火)与肾(水)两脏互相制约平衡的一种生理状态,从发生学的角度解释心肾交通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论述了现代医学对心肾关系的认识,并且阐明心肾交通理论及其在现代临证方药运用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肾综合征属"水气病"、"喘证"、"心悸"等范畴,心肾相关,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君相互安,火能随真阴而降于肾,水能随真阳而升于心乃正常生理运转;脏腑失调,心肾不交,火旺乘水、火枯水旺、水火俱虚、脾土失运,产生水、瘀、毒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加剧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