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65-168+173
目的 观察基于Brunnstrom 理论指导的中药穴位湿热敷对脑梗死后偏瘫痉挛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1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60 例脑梗死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同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基于Brunnstrom 理论指导的中药穴位湿热敷技术,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 次,每周5 次,连续治疗4 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 痉挛分级(MA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thel 指数(MBI)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分(SS-QOL)。结果 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下肢MAS 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FMA 评分、MBI 评分和SS-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下肢MAS 分级明显降低,且观察组FMA 评分为(61.67±5.87 分)、MBI 评分为(67.27±7.27 分)和SS-QOL 评分为(178.97±11.89 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 基于Brunnstrom 理论指导的中药穴位湿热敷能有效缓解脑梗死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改善偏瘫肢体运动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及门诊脑卒中同时伴有患侧肢体痉挛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生存质量(QOL)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表(MBI)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MAS、ADL评分明显降低,QOL、FMA、M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0min/次,2次·d-1,每周6d)和慢速牵伸训练(15min/次,2次·d-1,每周6d)。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的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6),但FMA和MB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慢速牵伸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JP2〗将80例脑卒中后软瘫期(Brunnstrom 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法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分期针刺组采用分期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Fugl- Meyer量表(Fugl- 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 分期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分期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和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 分期针刺在改善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能力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温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采用Ashworth量表评估肢体痉挛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电针治疗相比,温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素注射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6、12周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Fugl-Meyer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上肢肢体痉挛程度、肌力、肢体活动能力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MAS、M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0.05);两组MBI和FMI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MBI和FM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 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不仅能缓解患者肌痉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功功能,且药效可持续至治疗12周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患者被分为药物康复指导+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观察组52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FMA、MB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患者在行头皮针留针同时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者上肢痉挛情况、Fugl-Mayer上肢功能量表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U-FMA、MBI及MAS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标准将124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8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治疗2,4,8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分别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抑郁治疗组治疗8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无抑郁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3.
刘雪洁  王敏  朱贵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 32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病人按电脑抽取随机分为常规组、电刺激组、MOTOme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痉挛肌电刺激疗法,MOTOmed组在常规康复上增加痉挛肌电刺激及MOTOmed智能训练,每组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病人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MOTOmed组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MOTOmed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P < 0.01)。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卒中后痉挛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接经法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现代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软瘫期分期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大接经法联合软瘫期分期针刺治疗,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病例脱落,均能完成全部试验。(2)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FMA评分和MBI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大接经法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分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20例)和治疗组:常规康复干预+运动再学习疗法(21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可明显的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梁辉  卢英  吴赞华  曹湾  郭佳  李荣祝 《微创医学》2021,(1):34-37,5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及针灸、推拿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运用BTX-A注射联合ESW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BTX-A联合ESW能更迅速且持久地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肢屈曲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肢体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应用针刺治疗,研究组54例应用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rating scale,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和Hcy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总评分、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NSE、Hcy水平。  相似文献   

18.
姚舜  郝玉鹏  康洪  张艳 《黑龙江医学》2013,37(7):596-59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和功能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发病两周内的脑卒中偏瘫迟缓期的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和对照组(针刺)。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肌张力。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评定采用Brunnstrom分期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并且处于软瘫期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早期诱发软瘫期上肢肌张力的出现,缩短脑梗死软瘫期,并可显著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2组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3)。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神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调神火针治疗,45例)与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45例),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分]、痉挛情况[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MAS评分为(1.79±0.55)分,对照组MAS评分为(2.07±0.58)分,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为(41.28±4.09)分,对照组上肢FMA评分为(36.22±3.81)分,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