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0min/次,2次·d-1,每周6d)和慢速牵伸训练(15min/次,2次·d-1,每周6d)。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的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6),但FMA和MB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慢速牵伸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温州中医院收治的单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局部振动治疗组)和试验组(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MAS分级、上肢功能FMA评分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iEMG较各组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MAS分级、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MA评分、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iEMG的改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MA评分及肱二头肌iEMG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法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痉挛上肢肌张力,同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分为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仅进行理疗、手法治疗、运动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ESW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次(每周加1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强度2 bar,频率10 Hz,单次冲击2 000次)。治疗前后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和改良肌张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对下肢功能和痉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AS和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ESWT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有积极作用,增强下肢运动功能,可推荐作为卒中后痉挛的辅助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梁辉  卢英  吴赞华  曹湾  郭佳  李荣祝 《微创医学》2021,(1):34-37,5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及针灸、推拿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运用BTX-A注射联合ESW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BTX-A联合ESW能更迅速且持久地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肢屈曲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肢体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治疗组在通督调神针法的基础上予以经筋结点放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ion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价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AS等级显著降低(P<0.05),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MAS等级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且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33-13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标准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穆卫新  刘冰 《河北医学》2014,(5):826-828
目的:早期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减少偏瘫肢体痉挛发生率。方法:将200例急性发病的发生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按脑卒中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的72 h后,在常规治疗基础给予口服中药及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给予康复训练,疗程为一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FMA评估法Fugl-Meyer Assessmen 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BIBaythel Index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均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组发生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能减少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对提高肢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小腿三头肌,观察其对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肌张力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其在社区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脑卒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3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量表中的下肢部分,步行能力评定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时间。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AS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FMA评分、10MWT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10MWT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快速而持久降低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适合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NMES疗法,对照组采用NMES疗法。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基础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指标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结果:两组治疗后CSI、FMA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NMES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雪洁  王敏  朱贵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 32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病人按电脑抽取随机分为常规组、电刺激组、MOTOme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痉挛肌电刺激疗法,MOTOmed组在常规康复上增加痉挛肌电刺激及MOTOmed智能训练,每组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病人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MOTOmed组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MOTOmed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P < 0.01)。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卒中后痉挛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袁经阳  周小华 《中医学报》2021,36(2):425-429
目的:探讨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联合治疗组37例,采取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常规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枢经推拿法。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上肢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ore,MAS)以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nalysis,FMA),治疗前后SOD和LP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联合治疗组MAS(2.28±0.71)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7±0.85)分;联合治疗组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1.0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2.16%;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FMA评分(52.74±18.63)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3.26±17.58)分;两组患者治疗前SOD和L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OD(28.62±3.54)nmol·L^-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3.93±3.17)nmol·L^-1,LPO水平(9.18±1.05)nmol·L^-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1.27±1.22)nmol·L^-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可有效降低偏瘫上肢肌张力,恢复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体内血清SOD含量,降低LPO含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靶心率智能踏车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痉挛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5年在康复科住院的12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且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智能踏车训练并根据不同靶心率(60%、70%、80%最大心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末、治疗后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伸肌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训练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80%最大心率组因不能耐受试验被随机分配至60%最大心率组及70%最大心率组,经治疗后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及FMA均较治疗前及60%最大心率组有改善(P < 0.05)。结论:当靶心率为70%最大心率时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软瘫肢体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软瘫患者6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前后,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 (MAS) 评价治疗效果, 并比较2组患者肱二头肌肌张力达到Ashworth 2级所需的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 (79.5%) 相比, 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3.3%) 明显较高 (P<0.05) ;观察组肱二头肌肌张力达到Ashworth 2级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10.15±4.36) d, 短于对照组肱二头肌的所需时间 (17.21±5.12) d,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软瘫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