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半月以上的胰腺残端迟发大出血较少见。现将我院1984年至1994年间共发生的3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 男性,56岁,确诊胰头癌按Whipple术式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残端采用端端套入空肠吻合,胰腺管内放入约8cm内支撑管,术后恢复顺利。于术后第21天感上腹闷胀不适,随即呕吐出腊肠型凝血块、鲜血和胰腺胰腺管内置管,出血量约2000ml以上,很快进入休克。诊断胰残端大出血,行急诊手术,切开胰空肠吻合口前壁空肠侧见肠腔充满积血块,胰残端组织坏死脱落约2cm,残端动脉裸露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黏液性囊腺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者12例,位于胰体尾部者19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0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术,3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黏液性囊腺癌患者仅可行姑息手术,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4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均可经保守治疗痊愈,除1例囊腺癌患者外,其余30例患者随访6~96个月,均未出现胰腺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术前很难准确判断,对于难以定性的囊性肿瘤及时手术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手术方式选择应该个体化,并应遵循损伤控制性原则,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多开展经腹腔镜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4.
金星林  张松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1104-1105,1108
目的探讨空肠腔内无胰腺断端裸露的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57例行胰十二指肠Wipple式根治性切除,胰空肠吻合中,胰管内置引流管采取胰液经主胰管流出,空肠腔内无胰腺断端裸露,空肠胰残端套入吻合。结果无一例发生胰肠吻合口漏,术后随访均无胰管扩张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完成吻合时间平均20min。结论胰液经主胰管流出,空肠腔内无胰腺断端裸露的方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黏液性囊腺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者12例,位于胰体尾部者19例。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0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术、3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黏液性囊腺癌患者仅可行姑息手术。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4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均可经保守治疗痊愈。除1例囊腺癌患者外,其余30例患者随访6~96个月,均未出现胰腺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术前很难准确判断,对于难以定性的囊性肿瘤及时手术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手术方式选择应该个体化,并应遵循损伤控制性原则,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多开展经腹腔镜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胰头癌切除术后复发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Mu DQ  Peng SY  Wang GF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57-1660
目的 探讨影响胰头癌术后复发的因素,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问住院的56例胰头癌患者,35例接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期21例接受扩大根治术,列表分析术后复发的因素。所有生存的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以明确胰头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3年内死于复发。因复发累积死亡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为51.4%;扩大根治术组为42.9%,两组问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肿瘤直径超过4cm,超过第二站的淋巴结转移和“间隙浸润”是复发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7月间56例本院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41例,男女比例为1:2.73,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2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6例,导管内乳头状囊腺瘤3例和乳头状囊腺瘤癌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胰腺肿瘤节段切除术4例,1例因肿瘤侵及周围脏器及大血管行胃空肠及胆肠吻合术,1例行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18例,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8例,腹腔镜胰体尾加脾切除2例,腹腔镜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6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3例,胰瘘4例,胆漏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B超、CT和MRI是胰腺囊性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的主要手术 ,也是腹部外科破坏性较大、操作较为复杂、难度和风险均较高的手术之一。 1898年Halsted首次报告壶腹部癌局部切除术 ,1912年Kausch为 1例壶腹部癌患者施行分二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1935年Whipple及其同事在美国外科年会上报告了 3例分二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AnnSurg ,1935 ,10 2 :76 3- 76 9) ,即一期先行胆囊胃吻合术加胃空肠吻合术 ;二期再整块切除十二指肠第 2、3段和胰头 (保留十二指肠第 1、4段 ) ,结扎胆总管 ,残胰断面缝合并置外引流 ,从而…  相似文献   

9.
谈燚  崔陪元  金浩  吴华  刘会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29-1030,103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有效术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手术114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48例,胰腺空肠端侧双层套入式吻合37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29例。结果:术后出现胰漏20例(17.5%),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8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5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7例。3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肠吻合方式无优劣之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使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胰疾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在5%-20%[l]。自1986年10月一lop年10月,我们以Chil术式为基础附加腔胆液分田外引流的方法,连续行26例腹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对一68岁,平均54岁。胰头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底9例,胆总管下段癌7冽,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2手术方式:采用Clllln术式,于胰颈处横断胰腺,维持胰腺横断面呈圆形,以便吻合时与空肠的环形相配。寻找主胰管,并游离出长约Icm。切除肿瘤标本后,上提空肠断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时机、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28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施予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肿瘤大小、范围、位置和类型,基于此采取相应的手术。结果: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胰体尾切除8例,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5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2例,保留十二指肠行胰头切除术2例。围手术期间未有患者死亡,术后并发症:胰瘘3例,胃瘫2例,通过对症处理均痊愈。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胰腺囊性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针对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合理明确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同时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于疗效的提高和预后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50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其中76%(38/50)的胰头肿块为实质性,24%(12/50)为囊性肿块。在38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有26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4例行胆管空肠Y型吻合,3例行胰管空肠Y型吻合。在12例囊性肿块患者中,有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假性囊肿外引流术3例,空肠囊肿吻合术3例,囊肿局部切除术2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胰腺炎仅5例(26.3%,5/19),胰腺癌9例(47.4%,9/19),黏液状乳头状腺瘤3例(15.8%,3/19),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不典型增生各1例(5.3%,1/19)。未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有7例(58.3%)发生肝转移临床诊断为胰腺癌。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1例术后出现胰瘘,2例术后出现胃瘫;9例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有2例(22.2%)发生肝转移。对于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vs 41.7%,P〈0.05)。结论对胰头实质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应适当放宽手术指证以提高患者预后,提倡以手术切除胰头肿块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LDPPHR)治疗胰头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并总结分享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4例行L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肿瘤破裂。1例患者因合并胰尾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加行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4例中男1例,女3例;中位年龄63(28~73)岁,体质量指数(BMI)23.19(20.08~27.85)kg/m2,手术时间355(286~420)min,出血量200(100~400)ml,排气时间2(1~3)d,住院时间21(14~27)d。术后2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生化漏,1例患者出现C级胰漏伴胰肠吻合口出血经二次手术切除残余胰腺后治愈。术后病理提示2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为黏液性囊腺瘤。4例术后均未失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75(1~25)个月,均未发现黄疸及肿瘤复发,其中1例再手术患者出现糖尿病、消化不良伴体质量明显减轻,其余3例患...  相似文献   

14.
渠时学  李青 《河北医学》2000,6(10):913-913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P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胰漏 ,目前已有许多处理胰腺残端的方法 ,但其效果不尽相同。自 1992年 6月以来 ,我们将自行设计的空肠浆肌鞘与胰断端一层吻合术应用于 11例患者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33~ 78岁 ,平均 4 8岁。其中胰头癌 5例 ,乏特壶腹癌 3例 ,胆总管下段癌 2例 ,慢性胰腺炎 1例 ,均经病理证实。术式均采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式 :1空肠浆肌鞘的准备 :提起近端空肠 ,在拟切断线两侧各置一把齿直血管钳 ,在两钳间切断 ,紧贴远端血管钳远侧 ,环形切开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一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1991年1月 ̄998年5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行胰空肠端端一层吻合13例,平均年龄53.2岁。部分病人术前合并较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贫血和黄疸;结果:全部病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重建消化道,空肠胰腺、胆管、胃及Braun吻合均采用一层吻合术。无死亡,无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胰腺空肠端端一层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刘斌 《医学综述》2013,19(15):2762-276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肿块性疾病的经典术式,但对于慢性胰腺炎和胰头部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是否采用PD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在切除胰腺病变的同时能保护消化道的完整和功能的恢复,目前DPPHR已作为"器官保留胰腺手术"而日益被临床接受。该文对DPPHR的适应证、手术要点、术后并发症及术式选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头肿瘤、胆总管下端癌、壶腹周围以及部分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方法,但PD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并且是最复杂的普通外科手术之一,尤其是胰瘘,已成为影响胰肠吻合术后发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术、胰管对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Blumgart吻合术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等胰肠吻合术式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分析各种术式的手术特点及不足之处,可为探索安全、有效的胰肠吻合术,降低胰瘘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复杂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对我科199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复杂病变进行回顾复习,讨论其诊断、分类、治疗和结果及经验。结果:胰头十二指肠良性病变24例,医源性损伤15例,外伤3例。采取局部修补11例,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吻合17例(夹心饼式胰腺前、后方双胰肠吻合术3例),括约肌切开6例,胰腺空肠吻合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术中未发现2例医源性损伤,仅置引流治疗。医源性损伤术中未发现,术后发生胆漏感染、胰腺炎各1例;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漏、腹膜后脓肿1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月~9年,全组生活质量优良。结论:对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良性病变/损伤采取修补、吻合术式,可取得保留重要结构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82例不能根治切除的胰头癌7种术式。术后1月内,黄痘消退率85%,以扩大后壁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最快,约5-10d,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5d左右,死亡3例,病死率3.6%,各种术式术后生存率无差异,平均生存5.4个月,最长18个月。胆囊空肠式吻合复发黄疸及逆行胆道感染率分别为7.5%,10.2%;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5例,均在病程晚期复发黄疸及逆行感染,2周内哀竭死亡。笔者认为,不能切除的胰头癌术式,以胆囊空肠式吻合为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胰肠直接套入和包盖于残胰腺的空肠端不去黏膜化处理的胰肠吻合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期间行胰腺切除手术的28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例,行保留胰头的胰腺切除术2例.术中均采用残胰直接套入空肠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不去黏膜化处理,将残胰直接套入空肠2.0 cm~2.5 cm,将空肠断端与残胰胰腺相应部位间断缝合固定,距离残胰断端1 cm处用7号丝线环绕空肠将残胰予以捆扎.结果 28例患者均未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残胰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复杂的胰肠吻合尤其是通过缝合方式除增加手术时间外,更未必能减少甚至增加胰瘘的发生.而采用残胰直接套入空肠与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端不去黏膜化处理的胰肠吻合方法,除吻合方法更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包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在捆扎线的捆扎作用下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