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刘万路 《中草药》2022,53(23):7361-7371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屈菜红碱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mPEG-PLGA)纳米粒[chelerythrine mPEG-PLGA nanoparticles,Che@mPEG-PLGA/NPs]处方,并对最佳处方进行体外评价及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Che@mPEG-PLGA/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Che@mPEG-PLGA/NPs的最佳处方。将Che@mPEGPLGA/NPs混悬液进一步制备成冻干粉,并考察冻干粉的稳定性和体外释药行为。SD大鼠分为Che原料药组、物理混合物组和Che@mPEG-PLGA/NPs组,分别按20mg/kg剂量ig后采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Che@mPEG-PLGA/NPs最佳处方为mPEG-PLGA用量572mg、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2.3∶1、泊洛沙姆188用量为1.2%。Che@mPEG-PLGA/NPs的包封率为(83.49±1.59)%,载药量为(4.61±0.14)%,粒径为(163.93±8.02)nm。Che@mPEG-PLGA/NPs在不同pH值释药介质中的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药动学结果显示,Che@mPEGPLGA/NPs的达峰时间(tmax)延后至(2.12±0.46)h,半衰期(t1/2)延长至(5.66±0.93)h,达峰浓度(Cmax)增加至4.49倍,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66倍。结论 Che@mPEG-PLGA/NPs可显著提高Che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口服、舌下和阴道)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平行试验设计,30名中国健康女性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空腹口服、舌下含服和阴道给予400 μg米索前列醇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米索前列醇活性代谢物米索前列酸的浓度。结果 受试者空腹口服、舌下含服和阴道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18±0.05),(0.40 ± 0.14)和(5.05±1.80)h,ρmax 分别为(1 424±380),(783±285)和(302±198) ng·L-1,t1/2分别为(0.61±0.32),(0.82±0.18)和(5.27±4.38)h,AUC0-t分别为(698±138),(824±302)和(1 313±691)ng·h·L-1,AUC0-∞分别为(709±143),(846±306)和(1 816±727)ng·h·L-1。结论 米索前列醇片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有较大差异。空腹口服给药后吸收迅速,米索前列酸达峰最快,舌下含服给药tmax略有延长,阴道给药tmax明显滞后。达峰浓度以空腹口服给药最高,舌下含服次之,阴道给药最低。与空腹口服和舌下含服相比,阴道给药AUC最高,但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田莉  李伟宏  张付利 《中草药》2024,55(10):3280-3290
目的 制备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luteolin phospholipids complex bovine serum albumin nanoparticles,Lut-PC-BSA-NPs),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Lut-PC-BSA-NPs,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Lut-PC-BSA-NPs最优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ζ电位等。冷冻干燥法制备成冻干粉末,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法分析Lut-PC-BSA-NPs晶型,测定溶解度,考察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药行为。SD大鼠按40 mg/kg剂量(以木犀草素计)ig给予Lut-PC-BSA-NPs后采血,计算Lut-PC-BSA-NPs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Lut-PC-BSA-NPs最佳处方为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4.3∶1、白蛋白浓度为1.9%,均质压力为85 MPa。Lut-PC-BSA-NPs包封率为(81.24±1.07)%,载药量为(2.32±0.11)%,平均粒径为(153.64±7.28)nm,ζ电位为(−16.43±0.21)mV。木犀草素在Lut-PC-BSA-NPs冻干粉中存在状态为无定型,在不同介质中溶解度均得到显著增加,体外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口服药动学结果表明,Lut-PC-BSA-NPs半衰期(t1/2)增加至(5.03±0.97)h,血药浓度(Cmax)增加至(2 220.85±757.54)ng/mL,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3.98倍。结论 Lut-PC-BSA-NPs显著增加了木犀草素溶解度及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刘万路 《中草药》2023,54(19):6253-6263
目的 优化柚皮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滴丸(naringen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 dropping pills,Nar-PC-DPs)处方,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柚皮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naringen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Nar-PC)。采用成型率和丸重差异为指标,单因素实验联合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Nar-PC-DPs处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Nar-PC-DPs微观形态,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分析柚皮素在Nar-PC-DPs中存在状态,测定Nar-PC-DPs溶解度和体外释药情况。比格犬分别给予柚皮素原料药、Nar-PC和Nar-PC-DPs,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Nar-PC-DPs最佳处方工艺为聚乙二醇4000(PEG 4000)占基质百分比为49%,基质与Nar-PC质量比为5.2:1,滴距为8.2 cm。Nar-PC-DPs外观圆整、光滑。柚皮素在Nar-PC-DPs中以无定型形式存在,在不同介质中溶解度均明显增加。Nar-PC-DPs在60 min内累积溶出度为95.10%,储存稳定性良好。药动学结果显示,Nar-PC-DPs的达峰时间(tmax)提前至(0.95±0.14)h,半衰期(t1/2)增加至(6.85±0.71)h,达峰浓度(Cmax)增加至3.25倍,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提高至3.79倍。结论 Nar-PC-DPs增加了柚皮素溶解度,促进了药物溶出,提高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徐志杰 《中草药》2022,53(17):5321-5329
目的 制备欧前胡素固体分散体(imperatorin solid dispersion,IMP-SD)凝胶骨架缓释片(hydrogel matrix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IMP-SD-HMSRT),并研究口服药动学行为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IMP-SD。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HPMC K15M用量、聚乙二醇(PEG)400比例和PEG总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缓释片在2、6、12 h累积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MP-SD-HMSRT最佳处方,并考察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利用Loo-Rigelman法评价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IMP-SD-HMSRT最佳处方为HPMC K15M用量为48 mg/片、PEG 400比例为58%、PEG总量为26.5 mg/片。HMSRT的12 h累积释放率达到95.54%。药动学结果显示IMP-SD- HMSRT的Cmax波动小,tmax延后至(4.08±0.43)h,与欧前胡素普通片相比IMP-SD-HMSR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19.76%。IMP-SD-HMSRT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体外释药行为与体内吸收存在相关性。结论 IMP-SD-HMSRT释药缓慢,促进了药物吸收,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国男性志愿者口服3种左旋多巴给药方案后的人体稳态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1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3种左旋多巴制剂后血浆中的左旋多巴浓度。采用WinNonlin药动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恩他卡朋片(测试药1)、多巴丝肼片+恩他卡朋片(测试药2)和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参比药)的左旋多巴药动学参数AUC0-12分别为(3 657.57±683.27)、(2 365.87±597.81)和(3 017.48±612.99) ng·h·mL-1,实测ρmax为(809.56±128.40)、(742.50±152.81)和(746.83±148.53) ng·mL-1,实测tmax为(2.53±0.50)、(1.42±0.70)和(2.19±0.71) h,MRT0-inf为(6.57±2.15)、(6.04±1.91)和(6.75±2.80) h,t1/2为(2.96±1.04)、(2.72±1.43)和(2.87±1.12) h。以左旋多巴计,测试药1和测试药2与参比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8.77±47.69)%和(80.43±20.11)%。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以左旋多巴计,测试药1、测试药2分别和参比药相比均生物不等效。测试药1、测试药2与参比药的ρmax均生物等效。经非参数秩和检验,与参比药相比,测试药1的tmax无显著差异(P>0.05),测试药2有显著差异(P<0.05),参比药tmax大于测试药2的tmax。  相似文献   

7.
富马酸卢帕他定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健康志愿者口服不同剂量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后的药动学研究,探讨其在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口服单剂量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20,4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富马酸卢帕他定10,20,40 mg剂量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ρmax分别为(4.39±1.46)、(15.16±7.71)、(27.04±10.92)μg·L-1;tmax分别为(0.78±0.37)、(0.94±0.38)、(1.14±0.54)h;t1/2分别为(7.23±6.35)、(10.05±6.43)、(11.53±3.14)h, AUC0-tn平均值分别为(14.14±5.28)、(49.28±28.86)、(104.14±45.32) μg·h·L-1;AUC0-∞平均值分别为(15.18±5.84)、(51.59±30.92)、(107.53±46.87)μg·h·L-1。结论 血浆中卢帕他定的ρmax和AUC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显示线性药动学特征。受试者服用10,20,40 mg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后药动学参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芒果苷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angiferin-amino-modified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F-NH2-MSNs)处方,并进行口服药动学评价。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MF-NH2-MSNs。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MF-NH2-MSNs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ζ电位。X粉末衍射法分析芒果苷在MF-NH2-MSNs粉末中的存在状态,考察MF-NH2-MSNs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药行为,并拟合体外释药模型。SD大鼠ig给予MF-NH2-MSNs粉末后采血,测定血药浓度,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MF-NH2-MSNs最佳处方为NH2-MSNs与芒果苷比例1.7:1,芒果苷质量浓度为0.54 mg/mL,搅拌时间为11.28 h。MF-NH2-MSNs包封率为(92.34±1.04)%,载药量为(33.76±0.17)%,平均粒径为(204.18±8.66)nm,PDI值为0.120±0.014,ζ电位为(11.47±0.81)mV。芒果苷在MF-NH2-MSNs粉末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在模拟胃肠液中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lnln[1/(1-Mt/M)]=1.032 0 lnt-1.625。口服药动学显示,MF-NH2-MSNs半衰期(t1/2)增加至(4.19±0.87)h,血药浓度(Cmax)增加至(1 506.77±404.80)ng/mL,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02倍。结论 MF-NH2-MSNs增加了芒果苷累积释放度,显著促进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9.
丹酚酸B及其磷脂复合物在SD大鼠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SD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方法,观察丹酚酸B磷脂化后生物药剂学性质的改变。方法 将随机分组的SD大鼠分别灌胃给丹酚酸B及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药液,剂量2 g·kg-1,HPLC测定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1.0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丹酚酸B与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给SD大鼠口服后在大鼠体内均为单室开放模型,丹酚酸B口服的AUC、ρmaxtmax分别为(46.044±11.341)μg·h·mL-1,(11.35±2.078)μg·mL-1,(0.642±0.113)h,而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口服的AUC、ρmaxtmax分别为(74.959±17.493)μg·h·mL-1,(17.94±2.541)μg·mL-1,(0.887±0.176)h,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2.80%。结论 丹酚酸B磷脂化后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生物药剂学性质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制溴新斯的明缓释制片与溴新斯的明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新西兰兔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单剂量口服45 mg溴新斯的明缓释制片或普通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溴新斯的明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溴新斯的明缓释片与普通片给药后,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7.00±1.09)和(1.58±0.38)h;ρmax 分别为(3.42±1.14)和(4.56±1.72)mg·L-1;AUC0-∞分别为(52.97±13.43)和(56.78±12.34)mg·h·L-1;与普通片相比,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3±24.6)%。结论 溴新斯的明缓释片tmax明显延后,ρmax降低,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单次给药后的吸收程度与普通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祖卡木颗粒剂的除杂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优选出祖卡木颗粒剂的除杂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总蒽醌、甘草酸的保留率及固形物减少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除杂工艺—超滤法、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及自然沉降法的效果。结果采用高速离心法进行除杂,有效成分保留最多。结论在对比的几种除杂方法中,采用高速离心法有效成分保留最多,而且操作简单,省时。  相似文献   

12.
肝病调理三法,即:调理脾胃法、调肾法、调肝法。指出:解除情志致病因素,使之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则有利于肝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生物制剂中多糖脱蛋白方法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六味地黄生物制剂粗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方法对多糖的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方法:利用Sevage法、TCA-正丁醇沉淀法、鞣酸沉淀法对六味地黄生物制剂脱蛋白,通过蛋白清除率和多糖保存率比较3种方法的优劣.结果:TCA-正丁醇法脱蛋白时效果最好,最佳条件为TCA-正丁醇试剂的体积比1∶2,TCA-正丁醇试剂的配比1∶5,振摇时间30 min,静置时间1.0h,多糖脱蛋白效率最高,多糖保存率最大.结论:TCA-正丁醇法是目前六味地黄生物制剂脱蛋白效果最好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前薯蓣皂苷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微生物法、酶解法以及一些其他方法.传统的酸水解方法由于酸用量大,酸降解有机质副产物多,使污水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限制了薯蓣皂苷元的产业化发展;而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水解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连同诱导子激发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等相关技术,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成为薯蓣皂苷元产业化制备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皮肤针、艾灸、针刺三步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大大缩短了病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水蛭仿生酶解小肽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结果为参照,采用双缩脲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收载的Lorry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附录收载的Lorry法、茚三酮法等4种常用蛋白含量测定方法对3批样品进行总肽的含量测定。结果: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收载的Lorry法测定的总肽含量不仅准确度高而且重复性,稳定性均好。结论:确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收载的Lorry法作为水蛭仿生酶解小肽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彭炼  王泽涛  刘美平  卢笛 《河南中医》2011,31(12):1345-1346
针刺补泻是针灸治病的基本法则,其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常用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烧山火和透天凉等。针刺补泻的机理不是直接补人体之不足,或泻人体之有余,而是通过不同的针刺方法,间接的经过经络的调整作用,产生补虚泻实的效果,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减压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筛选金银花减压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绿原酸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加水量、真空度、时间、pH因素进行优选研究,并与温浸法、常压煎煮法进行比较。结果:金银花减压提取的最优工艺为加水量20倍(pH 5.0),真空度-0.070 mPa(温度75℃),提取2次,每次1 h。减压提取法优于温浸法和常压煎煮法。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对同性质的药材提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本病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即有记载和叙述,中医根据肝硬化各阶段、各类型证候表现不同,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代偿期的肝积和失代偿期的臌胀。对肝病的治疗,历代医学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各有发挥,给后世肝病临床留下宝贵经验,现以清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的论述中归纳成治肝八法,现以其中四法,即清肝法、泻肝法、养肝法、温肝法的治疗方法上,探讨及分析其在肝硬化治疗上的运用,以便于临床掌握使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松筋、整复和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30例。结果:治愈25例(83.3%),显效4例(13.3%),好转1例(占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