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发伤患者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脓毒症是多发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多发伤患者重要的死产原因之一。而多发伤患者常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表现,但并不一定都是由感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创伤、烧伤、休克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来势凶猛、进展迅速,往往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病死率高,一直是国内外危重症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3.
尽管医学不断向前发展,但脓毒症(sepsis)及其相关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仍然是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日益成为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巨大挑战。尽管已做了大量研究,但人类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为进一步研究脓毒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脓毒症动物模型的选择应用是关键之一。随着对脓毒症本质不断深入认识的同时,如何建立、选择更贴近临床实际的脓毒症动物模型,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孙备  余洋 《肝胆外科杂志》2009,17(5):324-326
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由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ACS的典型表现为腹腔、腹膜后积液及腹腔内脏器严重水肿,  相似文献   

5.
肠源性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毒素库,胃肠道黏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危重病患者由于缺氧、感染、应激等各种刺激使胃肠道屏障改变、胃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参与MODS的发病,故胃肠道被认为是危重病应激的“中心器官”和MODS的“启动器”。关于肠源性脓毒症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就其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严重烧、创伤及外科大手术应激打击极易诱发脓毒症等感染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临床烧、创伤和危重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创伤脓毒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临床救治十分困难,内容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讨创伤脓毒症的发生规律与病理生理机制,寻求新的有效防治途径,对于创伤脓毒症的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科脓毒症(sepsis)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静脉导管感染、肠源性感染和原有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如糖尿病、尿毒症等。脓毒症感染的入侵部位主要有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创伤创面等。脓毒症如得不到控制,可因炎性介质失控.发生级联或网络反应.导致因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脏器受损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导致全身一系列炎症反应,后期病死率较高,在世界范围内加重了卫生资源的负担。脓毒症有4个分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脓毒症后期主要表现为全身器官衰竭(尤其在严重脓毒症期),最终导致难以逆转的循环衰竭(脓毒症休克)。肺、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以及血液循环感染是绝大多数脓毒症患者的初始感染灶。脓毒症炎症状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免疫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创(烧)伤及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凝血及组织损害等诸多问题,但长期以来对于脓毒症时免疫功能紊乱的确切机制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创了心脏直视手术的新纪元,但由于血液与许多非生理性人工管道的接触,外科手术的损伤,麻醉及人体温度的变化,器官的缺血再灌注等,伴随CPB,随之而激发产生了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从而使患者处于灌注后综合征(postperusion syndrome)的风险之下,病情危重者甚至因此而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aDS)或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MODS)。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的急性肾损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也是大家熟知的引起急性肾损伤(AK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危险因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在一般脓毒症患者约为19%;在重度脓毒症约为23%;在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休克者可高达51%。ARF并发脓毒症的病死率高达70%,明显高于无并发脓毒症的45%。因此,研究并了解AKI和脓毒症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降低脓毒症时AKI的高发病率以及相关的高器官衰竭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恰当的抗生素治疗是降低脓毒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但由于脓毒症病人常伴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体液重新分配和低蛋白血症等,使抗生素药代动力学(PK)参数(如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清除率)发生变化,常规剂量的抗生素难以达到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PK/PD)目标值,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因此,根据脓毒症状态下抗生素PK/PD特点适当调整抗生素剂量或改善药物输注方式,优化抗生素使用,以达到有效的PK/PD目标值,对降低脓毒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急性穿孔、吻合口瘘、胆道感染等均可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从而发生腹腔内感染甚至导致脓毒症(sepsi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在西方国家人群的发病率为7.3—80.0/10万,并呈升高趋势。AP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为多因素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失控可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随之出现代偿性抗炎性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SIRS可以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MOF)。MOF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乌司他丁2×106U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6天,病情改善后减半量给药2天,病情重则延长使用时间;对照组22例,除不予乌司他丁外其余措施如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与治疗组相同。对比分析两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66.7%(18/27)和37.0%(10/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和95.5%(21/22)和72.7%(16/22)(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1.1%(3/27)和22.7%(5/22),无显著差别。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进展将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器官移植》2011,(5):243-243
白介素( interleukin, I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 syndrome,SMAS)也称为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1842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Von Rokitansky首先提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解剖走行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十二指肠梗阻表现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经积极的针对SAP的药物治疗,其中10例经穿刺或开腹引流进行腹腔减压。本组12例中治愈9例,好转后出院1例,死亡2例。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不但可及时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而且可协助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腹腔减压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onthrombotic iliac venous cmpression syndrome,NIVCS)是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的早中期,多表现为一系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症状。如发生漏诊而单纯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术后较易复发,甚至诱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相似文献   

20.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stomach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sPGS)是一种胃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