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评价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计数分离出的白细胞和原始幼稚细胞,观察其近期疗效、1a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率等。结果:2 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经1次~4次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中位数由14 8.6×10 9/ L下降至32×10 9/ L ,分离出的白细胞中位数为14 .3×10 9/ L (8.0×10 9/ L~31.3×10 9/ L )。治疗组2 6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15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73.1% ,未缓解(NC) 5例,死亡2例。对照组2 4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9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5 9.1% ,未缓解(NC) 5例,死亡6例。结论:采用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既降低了早期死亡率,又提高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2 0 0 0年 1~ 6月共收治 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 ,现回顾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的血象、骨髓细胞学及骨髓组织学特征等均符合 1 986年天津白血病治疗研讨会标准 [1]。其中男 5例 ,女 1例。中位年龄 3 9( 2 1~ 66)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4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 2 1 3 ( 1 1 4~ 3 84)× 1 0 9/L,外周血幼稚细胞54 %~ 84%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粘滞综合征表现。2 方 法  6例患者在化疗前均采用羟基脲 4.0~ 6.0 g/d,分 2~ 3次服用 ,连续 3~ 5d,同时加用别嘌呤醇 0 .1 ,…  相似文献   

3.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诱导缓解:凡年龄在2~10岁男儿,初诊时血中白细胞<2×10~9/L(20000/mm~8),糖元染色(PAS)(+),免疫学属非T非B,形态学血片无幼稚淋巴细胞,骨髓分型不是L_3型,无纵膈肿大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者属标准危险组(标危组)。其中60%经过治疗缓解存活期>5年。其余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包括成人急淋)都属高危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较好方案。方法 :长春新碱 (V) 2mg·w-1,静脉滴注 ;米托蒽醌 (Mx) 10mg·m-2 ·d-1,第一周的第 1~ 3天静脉滴注 ,第三周如白细胞 >3 0× 10 9/L可重复使用 1~ 3天 ;强的松 (P) 6 0mg·d-1,连用四周为一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 6 3 6 % ,完全缓解率 5 4 5 % ,部分缓解率 9 0 %。结论 :VMP方案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淋 )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LAL)是指外周血中细胞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凶险,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紧急处理.临床上HLAL占急性白血病总病例5%~10%,并非罕见.现将3例HLAL治疗体会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性,19岁,血常规HB 128 g/L,WBC336×10 9/L,PLT 104×109/L,骨髓检查确诊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后经羟基脲500 mg,每6 h 1次,别嘌呤醇200 mg,每天3次,同时水化疗法及碱化尿液,入院后第2天出现脑出血,患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6.
全血输入与小儿急性白血病首次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血输入与小儿急性白血病首次复发的关系。方法:对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6 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 2组 ,观察全血输注后首次复发的情况。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4 2例中复发 2 0例 (47.6 % ) ,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输血次数分别为 (6 .1± 3.4 )、(3.5± 1.9)次 ,输血量分别为 (80 .2± 6 2 .3)、(44 .1± 2 8.4 ) m l/ kg。两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 L ) 18例中复发 8例 (44 .4 % ) ,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输血次数分别为 (10 .8± 7.2 )、(4.8± 2 .6 )次 ,输血量分别为 (12 0 .5± 96 .8)、(5 0 .6± 2 3.9) ml/ kg,两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全血输注与小儿急性白血病首次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存活3年以上的小儿急性白血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13岁。其中13例存活≥5年,6例已无病存活10年以上。结果表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数≥25×10~9/L,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骨髓复发是影响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提示化疗过程中保持骨髓轻度抑制,加强前2年的化疗强度,坚持5年维持治疗及加强髓外白血病的防治是取得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Survivin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 survivin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 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了 1 3 4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及 4株白血病细胞系中 survivin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所检测的 4株白血病细胞系中均有 survivin m RNA和蛋白表达 ,而急性白血病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 5 9.7%和 5 8.2 % ,正常对照和贫血病人均未见表达 ;survivin表达与白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 ,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 1 0× 1 0 9/L和 47× 1 0 9/L。Mann-Whitney检验 P =0 .0 0 7;survivin表达也与 FAB M1 /M2 /M3亚型中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相关 ,经 Fish-er检验 P =0 .0 0 6;survivin表达与白血病病人生存时间明显相关 ,3 a以下、3~ 5 a和 5 a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90 .0 %、67.74%和 2 1 .1 5 % ,P <0 .0 5。结论 :Survivin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新的预后不良指标 ,同时也提示凋亡抑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3例122例次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的87例次感染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周血白细胞(WBC)<4.0×109/L者与WBC>4.0×109/L2组间感染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感染与白细胞降低有明确关系,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G-CSF及IVIG可使感染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107例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表明,除血小板重度减少外,合并致死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有:感染、DIC、凝血象异常、眼底出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50×10~9/L、外周血出现大量白血病细胞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尤其是粗颗粒型等。提出了用计分法预测致死性颅内出血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高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64-116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和凝血功能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进展率和出血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进展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廖芝顺  陈玉华  李燕 《河北医学》2010,16(10):1205-1208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窗外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溶栓治疗窗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溶栓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副作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治疗窗外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确,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60例脑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Hcy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76.67%,正常血压发生率为23.33%;高Hcy患者发生率为93.33%,Hcy正常患者的发生率19.05%;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为71.67%,非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33%,H型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P<0.05)。结论Hcy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急性高血压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组23例(28.75%),老年组66例(82.5%)(P〈0.01);高脂血症青年组16例(20.0%),老年组38例(47.5%)(P〈0.01);高血压青年组18例(22.5%),老年组51例(63.75%)(P〈0.01);病前感染史青年组2例(2,5%),老年组未发现。结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预后良好。与老年人一样,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肥胖、吸烟和饮酒等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危险因素。只有尽早明确病因,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给予充分的干预,才能有效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尿激酶(UK)150万u组与50万u×3天组静脉溶栓治疗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各15例。结果:UK150万u组总有效率53.3%,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UK50万u×3天组总有效率80%,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并发脑出血发生率UK150万u组13.3%,UK50万u×3天组6.7%。结论:认为UK50万u×3天组对于病程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统计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5.65%。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数、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侵入性操作(OR=6.763)的危险性最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可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SS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同期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给予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120例在同对照组用药一致的基础上,每天缓慢静滴PSS注射液50~100mg,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脂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PSS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建国  李苌清  马书明  张玉方  汪奇柏  刘峰 《重庆医学》2012,41(12):1166-1167,1170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层(轻度65例、中重度60例),每层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醒脑静加尼莫地平,对照组给予醒脑静加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轻度脑梗死患者的显效率高于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1.6%。结论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轻度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且未发现安全性问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41-43+4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