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是临床较难诊断和治疗的疾病之一.SOD诊断方法较多,但尚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目前认为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SOM)是诊断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的"金标准",但因其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及测压后并发症等影响,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极少数SOD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更多的SOD患者依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EST是SOD最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有部分患者需通过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及胆肠吻合等外科手术方法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及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t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的患者,随访观察EST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在EST术前、术后1年分别采用Oddi括约肌测压术,对比Oddi括约肌基础压、收缩压高峰值的变化。并抽取胆汁,做细菌培养。结果共有68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13—36个月,有3例患者失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1/65)。EST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高峰值和收缩频率明显低于术前,但并发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在EST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术前并发症组胆道细菌阳性率54.5%(6/11)与对照组46.3%(25/5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但术后胆道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7/10)比31.7%(13/41),P=0.02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cm)、结石数量(〉3)、结石最大直径(〉20mm)、EST大切开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EST术后远期并发症须加强关注,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存在胆肠反流是其发生的基础因素,同时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了解药物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以临床诊断的SOD患者先行药物治疗一周,无效者再行EST治疗,观察其疗效.在45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仅11例,其有效率为24.4%;而在34例药物治疗无效后经EST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为31例,其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药物治疗(P<0.005).EST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发生率为11.8%.EST是药物治疗SOD无效时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气囊扩张术(EPBD)联合机械碎石(EML)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成EST组(n=30)和EPBD组(n=30),分别采用EST和EPBD联合机械碎石进行内镜下取石.观察二组的治愈率,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结果:正结果EST组与EPBD组的取石成功率为93.3%和90%.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为30%和13.3%,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远期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结石复发)26.7%和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T和EPBD的结石清除率及近期并发症相似,但EPBD远期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 表明EPB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出血、穿孔并发症相对较少,且保护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我们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治疗了38例胆总管结石,现总结资料,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在减少近期、远期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在ERCP诊断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内镜下高频电切开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末端括约肌的治疗技术。EST经过近40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等胆胰疾病的内镜下标准治疗方式。但EST需部分或全部切开胆管或胰管括约肌,势必会带来Oddi括约肌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远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开展已有30年,适应证较广,我国也已普遍应用于临床。EST其短期并发症已为大家所熟知,如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经适当治疗,大多能痊愈。现在远期胆道并发症如结石的复发、乳头狭窄等已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将EST远期并发症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并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该技术引起并发症的比例仍较高。单纯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具有与单纯EST术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创伤小,且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有保护功能,多数学者认为EPBD是EST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法,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如何减少内镜取石术近期、远期并发症?本研究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从手术成功率、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和单纯EST术两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  相似文献   

9.
胆囊切除术后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B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测定Oddi括约肌基础压,排除胆管残留或再生结石、胆管狭窄及肿瘤等病变,对最后诊断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28例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症状基本消失,5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2次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得到缓解,3例术后症状无缓解,手术有效率89.3%(25/2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出血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我们常规应用内镜止血夹预防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良性胆胰疾病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T的患者随访资料,探讨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发症累积发生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57个月,平均随访(30.9±12.1)个月。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累积发生率为9.9%(18/182),包括复发性胆总管结石9例,复发性胆管炎6例,急性胆囊炎2例,胆道狭窄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憩室旁乳头、胆道积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mm和胆道积气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4.82,95%可信区间(95%CI):1.08~21.55,P=0.040;OR=6.19,95%CI:1.23~31.23,P=0.027]。结论良性胆胰疾病EST术后远期并发症较低,胆总管直径≥15mm和胆道积气是发生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戴益琛  宋于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2):128-128,F003
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病,其疗效确切,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EST有较多的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局部感染等,经适当治疗多可痊愈;远期并发症如胆结石的复发、十二指肠乳头的狭窄、胆管炎、胆囊炎、胆囊癌、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肝脓肿等等,已经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其有出血、后腹膜穿孔、化脓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死亡率达0.2%~1.5%。近几年开展的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EPBD)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能部分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等特点,但也有学者认为EPBD术后有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增多、住院日延长等缺陷。我院2001年2月至2004年11月期问用EST及EPBD治疗2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大部分患者随访2年:  相似文献   

14.
Oddi括约肌结构精巧,其功能的完整性对于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及细菌等逆行感染,维护肝胆胰内外部生理环境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破坏了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其造成的负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概述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致Oddi括约肌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认为临床医师需正确认识和重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致Oddi括约肌功能的损伤,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化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0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腹痛患者进行0ddi括约肌测压研究,并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PT)对Oddi括约肌基础压升高患者疗效。用低顺应性水灌注系统,三通道测压导管,观察Oddi括约肌基翻压、Oddi括约肌基础收缩幅度、频率和传播方式。对Oddi括约肌基础压>35mmHg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EPT治疗,另一组做为对照,并随访其疗效。结果发现:Oddi括约肌测压异常发生率为46.7%。Oddi括约肌基础压升高者,EPT治疗后,随访3~18月,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ddi括约肌测压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测压发现Oddi括约肌基础压升高患者EPT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17例经内镜下EST或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纳入该研究,并对其取石效果、术中X线暴露时间及近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ST组与EPBD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3.8%和94.3%(P0.05),EST组与EPBD组的术中X线暴露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EPBD组具有更短的X线暴露时间.EST组与E P B 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3%和15.9%(P0.05);内镜后胰腺炎发生率EPBD组明显高于EST组(12.5%vs 4.7%,P0.05),所有17内镜后胰腺炎均为轻型胰腺炎;出血发生率EST组明显高于EPBD组(11.6%vs3.4%,P0.05),所有18例出血均为可控制出血;远期复发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EST组明显高于EPBD组(44.1%vs18.2%,P0.05).结论:内镜下EST与EPBD是两种相对成熟、安全的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但EPBD能最大程度地保护Oddi括约肌的功能,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临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组(SEST+EPBD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2%和97%(χ2=1.19,P0.05)。EST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4例,结石复发11例,逆行性胆道感染15例。SEST+EPBD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1例,出血1例,结石复发2例,逆行性胆道感染6例。两组取石成功率及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且尽可能的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术(EPB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研究组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为97.2%,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术较EST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mallendoscopicsphincterotomy,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仅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4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6.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和EPBD+SEST组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EST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EPBD组为3.57%,EST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减少胆总管结石治疗近、远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73例,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取石组(n=38)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组(n=35),观察两组的治愈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4.7%vs97.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胰腺炎各1例,出血分别0例vs2例,胆道感染分别2例vs1例)发生率分别为7.9%和11.4%,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并发症(反流性胆管炎分别1例、3例,结石复发分别1例vs6例)发生率分别为5.3%vs25.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扩大了胆总管结石治疗手术适应证,减少了手术的近期、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