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急诊外感发热方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退热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队列试验的设计方法,906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863例,甲型H1N1流感43例,分别用麻黄汤加味、葛根汤加减治疗风寒证141例,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治疗风热证178例,清肺消炎饮加减、上感颗粒治疗卫气同病证587例。结果起效时间:4h内即刻退热人数比26.15%~100.00%。解热时间:4h内治愈率17.69%~91.67%;72h治愈率89.57%~100%。临床症状改善率达80%以上。结论各协作组验证方案、方药,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发热有较好的退热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奚肇庆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外感发热协作组组长,江苏省人感染禽流感中医首席专家。奚教授从医40余载,尤其擅长治疗外感温热病,提出了"透表清气,达邪外出"治疗原则,所创"透表清气法"已成为中医急诊退热的国家中医临床路径[1]。笔者有幸师从奚师,侍诊左右,对其从温病学热毒理论辨证论治恶性血液病发热的经验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感清热解毒协定方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8例应用外感清热解毒协定方及酚氨咖敏片安慰剂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酚氨咖敏片及外感清热解毒协定方安慰剂治疗,安慰剂组48例应用外感清热解毒协定方安慰剂及酚氨咖敏片安慰剂治疗。3组疗程均为3 d,比较3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安慰剂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2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相当。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5.6%,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38.1%,安慰剂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35.0%,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安慰剂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安慰剂组;对照组、安慰剂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相当。结论外感清热解毒协定方能显著提高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产后发热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辨证分为外感发热、太少两感发热等7种证型,予以不同的治疗。结果服药后24h以内体温降至正常者10例,48h内降至正常18例,96h内降至正常10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产后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36例临床患者,均以中医护理。结果:36例患者用药后都达到了的满意效果。其中24h内退烧者4例,占11.1%;24~48h退烧者25例,占69.4%;48h后退烧者7例,占19.5%。结论:中医护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发热患者临床较为多见,但其中有些发热属于感染后功能性发热,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在治疗发热方面,传统分为内伤、外感两类,而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存在一定内伤疾病,同时又有外感的患者,此类患者从内伤基础的外感发热的思路给予合理的辨证施治后,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结合两例具体病例分析,解析方证用药,简要说明内伤基础的外感发热的辨证施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外感发热基于中医辨证中药药浴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药浴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退热时间(41.4±4.8)h明显低于对照组(50.6±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药浴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外感发热患儿的治疗效果,大幅缩短患儿退热所需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外感发热患者治疗中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的宣教,达到治疗预防。方法:选择我院急诊临床诊断为外感发热的患者,年龄7~60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分为风寒袭表型、风热袭表型、郁热夹湿型。在治疗期间结合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等。结果:在治疗期间结合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等措施,对外感发热具有显著协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叶参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6):565-566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笔者2001年4月~2003年4月采用自拟解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患者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内、儿科急诊、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1 6/12~65岁;病程2h至4d;体温38.5℃~40.2℃;上呼吸道感染43例,急性扁桃体炎26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外感高热证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予解热合剂(组方为金银花15g,黄芩15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儿外感发热展开中药足部熏洗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72例外感发热患儿为两组,两组均以常规西医展开抗炎、抗病毒治疗,基于此,35例接受温水擦浴辅助降温为常规组,37例接受中药足部熏洗辅助降温为中医组,对照两组降温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3%,与常规组的77.1%对比明显较高,且中医组治疗后体温改善程度明显较常规组优越(P0.05)。结论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中药足部熏洗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体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银柴解热合剂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门诊与住院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银柴解热合剂直肠滴入治疗及个体化干预护理、常规治疗及护理,然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满意度为96. 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满意度为75%。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小儿外感发热采用直肠滴入银柴解热合剂与个体化干预护理,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外感发热及咳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36例外感发热及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中医予以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从随访的结果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外感发热及咳嗽对症下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发热常易致惊厥等危症,所以应及时给予恰当治疗。中医无论内治或是外治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常用方法综述如下。1内治法1.1宣散清利外感发热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邪作用于人体,故祛除外邪是治疗的根本原则。换言之,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1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5例患者,分别给予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及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2例(95.3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1例(78.46%),且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症状积分为(2.31±0.13)分,对照组症状积分为(6.74±1.10)分,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光明中医》2023,(1):88-90
目的 分析小儿外感发热选择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6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10月,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6 h、24 h、72 h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外感发热患者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方案进行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机体温度,继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比较路径组(30例)和非路径组(30例)患者住院天数、费用、中医特色治疗、疗效、满意度等项目,评价路径实施效果。结果: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非路径组(P<0.01),住院总费用、药品总费用、西药费方面显著低于非路径组(P<0.05),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显著高于非路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都有所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路径组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路径具有临床可行性,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进一步提高中医特色治疗的使用率,患者整体满意度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约为9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约为84%(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3.5±1.2)d,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为(86.2±10.3)分;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5.6±1.7)d,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为(72.1±14.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减少不良心理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路径及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4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及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中总治疗有效人数为54例,治疗有效率为77.1%;观察组中总治疗有效人数为65例,治疗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中护理满意总人数为51例,护理满意度为72.9%;观察组中护理满意总人数为63例;护理满意度为9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路径与健康教育对于面瘫患者治疗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针灸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12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依照其病情状况给予西医治疗,而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比对照组的75.0%明显偏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比对照组的80.0%明显偏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其康复,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一心 《光明中医》2016,(21):3200-3202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相结合;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中医临床护理组在改善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症状及提高患者依从性、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方案,且随着实施时间的延长,中医临床护理方案疗效愈好。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建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完善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