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P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ER和PR表达与病人一线方案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确诊乳腺癌病人,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ER和PR,统计ER、PR均表达阴性和阳性病人的比例,42例病人均接受CAF方案常规化疗6周期后,统计复发、转移(PD)和稳定(SD)病人人数,比较双阴性病人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病人的有效率,初步判断ER和PR表达与乳腺癌术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2例病人中11例病人ER和PR均为阴性(26.19%),16例ER和PR均为阳性(38.09%),6例仅ER表达阳性(14.29%),9例仅PR表达阳性(21.43%)。11例"双阴性"病人中化疗中进展(PD)5例,稳定(SD)6例,剩余有ER和PR表达的31例病人中PD 11例,SD 20例,比较"双阴性"病人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病人的有效率,定性资料统计分析应用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ER和PR表达"双阴性"是乳腺癌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亚病理类型,临床观察术后辅助化疗"双阴性"病人的预后较差。乳腺癌病人病理类型及ER和PR表达情况将...  相似文献   

2.
袁海峰  胡官强 《吉林医学》2012,33(9):1855-185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注射液治疗术后复发转移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方案化疗,治疗后随访观察联合治疗疗效。结果:全组64例患者中位治疗周期4个(2~6个),均按要求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38例,无变化(NC)16例,病情进展(PD)4例,总有效率为68.8%。临床获益(CR+PR+NC)60例,占93.8%。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效果确切,术后转移无药物相关性死亡发生,不良反应小,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2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21例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资料进行总结,并随访疗效.结果 术前化疗的21例中完全缓解(CR)3例(14.29%),部分缓解(PR)15例(71.43%),病情稳定(SD)2例(9.52%),临床获益率达到95.24%.其中18例获得根治性手术.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术前TNM分期,并使一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无法手术完全切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8月~2007年2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IST,术中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或术后复发、转移,失去手术机会,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00~600mg/d口服的患者21例。结果:21例全部随访,完全缓解(CR)者2例(9.5%),部分缓解(PR)者11例(52.4%),病情稳定(SD)者5例(23.8%),病情进展(PD)3例(14.3%),其中死亡2例(9.5%)。患者获益(CR+PR+SD)率(85.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P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ER和PR表达与患者一线方案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确诊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ER和PR,统计ER、PR均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比例,42例患者均接受CAF方案常规化疗6周期后,统计复发、转移(PD)和稳定(SD)患者人数,比较双阴性患者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初步判断ER和PR表达与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2例患者中11例患者ER和PR均为阴性(26.19%),16例ER和PR均为阳性(38.09%),6例仅ER表达阳性(14.29%),9例仅PR表达阳性(21.43%)。11例"双阴性"患者中化疗中进展(PD)5例,稳定(SD)6例,剩余有ER和PR表达的31例患者中PD 11例,SD 20例,比较"双阴性"患者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定性资料统计分析应用确切概率法。结论:ER和PR表达"双阴性"是乳腺癌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亚病理类型,临床观察术后辅助化疗"双阴性"患者的预后较差。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及ER和PR表达情况将影响患者预后,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CT引导下、PD(处方剂量)=8~10 Gy/h植入125I粒子,2 d后DDP+依托泊苷(vp-16)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32例)单纯DDP+依托泊苷(vp-16)静脉化疗,药物剂量与治疗组参考标准相同。2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CR、PR、SD、PD)。根据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评价生存质量,对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率100%。治疗组CR 4例(11.1%),PR 14例(38.8%),SD 20例(55.5%),PD 8例(5.5%),CR+PR为49.9%;对照组:CR 1例(3.1%),PR 8例(25.0%),SD 14例(43.7%),PD9例(31.2%),CR+PR为28.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61.71%,对照组为38.09%,2年生存率治疗组为32.25%,对照组为2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联合化疗具有优势互补作用,有利于短期内降低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并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联合化疗有效的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浸润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病灶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已经转移的女性患者46例,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3),治疗组行联合方案化疗6个疗程有效后口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联合方案化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部分缓解(PR)、病情进展(PD)、临床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除了治疗组出现手足综合征之外,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联合化疗有效的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效果好,可提高晚期乳腺癌的有效率、DCR,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帕米磷酸二钠(博宁)联合放射治疗及化疗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均接受博宁联合放化疗治疗.化疗以CAP、PA或PT方案为主;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局部放疗,DT 40Gy/20次或30Gy/10次;博宁9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4h以上,每月1次,共用4~8次.结果 全组18例病人16例完成治疗,2例治疗前并发肝转移者因病情加重死亡.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6例,轻度缓解(MR)2例,无效(NR)1例,总有效率(CR PR)为83.3%;骨转移灶疗效:CR 1例,PR 7例,NC 8例,PD 2例,总有效率(CR PR)为44.4%.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 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是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病情进展治疗的方法和预后,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1999年2月~2005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21例患者,应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联合化疗方案辅助化疗.结果总体有效率(CR+PR)52.4%,CR 1例,PR 10例,SD 7例,疾病进展3例,死亡3例.结论T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积极、有效、不良反应轻且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13-1315
目的:评价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临床获益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乳腺癌肝转移患者53例,给予多西他赛、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疾病控制患者给予卡培他滨2000mg/(m~2·d)维持治疗,连用14d,21d为1周期,直至PD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主要观测指标为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有效率(RR),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53例患者247周期化疗,中位化疗数为4周期。其中CR 7例(13.21%),PR 22例(41.51%),SD 15例(28.30%),PD 9例(13.21%),RR为54.72%(29/53),疾病控制率(DCR,DCR=CR+PR+SD)为83.02%(44/53)。给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至PD,中位TTP为9.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手足综合征。结论: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采用含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达到缓解或稳定后给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TTP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Ⅳ期乳腺癌治疗的影响。方法对62例Ⅳ期乳腺癌的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并随访疗效。结果术前化疗的36例中完全缓解(CR)7例(19.4%),部分缓解(PR)20例(55.6%),病情稳定(SD)7例(19.44%),临床获益率达到94.44%(82%~99%)。其中16例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3年总生存率(OS)为58.33%(41%~74%),无瘤生存率(FRS)为27.8%(14%~45%)。而未做术前化疗的26例中只有5例获得根治性手术,3年OS为30.76%(14%~52%,χ2=4.607,P=0.032),FRS为7.69%(1%~25%,χ2=3.902,P=0.046)。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Ⅳ期乳腺癌的术前TNM分期,并使一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希罗达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希罗达单药2500mg/(m2·d),分早晚两次,餐后服用。连续服用2周,休息1周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36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患者,部分缓解(PR)14例,总有效率38.9%;病情稳定(SD)16例,占44.4%;病情进展(PD)6例,占16.7%。临床获益患者(CR PR SD)共30例,占83.3%。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共22例占61.1%,厌食、恶心、腹胀、腹泻、骨髓抑制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28.0%。结论:应用希罗达口服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效,发生的手足综合征多可耐受,骨髓抑制轻,口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入组的32例经病理证实的复发转移后用蒽环类药物治疗无效者,或蒽环类药物辅助治疗已接近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75mg/m2,第1天;顺铂75mg/m2,静滴,第1天,联合化疗,每21d为1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CR3例(9.4%),PR17例(53.1%),SD6例(18.8%),PD6例(18.8%),总有效率(CR+PR)62.5%,临床获益率为81.3%。中位TTP 5.6个月。1年生存率66.2%。其中肝转移者疗效好,有效率为78.6%。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为主的白细胞减少、脱发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对蒽环类药物联合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易于处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晚期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晚期绝经前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我们从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32例,戈舍瑞林3.6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阿那曲唑1 mg,口服,1次/日.中位治疗时间为12个月.结果 本组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6例(18.8%),稳定(SD)21例(65.6%),进展(PD)5例(15.6%),总有效率(RR=CR+PR)为18.8%,临床获益率(CR+PR+SD>6个月)为68.8%,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PFS)为12(2-57)个月,1年生存率87.4%,2年生存率为66.9%.无内脏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有内脏转移者(P=0.04).主要毒性反应为潮热和恶心.结论 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是一种有效且安全地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66例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给予依西美坦25mg,每日1次,连服至少8周。结果66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患者中,完全缓解(CR)3列,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28.8%。稳定(SD)36例占54.5%,其中病情稳定≥24周者20例,临床获益患者(CR PR SD)≥24周者39例,占59.1%,病情进展11例占16.7%。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有一定疗效,药物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既往经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后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A组)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B组)进行化疗,至少2周期以后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组32例,CR6例(18.8%),PR 13例(40.6%),SD 8例(25.0%),PD 5例(15.6%),RR 59.4%;B组32例,CR 9例(28.1%),PR11例(34.4%),SD 9例(28.1%),PD 3例(9.4%),RR 62.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脱发。其他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疗放疗联合方案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43例(A组);化疗及脑部放疗组44例(B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法。结果就脑内转移灶而言,A组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1例,疾病稳定(SD)18例,疾病进展(PD)2例,颅内病灶治疗有效(CR+PR)率(RR)为53.5%(23/43),疾病控制(CR+PR+SD)率为95.3%(41/43)。B组中CR 8例,PR 19例,SD 16例,PD 1例,颅内病灶治疗有效(CR+PR)率为61.4%(27/44),疾病控制(CR+PR+SD)率为97.7%(43/44)。B组CR、SD及RR显著高于A组,PD则显著低于A组。结论化疗放疗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2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三苯氧胺10 mg,每天2次口服,5~8个月后改为来曲唑2.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3年,评价疗效并记录毒副反应.结果 22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1例,CR+PR总有效率为31.8%,CR+PR+SD>6个月为临床获益,其所占比例为81.8%,进展(PD)4例占18.2%,治疗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三苯氧胺序贯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内分泌治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十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多西紫杉醇(Taxotere,TXT)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46例,其中21例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XT DDP)方案化疗,17例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TXT THP)方案化疗,8例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米托蒽醌(TXT MIT)方案化疗。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患者治疗4周期以上。结果46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4例(8.7%),部分缓解(PR)22例(47.9%),稳定(SD)18例(39.1%),进展(PD)2例(4.3%),总有效率(CR PR)为56.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5个月。结论以多西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以作为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补救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女性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具体方案为:多西他赛60㎎/㎡静滴,d1;卡培他滨950㎎/㎡口服每日两次,d1-d14,21天为1周期.两个周期评价疗效,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16例患者均接受2-6个周期化疗,获CR2例,PR7例,SD4例,PD3例,有效率(RR)为56.2%;中位PFS为7.1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和手足综合征.其中3-4级白细胞减少为18.7%.结论低剂量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