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e Anemia , 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理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细胞数量减少所引发的,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再障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以往认为再障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及免疫介导有关,三种机制在不同的患者个体中单独或联合作用,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近年来再障在治疗方面,对于不适于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适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近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无关供者移植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诊断及开始接受治疗间的间隔期短者,治疗效果可提高,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亦较好,因此,再障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第4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有关再障的研究指出:①AA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中的一种,正确鉴别骨髓衰竭综合征,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②AA的病理机制主要是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组织的免疫损伤,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含免疫抑制)仍然是AA的主要治疗手段,两种方法治疗的AA患者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区别Ⅲ。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  相似文献   

3.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由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特征[1]。重型再障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目前首选治疗方案为强化免疫抑制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也同样成为患者死亡的重大原因。有研究证明,早期应用清热解毒中药可减少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感染机会或减轻感染程度,且减轻炎症介质对骨髓组织的损伤,下调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的含量,促进造血功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组由理化、生物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功能异常,进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临床上以出血、贫血及感染为主要表现。重型再障发病率低,但来势凶猛,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自然生存期短,1年内病死率高。我院治疗1例妊娠期间诊断为重型再生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全伴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症。治疗上常需多种药物及方法联合应用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化。逐渐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以细胞免疫异常为主要发病环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免疫抑制治疗(IST)已成为目前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和出血~([1])。在中国再障的发病率为0.74/105~([2])。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为成分输血、雄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促进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中医药治疗。雄激素作为促进造血的药物常用来治疗再障,有效率达60%~90%~([3-5]),但通常引起女性雄性化副作用,包括毛发增多、发音变粗、喉结突出、月经减少等临床表现,使女性患者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7.
赵卫星  朱斌 《四川医学》2010,31(8):1150-1152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难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RAA)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26例RAA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联合免疫抑制(IS)治疗组和常规疗法对照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观察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结果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组近、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9%,常规疗法对照组近、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5%,两组比较P〈0.05;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组近期Hb、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LT等指标均明显好于常规疗法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可尽早地阻断免疫紊乱机制对骨髓造血功能带来的损害,进一步提高小儿RAA的近、远期疗效,减少感染和出血机会,避免复发,不仅缩短了疗程,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联合免疫抑制(CIS)治疗重型再障(SAA)的疗效,并进行有关疗效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胞霉素A和康力龙等对16例SAA进行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将以往接受非免疫抑制治疗的15例SAA患者作为疗效对照组。结果: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为74.3%(12/16),其中SAA治愈率为31.3%(5/16),均明显高于以往非免疫治疗对照组26.8%(4/15),6.7%(1/15)。结论: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是治疗SAA的有效和安全的疗法,疗效明显高于以往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CombinedImmunoSuppressants,CIS)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cAnemia,SAA)的疗效及有关实验指标的变化。方法对62例SAA患儿分别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加环孢菌素和单一药物免疫抑制(SIS)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及随访,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CIS治疗儿童再障总有效率为78.1%,明显高于以往SIS治疗对照组53.3%。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比例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IS为治疗儿童SAA一种有效和安全的疗法,疗效明显高于SIS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造血系统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造血功能衰竭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按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国内学者将再障分为慢性型再障和急性型再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治疗再障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再障有明显疗效,对中药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酶学等水平,现就此综述。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并发再障称为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它是一种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的最严重的并发症。肝炎相关性再障慢性发病者临床上报告多见,但急性发病者罕见,此2例患者均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已处于恢复期并发急性重型再障并死亡,可见急性黄疸型肝炎并发急性重型再障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由于此并发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对患者和家庭危害性大的特点,尤其在广大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医务工作者一定要高度警惕,多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普遍认为与造血干细胞受损、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骨髓移植及免疫疗法成为治疗再障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费用昂贵,副作用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运用。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再障的报道甚多。本文从再障病因病机、分型、治疗及中医药疗效机制诸方面对近年来再障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3.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国内报道发病率为7.4/106,其中慢性再障占80%以上,慢性再障发病慢,病程较长,部分患者会转变为输血依赖的重型再障,预后较差[1]。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大多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可能因使用免疫系统抑制药物而使临床症状获得改善。然而,现行治疗方法仍不能控制一小部分SLE患者的病情。目的:评估强效免疫抑制和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疗法对重度难治性SLE患者的安全性。设计、机构及参与者:选取50例标准免疫抑制疗法难以控  相似文献   

15.
补肾复方冲剂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祖细胞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探讨补肾复方冲剂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临床疗效基础上 ,观察其对于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影响。以补肾复方冲剂治疗 30例 ,复方皂矾丸、康力龙各治疗 15例。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观察 3组病例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变化 ,并与正常献血员对照。结果示补肾复方组临床有效率为 80 % ,明显高于复方皂矾丸 ( 4 0 % )与康力龙组 ( 4 6 67% ) ;且补肾复方组治疗有效病例的骨髓造血祖细胞 (BFU E及CFU GM )恢复明显优于复方皂矾丸与康力龙组 ;3组间无效者骨髓BFU E及CFU GM水平无明显变化。说明补肾复方冲剂治疗肾阳虚型再障疗效不仅高于复方皂矾丸和康力龙组 ,且其有效者血液学恢复更为完全。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使红髓被脂肪髓所替代,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国内将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再障可归属于文献所载虚劳、亡血、血证等范畴;急性再障可归属于急劳、热劳等范畴。其发病与五脏均有关,尤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1989年大连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会议将慢性再障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俱虚型等三型以来,就确立了慢性再障从肾论治的治疗方向。现就近几年来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再障作一综述。1慢性再障从肾论治的…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全身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损、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直接杀伤和淋巴因子介导的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引起的骨髓衰竭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与再障的发生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再障的发生也与特定的HLA相关。结合英国血液病学标准委员会公布的《再障诊断治疗指南》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公布的《再障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治疗中除了适当输入红细胞、血小板悬液及预防、治疗感染外,还应采取传统治疗以外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以保证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发病机制和严重型再障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择要简述如下。1 再障的发病机制研究1.1 造血干 /祖细胞量和质的异常1.1.1 再障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明显减少 ,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异常干细胞可抑制正常干细胞功能。应用抗CD3 4 及抗CD3 3 单克隆抗体 ,通过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术 (FACS) ,检测了 15例再障及 11例正常人骨髓中造血干 /祖细胞的数量 ,发现再障患者CD3 4 + 细胞较正常减少 6 8% (P <0 .0 1) ,CD3 3 + 细胞减少 4 7% ,CD3 4 + /CD3 3 -、CD3 4 + /CD3 3 + 及C…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受损被认为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主要发病机理之一,人胎肝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及体液性造血刺激因子。近年来,应用胎肝细胞悬液(FLC)输注治疗再障的报道日多,我院从1992年10月到1993年2月用FLC治疗再障12例取得较好疗效。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FLC治疗组再障患者12例并以1991年10月到1992年12月未用FLC治疗的再障  相似文献   

20.
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发生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后期,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细胞增生低下,临床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特征的重症疾病,治疗方法有限,死亡率高达84.1%。<25岁患者占肝炎后再障总数的80%,与肝炎的好发年龄有关。欧美地区肝炎后再障占所有再障的2%~5%、亚洲占4%~10%,其中病毒性肝炎后再障占所有再障的1%左右。通常肝炎后再障好发于急性肝炎的恢复期,80%~90%发生在肝炎发病1年之内,其中4周之内占30%,10周之内占68.1%,但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甲型、乙型及非甲非乙型肝炎后再障均有报道。本病预后差,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及特殊免疫抑制治疗前,其平均存活期仅有2~5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