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豆异黄酮组造模前给予连续15天的大豆异黄酮灌胃。再灌注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同时检测心肌组织和血浆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心肌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结果:大豆异黄酮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丙二醛表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外泄减少。结论:大豆异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大豆异黄酮提高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降低丙二醛,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存在于豆类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由于其类雌激素样作用,富含大豆异黄酮豆类食品因其对心血管、骨质疏松及癌症等病具有防治作用而倍受学者关注,笔者就大豆异黄酮对这些方面在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势雌性SD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随机分成大豆异黄酮组和对照组。异黄酮组(HISO)灌胃给予120mg/kg的大豆异黄酮,对照组以等剂量的溶剂灌胃。1月后各实验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缺血24h后立即断头取脑,冠状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实验组大鼠缺血侧C-fos表达的情况。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大豆异黄酮组与对照组相比,缺血侧C-fos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大豆异黄酮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它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减弱大脑缺血边缘区的C-f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淡豆豉是经大豆Glycine maa T(L.)Merr.发酵而来的传统中药,其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是该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治疗骨质疏松、降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功效。经发酵处理后大豆异黄酮中游离型苷元的质量分数明显提高,如大豆素和染料木素,而游离型大豆异黄酮比结合型大豆异黄酮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因此,如何简便、快速从淡豆豉中分离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对进一步进行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单独干预、大豆异黄酮与叶酸联合干预对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用24 h龄ICR小鼠,以肝微粒体酶混合物(S9)诱导环磷酰胺制备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模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和MTT细胞活性试验,观察大豆异黄酮、叶酸及两者联合作用后对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结果彗星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神经胶质细胞的彗星细胞拖尾率(P<0.05)和尾长值均明显降低(P<0.01);随着大豆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大豆异黄酮单独和联合干预组的彗星细胞拖尾率和尾长值逐渐降低,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TT试验中,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的细胞活性明显增强(P<0.05),随着大豆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大豆异黄酮单独或联合干预组的OD492值逐渐升高,尤其是大豆异黄酮和叶酸联合干预比相应的大豆异黄酮单独干预效果明显(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和增强细胞的活力,两者联合作用的效果更佳,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大豆异黄酮和叶酸对神经胶质细胞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生长发育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模拟妇女绝经的去卵巢大鼠生长发育、血液生化指标、骨营养状况及子宫增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雌性SD大鼠腹腔假手术或切除双侧卵巢,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对照组(Ovx)和3个大豆异黄酮刺量组。用自行配制的舍有不同荆量大豆异黄酮的饲料喂养7周,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和摄食量,并计算食物利用率。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股骨密度、骨钙含量,同时对子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大豆异黄酮能明显有效地减少骨量的丢失,增强骨密度,对骨钙含量也有增加的趋势;但短期内对去卵巢大鼠的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和血液尘化指标无影响,对子宫的增生作用也不明显。结论大豆异黄酮能够增加去势大鼠的骨密度,可有效防治卵巢切除大鼠的骨量丢失,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但对子宫的增生作用不明显,因此用于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方膳食结构引起的肿瘤越来越受关注。研究表明,膳食中大豆异黄酮与癌症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植物雌激素对人体具有较广泛的生理作用,其中大豆异黄酮具有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双向调节作用,其余雌激素受体G亚型的结合力大于雌激素受体α亚型,而且分子中的酚羟基可降低氧自由基对体内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减少肿瘤的发生。因此,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天然植物雌激素类物质,大豆异黄酮与药物性雌激素有所不同。它具有双向调节的平衡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雌激素缺乏,尽管它不能完全代替药物雌激素;另一方面,它能对某些组织的雌激素活性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有研究表明,服用大豆异黄酮可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与药物雌激素相比,大豆异黄酮的安全性较高,一般不需要检测体内雌激素水平就可以服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妇人,母猪,雌性大白鼠食用后,尿中大豆异黄酮代谢物成份的比较。方法:妇人食用大豆食品或以含大豆饲料喂食母猪,雌性大白鼠后,收集尿液,以液质联用分析仪分析尿液中大豆异黄酮代谢物的种类及含量。结果:在尿液样品中检测出大豆异黄酮及其糖苷酸代谢物。在大白鼠尿液中的大豆异黄酮代谢物主要为7—4’—异黄烷二醇葡萄糖百酸(equol glucuronide conjugate),其次为7,5,4’—三羟基异黄酮糖苷酸(genistein glucuronide conjugate)及7,4’—二羟基异黄酮糖苷酸(daidzein glucuronide conjugate)。在妇人尿液中大豆异黄酮糖苷酸代谢物超过90%,在母猪尿液中大豆异黄酮糖苷酸代谢物介于80.5%—84.5%之间。在雌性大白鼠尿液中大豆异黄酮糖苷酸代谢物约有50%的大豆异黄酮糖百酸代谢物。结论:7.4’—异黄烷二醇为大白鼠尿液中的主要大豆异黄酮代谢物。猪模型比大白鼠模型较合适用来模拟人类食用大豆食品后的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的雌激素,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及临床应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大豆异黄酮对各个系统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目的在于为大豆异黄酮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软胶囊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进行大豆异黄酮软胶囊的药效学研究,为该药品的功能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子宫增重试验、脑功能试验、游泳试验、增强免疫力试验及耐常压缺氧试验等试验方法,考察大豆异黄酮软胶囊对小鼠子宫发育、记忆力、抗疲劳、免疫器官重量及其对抗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大豆异黄酮软胶囊的大、中、小剂量和阳性对照药均能促进未成熟雌性小鼠子宫的发育;可延长小鼠在跳台上的停留时间(潜伏期),减少3min内受刺激而跳下的次数(错误次数)。同时该软胶囊可延长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和游泳时间,但并不能显著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结论:大豆异黄酮软胶囊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并有可能改善实验动物的记忆力;但药效试验同时也表明该软胶囊不能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inear alkylbenzenesulfonate,LAS)对果蝇生殖功能的影响,以及大豆异黄酮对这种影响的干扰作用。方法:测定培养基中LAS低剂量(150mg/kg)、中剂量(300mg/kg)和高剂量(600mg/kg)时果蝇繁殖能力;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检测大豆异黄酮对LAS的干扰作用及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果蝇的子代数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对照组的85.07%、84.59%和71.88%;大豆异黄酮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大豆异黄酮对LAS导致的损伤有保护作用,但LAS的主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豆异黄酮与LAS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LAS可引发果蝇生殖能力降低,而大豆异黄酮对这种影响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存在于豆类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由于其类雌激素样作用,富含大豆异黄酮豆类食品因其对心血管、骨质疏松及癌症等病具有防治作用而倍受学者关注,笔者就大豆异黄酮对这些方面在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从大豆中分离提取出的具有多酚结构的混合物,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随着人们对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的作用日益显现.本文介绍了醇提法工艺应用于大豆异黄酮工程建设的方案,希望为大豆异黄酮生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检测食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并测定食品中异黄酮各组分含量,建立快速、有效的分离、检测异黄酮含量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结果: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时间是2-3h温度、流动相及其比例对异黄酮的分离有较大影响。与检测的总大豆异黄酮百分比合量相比,5种豆制品异黄酮含量不同。异黄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8.15%,精密度为0.544%。结论:HPLC法能简便,快速地测定食品中大豆异黄酮各个组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中抑制癌细胞的异黄酮后,国际上掀起了研究异黄酮的热潮,至今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筛选出多种抗肿瘤的异黄酮。实验证明异黄酮类化合物如染料木素、大豆苷元、鸡豆黄素A等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肿瘤化学预防剂和治疗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植物来源、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1化学结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见图1。2植物来源[1~21]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异黄酮化合物植物来源比较广泛,具体见表1。3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值及分化等.方法大豆异黄酮加入新生SD大鼠颅骨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中.用噻唑蓝( 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放免法测定OB骨钙素( BGP)含量,以反映OB的分化状况.结果用大豆异黄酮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MTT吸光值明显增加,成骨细胞ALP活性显著升高,成骨细胞BGP分泌显著增加(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其作用程度低于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弱雌激素作用可能是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贝及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受试物对BALB/C小鼠移植肉瘤(S-180)的作用和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检测小鼠胸腺、脾指数的变化。结果:11.42g.kg^-1的丹贝异黄酮提取物能抑制S-180生长,此剂量及571g.kg^-1的剂量能抑制胸腺指数下降,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丹贝异黄酮提取物可望成为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保健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孕期暴露对雄性子代大鼠生殖系统的危害,为阐明人群接触大豆异黄酮对子代生殖系统的不良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SD大鼠按2:1比例与雄性大鼠同笼交配获取40只孕鼠。将孕鼠随机分为4组,在孕鼠的E13-E19期间以花生油为溶剂灌胃染毒,子一代雄鼠继续饲喂至90天龄剖杀。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大鼠出生身长、肛殖距、包皮分离时体重水平显著下降,包皮分离时间显著延长,且肛殖距下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光镜下可见睾丸组织结构异常。结论大豆异黄酮孕期暴露对子代大鼠的雄性生殖系统具有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择自然绝经后妇女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人每日共摄人大豆异黄酮90mg,评价全身骨痛情况及更年期症状,检测两组用药前、后的全身平均骨密度以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等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绝经后妇女的全身骨疼痛及更年期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骨密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受试对象的血清钙、血清磷均有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豆异黄酮有雌激素样作用,每日90mg大豆异黄酮可防治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