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卡瑞利珠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29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为72.22%(26/36),高于对照组的3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能改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FS和OS,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观察组)及30例多西他赛+顺铂(对照组)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评估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42.9%和16.7%,DCR分别为78.6%和53.3%,中位PFS分别为6.2月和4.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OS分别为12.2月和8.5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可提高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20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研究的20例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0.00%(12/20)。出现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组DCR为78.57%,高于未出现RCCEP组的16.67%(P=0.018)。所有患者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0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75个月。出现RCCEP组患者PFS优于未出现RCCEP组(χ^(2)=6.487,P=0.011);2组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451)。常见不良反应为RCCEP(70.00%)、免疫性肝炎(25.00%)、腹泻(20.00%)、甲减(20.00%)、肺炎(15.00%)、白细胞减少(10.00%)、甲亢(5.00%)、肾炎(5.00%)。结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以下简称白紫)对比阿帕替尼联合白紫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一步探讨胃癌后线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06月至2021年05月我院局部进展/远处转移胃癌一线应用L-OHP+卡培他滨/替吉奥,或者FOLFOX方案治疗进展后的11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5例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紫,对照组57例予白紫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观察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2.8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ORR为45.5%、26.3%,DCR为76.4%、57.9%(P<0.05);mPFS为5.6个月、4.4个月(P<0.05),mOS为13.1个月、11.6个月(P<0.05)。ECOG PS评分=0、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及靶向药物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行HAIC联合信迪利单抗及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以首次治疗为起点,以患者死亡、疾病进展及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mRECIST)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截至2023年4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复发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手术转化率及安全性。结果:ORR为52.9%,DCR可达到85.3%,手术转化利率为41.1%。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组1年OS及DFS分别为94.4%、50.0...  相似文献   

6.
张鑫鑫  李帅  吴晨  侯新芳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08-1214
  目的  探讨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GEJ)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单抗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PD-1单抗治疗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  结果  收集123例(5例失访)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6个月。118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2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5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为8.9个月。一线 vs. 二线 vs. 三线及以上ORR为(37.0% vs. 20.5% vs. 14.9%,P=0.002),DCR为(81.5% vs. 54.5% vs. 29.8%,P<0.001),中位PFS为(9.9个月 vs. 4.8个月 vs. 3.2个月),中位OS为(19.0 个月vs. 7.8个月 vs. 7.3个月)。PD-1单抗联合化疗 vs. 抗血管 vs. 化疗及抗血管治疗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4个月 vs. 5.0个月)及中位OS为(11.4个月 vs. 8.2个月 vs. 8.2个月)。免疫联合化疗一线(22例)vs.二线(20例)中位PFS为(9.0个月 vs. 4.7个月,P=0.003),中位OS为(NR vs. 7.8个月,P=0.007)。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CPS≥1% vs. CPS<1%)中ORR为(37.1% vs. 13.3%),DCR为(65.7% vs. 46.7%),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7个月),中位OS为(11.3个月 vs. 9.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转移灶数目、腹膜转移及免疫治疗线数是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年龄为保护性因素(HR=0.498,95%CI:0.255~0.974)。  结论  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早期采用PD-1单抗联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及OS。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治疗均有一定优势,但具体时机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抗PD-1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替莫唑胺±顺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4例(男6、女8例)不可切除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数据(CTCAE 5.0标准)。 结果: 14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均纳入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5.50个月(95% CI: 0~13.12个月),中位PFS为7.43个月(95% CI: 3.07~11.79个月),中位OS为13.50个月(95% CI: 5.19~21.81个月),中位起效时间为1.5个月;ORR为28.6%(4例均为部分缓解),DCR为85.7%;不良反应多为1~2级。结论: 抗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晚期黑色素患者中显示出初步的有效性及良好的安全性,此可能为晚期黑色素瘤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谨  莫淼  季永领 《肿瘤学杂志》2022,28(11):972-981
摘 要:KEYNOTE-799研究近期更新了2年生存结果。这是一个由10个国家52个研究中心参与的非随机Ⅱ期研究,旨在研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的疗效,其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3级及以上肺炎的发生率。研究共纳入216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其中112例患者进入A队列(鳞癌和非鳞NSCLC),104例患者进入B队列(非鳞NSCLC)(2022ASCO更新时变为102例)。两组在给予帕博利珠单抗+化疗诱导治疗1个周期后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接着行帕博利珠单抗巩固治疗。结果显示,A队列ORR为71.4%,疾病控制率(DCR)达到88.4%;B队列ORR为75.5%,DCR达到93.1%。A队列中位PFS为 30.6 个月,2年PFS率55.3%;B队列中位PFS未达到,2年PFS率为60.6%。两队列的中位OS和缓解持续时间都未达到。KEYNOTE-799进行了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尝试,有望使更多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夏学明  毛志远  苏丹  白莉 《肿瘤》2014,(11):1035-103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与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一线治疗野生型KRAS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4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72例野生型KRA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接受FOLFOX方案(28例)、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17例)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27例)的一线化疗。化疗3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 :FOLFOX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5.0%,中位PFS为8.0个月;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组ORR为64.7%,DCR为94.1%,中位PFS为10.0个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组ORR为59.3%,DCR为92.6%,中位PFS为9.2个月。FOLFOX组ORR与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组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P=0.000 5;χ2=12.014,P=0.000 5)。3组DCR和中位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可提高野生型KRA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ORR和DCR,延长PFS;并且,这2种方案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较小,耐受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方案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及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2年8月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及二线治疗的5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ECIST 1.1版评价疗效,用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5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33.3%)获PR,28例(49.2%)获SD,有效率(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82.5%。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与二线治疗患者的RR或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与FOLFIRI方案的RR或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分别为8.83个月及14.80个月。一线与二线治疗及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与FOLFIRI方案的中位PFS或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3例,蛋白尿1例,鼻衄2例,均为1~2级,药物可以控制。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能够提高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PD-1单抗(Nivolumab)在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入组化疗后进展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Nivolumab单药治疗,3 mg/kg,静脉输注大于30分钟,每2周重复一次,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2016年1月至 2018年1月,共27例患者接受了Nivolumab单药的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7%,疾病控制率(DCR)为63%。治疗相关1-2级不良反应及发生率为:皮疹4例(15%)、转氨酶升高3例(11%)、肺炎3例(11%)、腹痛2例(7%)、腹泻2例(7%)、高胆红素血症2例(7%)、皮肤血管瘤2例(7%)、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7%)、血肌酐升高1例(4%)。3-4级不良事件及发生率分别为:皮肤血管瘤1例(4%)、咳嗽1例(4%)、血小板减少1例(4%)及贫血1例(4%)。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为2.8月(95%CI:2.2~3.4月),中位总生存(mOS)为5.6月(95%CI:4.1~7.1月)。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ivolumab在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中,疾病控制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后线治疗的选择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axane-based regimens in the first line setting retrospectivel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d/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We analyzed 102 recurrent and/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taxanes-based regimens in a first-line setting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3. Sixteen (15.7%) patients were administered Nab-PTX based chemotherapy and 86 patients (84.3%) received paclitaxel (PTX) or docetaxel (DTX) based chemotherapy. Patients in the PTX/DTX group could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P (71 patients) and TPF (15 atients) groups. Results: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of all patients was 20.6%, and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was 67.6%.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was 10.5 months (95% CI 10.1-16.4) and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as 6.04 months (95% CI 5.09-7.91). The DCR was higher in the TPF group than the TP group (93.3% vs. 59.1%; p = 0.015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RR, OS, and PFS among Nab-PTX, TPF and TP groups. Conclusions: The three regimens of Nab-PTX based, TP and TPF proved active in a first line setting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d/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cancer, and should thus be regarded as alternativ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或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标准一线化疗后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112例,其中联合治疗组52例接受培美曲塞/顺铂及吉非替尼治疗,化疗组60例仅采用培美曲塞和顺铂化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6.5%,高于化疗组的18.3%(P=0.030);两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71.2%和55.0%(P=0.035);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7个月和6.7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但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均明显下降,但联合组的CEA和CYFRA21-1水平比化疗组更低(P<0.05)。联合组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之间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失败后,采用培美曲塞/顺铂化疗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较单用化疗显示出更高的ORR和中位PFS,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真实世界中探索晚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一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标准化疗对比单纯标准化疗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未经过系统治疗的107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一线治疗方案分为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联合化疗组)和单纯标准化疗组(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TRAEs)发生情况,并且寻找与晚期ESCC患者PFS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107例(联合化疗组56例,单纯化疗组51例)患者资料,经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获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各31例。联合化疗组对比单纯化疗组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7% vs. 19.4%,P>0.05);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 vs. 90.3%,P>0.05);两组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位PFS:11.87个月 vs. 7.7个月,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使用PD-1抑制剂以及病灶位置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TRAEs发生率分别为80.6%和67.7%,联合化疗组中有5例(16.1%)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以上不良反应可耐受或经药物治疗后缓解,未影响化疗药物的使用。结论 在真实世界临床中,晚期ESCC患者一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标准化疗。未观察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ESCC病灶位置位于上中段的患者预后优于病灶位于下段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mFOLFOX或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治疗,进展后相互转换为二线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真实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01月至2021年06月收治的10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取贝伐珠单抗联合mFOLFOX或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治疗,进展后相互转换为二线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贝伐珠单抗先联合mFOLFOX后FOLFIRI组(以下称先mFOLFOX组/pre mFOLFOX)的一线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为44.2%,DCR(disease control rate)为86.5%;二线ORR为24%,DCR为60%。贝伐珠单抗先联合FOLFIRI后mFOLFOX组(以下称先FOLFIRI组/pre FOLFIRI)的一线ORR为42.9%,DCR为81.6%;二线ORR为29.2%,DCR为62.5%。两组间的一/二线ORR及DCR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显示先mFOLFOX6组与先FOLFIRI组的中位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取二线或二线以上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二线或二线以上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远期预后[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ORR、DCR分别为61.33%(46/75)、86.67%(65/75),均高于对照组的42.22%(19/45)、71.11%(3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OS为20.0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4.6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PFS为15.2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0.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肿瘤部位转移数量、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晚期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部位数量﹥1个、临床分期为Ⅳ期、单纯化疗均是影响晚期宫颈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后,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二线或三线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XP方案(卡培他滨+顺铂)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食管鳞癌一线XP方案化疗后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维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维持组予以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对照组仅行最佳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ORR、PFS、OS以及毒副反应。结果:维持治疗组ORR 26.7%,对照组ORR 6.7%(P=0.038);两组中位PFS分别为 14.1个月、9.9个月(P=0.006),两组中位OS分别为23.8个月、17.9个月(P=0.02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III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7%。结论:晚期食管鳞癌一线XP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的维持治疗,可以改善PFS以及OS,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或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4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3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化疗,B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ORR为47.8%,DCR为78.3%;B组患者的ORR为43.5%,DCR为69.6%;两组患者的ORR和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7、0.502).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9.4个月和9.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A组患者的中位PFS为6.9个月(95%CI:6.2~7.8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5.4个月(95%CI:4.0~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疲劳乏力、腹泻、关节肌肉疼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接近,但在晚期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可能优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洛铂与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1年6月21日至2016年5月30日,我科收治的初治失败的卵巢癌患者共73例入组,随机分为吉西他滨联合洛铂组(GL组)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比较两方案在平均化疗周期数、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化疗周期数GL组(4.73±1.305)周期,GP组(4.03±1.341)周期,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R、DCR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127)。GL组中位PFS为6.0个月(95%可信区间5.722~6.278个月),GP组5.0个月(95%可信区间4.209~5.791个月),P=0.414,无统计学差异。GL组中位OS为10.0个月(95%可信区间8.675~11.325个月),GP组9.0个月(95%可信区间8.296~9.704个月),P=0.308,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中,GL组轻中度血小板降低较多(P=0.006),GP组有较多的轻中度肝功能异常(P=0.007)、中重度恶心(P=0.043)及中重度呕吐(P=0.019)。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L方案对于初治失败的卵巢癌患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与GP方案类似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GP方案轻,但需要注意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