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和性行为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性健康知识量表和性相关行为问卷测量安徽、四川两地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和性相关行为情况,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地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较为匮乏,表现为女生明显低于男生;性相关行为活跃呈多样性趋势,男生显著活跃于女生、同性性接触、强迫性关系等表现。结论:中国大学生急需性健康知识教育,尤其需侧重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知识教育及男大学生性健康行为教育,同时应关注性和性别多样性、性别教育、性与法律和性与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学校教育联合医院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方法:选取某县4所中学全日制在读寄宿学生1 200名,均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无法与其共同生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名.对照组开设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课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医院联合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由学校老师和心理医生共同参与,定期开展活动,时间为1学年.设计性教育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性认知、性价值观及性适应,比较2组学生干预前后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学生在基本生理常识、性知识、性观念、性态度、社会适应、性控制力及自身适应方面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基本生理常识、性态度和社会适应3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而观察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且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属特殊群体,性知识相对匮乏,医院联合学校共同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行为及态度的现状,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学在校本科学生共958名,采用现场匿名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生理知识方面,女生正确率高于男生;避孕知识方面,男生正确率高于女生;7.4%学生与其异性伙伴曾有过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34.3%;在性健康教育中,学生关注的前3位内容依次为性自我保护与性道德观(72.2%)、性保健知识(68.4%)、怀孕避孕的知识(66.5%)。结论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及性道德、性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内容、形式、方法、途径及效果评价。方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用同一试卷对同一对象进行测试,比较干预前后的测试成绩。结果干预前测试对象的成绩为(23.19±2.13)分,干预后为(45.78±1.56)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学校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水平,是促进青少年性健康行为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明市的大学目前对性健康知识的正确掌握情况和性知识的来源,为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云南省昆明市5所高校950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性健康知识的正确率男女生,城乡,省内外,汉族与其他民族同学的认识上有显著差异(P<0.05).学生第一次谈论性话题的对象最多的是同伴,了解性知识的年纪大部分是在初中,学校课堂仍然学生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首要途径.结论应该均衡男女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使其对"性"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家庭对"性健康"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性健康教育状况及需求,为医学院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现实的指导方向.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名本科三年级医学生的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教育需求、避孕及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 结果 医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书籍杂志(69% )、互联网(32%)、同学朋友(31%)、电影电视(24%);而老师只占5%;医学生对避孕知识了解相当有限;大部分医学生认为自己非常需要接受性健康教育. 结论 传统的医学教育课程不能替代性健康教育,医学院校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及早对医学生进行系统、全面、规范的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体育群体与非体育群体的体育活动倾向性和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行为倾向性强度自评表,对某军医大学220名军校学员进行测试,将结果与中国常模、军人常模及军校学员进行比较.结果①男子体育群体的比率,研究生和本科生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子体育群体的比率,研究生和本科生差异不显著(P>0.05);②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体育群体的体育行为倾向性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体育群体(P<0.05/ 0.01);③体育群体SCL-90各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军人常模和军校学员(P<0.05/ 0.01).结论体育教育在培养军校学员心理、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军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军校学员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军校学员体育活动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军校学员体育群体与非体育群体的体育活动倾向性和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体育行为倾向性强度自评表 ,对某军医大学 2 2 0名军校学员进行测试 ,将结果与中国常模、军人常模及军校学员进行比较。结果 ①男子体育群体的比率 ,研究生和本科生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女子体育群体的比率 ,研究生和本科生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②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 ,体育群体的体育行为倾向性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体育群体 (P <0 .0 5 /0 .0 1) ;③体育群体SCL 90各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军人常模和军校学员 (P <0 .0 5 /0 .0 1)。结论 体育教育在培养军校学员心理、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应加强军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军校学员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低年级大学生性态度、行为和性健康知识状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以往同类型调查和项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态度、性行为、生殖健康知识、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性健康知识和服务需求状况.结果 低年级大学生性态度性别差异大,男生性态度较开放,有性经历的男生(13.9%)明显多于女生(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32,P<0.01);对于人流危害的认识女生优于男生(P<0.05);对AIDS知识的知晓情况男生优于女生(P<0.05),但两者对避孕知识及性健康知识掌握均有所不足;男女生性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互联网、媒体和同伴;男女生希望提供的服务均依次为知识教育、生殖健康咨询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咨询、性知识教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及避孕方法知识的教育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0.
程丽云 《当代医学》2016,(17):162-164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下临床之后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探讨本科护生对开展专科性健康教育的需求性大小。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研究的实验方法,样本的获取是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莆田学院三所院校的在医院实习的15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福建省本科实习护生专科性健康教育能力总分为(159.79±12.52),评估专科性健康教育维度得分为(29.11±3.67),计划专科性健康教育维度得分为(17.19±1.83),执行专科性健康教育维度得分为(20.80±2.50),评价专科性健康教育纬度得分为(25.59±3.17)。结论福建省本科实习护生专科性健康教育能力水平偏低。各教学医院应积极开展专科性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培训及实践活动,提高福建省整体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专科性健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玲  黄艳苹  刘兵 《重庆医学》2015,(6):819-821,824
目的:分析广东省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现状及其性别特征,为加强大学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整群抽样的12所高校9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知识: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低,问题回答平均正确率仅为37.34%;性观念:对于性是人的基本需求、有爱就可以有性、性幻想性梦、自慰行为、婚前性行为这些思想与行为方面,大学生的总体认同度为67.35%、35.24%、56.90%、52.26%、58.04%;男女生接受程度差异均达显著水平(χ2=7.89、48.46、189.30、32.44、27.35,P <0.01);性行为:大学生异性性行为与同性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8.08%与1.51%,男生异性性行为发生率远高于女生(χ2=52.08,P <0.01),同性性行为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2,P >0.05);避孕套使用率低,经常使用的人仅占29.03%,女生的使用率显著低于男生(χ2=12.08,P <0.01)。结论大学生在性行为、性观念、性知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导,并重视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某高校女大学生妇科疾病18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女大学生妇科疾病发病状况,及其与女大学生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1 860例女大学生的妇科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性行为的女大学生妇科疾病突出表现在炎症性疾病,无婚前性行为的女大学生则主要表现在月经紊乱及痛经.结论 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数量增加是引起其妇科疾病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构建全面、系统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及制定保健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成永红  任来峰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218-219,22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性观念和性价值观的大量涌入,中国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性的兴趣日趋上升,高风险的性行为和性暴力事件与日俱增。然而我国过于保守的性教育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局面。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性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性心理及性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医学生性心理、性知识现状,对在校1~3年级的311名学生采用现场答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2.03%的学生认为在校时应该谈恋爱;有36.33%的学生希望体验性生活;有30.55 %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对女性无害;有29.58%的学生认为只要双方相爱即可以发生性关系;有30.87%的学生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可导致青少年性行为增加。作为医学生对男、女性生理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其中对月经期保健知识和遗精机理了解的分别为30.55%和30.87%。由此得出结论:医学生中性心理状态比较混乱,性知识相对较缺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青春期生殖卫生教育,发挥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及伙伴的宣传和影响作用,把性教育作为系统工作来抓是改善当前大学生性心理、提高性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昆明高校新生性教育现状及其需求,为未来西部高校性教育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昆明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350名一年级在校新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10份.结果 23.9%的大学新生未在高校接受过性教育课程;22.9%的新生表示不知道大学时期有性教育课程.对获取性知识的主要信息来源排序依次为网络电视及录像视频、书刊杂志、朋友同学,且更能接受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性教育.男女生在对获取性教育的形式、性教育的内容及性教育需求3个方面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倾向于开展“主修课”形式的性教育,男生则倾向于“播放视频、发放书刊”的形式(P<0.05);女生倾向于获取“性疾病与艾滋病”及“异性交往、恋爱心理”方面的性教育,而男生则多是“避孕知识和技能”及“性的价值取向”(P<0.05);男生对“自慰、性卫生、性健康”性教育需求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则是对“性心理、性变态、同性恋”的性教育需求比例高于男生,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在校大学新生性教育课程开展状况欠佳.高校应依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内容全面,以讲座为主,多种形式并举的性教育课程,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促进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我院大学生性知识教育方面的相关调查数据,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做了具体分析,并针对性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搞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谈医学研究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青  刘志勇  杜贤进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15-916,959
针对当前研究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了目前医学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结合近4年的就业情况,阐述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应该重视的三个方面:管理上为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导师应狠抓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生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对女性AIDS易感人群性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红文  吴音  肖兵 《重庆医学》2003,32(7):879-880
目的 通过对女性AIDS易感人群的性行为、性病就治方面的调查 ,探讨性健康教育和AIDS防治的重要性。方法 用自编调查问卷向女性商业性工作者和对照人群作调查 ,了解有关性行为、性感受、性病就医等方面的问题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组的不健康性行为、不良性感受情况和患性病后非正规就医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加强性道德教育 ,树立健康性观念 ,有助于减少女性AIDS易感人群 ;普及和加强对AIDS知识的宣传教育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早期发现和治疗AIDS。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认知调查与教育需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异性间的性交、母婴和静脉吸毒等途径传播。但仍有31.0%的学生不知道艾滋病还可通过男性之间的同性性交行为传播;24.0%的学生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感染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主要来自大众传媒。85.8%的学生想了解预防AIDS的基本知识,52.4%的学生同意与感染HIV的朋友继续做朋友。结论高校新生预防AIDS教育还有待加强,应重视不歧视HIV感染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