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萎胃)利用胃粘膜活检观察粘膜病变是否改善作为判定萎胃疗效进步或退步的方法或标准还存在着困难,因治疗前后胃粘膜活检不能做到精确无误地在同一部位取材,而萎胃并非全部胃窦部都呈一致性萎缩改变,常呈局灶性及跳跃式分布,邻近粘膜可无萎缩性改变。加之粘膜活检很局限,仅代表局部胃粘膜的情况,不能代表全胃粘膜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集中收集了100例残胃普查病例,进行了x线双对比检查并与胃镜检查相对照,重点观察残胃粘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可清晰的显示残同各部情况,着重讨论了残胃炎、溃疡、结节样(息肉样)病变、残胃癌的粘膜改变情况及x线、胃镜对照观察情况。  相似文献   

3.
对胃大部切除后残胃100例作内镜随访。分析表明,大多患者于术后3~5年残胃粘膜发生萎缩性炎症改变,萎缩粘膜相多处见增生灶,近镜下有绒毛肠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陆国明  李玉梅 《浙江实用医学》2003,8(3):144-144,164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组织结构及胃泌酸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浸束缚应激 (WRS)模型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应激组及西咪替丁组 ,检测胃粘膜损伤指数 (UI)、胃液pH ,大体及光镜下观察胃粘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应激组大鼠胃粘膜出现广泛的点线状出血性坏死灶。镜下见出血性坏死灶呈火山口状 ,几乎深达粘膜肌层。与应激组相比 ,西咪替丁组的UI明显下降 ,胃液pH明显上升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胃粘膜仅见充血水肿 ,无出血及溃疡形成。结论 西咪替丁可明显抑制胃泌酸功能 ,有效预防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食管双对比造影在食管滑动性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患者均口服50ml医用硫酸钡,分别采取立位、卧位、俯卧头低位并腹部加压等方法行食管双对比造影,常规摄取食管充盈像和粘膜像。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双对比造影检查,发现膈上疝囊、食管胃环、齿状线上移、疝囊内有胃粘膜皱襞等食管滑动性裂孔疝征象。结论:食管双对比造影是诊断食管滑动性裂孔疝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的 X 线检查,目前已进入以双对比检查为主并用传统的粘膜法、充盈法和加压法的联合应用阶段。双对比检查由于具有显示粘膜微小病变的特点,对于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线状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等疾患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双对比检查是在透视下拍摄一系列照片,以阅片为主的一种方法,对于初学者,熟悉其正常和异常的基本表现十分重要,现概括  相似文献   

7.
胃疾病的X线诊断,常规的粘膜检查(下称粘膜相)、充盈检查(下称充盈相)、充盈后的触诊检查(下称压迫相),近年来虽然不断提高,但对一些小的、表浅性病变检出率仍偏低。为了提高诊断水平,我们自1972年2月始在临床上常规应用胃的钡气双重造影检查(下称双重造形相),对显示胃粘膜的微细变化,有较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三法之不足。本文就经证实的41例作一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心理性应激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胃粘膜的损伤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郝悦  黄裕新  王景杰 《医学争鸣》2002,23(7):603-605
目的 观察心理性应激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胃粘膜的损伤 .方法 建立心理性应激大鼠模型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及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 ,心理性应激条件下大鼠胃排空和胃粘膜损伤的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心理性应激可以导致胃排空障碍 ,在应激的第 3日大鼠的胃排空明显降低 (82 .1± 4.5 ) % ,在应激第 5日和第 7日大鼠的胃排空降低更加明显 (78.4± 5 .4) % ,(78.2± 6 .5 ) % ;而胃粘膜的损伤 ,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 ,胃粘膜损伤不断增强 .在应激第 3日大鼠的胃粘膜损伤指数为 (2 8.6± 3.6 ) ,在应激第 5日和第7日大鼠的胃粘膜损伤指数逐渐增加 (32 .1± 4.2 ,34 .6± 4.8) .结论 心理性应激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和胃粘膜损伤 ,而且二者与应激源作用的时间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不同浓度盐酸对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的影响,探讨GMBF和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关系。用0.6mol/LHCl灌胃产生胃粘膜损伤,用廓氢法测GMBF。结果:(1)0.01、0.04mol/LHCl使正常大鼠GMBF增加,不引起胃粘膜损伤;(2)0.6 mol/LHCl使正常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并产生明显的胃粘膜损伤;(3)0.04mol/LHCl减轻了0.6mol/LHCl所致的胃粘膜损伤,翻转了0.6mol/LHCl所致的GMBF下降。提示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GMBF的增加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胃肠双对比造影往往是通过粘膜双对比相,充盈相及充盈加压相来显示病灶,而对在粘膜双对比相加压重视不够。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粘膜双对比相加压可增加胃前壁微小病变的检出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使用的机器是日立PM-155VC型500mA胃肠专用?..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对粘膜中抗体产生细胞的研究,是探讨消化道局部免疫反应的重要课题。本文用内窥镜取材,冷酒精固定和PBS浸洗法研究正常胃十二指肠粘膜IgA、IgM和IgG产生细胞分布。以19例正常胃粘膜(胃体、胃窦各16块)7例十二指  相似文献   

12.
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是同时在胃肠道内引入钡剂及空气 ,在气、钡双重对比和胃肠道适当扩张的情况下进行细微病变的观察方法。此技术的应用已有 30多年历史 ,但在国内发展极不平衡 ,现将 1986年 11月以来我科使用青岛东风化工厂制造的 QD- 3型 X线双重造影剂对 72例患者进行检查的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2例中 ,男 48例 ,女 2 4例 ,年龄 16~ 77岁 ,其中用单纯双对比法 5 7例 ,低张双对比法 15例。1.2 检查方法  1单纯双对比造影 :不用低张药物 ,仅用气、钡造成胃双对比相 ,主要观察胃粘膜皱壁 ,仅对胃窦部粘膜细微结…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粘膜有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其中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佰,病变以胃窦为主的称为多灶萎缩性胃炎;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的称为自身免疫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临床较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粘膜下占位模型双对比造影的征象特点 ,提高对胃粘膜下占位鉴别的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模拟胃粘膜下占位的模型、标本 ,在不同的潮相及体位下行双对比造影检查 ,并对其出现的征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胃粘膜下占位双对比造影近地壁低潮相时均出现“晕征” ,其范围广泛且均匀 ;此时显示的病灶小于实际病灶。在一定范围内 ,占位隆起角度与成像后模糊带宽度、模糊现象出现时病灶可显示范围均呈负向直线相关 (r=- 0 .99,- 0 .98,P <0 .0 1,0 .0 5) ;投照的kV条件与两者分别呈负向、正向直线相关 (r =- 0 .98,0 .99,P <0 .0 5,0 .0 1) ;成像时潮位与两者分别呈正向、负向直线相关 (r =1.0 0 ,- 0 .99,P <0 .0 1) ;投照的mAs与这两者无明显相关性。远地壁位可见占位处有均匀且聚积方向明确的白雾状影和单一悬滴。病变区粘膜皱襞走行迂曲 ,有时略有分离 ,切线位可见桥形皱襞、复线征。结论 双对比造影成像时 ,广泛而均匀的“晕征”是胃粘膜下占位的可靠征象 ;某些远地壁征象和粘膜皱襞改变有助于胃粘膜下占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胃双对比造影检查,能显示胃粘膜的微细结构,即胃小区和胃小沟.对发现胃粘膜早期和微细病变有很大的诊断价值.笔者从1980年至1990年在本院胃双对比造影检查患者中,选择350例胃小区显示满意的双对比造影片.着重探讨其胃小区和胃小沟的大小形态异常对胃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运动应激性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草药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力竭性运动所致运动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力竭性游泳运动制作运动应激性胃溃疡模型。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检测三组大鼠胃粘膜的溃疡指数(U1)、胃粘膜血流量(GMBF)和胃粘膜一氧化氮(NO)的含量的变化。结果 力竭性运动后的模型组大鼠UI值明显增大,同时GBMF下降,粘膜内NO含量增高;而力竭性运动前预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则减轻了力竭性运动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GMBF和粘膜NO含量均相应增加;GMBF、UI、NO含量变化之间有相关关系。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抗力竭性运动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可能是通过促进内源性NO释放而介导对胃粘膜血流量调节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一、慢性胃炎 [图像特征] 胃钡餐造影片(负像):显示成串珠状排列的"颗粒息肉样"病灶,粘膜皱襞增粗、扭曲.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相示狭窄的胃窦部,粗锯齿状的轮廓. 胃钡餐造影片(同病例):双对比相示已舒张的狭窄段及增粗的环行皱襞. [影像诊断] 慢性胃炎;慢性胃窦炎. [临床提醒]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变一般局限于粘膜表层而腺体结构无变化,钡餐造影无异常改变,须依靠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但就此认为X线造影无甚价值,则有失偏颇.对于因炎症使胃粘膜水肿、冗长、活动性增加,随胃蠕动经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这种动态的胃炎征象只能由X线检查观察到.此外,胃炎常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存,检查时应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18.
应激状态下胃粘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作用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胃粘膜对重复应激性刺激产生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重复不束缚应激(WRS)制作 动物模型,大体及光镜下动态观察粘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的变化。结果:单次应激后胃粘膜出现广泛的点,线状出血性坏死灶,粘膜明显充血水肿。镜下见出血性坏死灶呈火山口状,几乎达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充血水肿;重复应激后,出血性坏死灶明显减少,变浅,粘膜下层充血水肿减轻,同时粘于现出活跃的增殖状态。结论:单次应激可引起严重折胃粘  相似文献   

19.
胃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应激性溃疡的命名曾一度比较混乱,先后被命名为急性溃疡、应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糜烂、急性胃粘膜局灶性坏死、急性胃粘膜病变等。但由于各种命名都不能完整地表现这一综合征,因而现在仍沿用最早命名的、为广大医师所熟悉的名称"胃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20.
对100例慢性胃炎低张双对比造影片进行了X线测量分析,同对以20例正常胃低张双对比造影片作对照。提出了胃低张双对比造影诊断慢性胃炎的标准,并且对胃小区作了分型。重点探讨了胃小区显示与否在诊断慢性胃炎中的价值,认为:①正常胃由于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尤其是胃粘液屏障作用元胃小区显示。②胃小区的出现或(和)胃小区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胃小沟增宽、粗细不均,边缘模糊不清是诊断慢性胃炎的可靠依据。③胃粘膜纹增粗,且有局限横行不消失的粘膜皱壁是诊断慢性胃炎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