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F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相比较。方法对38例HCC合并APFs的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及DSA检查。以DSA诊断APFs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Fs的准确率及APFs的CT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8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Fs相关的阳性影像学征象。MSCT增强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中央型(29例)和周围型(9例)。中央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一级分支提早显影,显影段门静脉密度接近主动脉增强密度。②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见网状滋养动脉显影。周围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肿瘤所在的肝叶瘤周肝实质出现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②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前显影呈线条状、圆点状强化,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结论 MSCT诊断APFs可作为无创检查的首选,并对指导肝癌的化疗栓塞术(TAC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介入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 方法 对677例已证实的肝癌患者先行DSA造影,判断有无动静脉瘘,再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 结果 合并动静脉瘘者有94例,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83例,肝动静脉瘘5例,混合型6例,所有动静脉瘘患者均行了1次或多次肝动脉内化疗(TAI)和/或化疗栓塞治疗(TACE)。 结论 对于不同程度动静脉瘘,使用栓塞剂阻断瘘口血流后TACE安全有效,如无法封堵瘘口,则仅行TAI。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肝动静脉分流影像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4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CT和DSA图像进行分析,其中70例患者为肝动脉-门静脉(APS)分流,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患者4例。同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在APS中,DSA的主要表现:门脉主干和相应大分支有36例显示清楚,门脉较小分支有18例显示,较细分支有16例显示。在AHVS中,DSA动脉期则主要表现为:肝昏迷有1条或者多条显示,主要表现为从细到粗,边缘比较清楚。然而APS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则为门静脉提前显示,但是脾静脉或者肠系膜上静脉则没有显示。当患者存在AHVS时,在动脉期间,其膈顶下层面能够看见肝静脉显示。介入治疗:采用TACE治疗有76例次、TAI有30例次。70例APS患者中,其中高流量22例、低流量48例。钢圈+明胶海绵+化疗为10例次、明胶海绵+化疗66例次、单纯化疗10例次。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DSA联合CT进行检查,能够对肝脏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动静脉分流情况进行准确诊断;此外,DSA还能够对分流的流量和性质以及部位进行确定,对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DSA检查的5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分型与肝癌病理类型关系、DSA特征、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的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类型以巨块型居多(20例),其次为结节型(19例),最少为弥漫型(11例);DSA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造影肝动脉期单条或多条门脉主干,或其分支显影,而显影发生部位又可分为中央型(26例)、周围型(17例)及混合型(7例);在DSA辅助检查下介入治疗1个月后患者ALT、AF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肿瘤成功栓塞45例(90.00%),其中中央型成功栓塞率81.48%(21/26),与周围型成功栓塞94.12%(16/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跨过瘘口栓塞肿瘤22例(44.00%),其中中央型成功栓塞率76.92%(20/26),显著高于周围型成功栓塞率35.29%(6/17)(P0.05);未跨过瘘口栓塞肿瘤23例(46.00%),其中周围型成功率58.82%(10/17),显著高于中央型成功率11.54%(3/26)(P0.05);瘘口成功封堵32例(64.00%),中央型成功率50.00%(13/26),与周围型成功率75.00%(1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介入治疗后12个月随访,瘘口恢复较好。结论 DSA技术是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直观可靠的诊断方法,为介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肝动静脉瘘34例介入性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伴肝动脉 -门静脉瘘或肝动脉 -肝静脉瘘有其特殊性 ,今介绍 34例介入诊断与治疗。1 方法  34例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动静脉瘘 ,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固有动脉 ,造影与摄片 ,包括动、静脉期及实质期片。血管造影证实原发性肝癌后 ,如无栓塞禁忌证 ,行病变供血动脉化疗栓塞。常用化疗药有 :5 FU 10 0 0~ 15 0 0 mg,MMC 10 mg,EADM/ADM 6 0 m g 或CDDP6 0~ 80 mg,水化碘油 10~ 2 0 m l与化疗药液制成乳化剂。有肝动脉 -门静脉主干或分支瘘者先以明胶海绵颗粒或钢圈将瘘口栓塞 ,然后灌注化疗药液及碘油乳化剂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一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中肝动脉-门静脉瘘79例,其中9例伴有肝动脉-肝静脉瘘,单纯肝动脉-肝静脉瘘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和肝动脉内化疗灌注(TAI)治疗。78例根据动-静脉瘘特点,采用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或PVA颗粒封堵瘘口并行碘油栓塞。7例因瘘口大,同时有门静脉主干瘘,未能封堵,仅行化疗灌注。结果59例一次封堵成功,19例肝内有大小不等的多发瘘口,反复栓塞,仍有少量瘘口不能完全封堵。在后续介入治疗中发现,瘘口封堵成功者,26例瘘口重新开通或有新的瘘口出现,再次封堵瘘口后成功。一月后CT复查,56例肿瘤明显缩小,乙碘油沉积良好,占全部病例的66%。13例肿瘤缩小不明显,乙碘油沉积较少,占15%。16例肿瘤增大,占19%,总有效率81%。65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中59例术后AFP值下降。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使介入治疗的难度增加,术中有效的封堵瘘口可为肝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捷 《中国医学创新》2009,6(35):142-143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比较增强CT与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中的差异.方法 选择经肝动脉DSA证实存在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肝癌患者43例,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与增强表现再与其DSA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瘘中央型32例,周围型11例.CT与DSA表现肝动脉期或肝动脉显影的同时门静脉主干及(或)二级以上分支显影分别为43例与37例,两者存在差异(χ2=6.45,P<0.01).CT与DSA分别为32例与28例,二者无显著差异(χ2=0.01,P>0.5).CT与DSA显示门静脉癌栓分别为15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DSA有11例表现肝动脉截断征,10例表现为双轨征.CT示5例动脉期脾脏强化程度相对减低,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还可在CT表现为肝动脉期肝脏边缘异常强化区.结论 CT增强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具有很高敏感性(86%),其中门脉系统提前显影及部分肝叶或肝段提前进入肝实质期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伴肝动脉 门静脉及肝静脉瘘 (AVS)堵瘘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2 5例患者采用导管超选法栓塞AVS瘘口 ,分A、B两组 ,A组 12例用弹簧圈 +碘油乳剂 +化疗 ;B组 13例用明胶海棉或丝线 +碘油乳剂 +化疗 ,共介入治疗 82次。 结果 A组 12例中 10例瘘口基本闭合 (83.4 % ) ,2例瘘口部分闭合 (16 .6 % )。B组 13例中 5例瘘口基本闭合 (33% ) ,8例瘘口部分闭合 (5 3% )。 1个月后CT复查肿瘤缩小 ,AFP有不同程度下降。A组平均生存期 2 8.2 5个月 ,B组13.30个月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肝癌伴AVS的TACE治疗可减轻门静脉压力 ,改善肝脏血供 ,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弹簧圈 +碘油 +化疗法优于明胶海棉或丝线 +碘油 +化疗法  相似文献   

9.
尹刚  曹建民  史东宏 《当代医学》2009,15(29):566-568
目的回顾性研究以无水酒精为主的不同栓塞模式治疗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综合介入处理方法,探讨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回顾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9年3月~8月间收治的36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病人,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6例造影均在动脉期见门静脉或肝静脉提前显影。30例用无水酒精或辅以明胶海绵成功闭塞瘘病行TACE。结论超选择性无水酒精或辅以明胶海绵瘘口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合并症少的治疗方法。能为肿瘤的碘化油栓塞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与探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对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0例,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SPVE)方法治疗,B组16例,单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方法治疗.结果 A、B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和82.4%,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首次治疗前后教字减影血管造影的(DSA)影像表现及其治疗意叉。②方法动态观察对比分析58例原发性肝癌首次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双血供(肿瘤供血动脉、门静脉)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③结果30例肿瘤血管丰富,无明显动、静脉瘘,栓塞后,肿瘤供血血管变细或闭塞,血流变慢,瘤血管减少或消失,实质期肿瘤染色变淡或不显示,肿瘤缩小明显;10例出现肝动脉-静脉或门脉瘘,9例用明胶海绵或钢固栓塞瘿口后动、静脉分流减轻,动脉造影肿瘤染色较好,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3例有肝外侧支;6例有门脉癌栓。④结论分析原发性肝癌首次介入治疗的DSA表现,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我院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三维后处理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技术。其中29例患者于检查后96h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螺旋CT影像表现与DSA做对照观察。结果门静脉癌栓主要影像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可见其不同程度强化,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17例、肝实质异常灌注21例及肝动脉门静脉瘘(APS)25例。在29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变异及门静脉癌栓等病变的显示上与DSA一致。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评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灌注化疗和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6 1例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例按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分 A组 (TAI)、B组 (TAI+TAE)。对两组疗效和方法与临床不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DSA造影确诊肝癌药物治疗中 ,临床缓解率 B组 (TAI+TAE)明显大于 A组 (TAI) ,生存率 B组 (TAI+TAE)优于 A组 (TAI)。随着时间推移 ,二者差异越来越明显。结论 :对肝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的次数及栓塞的次数 ,栓塞间隔时间及栓塞适应证的效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分别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分析肝动脉解剖、肝癌供养动脉及门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结果 MSCTA在显示腹腔动脉及肝动脉解剖方面与DSA高度一致。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与DSA对肿瘤供养动脉的显示均优于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P<0.05);MIP对3级肝动脉显示优于VR(P<0.05),与DSA比较无差异;4级及以上肝动脉分支的显示MIP优于VR,DSA优于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对门脉癌栓及侧支血管的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显示DSA优于MSCTA(P<0.05)。结论 MSCTA能准确显示肝癌供血动脉及门静脉系统,有效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动脉栓塞治疗弥漫性/巨块型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弥漫性/巨块型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A组(22例)予单纯碘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B组(19例)予碘油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的改变情况以及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组患者肿瘤缩小程度及AFP阳性患者AFP值下降均较单纯碘油组明显(P1=0.0027,P2=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动脉栓塞治疗弥漫性/巨块型大肝癌较单独使用碘化油栓塞更有效,是治疗弥漫性/巨块型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ing,AVS)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7例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合并消化道出血者16例,中等至大量腹水者5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和肝动脉内化疗灌注术(TAI)治疗.使用碘油封堵瘘口者40例,使用碘油+明胶海绵或丝线封堵瘘口者34例,还有6例应用弹簧圈封堵瘘口,其余17例给予单纯TAI治疗.结果:有12例患者同时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HA-HVS,12.4%),32例患者有门静脉癌栓(PVTT,33%).全部患者中,70例瘘口基本闭合(72.2%),15例瘘口部分闭合(15.5%),12例(12.3%)因瘘口过大或者血管造影时无法判明瘘口准确位置未能成功封堵.在首次封堵成功的患者中,12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发现原有的AVS重新开通,开通后的瘘口大多比前次瘘口的流量小,经再次封堵后闭塞.另有17例出现新的AVS.患者经TACE治疗后,57例(58.7%)肿瘤缩小,24例(24.7%)肿瘤增大,16例(16.5%)肿瘤大小无明显改变.术后51例合并腹水的患者中,29例腹水消失,18例减少,4例无明显改善.曾经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于术后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者5例.47例合并腹泻的患者中23例好转.67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中53例AFP的值有所下降.随访中81例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9个月.大部分病例未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AVS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但是只要采取积极而恰当的治疗措施,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不出现严重并发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DSA能直接、全面地显示AVS的类型、部位及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经肝动脉化疗灌注术(TAI)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经肝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来我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肝癌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诊编号将患者分为TACE组(n=58)和TAI组(n=50),分别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期。结果 TACE组患者术后9例复发,复发率为15.5%,TAI组患者术后11例复发,复发率为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TACE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为(20.41±2.31)个月,TAI组为(16.35±4.6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和TAI均可降低患者复发率及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但TACE的效果较TAI更好,因此推荐临床更多采用TACE方法对患者进行预防性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少剂量碘化油TAC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中心型肝癌接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手术中以少量碘化油乳剂栓塞标示肿瘤后,再以明胶海绵微粒(直径350-560μm)联合化疗药行肿瘤区域动脉完全栓塞,以碘化油沉积效果、并发症及长期生存率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4例患者,肿瘤均分布在不同肝段,共行13次TACE术治疗,平均治疗3次,无肝脓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7-40个月,所有瘤体内碘化油沉积良好。其中1例肝内肿瘤进展并肺转移,首次介入术后35月死亡。其余3例仍随访中,按照mRECIST评价标准,肝内肿瘤稳定。结论少剂量碘化油TAC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治疗多中心肝癌可安全、准确地完成肝内肿瘤完全栓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18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是否有动静脉瘘和严重门静脉癌栓分为两组:对照组(TAI组)61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研究组(TAE组)124例,先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后,再行肿瘤血管末梢栓塞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和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姑息性疗法,TAE效果优于TAI.  相似文献   

20.
TACE联合经门静脉PCS双重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联合术中置入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双重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手术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术中置入导管药盒系统(PCS)至门静脉内,术后1个月行门静脉化疗栓塞,同时行TACE治疗,即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HA—PVCE),间隔2个月左右重复治疗;另选择单纯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为对照。结果 肝动脉插管均准确到位,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17例中14例到达肿瘤区门静脉分支。肝动脉造影显示134例为富血供或中等血供,门静脉造影显示6例有肿瘤染色。HA—PVCE组和TACE组AFP下降例数百分比分别为80%和71.6%,患者半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74.4%,1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和52.4%。结论 TACE联合经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双重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操作安全,成功率高,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