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套式PCR检测 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 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 RNA。结果 :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6 8例 ,PBMC阳性 44例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 15例 (39.5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 2 9例 (80 .6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P <0 .0 1)。 3例血清HCV RNA阴性 ,而PBMC中HCV RNA均阳性 ;8例患者血清抗 HCV阴性 ,而血清HCV RNA均阳性。结论 :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 ,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 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CV-RNA与血清中HCV-RNA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慢性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套式PCR(RT-nested-PCR)对124例抗-HCV(+)慢性丙肝患者的PBMC及血清中HCV-RNA进行检测。结果 124例抗-HCV(+)慢性丙肝患者中,PBMC及血清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3.23%(66/124)和64.52%(80/124),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慢肝组PBMC与血清HCV-RNA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CV可隐匿于患者PBMC中;PBMC中HCV-RNA与血清中HCV-RNA似有一致性倾向。PBMC中HCV-RNA检测不仅是对常规血清检测的重要补充,而且是HCV肝外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是否可检测到HCV RNA,以及外周血清与PBMCs中HCV 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SYBR Green Realtime PCR对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及血清中HCV 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40例抗HCV阳性的患者中35例血清HCVRNA阳性,5例血清HCVRNA阴性,35例血清HCVRNA阳性的患者中30例PBMCs中可测定到HCVRNA,而5例血清HCVRNA阴性的患者中2例PBMCs中检测到HCVRNA。统计分析示患者外周血清与PBMCs中HCVRNA载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HCV患者PBMCs中可测定到HCV RNA,外周血清与PB-MCs中HCV RNA载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 R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31例HCV感染者进行血清及PBMC HCV RNA检测。结果 PBMC HCVRNA阳性率(74.19%,23/31)显著高于血清HCV RNA阳性率(23.03%,9/31)。结论: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可减少漏诊,PBMC中的HCV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之一。通过对HCV感染者同时进行血清及PBMC中HCV RNA检测,可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对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HCV感染患者HCV RNA水平,ALT、AST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细胞因子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s72小时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结果:RNA阳性患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但阳性患者之间,ALT、AST水平无显著差异。不论RNA滴度高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IFN-γ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r=-0.8178,P=0.02;r=0.7517.P=0.04)。结论:血清HCV RNA水平与肝损伤有关,INF-γ在抗HCV免疫应答的同时可能对肝脏也造成了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Th1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了解HCV感染慢性化和肝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72h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RNA含量,RT-PCR检测HCVRNA亚型.结果:与正常人相比,IFN-γ在HCV RNA阴性患者中明显增高,而在RNA阳性患者中无明显升高.TNF-α则不论RNA滴度的高低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RNA阳性患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不同HCV基因型感染的患者IFN-γ,TNF-α的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IFN-γ在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TNF-α是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状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地高辛标记 HCV探针作原位杂交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作免疫组化三项技术 ,检测血清和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 抗原。结果显示 RT- PCR检测的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除去 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者 ,余16例中有 14例 (87.5 % )血清 HCV RNA阳性 ,2例血清 HCV RNA阴性者的 PBMC- HCV RNA阳性。对 RT- PCR检测的 9例 PBMC- HCV RNA阳性患者 ,进一步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分别检测 PBMC中的 HCV RNA和HCV NS5 抗原。显示这几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呈正相关关系。患者的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抗原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 ,主要位于胞浆中 ,HCV NS5 抗原还分布于胞膜上。证实 HCV可以感染 PBMC,并在其中复制 ,复制部位在胞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α2b干素对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α2b干素(300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设常规治疗组(VitC、门冬氨酸)为对照。于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内HCV-RNA和血清内CV-RNA、抗-HCV。结果:α2b干素治疗组2个疗程后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57.69%、65.38%,常规治疗组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13.64%、22.73%、27.2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α2b干素对血清及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对PBMC内HCV-RNA的疗效似有比抗血清内HCV-RNA和抗-HCV疗效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HIV感染者HIV、HCV复合感染状况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CD4+细胞计数和HCV RNA的变化。方法测定HIV感染者HCV—IgG、CD4+细胞计数、血浆HIV和HCV病毒栽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应用HAART后CIM+细胞计数和HCV RNA的变化。结果228名HIV感染者中,HCV—IgG阳性率88、6%(202/228)。在HAART超过6个月且HCV—IgG阳性的病人中,HIV RNA阴性(B组)的CD4+细胞计数显著高于HIV RNA阳性的患者(A组)(P=0.020);而两组的HCV RNA病毒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河南地区HIV、HCV复合感染在血液传播的HI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经HAART治疗的患者随着血浆HIV RNA转阴,CD4+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但血浆中HCV RNA的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HC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裁量(HCVVL)的相关性,探讨HCV感染时病毒水平对机体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4例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与HCV—RNA进行检测。结果:HCV—RNA阳性组与HCV—RNA阴性组间CD4^+T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HCV—RNA阳性组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间无相关关系(r=-0.141,P=0.406)。结论:HCV感染是否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