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对3批雄黄生品及1批雄黄饮片进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研究.方法: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并结合二阶导数拉曼光谱对各雄黄样品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各样品的红外光谱在3 400,1 630 cm-1附近出现了吸收峰,在1 500~400 cm-1也出现了吸收峰,但均不是雄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各样品的拉曼光谱及其二阶导数谱均在182,234,271,342 cm-1等波数位置出现了特征性较强的拉曼振动峰.结论:红外光谱法不适用于雄黄的特征鉴别,拉曼光谱能较好地反映出雄黄的特征吸收峰,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该法值得在中药鉴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对白芍、赤芍及其醇提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整体变化规律进行解析和鉴别。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白芍和赤芍及其醇提物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白芍、赤芍原药材一维红外光谱显现了草酸钙特征峰和位于950~1 200 cm-1处的淀粉阶梯峰,但峰形、峰位稍有差异;二阶导数处理后,二者在518/517、989 cm-1等处的特征峰得以显现,另外,赤芍在989、1 015、1 052、1 078、1 105、1 161 cm-1的峰强度均高于白芍,且峰形与白芍也不尽相同,这与两者所含淀粉的量和结构差异有关。白芍、赤芍醇提物一维光谱中都有芍药苷的特征峰(1 716、1 451、1 347、1 277、714 cm-1);图谱经二阶导数处理后可以看出两者的峰形、峰位相差较大,这与两者的糖(苷)类量和结构存在差异有关;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者在887、968、1 008、1 190、1 305 cm-1处均有糖(苷)类化合物的自动峰,不同的是白芍在1 190 cm-1处的自动峰强度最大,赤芍在968 cm-1处的自动峰强度最大,进一步佐证了两者所含糖(苷)类化合物有差异。结论 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技术提供了大量白芍、赤芍的整体结构信息,递进式地验证了两者所含物质结构和量的差异,可以初步地鉴定白芍和赤芍,为今后系统完整的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黄芩苷为对照,对黄芩3种饮片(生黄芩、酒黄芩、黄芩炭)的多级红外特征图谱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黄芩不同饮片无损、快速的鉴别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比较黄芩不同炮制饮片的红外图谱,发现其变化规律。结果: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各饮片的谱图十分相似;通过分析二阶导数光谱发现,炒炭之后1 357cm-1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1 296 cm-1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而生黄芩、酒黄芩中的1 413(1 408)cm-1峰,在黄芩炭中消失。二维红外谱图显示特征峰差异明显,在800~1 300 cm-1波段,生黄芩有3个特征峰,1 078 cm-1为最大吸收峰;酒黄芩有4个特征峰,1 066 cm-1为最大吸收峰;黄芩炭有3个特征峰,1 129 cm-1为最大吸收峰;在1 300~1 800 cm-1波段,各饮片均呈现出4个特征峰,其中最大吸收峰生黄芩为1 576 cm-1,酒黄芩为1 620 cm-1,黄芩炭为1 558 cm-1。结论:多级红外特征图谱法可用于快速有效地分析和鉴定黄芩不同饮片,为深入诠释黄芩饮片的炮制原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建立白芍药材、饮片、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对白芍生产过程的共有峰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白芍药材-饮片-标准汤剂质量传递过程筛选白芍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采集10批白芍鲜药材,制备为药材、饮片和标准汤剂,采用HPLC建立白芍药材-饮片-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分析初步确定的指标成分在药材-饮片-标准汤剂过程的含量及转移率,探究白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传递规律,综合筛选白芍Q-Marker。结果 白芍药材、饮片、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的共有峰有9个,组内相似度较高,OPLS-DA结果显示,9号共有峰不能稳定传递;白芍药材-饮片传递过程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8种成分转移率大于70%,可以传递稳定;饮片-标准汤剂传递过程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及其苷类成分含量稳定且转移率大...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12):1679-1681
目的:考察黄精药材粉末及饮片(蒸黄精、酒黄精)的红外光谱特征,评价炮制前后黄精化学成分的变化及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黄精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红外图谱,获取红外图谱指纹区,进行光谱特征解析。结果:黄精药材红外图谱指纹特征明显,谱图中位于1050.69cm-1的四氢吡喃环上C-O-C伸缩振动峰可作为葡萄糖在黄精药材及不同炮制品中含量高低的主要判定依据。结论:红外光谱法简便、可靠、快速、准确,可作为黄精药材及其炮制品质量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赤芍、白芍主要来源皆为毛茛科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干燥根,两者化学成分有相似之处,但在原植物生长环境、药材加工方法及性状、饮片炮制工艺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导致功用各有偏重,区别明显。文章通过对赤芍和白芍功效、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品种来源、化学成分的整理分析,探寻赤芍和白芍功用差异的物质基础,为赤芍和白芍的品种鉴别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科学合理制定赤芍、白芍的药材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白芍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不同产地及引种栽培白芍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方法,测定了44批白芍样品(含2批赤芍药材和5批引种栽培白芍药材).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0.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l,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分析时间60 min,平衡时间14min.结果 确定了白芍药材中的14个共有峰,经相似度分析,可将白芍药材分成3类.不同质量等级白芍样品色谱指纹图谱中两个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高比的变化规律如下:优质品在(5-10):1左右;一般品在(3.0~3.5):1之间;劣质品在(1.0~3.0):1之间.4批引种栽培白芍药材与其他主产地白芍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之上,且其共有峰的LC-MS测定结果与其它白芍药材一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面积比为(5-10):1.结论 引种栽培的白芍药材与主产地白芍药材质量一致,且更加稳定可控,因此可以作为白芍药材的新来源;建立的白芍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高比的变化规律,可应用于全面控制白芍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百合知母汤及其组方药味进行了研究。方法实验测试了单味药百合、知母及百合知母汤剂的红外光谱。结果在百合知母汤剂中保留了百合、知母单味药汤剂中的某些吸收峰,如百合知母汤光谱2933 cm-1和1059 cm-1处等;百合、知母单味药光谱中的某些吸收峰并未在百合知母汤光谱中出现,如百合光谱1724 cm-1和知母光谱1453 cm-1等;在百合知母汤剂光谱中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如百合知母汤光谱1871 cm-1和1522 cm-1处等。同时,因吸收峰位置的改变,说明各基团在百合、知母和百合知母汤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或汤剂中化学物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结论百合知母汤及其组方药味的红外谱图特征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对特征峰的指认和归属,可初步揭示百合知母汤及其组方药味的红外光谱差异;单味药的特征峰在百合知母汤中得到较好的显示,该方法可以用于百合知母汤的宏观质量控制,也为探索方剂的配伍规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朱砂、轻粉、雄黄等7种毒性矿物药的拉曼光谱特征,为这些毒性矿物药材或粉末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朱砂、轻粉、雄黄、信石、密陀僧、铅丹和硫黄等7种毒性矿物药共20批样品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各类药材粉末的拉曼光谱特征,并与其分子振动形式进行匹配,明确各特征峰归属。结果 7种毒性矿物药拉曼光谱特征谱段均在800 cm-1以下,其特征峰峰形尖锐且与药材主要成分相对应,同种药材的拉曼图谱一致性较好,不同药材各自的特征鲜明,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结论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可为这几种毒性矿物药及其粉末的质量控制提供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与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各样品(全草粉末压片)的红外光谱,对谱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湖北省4个产地15份垂盆草药材样品的红外光谱中有部分吸收峰的峰位(波数cm-1)、峰强度(吸光度A)或峰强比均与样品的采收期呈明显相关性。就峰位而言,所有春季样品在(1 625±7)cm-1处的峰位均小于1 623cm-1,秋季样品(8-10月)一般大于1 625cm-1;所有春季样品在(1 057±16)cm-1处的峰位均大于1050cm-1,夏秋季样品均小于1 050cm-1。此外,样品的产地也与红外光谱特征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利用红外光谱特征可基本判断鄂产垂盆草的采收期;红外光谱法用于植物药材产季的研究与判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丹皮、赤芍与白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采用HPLC-DAD技术,分析了13批丹皮,14批不同产地的赤芍与10批不同产地的白芍药材,并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利用F检验考察了丹皮、赤芍与白芍主成分间的显著性差异程度。建立了13批丹皮、14批赤芍与10批白芍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认了7个萜苷类和酚酸类成分,根据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组分结构"理论对丹皮、赤芍与白芍进行对比研究。丹皮、赤芍与白芍功效不同,通过试验比较研究丹皮、赤芍与白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及其配比,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方法: 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结果: 造模第7天,2 g·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 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1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13.
白宇明  郝近大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506-4509
笔者通过对芍药品种的本草考证和对黄芩汤配伍组方的分析,探寻白芍与赤芍在品种、产地加工、炮制方法、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异同;并从功能主治等方面加以比较,探讨《伤寒论》"黄芩汤"中的芍药究竟是赤芍还是白芍。在进行考证时,笔者从芍药本草记载的本原,即最早收录该品种的本草古籍,按照主流本草发展的脉络,理清该品种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并以功能主治为主线,搞清赤白芍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现代白芍的应用大约起始于宋代,它与赤芍的区别主要是加工方式不同,而其原植物品种是相同的。笔者从历史源流、植物基原、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角度搞清了芍药品种的来龙去脉,探讨和分析了赤白芍从不分用到分开使用的发展变化,以及黄芩汤中芍药的品种。最终,笔者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证实在2000多年前《伤寒论》成书时白芍尚未出现,而根据《名医别录》所载"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的产地加工方法推断,"黄芩汤"中使用赤芍更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防风饮片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质量研究。方法 制备15批次防风饮片标准汤剂,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系统评价,同时测定了防风中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建立了防风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其相似度 > 0.92,确定了8个共有峰。CA的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防风质量概貌存在差异,同一产地药材质量较为稳定。PLS-DA筛选出4个差异标志物(VIP > 1)分别为3号,6号峰,4号峰,5号峰。15批次防风饮片标准汤剂共有模式下的4种主要成分分别为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其转移率依次为52.53%-88.03%,48.83%-82.85%,41.90%-80.45%,37.69%-84.49%。15批次防风饮片标准汤剂干膏得率36.09%-49.45%,pH值5.01-5.7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防风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可为防风配方颗粒及相关经典名方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芍药药用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试结果表明:芍药根茎部芍药甙、丹皮酚、苯甲酸的含量低,属质次部位;赤白芍中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显著差异,应区分药用;白芍以直接刮去外皮不经水煮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去皮与不去皮白芍饮片鉴别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比较研究,为白芍饮片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TLC和HPLC对去皮与未去皮白芍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并对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种白芍饮片的TLC图谱及HPLC图谱差异显著,未去皮白芍饮片比去皮白芍饮片多出1个斑点;HPLC图谱显示两种饮片均含有12个共有峰,但未去皮白芍饮片比去皮白芍饮片多出2个色谱峰,可以用于两种饮片的鉴别;未去皮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高于去皮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 结论: 白芍去皮后,芍药苷含量有所下降;建立的TLC和HPLC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地区分去皮与未去皮白芍饮片,丰富了白芍饮片的质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磺熏蒸白芍在储藏一年中其芍药苷及二氧化硫残留的变化,为解决白芍质量与安全的硫磺熏蒸相关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白芍与硫磺熏蒸白芍药材及其饮片在相同条件下储藏一年,分别测定其芍药苷、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白芍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显著性降低;在切片及煎煮过程中芍药苷也有所下降;芍药苷含量最低为2.805%;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芍药苷含量不低于1.6%的要求;硫磺熏蒸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以饱和硫磺熏蒸白芍,残留量最高为284.239 mg·kg~(-1),但低于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项目限度"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1)"的规定;且在切片、煎煮以及储藏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结论:白芍经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下降明显,且有二氧化硫残留;但软化、切片及煎煮过程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大大降低,硫磺熏蒸技术现阶段可以保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相关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利用该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中嵌入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并获得含牛膝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牛膝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痹证、腰痛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桑寄生、白芍、丹参、益母草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牛膝、赤芍","牛膝、桑寄生","赤芍、桑寄生"等,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续断-牛膝","白芍,桑寄生-牛膝","白芍,赤芍,桑寄生-牛膝"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牛膝处方所用药物多具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组方法度清晰严谨。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 /MS)以及HPLC-DAD法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探讨中药白芍饮片与赤芍饮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差异,定性采用Q-TOF-MS法,负离子模式扫描,鉴定出白芍38个成分,赤芍30个成分.定量采用HPLC-DAD法,分析14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原儿茶醛、没食子酸甲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酸乙酯、苯甲酸、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测定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0),回收率(n=6)均在96.0% ~ 101.2%,RSD均小于2.78%,并且8种成分在白芍和赤芍中分布存有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PLC-DAD-Q-TOF-MS/MS联用技术,为鉴定白芍与赤芍的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白芍与赤芍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