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导潮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本文着力分析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创新人才培养不相适应;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评价体系不利于医学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等.结合改革实践,积极探索了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①树立勇创特色、敢争第一的创新意识;②营造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创新教育环境;③优化课程结构,实施创新学习;④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⑤建设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教育体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和发展速度。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传播基地对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 ,肩负特殊的使命。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教育 ,对于迎接知识经济与新医学革命的挑战 ,培养适应时代要求高素质创造型医学人才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学创新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必须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教育环境等多环节实施全方位创新 ,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一、树立新的医学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医学本科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是提高整个教育质量的重点。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在于实施创新教育 ,即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层次的智力开发 ,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改革 ,要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确定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新的教学体系改革中 ,必须深入研究如何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医学人才。1  2 1世纪我国对医科人才的需求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质问题 ,是解决社会…  相似文献   

4.
做好高等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疗人才,将来服务基层医疗一线,进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包头市高等医学院校为例,从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实施和成效评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提出重要建议,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5.
医学人文教育与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而当前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制约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建立以人文课程为基础的全程人文教育体系,强化专业教师人文教育功能等方面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极其重要的内容,它和智育教育一起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保障。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将协同理论引入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中,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并以高校教师为主导,携手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医学生协同搭建医德教育模型,探讨实施医德教育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以期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目标的优化和实现。  相似文献   

7.
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老少边穷地区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具有一定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临床医师是当前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重点。本文简述了科研创新教育工作对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作用以及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加强现代意识教育促进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高等医学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市场竞争意识、公德法律意识、自主创业意识、挫折和危机意识等现代意识教育,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创新教育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医学院校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有利于提高医学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介绍该院对医学人才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而医学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这一关系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特殊领域,研究生教育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何应对挑战,重新定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特别是中医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招收的境内外学生不断增加,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我们的紧迫任务。本文根据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实践经验,通过阐述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创新教育的内涵,从有利于提高医学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该院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对境内外医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考核中,较多采用终结性考核,这种模式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等问题,与高等医学院校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改革考核方法,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能力的评价势在必行。应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构建形成性考核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培养具备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承载的责任与使命。反思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现状,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强化科研素养教育,培养卓越型医学人才”学习成果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解决学生科研素养与未来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满足当代医学对临床实验室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高等医学教育中制约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的医学招生制度、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招生思想及临床教师的现状等均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进而对21世纪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思索,认为应该更新观念,强化世纪意识;调整和改革医学院校的设置形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医学创新创业人才是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究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深化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医学人才教育质量,强化医学生的执业能力,进一步推动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双语教学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孙文平  卢延旭  刘媛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123-124,F003
在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提出的要求 ,目的是促进我国培养的医学本科生参与国际竞争、交流与合作。但就目前形势看 ,中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学生公共英语水平一般 ,专业英语水平较差。本文从多角度综合考虑 ,在阐述双语教学所期望带来的好处的同时 ,提出了在目前条件下实施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践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德才兼备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医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时代意义,积极探索构建科学有序的实践教育体系和保障机制,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与考核,有助于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高素质医人才,教学是关键,而备课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备课只有适应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创新教育的兴起促使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模式、目标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分析了过去几十年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实现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结合我校在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方面的实践,探讨了高等医学院校迎接创新教育这一新理念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