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保存前混合全血制备的血小板可简化细菌学检测。本研究用输注保存5天的混合血小板后,18h到24h的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CCI)来评估血小板在体内的效果。研究设计与方法运用一随机区组设计,选人接受研究的患者有化疗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可能需要至少输注6单位血小板的患者。每区组含两种输注方案,一是血小板分别保存,输注前混合;另一种是在保存前混合。用配对记分检验分析输注后18h到24h的CCI,将结果分为成功(〉4.5)或失败(≤4.5)。用混合效果的线性模型评价两种保存方法的均差。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保养液与血浆混合保存血小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保养液与不同比例血浆混合保存单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选用枸橼酸钠、醋酸钠、磷酸钠和氯化钠等组成血小板保养液,(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单采血小板7d;按保养液与血浆混合比例,实验组分为实验Ⅰ组(50%保养液+50%血浆)和实验Ⅱ组(80%保养液+20%血浆),分别于1、3、5、7d取样检测血小板数(Plt)、pH值、葡萄糖消耗量、乳酸产生量和血小板膜CD62p的表达情况,并与100%血浆保存的血小板(对照组)比较。结果血小板保存到5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H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pH仍>6.0;实验组血小板膜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和36%,比对照组的28%略高(P<0.05)。血小板保存到第7天时,Plt、pH和血小板膜CD62p阳性表达率,实验各组较对照组为差(P<0.05);1—7d葡萄糖平均消耗量实验Ⅱ组比对照组和实验Ⅰ组为高(P<0.05),而乳酸平均产生量则实验各组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5)。结论采用血小板保养液与20%或50%比例的血浆混合,短期(5d)保存单采血小板的pH值和血小板数量与用100%血浆保存单采血小板的效果基本相同,但保存在保养液与血浆混合液中的血小板更易激活。  相似文献   

3.
背景 细菌筛查有效地减少了与延长血小板保存期相关的致病和致死的危险,随之而来血小板的活力就成为决定保存时间的主要决定因素。该研究评估血小板在血浆中保存七天的可行性。设计与方法 用标准方法在两个地点采集和保存单个献血者的少白细胞血小板(n=24),在整个储存期间,体外对血小板的生物化学和功能参数进行监测。在保存5天和7天期间,用~(51)Cr和~(111)In标记血小板,并归还输给受检者,同时检测回收率和存活率。结果 在7天保存期间,22℃条件下pH维持在6.2~7。61范围内,体内和体外均未出现不良影响,体外血小板的指标维持良好。校正放射性同位素、血液中心和献血者的影响,保存5  相似文献   

4.
背景保存前混合全血制备的血小板可简化细菌学检测。本研究用输注保存5天的混合血小板后,18h到24h的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CCI)来评估血小板在体内的效果。研究设计与方法运用一随机区组设计,选入接受研究的患者有化疗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可能需要至少输注6单位血小板的患者。每区组含两种输注方案,一是血小板分别保存,输注前混合;另一种是在保存前混合。用配对记分检验分析输注后18h到24h的CCI,将结果分为成功(>4.5)或失败(≤4.5)。用混合效果的线性模型评价两种保存方法的均差。结果23例符合入选研究条件的患者接受总共189单位血小板输注,…  相似文献   

5.
背景 血小板浓缩物允许使用的最大保存期限为5天,延长保存限期至7天将有助于增强血液供应及减少浪费。研究设计和方法 按标准程序从CP2D 血中制备血小板(n=16),并过滤减少白细胞。在保存的第3、5、7天采样,测定血小板计数、pH值、腺苷二磷酸和胶原蛋白的凝集,低渗休克反应,Kunicki  相似文献   

6.
背景如果血小板的体内外变量允许更长的保存,并做细菌筛查,浓缩血小板(PCs)的保存可以延长到超过5天。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PCs在不同的保存溶液中的保存特性,如仅血浆,或血浆混合PAS-Ⅱ,PAS-Ⅲ,PAS-ⅢM,及Composol。研究设计及方法5份白膜制备的过滤去白细胞的PCs保存在1.3L丁酰-3-己基-枸橼酸塑料PVC血袋中。首先,比较含  相似文献   

7.
背景 因白细胞对输血者有不良作用而一般都应用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但保存前与保存后去除白细胞对血小板制剂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设计和方法 使用白细胞滤器(PXL-8,Pall Corp)对保存前、后5天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进行过滤去除白细胞。从过滤前、后第1、第5天和保存第9天的浓缩血小板中取样,测定细胞计数、生化值、血小板糖蛋白表达,凝血酶生成和IL-6、IL-8、I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过敏毒素C3a和CAa浓度。结果 新鲜和保存5天的浓缩血  相似文献   

8.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得浓缩血小板(PCs)保存前混合,不管是用血浆(PS)或是添加液(AS)保存应该都是合理的,其产品质量应该同白膜法或单采法制得血小板制品相当。研究设计与方法在0天,以无菌连接管汇集PS PRP PCs至一新的1.3L保存袋(ELX,PALL Medical),制得的血小板加入低pH含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血小板体外保存期间形态、代谢及活化等影响。方法将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的每份单采血小板均分为5袋,空白对照组(A组)不做任何添加,另外4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Sal溶液,终浓度为5μmol/L(B组)、25μmol/L(C组)、40μmol/L(D组)和50μmol/L(E组),(22±2)℃振荡保存,分别在保存的第1、3、5、7、10、14天抽样,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血气生化检测、血栓弹力图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和sCD40L浓度检测。结果 各组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计数随保存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保存前10d内无显著变化,14d时均显著增大(P <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随保存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 <0.05);在相同保存时间,各组之间单采血小板计数、MPV、PDW值比较无明显差异。各组单采血小板保存7d内的pH值明显降低(P <0.05),LAC值不断升高(P <0.05),保存14d的GLU值明显降低(P <0.05)。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国产和同类进口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对机采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机采血小板无菌加入到2种血小板保存袋于22℃保存,分别在0、3、5和7 d取样品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膜蛋白CD62p、血小板代谢功能、pH、浓度、MPV、PDW、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及细菌培养。结果 2种血小板保存袋常温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林列坤  邓小燕  赵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07-2308,2310
目的研究在血小板4℃液体低温保存体系中添加L-精氨酸对血小板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PRP)5份,每份PRP分为7份平行样品。一份为对照组22℃保存,另一份为4℃保存,其余5份加入不同浓度L-精氨酸溶液,保存第1天到第5天检测血小板膜CD62P表达率的变化,CD62P表达率最低的L-精氨酸浓度为最佳介入浓度。所有数据经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血小板4℃保存并加入L-精氨酸4mmol/L时每天CD62P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液体低温保存时L-精氨酸的最佳介入终浓度为4mmol/L,在这一浓度下L-精氨酸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膜CD62P表达,提高血小板的保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为改善血小板(PLT)质量,比较加入T-Sol和PAS-27a两种不同保存液的超浓缩血小板(hcPCs)和标准的浓缩血小板(stdPCs)的血小板活性,PAS-27a与T-So的差别在于前者含有葡萄糖,磷酸盐、钾、镁、碳酸氢盐。研究设计与方案从每名献血者进行2次机器单采血小板(n=14),每单位又分成两份。这样从每名供者获得4份hcPCs:每份含有2000×109血小板,保存于T-Sol或PAS-27a,stdPCs每份含1400×109血小板,保存于65%T-Sol或PAS-27a和35%酸性柠檬酸盐葡萄糖血浆中。在1到4天,做混旋计分、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pH、血气、葡萄糖、乳酸盐测…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供体改善血小板保存质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供体S-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对常温保存血小板过程中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离心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共12人份,38~40 ml/份。将相同血型的2袋混合,加入复温后的冰冻血浆至约100 ml,混匀后均分、转移至2个血小板专用保存袋,分别为实验组:保存前加入终浓度10~5mol/L SNAP;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22±2)℃振荡保存7 d,分别在d1、d3、d5、d7取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H、血小板活化率及抗低渗性休克反应等指标。结果 2组血小板在保存过程中pH均保持在6.8以上;血小板活化率均不断升高,实验组从(5.93±1.43)%升高到(44.22±6.84)%,对照组从(8.22±1.33)%升高到(54.32±5.68)%,d1、d3、d5、d7 2组血小板之间活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5、d7实验组血小板抗低渗休克反应分别为(65.98±7.57%)、(53.1±8.44)%、(44.23±0.08)%,对照组为(50.92±4.48)%、(40.06±4.66)%、(35.28±0.04)%,d1、d5、d7实验组抗低渗休克反应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小板保存过程中加入NO供体SNAP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保存期间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全密闭 5天保存袋保存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研究在 (2 2± 2 )℃条件下振荡和静置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有无差异。采用SysmexF 82 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机采血小板产品计数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定量检测机采血小板上清液中P 选择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 ,振荡与静置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产品中血小板计数和P 选择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保存时间延长 ,振荡和静置保存的血小板计数逐渐减少和P 选择蛋白逐渐增多 ,其中两组内的血小板计数在保存 0 - 72小时以内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保存 96 - 1 2 0小时后与保存前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振荡保存组 0 - 72小时内 ,每相邻 1天之间P 选择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 ,其余各时间段均有显著性差异 ;静置保存组 0 - 72小时内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使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全密闭 5天保存袋 ,对血小板制品的有效保存期以 3天为宜 ;②在 (2 2± 2 )℃条件下 ,振荡保存的血小板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优于静置保存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标当浓缩血小板(PCs)从一个中心运送到另一个中心时,它们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非振摇状态。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在添加液中保存的PCs,中断振摇对体外参数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在这个多中心研究中,PCs来源于血小板单采,或混合棕黄层制备,并进行配对研究以尽量减少捐献者间差别的影响,每份血小板平均分成3个低浓度单位(≈1×109血小板/ml;A,B,C组)及3个高浓度单位(≈2×109血小板/ml;D,E,F组)。所有的PCs的保存液组成为30%血浆和70%保存液,保存液为PAS M或Composol。振摇中止2天(第3天到第5天,A、D组),或4天(第1天到第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在实验室内保存期间的生化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OCHE cobas b221和OLYMPUS AU400测定血小板样本的pH值、PO2、PCO2、葡萄糖(GLU)浓度、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保存期间pH值由7.311(第1天)降至7.116(第5天);PO2波动于106.7~119.5mmHg(1mmHg=0.133kPa);PCO2波动于25.0~35.8mmHg;GLU浓度呈进行性下降,由18.8mmol/L降至15.2mmol/L;LDH浓度显著增加,由150mmol/L(第1天)增至259mmol/L(第5天)。结论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其生化参数会随着保存时间发生改变。而这些参数作为间接指标对机采血小板是否被细菌污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和方法由白膜制备保存5天后的血小板浓缩物(PC) 质量的数据不多,作者用去除白细胞的全血(Terumo WBSP,n =10)或白膜(Pall Autostop,n=10)制备的PCs在血浆中保存 7天,测定血小板参数和血小板激活标志物来评估PCs质量。结果两种类型的PC在保存过程中葡萄糖水平降低,但不是完全消失(>11 mmol/L,保存的第7天)。在保存中乳酸水平增加,一直<20 mmol/L,所有单位在第7天时pH维持>6.8,低渗休克反应计分>47%。第1天血小板激活标志高于WBSP PC,但到  相似文献   

18.
M-sol血小板保存液对血小板体外保存期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sol血小板添加液对保存期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献血者标本5份,制备浓缩血小板,应用M-sol血小板添加液保存浓缩血小板,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血浆组)作对照,分别在保存1、5、7、10d检测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胶原诱导的聚集反应及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结果 M-sol保存组血小板溶液的pH、pCO2比血浆组稳定,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比血浆组小,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幅度低于血浆组。结论 M-sol添加液在血小板的体外保存期维持血小板质量的作用优于血浆。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计数及动态变化在创伤患者SIRS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在危重创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监测中的意义,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提供敏感而简易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对入住ICU的创伤患者326例,按有无发生SIRS分为非SIRS组(n=159)和SIRS组(n=167);SIRS组病例按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5)和存活组(n=122)。入院后当天和第3天、5天、7天、10天进行血小板计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结果:创伤后当天非SIRS组和SIRS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范围,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第5天、7天、10天非SIRS组呈上升趋势,而SIRS组呈下降趋势(P<0.01)。死亡组和存活组病例中:APACHEⅡ评分创伤当天显著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5天、7天、10天时存活组呈下降趋势,死亡组呈上升趋势(P<0.01);血小板计数在入院时均下降,治疗3天后均上升致正常范围,但在第5天、7天、10天存活组血小板计数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组呈下降趋势(P<0.01);入院时两组患者血中TNF-α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5d、7d、10d后存活组显著下降,而死亡组仍维持在高水平(P<0.0...  相似文献   

20.
背景 由于使用了预防细菌的检测,血小板在血液采集后能保存7天。进一步延长血小板保存期可更好地保证血库的供应。目的 测定血小板浓缩物(PC)在Composol-PS保存液中的最大保存时间。方法 混合5份白膜层,加入250g Composol-PS(Fresenius,含有盐、柠檬酸盐、醋酸盐、钾、镁和葡萄糖)。离心后,富血小板血浆迅速移入一个1.3L的butyry trihexyl-柠檬酸盐-增塑的PVC保存袋中(Fresenius)。血小板保存在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