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0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影像尿动力检查结果。结果:膀胱颈梗阻21例(42%),中远端尿道梗阻20例(40%),尿道外口梗阻3例(6%),膀胱脱垂4例(8%),尿道憩室2例(4%);储尿症状为主占18%,排尿症状为主占36%,混合症状为主占46%;可见逼尿肌不稳定13例(26%),膀胱顺应性减低24例(48%)。结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能了解患者逼尿肌的功能状况,并能准确判断下尿路梗阻的解剖水平,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36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自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Worlf电切镜系统对36例临床诊断为膀胱颈梗阻的女性患者行膀胱颈电切术.切除部位依排尿困难,残余尿、尿潴留、尿频和膀胱镜下梗阻性质的不同,切除5、7点或6点.结果 本组35例女性膀胱颈部梗阻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8min,平均10min.术后留置导尿管3~5d,不作持续膀胱冲洗.随访6个月,症状消失,残余尿平均(30±11)mL,Qmax(25±8.6)mL/s.本组1例术后3个月仍排尿困难,Qmax5mL/s,残余尿 360mL,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行电针及膀胱训练治疗.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产后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女性患者,年龄22~37岁,临床表现为排尿费力,采用尿动力学方法检查尿流率、同步膀胱压力容积流率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测定。结果非神经原性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占53.7%,膀胱颈梗阻占29.6%,外括约肌痉挛症占14.8%;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占1.8%。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了解膀胱的功能状况和膀胱出口梗阻的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测定在女性排尿困难检查中的意义。方法: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查90例女性排尿困难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困难原因。结果:女性排尿困难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41例,占45.56%,伴有不稳定膀胱25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24例,占26.67%;神经源性膀胱22例,占24.44%;3例患者排尿正常。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年女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评估成年女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方法对39例成年女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评估.结果:39例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14例(38.9%),膀胱过度活动症8例(20.5%),逼尿肌无收缩12例(30.8%),原发膀胱颈口梗阻5例(12.8%).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最大尿道闭合压(6.7±3.1)kPa,逼尿肌无收缩患者残余尿量(424.4±241.1)ml,膀胱顺应性(196.9±149.0)ml/kPa.耻骨上B超显示逼尿肌无收缩和膀胱颈口梗阻患者膀胱壁增厚9例,会阴部B超和阴道B超显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颈口表现漏斗状12例,尿道增宽7例.结论: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膀胱尿道形态和功能信息,提高了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53例女性患者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在女性排尿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53例女性患者进行全套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53例患者中神经源性膀胱13例,逼尿肌收缩乏力21例,膀胱出口梗阻9例,不稳定膀胱3例, 5例膀胱颈梗阻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2例正常.结论 尿流动力学是明确女性排尿困难的必要检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31例有排尿困难的女性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单纯膀胱收缩乏力11例(占35%).尿道压力增高14例(占45%)。膀胱收缩乏力并尿道压力增高6例(占13)。P-Q图提出膀胱出口梗阻14例(占45%)。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疑似FBOO的患者,年龄21~80岁,平均56.3岁。主诉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对患者完善常规检查,同期行膀胱镜、排尿期尿道造影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对确诊为解剖性FBOO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32例疑似FBOO患者中解剖性FBOO 20例,功能性FBOO 7例,正常5例。解剖性FBOO组与功能性FBOO组比较尿动力指标,其中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20例解剖性FBOO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术前和术后比较,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残余尿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对功能性与解剖性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作出客观判断。经尿道离子束刀膀胱颈切开术治疗解剖性FB00疗效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术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女性尿道综合征尿道口异常手术治疗后存在的问题 ,应用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探讨性评估。方法 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尿道口异常者 ,采用尿动力检查仪进行术前、术后测定。结果  76例尿道口异常中尿道高压 2 8例 (36 .8% ) ;不稳定膀胱 2 1例(2 7.6 % ) ;低顺应性膀胱 4例 (5 .3 % ) ;不明原因 7例 (9.2 % ) ;尿动力学检查正常 1 6例 (2 1 .1 % )。 76例均手术治疗 ,61例 (80 .3 % )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1 5例针对病因配合药物、行为训练及心理治疗 ,1 0例好转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 93 .4%。结论 女性尿道综合征中尿道口异常首选手术治疗 ,术后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行针对性治疗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前瞻性研究“尿道关闭面积缩小术”(diminution of the ureathral functional area,DUFA)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122例患者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进行作者设计的新手术“尿道关闭面积缩小术”.统计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尿道关闭面积、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膀胱逼尿肌压及并发症.结果 12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时间(19.7±8.3)min、出血量(15.2±6.9)mL.IPSS从术前25.6 ±8.2降为术后4.5±2.6,最大尿流率从术前(7.5±3.8)mL/s增加至(25.9±8.3) mL/s,残余尿量由术前(164.1±86.8) mL降为术后(17.4 ±9.1)mL,尿道关闭面积从术前(1 392.9±697.6) mmcmH2O降为术后(654.6±211.3) mmcmH2O,膀胱逼尿肌压从术前(36.5±12.1)cmH2O降为术后(18.6±6.3) cmiH2O,膀胱颈压与最大尿道压降低.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术后2例大出血,3例轻微排尿困难,6例轻微压力性尿失禁,经保守治疗恢复.结论 DUFA既能有效解除尿道梗阻,显著提高尿流率,缓解患者症状,又不发生永久性尿失禁,并发症极少,是手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加拿大Laborie尿动力学检测仪对10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107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98例(占91.59%),不稳定膀胱49例(占45.79%),低顺应性膀胱36例(占33.64%),逼尿肌无收缩力5例(占4.67%)。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的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202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162例,可疑28例,无膀胱出口梗阻12例。不稳定膀胱(DI)61例,逼尿肌功能受损(DUA)52例,逼尿肌低顺应性45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与否及术后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尿动力学检查在BPH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74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74例中有69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3例可疑梗阻,2例无梗阻。逼尿肌压力正常或增强10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无力8例(3例表现高顺应性膀胱),逼尿肌功能不稳定37例,19例伴有低顺应性膀胱。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61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例,Madigan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3例,保守治疗2例。治疗后3个月复查,取得满意疗效。结论:BPH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明确膀胱出口有无梗阻,了解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估计预后,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的诊疗资料,探究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分析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并进行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女性患者,排除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共计纳入196例进行研究。分析这196例女性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及其对完整诊断和后续治疗的影响,确定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结果:根据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得出的临床诊断中,有11.73%的诊断结果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不相符。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0例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法,避免了不适当的手术方式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最终采取保守治疗;6例膀胱出口梗阻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3例采取膀胱颈切开加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2例采取膀胱颈切开术,1例采取膀胱颈切开加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另外1例尿动力检查结果提示膀胱功能未见异常的患者最后证实为间质性膀胱炎,行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结论: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与尿动力学检查相结合,才能对压力性尿失禁做出正确的诊断。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具有重要诊疗意义。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可以对临床诊断进行修正,并有助于制定出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在尿频患者病因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67例不同年龄的尿频患者行尿流率、压力容积、压力-流率、前列腺压和肌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行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比较治疗前后排尿次数的变化。结果:55.9%的患者有膀胱出口梗阻,行手术或尿道扩张有效率为98.7%;21.8%的患者存在不稳定膀胱,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86.4%;19.6%的患者有逼尿肌反射亢进,行药物及膀胱训练有效率为65.6%;2.7%的患者有逼尿肌无反射,行膀胱造瘘及膀胱训练有效率为100%。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揭示尿频的深层次病因,在尿频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着重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与国际前列腺增生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L)、前列腺体积(V)和尿道膀胱镜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住院手术治疗的BPH患者,术前进行直肠指诊、B超、尿道膀胱镜检查所见与尿动力学检查所测得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直肠指诊和B超所测得的前列腺体积结合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BPH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与尿道膀胱镜检查所见是BPH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结论:BPH所引起的BOO必须由尿动力学检查一确定,其中膀胱压力-流率的测定被视为诊断BOO的金标准,BOO又是BPH手术治疗的唯一指征;而尿道膀胱镜检查对确定前列腺增生及BOO程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尿动力学检查和尿道膀胱镜检查对于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7.
Analysis on Pathogenesis of 50 Cases of Bladder Proliferative Lesions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VonBrunn’snests ,cystitiscystica ,cystitisglandularis ,andsquamousepitheliummetaplasiaaredifferentkindsofpathologicalmucousepithelialpro liferationoftheurinarybladder ,whichcanalsotakeplaceinanyplaceoftheurinarytract[1] Therewerealwaysmuchcontroversyontheprevalenceandclini calimplicationsofthem Manyresearchersbelievedthattheselesionsarenormalhistologicalvariantswhichwereconcernedwithchronicinflammationandverycommoninpeopleabove 2 0 years[2 ] Mostau thors ,however ,regardedallofthem ,orat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neck, TURBN)对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手术疗效,研究原发性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表达。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因排尿困难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最终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的40位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出口梗阻定义为在排除神经源性疾病的前提下,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最大逼尿肌压大于25 cmH2O(1 cmH2O=0.098 kPa), 同时最大尿流率小于12 mL/s,通过膀胱镜检查最终确认诊断。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排尿期症状、储尿期症状、主观感觉进行问卷调查评分,观察相关的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评估测定女性膀胱颈的组织中性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结果 TURBN术后患者的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01)。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膀胱过度活动,4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血尿,1例患者术后留置膀胱造瘘。有2例术前有充溢性尿失禁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改善,3例术前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改善,6例术前伴有肾积水的患者术后积水情况得到改善。患者对于手术的主观满意率为77.5% (31/40)。ER、PR、AR在正常膀胱颈和原发性膀胱出口梗阻(primary bladder neck obstruction, PBNO)患者组织中均有表达。PBNO的膀胱颈组织中,PR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度的PBNO患者3种性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与轻度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对于治疗原发性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有效,并发症相对较少。孕激素受体可能与女性PBNO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