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正念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高等院校护理学院240名在读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洁版五因素正念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AS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使用Mplus软件检验中介效应。
  结果  18.8%的护理本科生存在抑郁症状;27.9%的护理本科生存在焦虑症状;13.3%的护理本科生存在压力症状;31.7%的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欠佳。正念水平对睡眠障碍(β = - 0.242,P < 0.01)、压力(β = - 0.397,P < 0.01)、焦虑(β = - 0.350,P < 0.01)、抑郁(β = - 0.484,P < 0.01)均有直接影响,也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睡眠障碍(β = - 0.171,P < 0.01)、压力(β = - 0.105,P = 0.029)、焦虑(β = - 0.102,P = 0.034)、抑郁(β = - 0.180,P < 0.01)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41.40%、20.92%、22.52%、37.19%。
  结论  正念水平可以通过直接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改善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护理教育者可考虑将正念减压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并给予护理本科生足够的心理、情感支持和鼓励,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省援鄂一线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3月14日—4月3日,选取正性负性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焦虑自评量表(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Zung’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调查援鄂医护人员与普通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及焦虑、抑郁和睡眠情况,主观幸福感的分数为生活满意度得分、积极情绪得分和消极情绪的反向得分的分数之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28名援鄂医护人员和295名普通民众参与调查。援鄂医护人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积极情绪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普通民众,消极情绪得分低于普通民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普通民众的主观幸福感低于援鄂医护人员(β = - 8.590,P < 0.001),女性的主观幸福感低于男性(β = - 5.389,P < 0.001),焦虑(β = - 0.329,P = 0.031)、抑郁(β = - 0.556,P < 0.001)均是主观幸福感的负向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调整后R2 = 0.445,F = 24.489,P < 0.001)。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应该重视焦虑、抑郁、性别因素对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时干预,为其在后续职业生涯中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1 725名女性护理人员进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生化检查,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结果 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7.48%(819/1 725),并且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 < 0.05)。甲状腺结节检出者的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体质量指数高于未检出者(P <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未检出者(P < 0.05),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未检出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护理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甲状腺结节患病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及BMI具有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能为甲状腺结节保护性因素,职业因素与女性护理人员甲状腺结节患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支援武汉市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综合应用广泛性焦虑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对武汉市某医院支援新冠肺炎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12名调查对象中,获得有效调查问卷81份。医护人员无焦虑症状者32名,占39.51%;中度及以上焦虑者23名,占28.40%。无抑郁症状者33名,占40.74%;中度及以上抑郁者28名,占34.57%。27名医护人员存在应激障碍,占33.33%。已婚医护人员广泛性焦虑量表总分及抑郁量表总分均高于离婚或单身医护人员(P < 0.05),女性医护人员抑郁量表总分高于男性医护人员(P < 0.05);工作年限≤ 5年的医护人员焦虑量表总分、抑郁量表总分、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总分均最低,6~10年的最高(P < 0.05);周工作时长≤ 40 h、每月夜班次数≤ 4次的医护人员焦虑量表总分低于其他医护人员(P < 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严重程度高于同类调查结果。医院应及时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合理轮休、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等措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社区防控人员心理状况,为及时进行相关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自制的符合人口学特征的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星”软件,分别于2020年2月1日、3月2日两次对191名、257名来自北京市部分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员的焦虑心理进行线上调查,比较、分析两次调查结果及影响心理状况的可能原因。
  结果  2月初,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的SAS评分为(34.36±5.71)分,明显高于中国成人常模的(29.78±1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月初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的SAS评分为(30.57±4.29)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月初人群SAS评分、焦虑检出率均低于2月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受家庭支持人员的SAS评分比家庭非常支持人员增加了4.787分(P < 0.05);相比不担心被感染人员,偶尔担心、非常担心被感染人员的SAS家庭分别增加了0.713、2.042分(P < 0.05)。3月初,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疫情防控人员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随着确诊人数的攀升,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均有一定的焦虑心理;但随着疫情的遏制与及时的心理干预,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的心理状况基本恢复正常。关注防控人员家庭支持情况,并进行人文关怀,可有效减少防控人员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在提高机动库护理人员急救技术及应急能力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某院机动库护理人员30人,于2016年2月—2016年7月实施常规培训,在此基础上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实施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培训,比较演练前后护士急救技术、应急能力、培训满意度。
结果 护理人员演练后技术操作、设备使用、理论知识等急救技术评分和急救技术优良率明显高于演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人员演练后应急反应、团队合作、护理评估、风险防范、处理能力等应急能力均高于演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人员对演练的培训内容比较接纳。
结论 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可有效提高机动库护理人员急救技术及应急能力,有利于提高护士培训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对长期住院尘肺病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长期住院的尘肺病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2017年9月-2018年8月)55例和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8月)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共情护理。干预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
结果 收集两组完整数据各53例。治疗8周后,两组各评价指标均好于治疗前。其中,干预组SAS评分(47.32±6.15)分、SDS评分(48.12±6.29)分别低于对照组[(52.65±7.14)分、(53.45±6.54)分](P < 0.05);干预组的氧疗依从率(86.79%)、运动依从率(88.68%)高于对照组(69.81%、67.92%)(P < 0.05);干预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均好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共情护理有助于缓解长期住院尘肺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行为,从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编制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通过质性访谈结合文献和已有量表形成条目池,经课题组逐条讨论形成初始量表。选取临床在职护士进行量表的测试,第一次测试数据(n = 369)进行项目分析(使用了极端值法、相关系数法和内部一致性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主成分最大变异法),第二次测试数据(n = 851)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信度检验。
  结果   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共保留70个条目,包含11个维度:工作要求、领导特点、经济因素、同事关系、职业发展、角色要求、个性特点、医护关系、医院环境、护患关系、家庭因素。各条目因素负荷量在0.536 ~ 0.821之间,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99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建构拟合度良好(χ2/df = 2.348,RMR = 0.029,RMSEA = 0.040,CFI = 0.950,TLI = 0.947,PGFI = 0.767)。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82,11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74 ~ 0.968之间。
  结论   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常态化防控期间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某院急诊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1月-12月急诊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无间隙个性化护理组,给予无间隙个性化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人员,共10人。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比较护理人员在实施无间隙个体化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两组患者的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
结果 实施无间隙个性化护理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患者管理、规避纠纷、风险评估、护理执行规范及应急能力的得分均增加(P < 0.05),无间隙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和医护人员的纠纷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 0.05),而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 < 0.05)。
结论 医院急诊部门实施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纠纷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20年2月16—20日对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冠肺炎基本知识、个人防护行为情况、新冠肺炎相关影响态度、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结果 共有效调查1 100名高校学生,平均年龄(22.5 ± 2.5)岁,以华南地区学生为主(占37.8%)。焦虑情绪检出率为 38.4%,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2.5%、10.5%、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从疫情重点地区返校受歧视(OR=2.535)、担心学业进度落后(OR=2.304)、担心返校后与疫情重点地区学生同宿舍(OR=1.531)、对本校应急管理工作不满意(OR=1.793)、毕业班学生(OR=1.452)、文科类学生(OR=1.876)产生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高。 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状况。学校应重视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防范校园的地域歧视问题,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返校与复课,最大程度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 于2020年3月14日―3月17日在网上发放自行编制的电子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个人信息、焦虑和抑郁症状等信息, 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483名调查对象中, 男性122人(25.26%), 女性361人(74.74%), 平均年龄(45.00±10.00)岁, 担心会被感染者388人(80.33%), 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74人(7.04%), 焦虑症状检出率13.66%(66/483), 抑郁症状检出率26.29%(127/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担心会被感染和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是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女性、担心会被感染、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是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 知道疫情期间国家有开通心理援助渠道是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 相关部门需采取措施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 缓解该地区居民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疫情时武汉市居民睡眠质量状况, 探讨心理弹性、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20年2月1―5日利用微信App, 收集到1 178名武汉市居民填写的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数据, 运用分层回归方程模型分析调节作用。   结果   被调查居民睡眠质量总分中位数为3.11(0.93, 7.04)分, 24.62%的被调查居民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在婚姻状况、压力知觉、心理弹性方面, 居民睡眠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01)。睡眠质量总分与压力知觉呈正相关(r=0.378, P < 0.001), 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299, P < 0.001), 心理弹性与压力知觉总分呈负相关(r=-0.563, P < 0.001)。心理弹性在压力知觉和睡眠质量间起调节作用(β=-0.249, P=0.011)。   结论   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压力知觉直接影响居民睡眠质量, 心理弹性能减缓压力知觉的负面影响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势和预测时空聚集性, 为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福建省2020年1月2日―2020年2月18日COVID-19发病数进行时空趋势分析和预测。   结果   福建省2020年1月2日―2020年2月18日COVID-19报告发病数为293例, 无死亡。各时间点累计报告县(区)数(累计报告数)依次为:1月19日22个(35例)、1月26日53个(159例)、2月2日57个(244例)、2月18日61个(293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提示, 截至2月18日, 鼓楼、仓山、闽侯、福清等福州县(区)热点性质为高聚集区。截至1月26日, 时空聚集区快速蔓延, 一级和二级聚集区多达7个, 分别以鲤城、涵江、思明、连江、沙县、古田和湄北为中心, 其中以鲤城和思明为中心预测发生于1月27日―2月18日, 期望发病数分别为54和24例。截至2月18日, 时空聚集区减少至2个, 分别以城厢和南安为中心。   结论   泉州、福州、莆田等市的部分县(区)COVID-19时空聚集风险较大, 应重点防控, 但低风险聚集区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安徽省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5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为本地区疫情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安徽省及其各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COVID-19疫情公告。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安徽省及各地级市COVID-19在时间、空间、时空以及人群的分布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日发病率与迁徙指数(迁入数据)的相关性。使用ArcGIS 10.6软件绘制安徽省确诊病例的时空分布地图。   结果   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5日期间, 安徽省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数为962例, 累计发病率为1.52/10万; 累计治愈出院人数比例为24.12%;共有6例死亡病例, 粗病死率为0.62%;确诊病例的年龄集中在30~59岁(66.70%), 不同年龄层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96, P < 0.001);安徽省16个地市均有COVID-19确诊病例, 其中合肥市(17.57%)、蚌埠市(16.32%)以及阜阳市(15.80%)地区病例数较多; 安徽省日发病率与12 d前迁徙指数(迁入数据)存在正相关关系(r s=0.74, P < 0.001)。   结论   安徽省各地市均出现COVID-19确诊病例, 截至2月15日, 各地市累计确诊病例仍有增加, 增幅下降, 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合肥市及皖北地区, 各年龄层普遍易感, 30~59岁确诊病例比例最高。各级政府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以控制COVID-19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   方法   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描述与分析。   结果   湖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 019例。从2020年1月21日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至4月1日,病例的增长首先经历快速增长期,在2月中旬病例数趋于稳定,2月下旬至3月14日,为治愈病例数持续增长的消退期。前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2月2日后本地病例新增数超过了输入性病例新增数。52.7%的病例临床首发症状为发热,但部分病例为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聚集性病例代间距为5(2,9)d,一代病例中位潜伏期为7.5(5,11)d,二代病例中位潜伏期为10(7,14)d,各地市的累计发病率与对应城市的迁徙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8(P=0.016)。   结论   湖南省COVID-19的总体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防控境外输入性病例的压力较大,且企业复工与学生复学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隔离病房工作的护士与在普通门诊或病房工作的护士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为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疫情期间各类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运用方便取样及在线问卷答题方式,通过健康问卷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医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流行期间焦虑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心理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6 276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制作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等;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在COVID-19流行期间对被试的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匿名调查。  结果  医学生焦虑得分为(38.52±7.76)分,焦虑情绪检出率为8.9%。医学生在性别、辅导员在COVID-19流行期提醒注意防护频次、本/专科生、户籍所在地、自评近期健康状况、所居住小区是否有COVID-19确诊患者、关注度、盲目消毒、自评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恐慌程度等方面焦虑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生(OR=1.25)、自评自己感染COVID-19的风险高(OR=1.71)、特别恐慌(OR=2.75)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女生(OR=0.62)、来自农村(OR=0.80)、自评近期健康状况一般(OR=0.06)、健康状况较好(OR=0.11)、健康状况很好(OR=0.30)、所居住小区无COVID-19确诊患者(OR=0.67),对COVID-19疫情每天关注一两次(OR=0.47)、频繁关注(OR=0.38)、盲目消毒行为一般(OR=0.53)、盲目消毒行为较少(OR=0.32)与焦虑情绪呈负相关。  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医学生焦虑得分较高,不同性别、本专科层次医学生存在差别。医学生应做好心理调适,适度关注相关信息,正确认识疫情;学校辅导员应多关心学生,并进行多方式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安徽省大学生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认知和防控行为, 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自行设计匿名问卷, 利用问卷星, 以微信、QQ等转发给特定人或分享至朋友圈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选取安徽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进行现况调查研究, 共调查对象3 037名。   结果   大学生获取疫情信息途径方面, 网络社交工具如微信、QQ占98.5%, 至少三种途径占65.7%, 除报纸、杂志和网络社交工具外, 同一疫情传播途径在城市和农村群体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 COVID-19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面, 8题全部回答正确占14.7%, 女生的知晓率高于男生(χ2=37.384, P < 0.001);就诊意向方面, 选择到定点医院占63.3%, 利用网络发热筛查门诊占25%;防控措施方面, 前三依次为不聚会少出门(97.6%)、出门佩戴口罩(92.8%)、不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90.8%), 男女对于部分防控措施选择存在差异(均有P < 0.05);行为改变意愿方面, 女生部分措施的选择率高于男生(均有P < 0.05), 不同认知情况与采取的防控措施(r s=0.146, P < 0.05)、行为改变意愿数量(r s=0.138, P < 0.05)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   大学生对于COVID-19认知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力度。根据性别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 有助于选择适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有效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的防护能力。方法2020年2—3月,在多个省市向医务人员发放有效调查问卷863份。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行编制的人口学特征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Mplu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有效预防行为的直接及间接因素。结果863名医务人员有效预防行为得分为(50.18±4.99)分。焦虑与有效预防行为成弱的负相关(r=-0.139,P<0.05),积极应对方式、态度、感知严重性、行为技巧和领悟社会支持均与有效预防行为成弱的正相关(r=0.258、0.104、0.131、0.302、0.276,P<0.05)。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χ2/df=2.829,CFI=0.931,TLI=0.920,RMSEA=0.046,SRMR=0.045)。领悟社会支持对有效预防行为有影响,其总效应(β=0.270)和直接效应(β=0.13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方式可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有效预防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β=0.049,P=0.019),行为技巧可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有效预防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β=0.061,P=0.002),焦虑、态度、行为技巧可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有效预防行为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β=0.002,P=0.012),焦虑、感知严重性、行为技巧可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有效预防行为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β=-0.001,P=0.028),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分别为0.181、0.226、0.007、-0.004(P<0.05)。结论通过提升医务人员的领悟社会支持、积极的态度和应对策略、提高医务人员的行为技巧,可以促进其采取有效的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歧视现象,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歧视现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歧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湖北省内人员返程问题上, 有67.2%的学生认为存在偏见。在非湖北籍或湖北省外学生中, 歧视湖北籍或湖北省内人员者占7.0%, 认为“由于担心病毒传播而产生的歧视是可以理解的, 但感到沮丧”者占64.9%, 53.1%的学生认为社会上对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者的歧视严重。在湖北籍或湖北省内学生中, 感受到歧视者占22.3%, 认为“由于担心病毒传播而产生的歧视是可以理解的, 但感到沮丧”者占59.7%。年龄、性别、籍贯、学校所在地、假期居住地和教育程度均与歧视现象有关(均有P < 0.05)。   结论   在高校学生看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对湖北人的歧视现象客观存在, 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