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g,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以针刺配合推拿牵引治疗,对照组20例用推拿牵引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好转4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8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针刺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1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熄风止眩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熄风止眩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时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倒,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结论:熄风止眩,通督调神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住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而且即时效应确切,明显优于传统的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CSA)的临床疗效,优化颈性眩晕治疗方案.方法:将18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60例,推拿组60例,联合组68例,分别施加针刺、推拿、针刺 推拿干预措施,疗程4周.结果:3组近期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疗效优于推拿组和针刺组.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理想方案,疗效优于单一干预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智 《河北中医》2004,26(2):124-125
目的 探讨“小醒脑”针法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 1 0 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 2组 ,针刺推拿组 5 0例采用“小醒脑”针法配合推拿治疗 ,对照组 5 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2组均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 ,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2组均能改善患者椎动脉 (VA)、基底动脉 (BA)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 (VP)、平均血流速度 (VM) ,其中针刺推拿组改善较为明显 (P <0 .0 5 ) ;并且针刺推拿组临床总有效率 ( 1 0 0 % )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 80 % ,P <0 .0 5 )。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能够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血流速度及血流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运针刺颈部夹脊穴为主,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8例。结果:临床治愈率达到73.5%,有效率98.5%。结论:本疗法具有祛风化痰,通络定眩等功效。  相似文献   

8.
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与针刺配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银质针导热配合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配合正骨推拿治疗;银质针导热治疗1次、针刺和正骨推拿治疗10d为1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2周和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进一步扩大;治疗组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与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均有显著效果,但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次数更少、疗效持续时间更长、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1.54%,明显高于对照组64.41%,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正骨推拿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47例,并以单纯针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田 《光明中医》2021,36(2):269-271
目的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针刺组和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活血通络药物、领枕牵引疗法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增加针刺治疗,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增加激痛点推拿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管内径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颈性眩晕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治疗后椎动脉血管内径和平均血流速度、颈性眩晕与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上联合激痛点推拿,可进一步提升颈性眩晕改善效果,并可促进椎动脉血管狭窄和血流速度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7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诸灵军 《陕西中医》2002,23(6):545-547
目的 :根据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寻找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理想疗法。方法 :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针刺风池及相应夹脊穴、推拿颈部、整复颈椎。结果 :经过 1 0次治疗 ,总有效率 97.4%。提示 :推拿结合针刺使眩晕得到快速而持久的缓解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针刺加推拿治疗颈性眩晕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加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针刺加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口服治疗;10d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d,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64.29%,总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28.57%和60.7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加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优于颈复康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配合艾灸治疗组和针灸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者临床疗效和相关量表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对比,腹部推拿配合艾灸治疗组均优于传统针灸治疗组。结论:腹部推拿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0例病例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结论:该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和森 《河南中医》2010,30(8):807-807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病人全部采用牵引配合推拿方法治疗;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126例患者治愈88例,好转34例,未愈4例,有效率为96.8%。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推拿手法配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8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琦 《吉林中医药》2007,27(9):43-4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推拿手法结合静滴刺五加注射液。结果及结论:推拿手法配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治疗措施。方法:腹针、推拿、中药热敷综合治疗颈性眩晕62例。结果:治愈45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8.3%。结论:运用腹针配合推拿、理疗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1],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于2010年至2011年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均来自四川省中医院推拿科病房,其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刀配合手法与单纯针刺治疗。结果: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颈性眩晕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