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疗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治疗的最合理方式。方法:对2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2种技术,同时设计胸壁治疗计划,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2种治疗计划中照射野的数目、肿瘤靶体积的剂量、适形指数(CI)、剂量不均匀指数(HI)及心、肺、肝等重要组织器官的照射量。结果:IMRT技术靶区的适形度、剂量分布均匀,心、肺、肝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量分别为0.21、1.19、2.75、9.797、.68 Gy,优于3D-CRT,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治疗技术中肿瘤靶区内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可以提高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减少胸壁出现高剂量区;能减少心、肺、肝等器官的照射容积和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来评估此放疗技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5个早期乳腺癌病例,首先使用美国Xio治疗计划系统分别为其制定标准放疗计划和调强放疗计划,然后采用美国CIRS体模在加速器下照射来验证各个计划,计划的可行性则用美国RIT113胶片剂量分析软件判别,最后使用Xio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计算每个计划处于95%至105%处方剂量以外的靶区百分体积来评估靶区剂量的均匀性。结论:静态多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能显著改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乳腺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今后可能发展成为其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优势,评估图像引导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边界。方法:6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50 Gy,瘤床电子线加量10 Gy。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统计摆位误差。结果:靶区剂量均匀,正常组织受量在允许范围内,摆位误差左右方向≤0.3 cm,其他方向≤0.5 c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均匀性好,正常组织受量小,临床毒性反应小,摆位重复性差,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可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比较6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调强五野照射技术和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随机选择8例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6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常规放疗技术计划靶区( PTV )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调强放疗技术PTV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f,临床靶区( CTV)处方剂量为54 Gy/2.16 Gy/25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等。结果6种技术中,3D-CRT切线照射技术优于常规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优于3D-CRT切线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又优于野中野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稍优于五野调强照射技术。五野调强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调强切线照射技术相比,各有优劣之处。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建议靶区体积较小时采用调强切线照射技术,靶区体积较大时采用五野调强照射技术或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调强放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代表了本世纪放疗技术的主流。调强放疗通过逆向放疗计划设计,优选出最佳照射方案,将放射高剂量分布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肿瘤(靶区)的形状完全一致,同时调节剂量强度,使靶区内各点剂量均匀“布阵”,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的照射剂量,保证身体正常组织不受太大的损伤,并可以在此前提下,给予肿瘤部位更有效的放疗剂量,给癌细胞以毁灭性的打击,完全彻底地消灭肿瘤。  相似文献   

6.
厉娜 《中外医疗》2016,(12):54-55
目的:分析对比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参数。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选择常规放疗,观察组45例选择调强放疗。分析对比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肺脏剂量体积比。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为(1.07±0.01),对照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为(1.53±0.73)。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肺脏剂量体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选择调强放疗不但能够使得放射野内的剂量均匀分布,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计划靶区的剂量体积比,减少肺脏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X射线调强放疗与电子线放疗对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细胞亚群及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X射线调强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期行电子线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4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全乳照射、瘤体补量治疗,剂量均为10~16 Gy/5~8次;比较2组患者的照射剂量、血清肿...  相似文献   

8.
杨跃新  金河天  汤鹏飞  于晓沣 《吉林医学》2011,32(14):2799-280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疗效及调强放射治疗优势。方法:1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全乳腺调强放射治疗和辅助化疗。结果:随访3~12个月,生存率为100%,局部复发率为0%。双肺受量明显降低,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严重皮肤放射性损伤,乳腺美观效果满意度为100%。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并辅助化疗为早期乳腺癌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对比,探讨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5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放射治疗的方式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为适形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结果:两种放疗方式靶区平均剂量和最高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强放疗组D99和D95明显高于适形放疗组.两组间肿瘤区Davg、Dmax、D99和D95剂量分布结果无显著差异.≥105%处方剂量的相应靶体积的百分比,适行放疗明显高于调强放疗;调强放疗的CI明显好于适行放疗.结论:调强放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在治疗胸上段食管癌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4野静态调强(4F-IMRT)、混合调强(Hy-IMRT)和2个部分弧长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并比较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结果 3组计划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mean)、适形度指数和V105相差不大,但最大剂量、均匀性指数和V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F-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最优.不同计划患侧肺V5、V10、V15、Dmean以及心脏的V10、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患侧肺和心脏的剂量参数优于4F-IMRT和VMAT计划.Hy-IMRT靶区外正常组织的V5、V10明显优于其它两种计划(P<0.05).4F-IMRT所需机器跳数(MU)最多,而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结论 4F-IMRT在降低计划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和提高剂量均匀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Hy-IMRT对左肺、右肺、心脏等危及器官保护较好,治疗所需的MU也最少;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混合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16例不适合做适形放疗的肺癌患者分别设计单纯调强计划和混合调强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种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而混合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调强计划(P<0.05).混合调强计划中全肺受照5、10、13、15和20 Gy剂量的体积V5、V10、V13、V15、V20和平均剂量(MLD)均明显小于调强计划(P<0.05).结论 混合调强明显减少了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的中低剂量照射体积,降低了脏器运动引起的剂量误差,减小了剂量计算误差,对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的放疗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2.
口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1],采用逆向调强放疗可以更好地提高肿瘤受照剂量,同时充分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少受照射[2]。逆向调强放疗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放疗技术。研究[3-4]显示为了使调强计划得到最优的剂量分布,往往需要设置多个照射野,甚至当照射野数目足够多时,照射野方向的选择已经不再重要;但是照射野数目的增多却会延长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效率[5]。作者观察了不同布野方案对口咽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吴昊  刘俊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124-1125
作为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之一的放射治疗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计算机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至上世纪末期放射治疗已从传统的常规放疗向三维适形放疗(3DCRT)过渡。进入本世纪后,放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三维适形放疗已基本普及,作为3DCRT的进一步拓展,调强放疗(IMRT)的技术也日趋完善。调强放射治疗使用了3DCRT的所有工具,并增加了一些其他新特性。它使用基于计算机逆向优化技术产生的非均匀射束强度来改善剂量分布,通过调整直线加速器多叶光栅(MLC)的运动状态使照射野内的射线强度满足所需剂量要求,从而使肿瘤组织受到比普通放疗更高的照射剂量,同时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利用三维补偿技术来实现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位置和剂量来进行验证以讨论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利用放疗模体设计两套调强计划,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输出调强放疗各照射野的强度图,利用打磨设备制造三维补偿块并对模体实施模拟照射,运用剂量仪和胶片等设备获取照射后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补偿器制作合格率为70%;放疗位置精度和剂量精度基本能达到临床应用要求。结论通过改进补偿器制作方法,提高制作水平,并适当提高制作精度,该技术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CR)、三维适形放疗(3D—CRT)、四野及五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4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Gy/25次。所有计划都使90%-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靶区剂量适形性、均匀性以及心肺所受剂量。结果3D—CRT和IMRT靶区剂量均匀度和适形度明显优于CR;IM—RT技术在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于3D—CRT,3D—CRT技术优于CR。IMRT技术使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区体积降低,低剂量区增加,使对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增加。与四野[MRT相比,五野IMRT虽然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及适形度,但增加了患侧肺V5、V10及右肺平均剂量,而心脏及患侧肺高剂量区却无明显改善。结论与CR相比,3D—CRT和IMRT能够明显改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降低了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受照体积;在降低心脏及患侧肺高剂量体积方面,IMRT明显优于3D—CRT;四野IMRT是取代CR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具有更好的适形性和均匀性,正逐步取代传统二维放射治疗成为头颈部肿瘤主流的放射治疗手段.但是调强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治疗方法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等,影响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准性,可能导致靶区欠量和(或)造成额外的并发症.自适应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它通过患者的先前的治疗图像、受照射剂量等反馈信息对原治疗计划重新优化和调整,能够修正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靶区范围和提高疗效.在自适应放射治疗(adaptive radiotherapy,ART)技术的应用下,放疗技术会更加精准化、个体化.对AR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在Pinnacle3 V7.0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4野三维适形放疗(4FC)计划及7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①IMRT计划与4FC计划的靶区在平均最小剂量、平均最大剂量,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度度指数HI上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直肠、小肠和膀胱在30 Gy以上、结肠在45 Gy以上、骨髓在20 Gy以上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照射体积明显低于4F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0 Gy以下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的小肠和结肠的照射体积高于4FC计划的照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上较差,但在靶区适形性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势更显著,和4FC计划相比,明显减少了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的高剂量受照体积,从剂量学上分析,宫颈癌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4FC计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Ⅱ 、Ⅲ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根治术结合调强放疗对临床疗效、血清人基质裂解素(ST2)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了172例来我院就诊的Ⅱ 、Ⅲ期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剂量,对两组Ⅱ 、Ⅲ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清ST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T2含量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Ⅱ 、Ⅲ期乳腺癌患者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调强放疗在治疗有效率、血清ST2含量降低程度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常规放疗剂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22-124+134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左乳32例,右乳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Varian ECLIPSE系统中分别设计适形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容积弧形调强(Rapid Are)、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及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TD),比较4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剂量均匀性(HI)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Rapid Are技术的CI指标与HT技术的HI指标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肺中TD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技术中脊髓的平均值及最大值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技术对心脏、患侧肺与总肺的低剂量区以及脊髓的受量控制中表现出绝对的优势,有效降低了患者在放疗时身体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等3种不同方法在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中的优缺点.方法:1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方法进行治疗,应用同一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模拟适形放疗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方案,3种方案照射剂量均为1.8~2.0Gy/次,5次/周,50Gy/5~6周.结果:与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相比,食管癌术后照射中IMRT有最好的剂量分布,既可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IMRT优于3DCRT和常规模拟机放疗,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