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观察电针刺激对心脏手术病人心肌热休克蛋白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28例ASD病人,随机分为针麻组(组Ⅰ,n=6),针刺加全麻组(组Ⅱ,n=10),和全麻组(组Ⅲ,n=9),于转流前10min,停转流,停转流30min,停转流1h测定CK-MB。结果:①3组病人停转流和转流后1hCK-MB均较转流前明显增加,但组Ⅲ的升幅明显高于组Ⅰ和组Ⅱ;②针刺组HSP70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针刺有增加缺血心肌细胞HSP70mRNA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麻醉下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祥瑞  杭燕南 《中国针灸》1999,19(10):628-630
观察针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 ,3 8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麻组 (Ⅰ组 ) 1 6例 ,针麻加全麻组 (Ⅱ组 ) 1 1例和全麻组 (Ⅲ组 ) 1 1例 ,应用无创心功能监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Ⅲ组术中CI、MAP、SV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 ;和术前值相比 ,Ⅲ组术毕时CI、MAP、SV明显降低 (P <0 0 1 ) ,针麻组无显著性变化。针刺对心脏手术患者循环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针刺激对心脏手术病人心肌缺血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2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随机分为针麻组、针刺加全麻组和全麻组,测定转流前、停心肺转流和停心肺转流1小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丙二醛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及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①组I、Ⅱ组停转流后1小时SOD较转流前明显增高,组ⅢSOD较转流前明显下季,MDA显著增加;②三组CK-MB,停转流1小时均较转流前明显增加,组Ⅲ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组I和组Ⅱ。结论:针刺增加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  相似文献   

4.
卢中平  王祥瑞  孙大金 《针刺研究》2003,28(3):210-213,188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中IL 8的作用机制。方法 :48例行冠脉搭桥术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于术前、体外循环转流前、停转流 60min和术毕取右心房血测定IL 8、SOD、MDA。转流前、停转流 60min取右心耳心肌组织 ,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两组IL 8含量持续上升 ,针刺组停转流 60min、术毕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SOD、MDA于转流前至术毕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针刺组转流前SO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而MDA显著降低。电镜观察显示停转流 60min针刺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能抑制IL 8的释放 ,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减轻受氧自由基的攻击程度 ,从而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OHSC)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反应和糖代谢的变化,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OHSC予以评价.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30例,分为全麻组、针麻组和全麻复合电针(GAE)组.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和停转流后30min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和血糖的浓度.结果全麻组和针麻组β-EP、ACTH和皮质醇在停转流后30min显著升高,而GAE组无显著变化.停转流后30min3组血糖均明显升高,但GAE组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针麻组.结论全麻或针麻对OHSC的HPA轴和糖代谢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而GAE能明显抑制OHSC的β-EP、ACTH、皮质醇反应和血糖升高.从应激角度进行评价,GAE可作为OHSC的一种较好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脏手术病人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心脏手术予以评价。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0例,分为全麻组(A组)、针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电针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停转流后30min和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IFN-γ和IL-2水平于停转流后三组均降低;术后24h,各组进一步降低,但C组明显高于B组。IL-6和IL-10水平于术后24h三组均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电针不能完全改善体外循环(CPB)引起的IL-2、IFN-γ抑制,但要好于全麻和针麻,提示全麻复合电针对应激反应的良好控制可部分改善CPB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针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予以评价。方法:选择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30例,分全麻组(A组)、针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电针麻醉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停转流后30min和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CA)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结果:NKCA于转流前A组明显降低;B组却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A组和C组;C组无明显变化。停转流后,3组均明显下降,B组明显低于A组。术后24h,各组进一步降低,C组明显高于B组。IFN—γ和IL—2水平于停转流后3组均降低;术后24h,各组进一步显著降低,但C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电针可增强NKCA,但针麻不能改善体外循环引起的NKCA、IL—2、IFN—γ抑制,提示应激性免疫抑制作用具优势效应。全麻复合电针亦不能完全改善体外循环引起的NKCA、IL—2、IFN—γ抑制,但要优于单纯全麻和针麻,提示全麻复合电针对应激反应的良好控制可部分改善体外循环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全麻(对照组)和针刺复合全麻(针麻组)。两组均以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针麻组在全麻诱导前应用针麻仪刺激器(取双侧内关、合谷、曲池穴)进行电针刺激,针麻诱导15 min后与全麻组一样开始全麻诱导和维持。并运用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连续血流动力监测仪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意识消失时、气管插管即刻、手术开始时、术毕、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位时间维库溴铵用药量针麻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及血流加速度指数(ACI)在麻醉诱导期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或P<0.01), 在插管即刻和拔管时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或P<0.01),而针麻组无明显变化;插管即刻和拔管时,MAP、RPP、SVR和ACI对照组明显高于针麻组(P<0.05或P<0.01)。结论 针刺复合麻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血液循环趋于稳定,并且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①3组患者气腹后CI、CO、ACI明显降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HR、MAP、SVRI均明显增加,经穴组则变化较小;②经穴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经穴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针刺经穴复合全麻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0.
针麻开胸手术超前镇痛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切皮前针刺麻醉是否具有手术后超前镇痛作用。方法:54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情分级标准)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8例,A组选择左右下翳风和三阳络透郄门穴位,经皮进针捻转至患者感觉酸胀为止,同侧针经同组导联连接韩氏刺激仪(LH202H型)。先进行针麻诱导15-20min,采用疏密波,1/15Hz频率,刺激强度2-4mA(以病人耐受为宜),其后静注维库溴铵0.12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吸入安氟醚,为了维持麻醉,间断静注芬太尼2μg/kg/hr、维库溴铵0.03mg/kg/0.5hr,术中连续使用韩氏刺激仪, 参数同诱导时。B组除术中不用电针刺余同A组。C组(对照组)仅用药物麻醉。术后观察比较三组术后0hr、4hr、8hr、12hr、20hr、24hr各时点肌注杜冷丁人数和杜冷丁人均用量。结果:三组年龄、体重、手术和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0-4hr、4-8hr、8-12hr、12-16hr各时段A、B、C三组肌注杜冷丁分别为2:2:9,1:2:7,1:2:6和1:3:6,C组显著多于A、B两组(P<0.01),但16-20hr、20-24hr两个时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4hr、8hr、12hr、16hr各时点杜冷丁人均用量A、B两组均显著少于C组(P<0.01),但16hr后差异逐渐变小,至20hr和24hr三组已无显著差异。结论:针麻可能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Gu CY  Shen LR  Ding YH  Lou Y  Wu HG  Shi Z  Ma XP 《中国针灸》2011,31(3):236-240
目的:比较针药复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行LC患者39例,随机分成针药复合麻醉组(针药组)和全麻组.针药组先行电针刺激15~30min,穴取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后2h、术后第1,3天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两组总T淋巴细胞(CD3+)、抑制T淋巴细胞(CD,)较麻醉诱导前降低(均P<0.05).全麻组辅助T淋巴细胞(CD4+)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CD4+无显著改变,CD4+/CD8+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TNF-α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患者术后恶心例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对LC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麻(A组12例)、针刺复合全麻(B组10例)、硬膜外复合全麻(C组11例)、针刺加硬膜外复合全麻(D组11例)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并观察各种麻醉前后不同时间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4组肿瘤手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但C组和B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较轻,且在肿瘤切除一定时间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针刺复合全麻和针刺加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起一定作用。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针刺复合全麻是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有利于腹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共观察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 46例 ,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1 6例 ) ,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1 4例 ) ,C组 (对照组 )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1 6例 )三组。结果A、B两组优良率 (Ⅰ Ⅱ级 )分别为 1 0 0 %和 92 % ,C组优良率 (Ⅰ Ⅱ级 )为 1 2 .5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1 )。三组硬膜外麻醉药均应用 1 .5%利多卡因 ,三组硬膜外腔每小时平均用药量 (1 .5%利多卡因 ,mL)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3.50 %和 34.0 0 % (P <0 .0 1 ) ;第一小时容量及总容量A、B两组比C组减少均接…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清IL-6、NSE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介素 6 (IL-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在全身麻醉 (简称全麻 )和针药复合麻醉 (简称针麻 )手术前后变化及其在两种麻醉方式下变化趋势的差异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这些指标的不同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 2 8例大脑半球肿瘤患者分到针麻组和全麻组 ,分别在针麻和全麻下施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每例患者术前 2 4 h及术后 3、2 4、4 8、72、96 h分别采取静脉血标本。以固相醇联免疫吸附法 (SPEIA)测定血清 NSE水平 ,以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血清 IL- 6水平。结果 针麻组患者血清 IL- 6、NSE水平在术后各时点均升高 ,不同时点之间均值存在差异 (P<0 .0 5 ) ;术后 4 8h和 72 h,针麻组血清 IL- 6值低于全麻组 (P<0 .0 5 ) ,术后 3h和术后 72 h,针麻组血清 NSE值低于全麻组 (P<0 .0 5 )。结论 针刺能抑制脑肿瘤术后血清 NSE和 IL- 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针对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头针加全麻组(简称头针组)和单纯全麻组(简称全麻组)各26例。头针组患者先行头针麻醉诱导20min,然后行全身麻醉,头针麻醉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麻。观察头针对手术期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术后MDA均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MDA的差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头针组术后SOD无明显变化(P>0.05),全麻组术后SOD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SOD的差值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可抑制抗氧化防御系统酶SOD的降低,因此头针对减轻手术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红  童稳圃  刘圣灵  张敏 《针刺研究》2001,26(3):170-171
我院针麻研究室自 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应用手法针刺穴位加针刺增效药静脉复合麻醉在电视胸腔镜下作肺手术临床研究 33例 ,使病人在浅麻醉状态下持续手法捻针完成电视胸腔镜肺手术 ,同时随机设全麻对照组 33例。针刺取穴原则 :循经取穴 ,上下肢同名经相配 ,上肢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郄门、鱼际 (健侧 ) ,下肢取束骨、足临泣、太冲、足三里、太溪、三阴交 (双侧 )。针刺诱导每穴捻 1min ,共 3遍 1 8min ,在麻醉诱导前 5min肌肉注射弱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 1 0 0mg ,和针刺增效药灭吐灵 2 0mg ,常规麻醉插管 ,翻…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AA) for append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41 cases of appendicitis patients (24 males and 17 females) were subjected into this observ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AA, 60-100 Hz, a bearable stimulus strength) of Pishu (BL 20), Weishu (BL 21 ), Zhangrnen (LR 13) and Wushu (GB 27) was performed beginning 30 minutes before operation. Adjuvants used were luminal ( 100 mg,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dolantin ( 1 mg/kg), 0.5% procaine (1-2 mL). Resuits: Of the 41 cases, the successful rate was 87.80% and the excellent plus good rate was 75.6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esthesia is applicable for appendectomy in clinic but is still to be improved further in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针药复合麻醉与常规全身麻醉下心脏瓣膜手术的效果,探索针药复合麻醉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160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针麻组80例和全麻组80例。针麻组病人采用双侧中府、尺泽和郄门电针持续刺激,摒弃气管插管,病人在自主呼吸状态下,仅使用少量的麻醉药物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全麻组则按常规麻醉手术。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成功率、麻醉药物使用量、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例数、术后出血量、引流量、肺部感染、声带损伤、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初次进食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等项目的差别。结果: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采用针药复合麻醉与常规全身麻醉相比,有同样满意的手术成功率,而在麻醉药的使用量、术后输血例数、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肺部感染例数、术后初次进食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麻组优于全麻组。结论:针药复合麻醉下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安全,效果满意。由于术中无气管插管,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可早期进食、早期活动,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余洁 《中医药学刊》2014,(10):2558-2560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全凭静脉麻醉对冠心病行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冠心病行腹部手术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针灸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全凭静脉麻醉;针灸组患者则在行常规全凭静脉麻醉前给予针刺穴位30 min,并持续辅助全身麻醉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心电图ST段改变、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等。结果:针灸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和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后30 min、60 minHR和MA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60 min和手术完成后30 minST段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但针灸组患者手术完成后30 minST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完成后Cor、NE、E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针灸组患者麻醉前和手术完成后Cor、NE及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手术完成后cTnI较麻醉前显著提高,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降低冠心病行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