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周红  童稳圃  刘圣灵  张敏 《针刺研究》2001,26(3):170-171
我院针麻研究室自 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应用手法针刺穴位加针刺增效药静脉复合麻醉在电视胸腔镜下作肺手术临床研究 33例 ,使病人在浅麻醉状态下持续手法捻针完成电视胸腔镜肺手术 ,同时随机设全麻对照组 33例。针刺取穴原则 :循经取穴 ,上下肢同名经相配 ,上肢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郄门、鱼际 (健侧 ) ,下肢取束骨、足临泣、太冲、足三里、太溪、三阴交 (双侧 )。针刺诱导每穴捻 1min ,共 3遍 1 8min ,在麻醉诱导前 5min肌肉注射弱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 1 0 0mg ,和针刺增效药灭吐灵 2 0mg ,常规麻醉插管 ,翻…  相似文献   

2.
针刺增效药在针刺镇痛复合麻醉肺切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稳圃  周红  刘圣灵  张敏 《针刺研究》2001,26(3):169-170
自 1 995年 1月至 1 997年 6月 ,我院临床针麻研究室为了提高针麻肺切除效果 ,在用手法针刺加针刺增效药氟哌啶醇、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基础上 ,在麻醉诱导前 5min肌肉注射弱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 1 0 0mg和针刺增效药灭吐灵 2 0mg ,以进一步减少术中静脉复合液的用量 ,增加针麻术中的镇痛作用。设针药麻组 40例 ,并设全麻对照组 40例进行观察。术前准备 :病人术前都做模拟预测 ,做皮肤及耐痛阈的测试 ,在针刺诱导前后作比较 ,并观察针刺耐受力及针刺感应 ,并进行心理测试 ,用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个性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 1 6种个…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心脏手术病人的机体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心脏手术病人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随机分成针麻组(组Ⅰ,n=12),全麻辅助针刺组(组Ⅱ,n=12)和全麻组(组Ⅲ,n=16).所有病人术前用药为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哌替啶50 mg,东莨菪碱0.3 mg.针麻组术前15 min下针,针刺穴位取双侧内关、列缺、云门.进针后接针麻仪,脉冲频率为3~4 Hz,输出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准,一般诱导时间20~30 min.切皮前15 min静注氟哌利多或安定5 mg、芬太尼0.1 mg,术中酌情追加芬太尼,保持自主呼吸.体外循环肝素化时,留针停止刺激,待鱼精蛋白中和后恢复刺激.全麻组麻醉诱导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0.25 mg/kg,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5ug/kg,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全麻辅助针刺组在全麻方法上加电针刺激.监测方法①血流动力学于术前、诱导后、切皮、转流前、停转流、停转流后30 min和术毕记录HR、MAP、CO、CI、SV、SVR.②氧自由基及心肌酶谱指标于上腔静脉插管前(转流前10 min)、停转流、转流后1 hr,经颈内静脉抽血测定心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③转流前、停心肺转流机和停机后1 hr分别自右心耳剪下1 cm×1 cm×1 cm标本测心肌热休克蛋白(HSP70)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组Ⅰ术中CI、MAP、SV明显低于组Ⅱ和组Ⅲ,和术前值相比,全麻组术毕时CI、MAP、SV明显降低(P<0.05),而针麻组则无显著变化.②组Ⅰ、组Ⅱ停转流后1 hr SOD较转流前明显增高,组ⅢSOD较转流前明显下降,MDA显著增加,三组CK-MB停转流1 hr均较转流前明显增加,组Ⅲ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组Ⅰ和组Ⅱ.③针刺组HSP70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心脏手术病人循环功能有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正> 耳针麻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在对甲状腺癌患者施行颈淋巴组织整块切除(颈清扫)中,常因手术范围广、创伤大,顾虑效果不佳,而不愿采用。为此,我们收集本院在耳针麻醉下作颈清扫术15例,与同期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下作颈清扫术27例作一比较,以进一步探讨耳针麻醉在颈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准备:常规作术时体位练习3~4天,每天适应1~2小时。术前用药:术前1小时常规应用苯巴比妥纳0.1克,阿托品0.5毫克。切皮前15  相似文献   

5.
针麻、腰麻阑尾切除术各200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麻下阑尾切除术我院已积累了2,000余例临床资料,取得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针麻阑尾切除术效果的粗浅体会。1979年选择了针麻和腰麻阑尾切除术各200例对照,通过术中、术后观察随访,进一步肯定针麻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和适应症的选择。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针麻阑尾切除术200例中男80例,女12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8岁。急性单纯型  相似文献   

6.
胃切除术中针药复合麻醉应用及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针麻胃大部切除术在我院已做过1.185例,但是这一麻醉方法还不能适应所有胃手术的需要.因为它还存在镇痛不全、内脏牵拉反应,肌松不满意等问题。所以胃切除术使用针麻,对病例还得经过一定的挑选。比较理想条件是病人痛阈高,耐针力好,意志较坚强,体形消瘦,胃体较大,病灶较单纯,中医辨证上属阳虚型等.然而临床上理想病例是不多的,这样胃切除术针麻效果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于1980年1月~10月采用针药结合施行胃大部切除及对照组共39例。现初步报告如下:方法一、观察对象:选取单纯溃疡病,手术难度大致相等的胃大部切除术的病员共39例,分成针药结合麻醉组19例,女2例,男1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5岁,硬膜外麻醉组20例,女4例,男1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0岁。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麻醉下行新声门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6~ 2 0 0 0年在针药结合麻醉下作新声门再造术 30例 ,其针麻成功率为 97% ,新声门再造手术成功率达 93%。选用 30例曾于全麻下行喉再造的病人 ,其声门较窄 ,使呼吸道不够通畅 ,术后长期戴用气管套管 ,未能及时去管 ,故收治作新声门再造术。针麻方法采用两侧扶突、合谷穴。使用电针刺激 ,刺激频率为 6 0 0次 /min ,强度以病人产生酸、胀、重、麻并以能耐受为度。针刺诱导时间为 2 0min。辅助用药于术前 1 5~ 2 5min分别肌肉注射哌替啶 1mg/kg,颅痛啶 6 0mg ,甲氧氯普胺 1 0mg。咽喉部粘膜表面喷 1 %地卡因 1~ 2m…  相似文献   

9.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食管癌切除临床研究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 1 2 0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 (n =40 )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B组 (n =41 ) :电极板穴位刺激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C组 (n =3 9) :单纯安氟醚吸入全麻组(对照组 )。麻醉诱导三组均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异丙酚 ,剂量相同。三组术中均静注芬太尼(2 μg·kg- 1 ·hr- 1 )、维库溴铵 (0 .0 3mg·kg- 1 ·0 .5hr- 1 ) ,并根据麻醉需要吸入安氟醚适宜浓度维持麻醉和肌松。A、B两组同时开放电刺激仪。结果 :A、B两组麻醉Ⅰ级率各为 67.5 0 %、68.2 9% ,C组Ⅰ级率仅 2 8.2 1 % ,两者比较P <0 .0 0 1 ;麻醉全过程安氟醚平均浓度 (ETEnf)A、B两组分别为0 .5 5 %、0 .5 0 % ,C组为 0 .83 % ,A、B两组比C组吸入安氟醚浓度分别低 (少 ) 3 3 .73 %、3 9.76% ,P <0 .0 0 5。结论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不但增强镇痛效果 ,而且减少安氟醚吸入用量 ,并突出了针麻优越性 ,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0.
陈沛  陈永荣 《针刺研究》1990,15(3):167-169
<正> 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采用针刺麻醉施行阑尾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但临床实验中针麻阑尾切除术、手术虽小,“三关”俱全,因此,探索克服针麻阑尾手术的(镇痛不全,肌肉松弛和内脏牵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 3 0例针药结合麻醉下行新声门再造术。体针取扶突、合谷穴 ,术前选用哌替啶、颅痛定、甲氧氯普胺等镇痛药物 ,行针药复合麻醉 ,成功率达 96.7%。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针药结合麻醉进行大脑功能区手术,观察该法能否达到手术对肿瘤的高切除率和对功能的低致残率。方法:按照手术两种入路方式,采用两组不同的体针加耳针穴位组合。结果:80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语言中枢20例,位于感觉运动中枢6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针麻I级率达100%,术后未见语言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5例术后肢体肌力降低,感觉障碍加重,均在术后2 ̄4周恢复正常。结论:此方法具有肿瘤的高切除率、低致残率优  相似文献   

13.
针刺大肠俞、关元俞、腰3~5夹脊穴、环跳、委中和阳陵泉,起针后在大肠俞和关元俞行温和灸,治疗5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痊愈31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麻醉下喉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麻醉下喉重建术的优越性。方法:采用针刺两侧扶突、合谷穴,电针刺激频率10Hz,诱导时间为20min。术前辅助用药为肌注哌替啶1mg/kg,颅痛啶60mg,甲氧氯普胺10mg;咽喉部粘膜表面喷1%地卡因1-2ml;颈前皮下注射0.5%普鲁卡因10ml。结果:针麻成功率达98.7%。发音成功率达100%。拔除套管,恢复正常呼吸功能成功率为93%。结论:利用针麻下病人处于清醒状态的有利条件,易于调整新声门至最佳的宽度,恢复喉的发音功能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5.
1 CLINICAL DATA1. l Subjec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rom theOut-patient Department (SPecialist Clinic foracupuncturesreducing body weight) of NanjingTCM and Pharmacy University and from theout-patient department (Specialist Clinic forAcupuncture-reducing Body Weight) of our hos-pital. They were diagnosed as simple obesitythrough clinical examination.l. 2 General data: In this series of treatment,l95 cases of simple obesity including 8 males andl87 females were observed. The oldest …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LX  He Y  Ren XJ  Li SQ  Han RQ  Wang BG 《中国针灸》2010,30(8):669-673
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手术患者麻醉维持期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S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A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开始前至手术结束进行电针刺激,选择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S组患者不进行电针。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A组在开颅期、颅内期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S组(P0.05,P0.01),平均节省七氟烷用量9.62%。A组的BIS值在个别时间点(钻骨孔后、开骨瓣后、剪开硬膜)高于S组(均P0.05)。A组的恢复期各观察时间均明显少于S组(均P0.01)。麻醉恢复期A组无躁动发生,发生恶心呕吐1例;S组发生躁动2例、恶心呕吐3例。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可减少七氟烷用量,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取大椎、肺俞、肝俞、心俞和膈俞穴,用刺络拔罐法,配合中药治疗痤疮患者60例.两个疗程后痊愈42例,有效18例,痊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
<正> 针麻手术的实践以及原理研究的逐步深入,证明针刺镇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神经系统,中枢神经递质,体液因素等的参与,并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阐明针麻本质,提高针麻效果,不能忽视中医理论。为探索中医的辨证取穴与针麻效果的关系,应用生化指标,观察针麻胆囊切除术狗血中游离氨基酸谷氨酸(Glu)、色氨酸(Trp),酪氨酸(Tyr),与5-羟吲哚乙酸的变化。已知TrP为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前体氨基酸,5-HIAA为5-羟色胺(5-HT)的代谢产物,从实验资料表  相似文献   

19.
<正> 自73年~76年无选择地使用针麻拔牙术共1048例次,现整理如下: 方法全部病例由本科6名医务人员施行麻醉及手术,对多数患者只作简单解释,术前、术中均不给任何药物。按欲拔牙部位选好穴位后消毒进针,手捻者频率150~200次/分,一般要求有“得气”感。电针(应用G 6805或北京626-7A针麻仪)者,不管得气否,导联电极,一般不分正负。如电极导线有标志者,以正极置近手术穴位之毫针上。如为4个穴,可交错置电极,常用连续波型,通电强  相似文献   

20.
<正> 大量研究资料反复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系统在针刺镇痛中有着重要作用。激活或加强这个系统的神经传递,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提高;相反,破坏或减弱这个系统的神经传递,则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我们以往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氨茶碱在提高脑内5-HT含量的同时,可明显提高大白鼠的针刺镇痛效应。为了验证上述动物实验结果,并探索提高临床针麻效果的可能途径,我们用双盲法观察了胰岛素和氨茶碱对临床针麻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