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可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感染者血浆中HIV-1RNA降至常规方法检测不到的水平,但用敏感度高的方法仍可检测到病毒基因和低水平的病毒复制,这是因为存在HIV-1潜伏库,含有整合HIV DNA的静止性CD4^+T细胞是最主要的HIV-1潜伏库。  相似文献   

2.
田亚坤  李侗曾  焦艳梅  李娟  画伟  吴昊 《北京医学》2010,32(12):965-968
目的建立Alu-反向PCR检测整合型HIV-1DNA的实验方法。方法收集18例HIV-1感染者及12例健康者的抗凝血标本,根据整合型HIV-1DNA的特点设计引物,第一轮PCR5’端引物来自于人类保守的Alu序列,3’端引物来自于HIV-1gag序列,扩增片段包含了整合位点上游的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和整合的HIV-1DNA序列。经PstⅠ酶切后进行自身片段环化,以此为模板设计针对HIV-1LTR和gag保守区域引物,进行巢式PCR。结果 16例HIV-1感染者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段,12例健康者均为阴性。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检测整合型HIV-1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HIV病毒储藏库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52-155
目的 通过研究HIV感染者HIV-1 DNA与HIV-1 RNA及CD4+T淋巴细胞间的关系,探讨外周血HIV-1DNA在艾滋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筛选2018年6—9月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HIV感染者80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患者资料,并采集患者K2EDTA抗凝血,完成CD4+T淋巴细胞、HIV-1 RNA及HIV-1 DNA的检测并得出结果。通过SPSS等软件分析HIV感染者的病毒库水平,以及HIV-1 DNA与HIV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计数及HIV-1 RNA的相关性。结果 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越多,HIV-1 RNA含量越低,其全血中HIV-1 DNA的水平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1 DNA可反映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期间病毒库水平,提示疾病进展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可为贵州省艾滋病的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Wang Q  Shang H  Wang YN  Zhang ZN  Jiang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4):3099-3103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IV-1Gag-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特征,分析它们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探讨HIV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BrdU掺入的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法,检测34例HIV-1感染者PBMC对HIV-1Gag抗原的特异性增殖反应频率,分析它们与CD4^+T细胞绝对值、血浆病毒载量及CD8^+T细胞活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IV感染者HIV-1Gag.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CD8^+T细胞CD38表达负相关(P〈0.01),与CD4绝对值正相关(P〈0.01),与血浆病毒载量负相关(P〈0.05);中国HIV感染者HIV-1 Gag-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CD8^+T细胞CD38表达正相关(P〈0.01),与CD4绝对值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浆病毒载量不相关(P〉0.05)。结论HIV感染者T细胞增殖功能异常,HIV-1Gag-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功能减低,其程度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 HIV)是艾滋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无论是无症状HIV感染者还是有症状的艾滋病患者,都有持续的HIV复制[1]。体内的HIV病毒每天进行着107~108次病毒复制,约产生1010新的病毒颗粒。 HIV基因组由将近1万个核苷组成,由于HIV酶缺乏纠错能力,每天至少有104~105子代HIV出现单位点突变。检测结果证实,在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体内已存在耐药变异。美国和西欧最新研究报道,10.7%~27.6%的新感染者为HIV-1耐药株感染,耐药变异是导致临床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HIV-1基因亚型最多的国家之一[3]。 HIV-1基因亚型分析在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临床和药物治疗及其疫苗研制等方向均有重要作用[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Toll样受体2(TLR2)信号通路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促进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HIV-1单感染者、Mtb单感染者、HIV-1/Mtb合并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单核巨噬细胞的SOCS1、TLR2及下游Mtb感染相关因子表达。基于巨噬细胞—HIV—Mtb感染模型,探讨SOCS1-TLR2在HIV促进Mtb感染中的作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1单感染组、Mtb单感染组和HIV-1/Mtb合并感染组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tb单感染组IL-1β、IL-12和干扰素(IFN)-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体外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HIV-1单感染组、Mtb单感染组和HIV-1/Mtb合并感染组中SOCS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IV-1单感染组和HIV-1/Mtb合并感染组TLR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  相似文献   

7.
石向东  冯铁建  陈琳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981-982,947
目的 建立HIV前病毒核酸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早期诊断断HIV-1感染的效果。方法从HIV1 2蛋白印迹法确定HIV抗体阳性、并经病毒载量检测阳性的HIV感染者血浆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合成HIV-1基因组gag区九条引物随机组合RT-PCR扩增HIVgag区核酸片断,筛选扩增灵敏度最高的三个扩增片断。其引物组合扩增样本核酸PCR产物经凝胶电泳观察判断结果。结果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4.17%,特异性为100%,三个片断扩增灵敏度分别为76.67%、87.5%、69.17%。结论PCR扩增HIV前病毒保守区多个基因片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简单,可以应用到HIV感染的早期诊断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IV-1感染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91例HIV感染者(北京佑安医院)和91例健康人(北京同仁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用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MBL ExonⅠ第52、54、57三个密码子的点突变和启动子+4、-221、-550三个位点的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MBL总浓度及血浆中有活性的MBL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bDNA法检测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结果等位基因B在HIV-1感染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18vs0.14)。HIV-1感染者的血浆MBL浓度(0.44)及血浆中活性MBL的浓度(0.61)比健康对照组的浓度要低。携带有A/B、A/C或者B/B基因型的HIV-1感染者与携带有A/A基因型的HIV-1感染者比较,血浆中MBL浓度、血浆中活性MBL浓度以及CD4+T细胞数量均偏低,但病毒载量偏高。结论 MBL与中国汉族人群的HIV-1感染具有关联作用。携带有B等位基因型、低MBL浓度以及低MBL活性浓度的个体,更容易受到HIV-1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建立:用双色FISH检测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方法。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取适量精子标本用EDTA/PBS处理,然后用二硫苏糖醇(DTT),使精子去凝集。固定后滴片,然后与双色荧光直接标记探针杂交。结果:在OLYMPUS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精子头部的蓝色杂交信号,头部有1个绿色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X染色体精子(X精子),有1个红色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Y染色体精子(Y精子)。精子头部有2个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精子。结论: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bcr基因重排的DNA探针。方法:应用Alu-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个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候选克隆进行鉴定,制备DNA探针,并经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骨髓细胞筛选。结果:确定了YAC765E3为非嵌合体,定位于染色体22q11bcr基因区域,而且可在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中易位至3q34。探针特异性杂交效率达95%。结论:FISH技术是染色体、染色体畸变鉴定和染色体上特殊序列定位的重要检测方法。联合应用Alu-PCR技术特异性扩增载体YAC中人类基因组来源的DNA制备探针,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监测微小残留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CML)变异Ph 染色体的形成。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以9 号、15 号、22 号整条染色体DNA探针和Mbcr/abl 易位探针检测7 例具有变异Ph 染色体的CML病人骨髓中期分裂相及间期细胞。结果:所有变异Ph 染色体易位至少涉及3 条染色体,并由标准Ph 染色体易位t(9 ;22)(q34 ;q11) 衍生而来。结论:FISH 技术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更敏感,能准确分析变异Ph 染色体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未经治疗HIV-1感染者耐药变异本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辽宁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耐药突变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方法提取辽宁省91例HIV-1感染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巢式PCR方法扩增pol区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逆转录酶基因部分序列,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拼接后,递交HIVdb-Drug Resistance Algorithm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3株毒株在蛋白酶编码区含有M46I变异,在蛋白酶编码区次要变异普遍存在,由高到低依次为L63P(60.4%)及V77I(60.4%)、M36I/V(31.9%)、A71V/T(22.0%)、L10I(8.8%)和K20R(6.6%)。1株毒株在逆转录酶编码区含有M184I变异。结论约4.4%的感染者对至少一种我国现有的抗病毒药物耐药。辽宁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人群绝大部分为抗病毒治疗敏感人群,但应加强监测,防止耐药株流行。  相似文献   

13.
李茁  关琪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6(3):136-137,176
目的 :对 2 0 0 4年我院门诊检出的 1例艾滋病感染者体内的HIV 1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亚型鉴定。方法 :从HIV 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 (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p17与p2 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断并进行测序。所测定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及亚洲流行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 ,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该患HIV 1病毒属于B’亚型毒株 ,经输供血途径感染。该毒株与泰国B’亚型参考株B TH 92 92TH0 14的基因距离最为接近。结论 :在沈阳市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经输供血途径传播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本研究中心制备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正常小鼠染色体标本为对照,通过荧光标记的探针与转基因小鼠染色体标本进行杂交,对比分析同一中期分裂相的G显带和FISH结果。结果转基因小鼠染色体检测到一对明显的荧光信号,推测其在14号同源染色体上,而对照组无信号。结论外源HBV基因以单位点形式稳定地整合到转基因小鼠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5.
Gao SG  Dong XY  Wang LJ  He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701-1703
目的 探讨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肺癌印片标本染色体异倍体的可行性和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7、8、9和12号染色体特异着丝粒DNA探针,用FISH技术检测46例肺癌印片标本的染色体异倍体。结果 46例肺癌印片标本均检出染色体异倍体,主要特征为7、8、和12号染色体增多及9号染色体丢失。7、8、9和12号染色体异倍体总检出率分别为:67.4%(31/46)、60.9%(28/46)、28.3%(13/46)和56.5%(26/31)。结论 间期核FISH可以检测出肺癌印片标本中染色体异倍体,这些改变有望应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性反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常规G显带方法分析3例生殖器发育障碍的社会性别为女性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并采用FISH分析其X、Y染色体。结果FISH结果与G显带核型一致,3例患者均为46,XY女性性反转。结论FISH对于性反转颇具诊断价值,对中期分裂相有限及分散不佳的染色体标本均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bcr基因重排的DNA探针。方法应用Alu-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 技术,对3个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候选克隆进行鉴定,制备DNA探针,并经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慢性髓细胞性 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筛选。结果确定了YAC765E3为非嵌合体,定位于染色体22qll bcr基因区域,而且可在Ph染 色体阳性细胞中易位至9q34。探针特异性杂交效率达95%。结论FISH技术是染色体、染色体畸变鉴定和染色体上特 殊序列定位的重要检测方法。联合应用Alu-PCR技术特异性扩增载体YAC中人类基因组来源的DNA制备探针,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监测微小残留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Alu-LTR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收集20例HIV-1感染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血标本,纯化CD4+T细胞并提取DNA,根据整合型HIV-1DNA的特点设计引物,首轮PCR5′端引物来自于人类保守的Alu序列,3′端引物来自于HIV-1LTRU5区序列,扩增片段包含了整合位点上游的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和整合的HIV-1LTR的序列。第二轮引物针对HIV-1LTRU3区的序列。在首轮PCR基础上,PCR产物稀释后进行第二轮PCR。结果经过优化的Alu-LTRPCR,20例HIV病人全部检测到整合的HIV-1。结论经优化后,Alu-LTRPCR检测整合型HIV-1的实验方法的灵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BACKGROUND: Dual HIV-1/HIV-2 seropositivity (dual seropositivity) is common in West African countries including Ghana. The diagnosis of dual HIV-1/HIV-2 infections is however complicated as HIV-2 DNA is more often not detected in dual seropositive individuals. OBJECTIVES: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HIV-1 and HIV-2 pro-viral DNA in dual seropositives an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V-2 antibody titers and presence of HIV-2 DNA. The growth kinetics of HIV-1 and HIV-2 in vitro were also determined using plasma and lymphocyte cultures.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SETTING: Urban and semi-rural HIV/AIDS clinics PARTICIPANTS: 13 dual HIV-1/HIV-2 seropositives from Agomanya and Accra RESULTS: HIV-1 DNA was detected in uncultur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all 13 patients but HIV-2 DNA in 4 (30.8%). HIV-2 antibody titres were not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HIV-2 DNA (P=0.28, Mann-Whitney U test). HIV-2 specific antibody was detected in 12 of the 13 dual seropositives by peptide-inhibition, the only patient with an Innolia gp36 band rating of 1+ was shown not to be reactive. HIV-2 grew efficiently in the presence or HIV-1 in vitro. CONCLUSION: HIV-2 DNA may not be detected in all dual seropositives thus not all of such patients may need drugs effective against HIV-2. Peptide based assays will be useful for correctly diagnosing dual seropositivity. Since HIV-2 may grow efficiently in the presence of HIV-1 and no commercial HIV-2 HIV RNA tests are available, dual seropositives on HAART need to be monitored to determine if a lack of immune restoration may correspond to an efficient suppression of HIV-1 RNA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