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张喜奎教授辨治消渴病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随诊,总结张师辨治消渴病的规律。结果:张师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兼有气虚、阳虚、瘀血、痰湿等不同病机;治以宣补肺气、清中润燥、温通肾阳为主,兼以化痰通络、祛痰利湿;辨治可分燥热阴伤、气阴两伤、阳气不足3型,并注重从痰瘀治疗其并发症。结论:张师据证立法,每每用药,效如桴鼓,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介绍李斯文教授辨治肺癌的经验.强调肺癌病机多为“肺阴亏损,痰热瘀毒胶结”,将其辨证总结为阴虚热毒、瘀毒内阻、气虚痰湿、气阴两虚4个常见证型,采用清其热、化其瘀、散其痰、补其气,滋其阴的“清补法”标本兼治,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韩冰教授擅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认为该病病位在肾及冲任,病性虚实兼夹,临床常见肾虚兼痰瘀互结、湿热熏蒸、痰气交阻3种证型,治重温补肾阳,兼顾活血除痰、清利湿热、化痰行气,并随证对应月经周期有所侧重,予以加减。  相似文献   

4.
李灿东教授认为“虚、气、痰、瘀”是肺结节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肺、脾、肝、肾,正虚为本,气滞、痰湿、瘀血为标。有症状患者证候多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气阴两虚、肝气郁滞、痰湿蕴肺、瘀血阻络为主,无症状者临证注重辨人论治、辨机论治、辨病论治相结合。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以补益肺、脾、肾为主,祛邪则根据气、痰、瘀的兼杂特点,予理气、化痰、行瘀等治法,以达到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5.
介绍万华主任应用清化痰湿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木郁土壅,痰热互结,治疗重在清化痰湿,并结合分期辨治、兼证辨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曾敬光先生辨治月经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曾先生月经病相关稿件、病案、所编教材及影音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挖掘其辨治经验。结果:曾先生明确提出冲任损伤是月经病的主要病机,以冲任不固、失调、不盛、阻滞4证统帅月经不调诸症。结论:曾先生辨治月经病的经验值得临床借鉴,其学术思想为"冲任损伤是妇科疾病的基本病机和最终病位"的中医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源性心脏病的临证经验。周教授临床以病机辨证为法,认为肺源性心脏病以痰瘀阻肺、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痰、瘀为核心病理因素,病位涉及肺、心、脾、肾,形成虚实夹杂、多因复合、多脏同病的复合病机特点。周教授常以复法制方,法随机转,杂合以治;组方一药多用,多效协同,以求实现临床辨治的圆机活法。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导师侯丽辉教授根据诊治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痰瘀胞宫"新理论,认为肾虚脾弱,痰瘀互结是PCOS排卵障碍的重要病机,肾虚血瘀、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是其临床常见证型,因此,探讨PCOS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从痰、瘀论治PcOS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内科急症病情复杂、时间紧迫,诊辨困难。其基本病机改变是"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盛而突发"。气虚、痰浊、血瘀,三者互相影响而常有侧重,构成了急症的核心病机。临床诊辨首辨气虚轻重;次辨痰浊血瘀;三辨兼杂证候。通过准确把握气虚痰瘀证,有利于提高中医学辨治内科急症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争分夺秒的急症抢救中取得先机。  相似文献   

10.
肥胖性不孕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静红 《四川中医》2007,25(3):25-26
本文从“肥人多痰多湿”出发,论述了肾虚肝脾失调、痰湿内聚、郁滞冲任胞宫是肥胖性不孕的病理要点;并阐述了脾虚痰实、胞宫闭阻,脾肾阳虚、痰湿阻络,肝经瘀热、痰瘀交阻这三种常见证型的病因证治。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16.
邵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47-147
目的:预防与治疗因分娩女性婴儿导致情绪受到刺激,因而引起平衡、调节系统的崩溃,同时促发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躯体病.方法: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姿势等改变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结果: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海南青牛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 ,为一新种。民间用以治疗关节疼痛和筋骨损伤。主要含有甾酮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为探讨海南青牛胆中挥发油成分 ,对其藤茎进行了挥发油的研究 ,通过GC MS Computer进行测定分析 ,从中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1 材料及样品的制备原材料采集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乡 ,经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为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取该植物藤茎经切片、干燥 ,粉碎成…  相似文献   

20.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