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热敏腧穴与非热敏腧穴(传统经穴)及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初步阐明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灸位热敏规律。方法纳入120例合格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3组,各40例。试验组(n=40):选取患者膝关节周围(阴陵泉-阳陵泉-梁丘-血海穴)的热敏腧穴,艾条悬灸法,共治疗35次。灸位对照组(n=40):在内外膝眼,鹤顶实施温和悬灸,共治疗35次。药物对照组(n=40):每6天给患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 ml,共注射5次。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指标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膝关节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积分(2.7±1.6),灸位对照组积分(4.8±2.7),药物对照组积分(5.6±2.0),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积分(3.5±1.7),灸位对照组积分(6.3±1.4),药物对照组积分(8.2±1.8),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愈显率比较,热敏试验组为50.00%,灸位对照组为27.50%,药物对照组为30.00%,经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取热敏态腧穴施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整体疗效优于传统选穴施灸。  相似文献   

3.
徐枝  郑雯婷  吴增贵 《新中医》2019,51(7):206-208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LD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给予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常规灸法,观察组加用热敏灸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2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2.73%;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JOA量表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和JOA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JOA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7、14天,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热敏灸可显著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残余神经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艾灸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热敏灸结合推拿与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A组采用热敏灸结合推拿治疗,B组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主观感觉积分,体征积分和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结果:B组退出5例,A组退出2例。治疗后两组总积分、主观感觉、客观体征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总积分、主观感觉、客观体征评分差值B组高于A组(P0.05),NDI下降值B组高于A组(P0.05);总有效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主观感觉积分、客观体征评分及NDI评分均优于热敏灸结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最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痒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54例)、传统悬灸组(53例)及针刺组(53例),热敏灸组在患者颈项部、前臂及小腿外侧附近的经穴部位寻找热敏点施灸;传统悬灸组、针刺组均穴取夹脊穴、风池、肩外俞等,两组分别行温和灸与针刺治疗。观察各组疗效与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8.0%(50/51),传统悬灸组为83.0%(39/47),针刺组为89.6%(43/48),热敏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均能降低PRI评分(均P0.001),热敏灸组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优于传统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及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热敏悬灸与热敏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药灸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热敏悬灸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腰椎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JO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腰椎JOA评分,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热敏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优于热敏悬灸治疗。  相似文献   

8.
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腧穴热敏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结果:经腧穴热敏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探究热敏灸结合中药透药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热敏灸组行单纯热敏灸治疗,药透组采用中药透药治疗,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结合中药透药治疗。对比3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热敏灸组及透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总评分高于热敏灸组及透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热敏灸结合中药透药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Liang C  Zhang TF  Yang K 《中国针灸》2010,30(11):886-890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持续期哮喘更好的方法。方法:将36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7例)和西药组(19例)。热敏灸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之间的热敏穴,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西药组采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肺通气功能检查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热敏灸组有效率为88.2%(15/17),明显优于西药组的47.4%(9/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热敏灸组与西药组比较改善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对于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腧穴热敏灸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肺通气功能,是一种较舒利迭吸入剂治疗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30例)和传统灸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腧穴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min,两组均每日2次,共治疗5天,第6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饱和灸量组愈显率为75.0%(21/28),传统灸量组愈显率为44.4%(12/27),饱和灸量组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饱和灸量组腹泻、腹胀症状评分较传统灸量组降低更明显(0.87±0.13vs 1.27±0.21,P0.01;1.12±0.41vs 1.32±0.26,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IBS疗效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消敏定量是个体化的动态灸量,因人而异,是热敏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以腰八穴(肾俞、大肠俞、次"、腰眼)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比较各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100%,治愈率63.3%,电针组有效率96.66%、治愈率3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和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0例热敏点(带)出现的部位多在肾俞、关元俞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附近。结论 "腰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LDH)有一定的疗效。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LDH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热敏点艾灸明显缓解LDH患者的疼痛。肾俞、关元俞之间存在着一个"高热敏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桂枝汤对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热敏灸联合桂枝汤治疗,对照组予氯雷他定、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两组均治疗20天。治疗前后及随访2周,采用鼻炎症状体征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下降,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总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差值、日常活动、非/鼻眼症状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随访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83.3%,与对照组86.7%、80.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对其日常活动、非鼻/眼症状方面的改善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敏灸对解除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3例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38例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热敏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种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试验组各种症状的改善比对照组显著(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6%,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5%,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可明显改善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各种症状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组(观察组)、悬灸非热敏化腰阳关组(对照组)及药物组。观察组取热敏化腰阳关,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取非热敏化腰阳关,行悬灸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腰痹通胶囊治疗。观察3组治疗15 d前后临床症状、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分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等疼痛量表评分及血清IL-8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3种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痛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观察组疗效最优(P0.05);3组PRI、VAS、PPI疼痛评分及血清IL-8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及药物组(P0.05),对照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比悬灸非热敏化腰阳关、口服腰痹通胶囊疗效优,该法为治疗坐骨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炎症因子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其他外治法干预,增强颈椎病患者热敏灸部位与强度,从而提高热敏灸的临床效果,为探索经络实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颈椎病患者按照敏化点3个点或以上的、灸感时间超30分钟和3点以下、灸感时间少于30 min的分类分组,分试验组(热敏灸感弱组)40例和对照组(热敏灸感强组)40例观察。治疗第1疗程和第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组内治疗2个疗程后的平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热敏灸感弱加外治干预组)与对照组(热敏灸感弱组)治疗颈椎病均有良好疗效。但第1疗程热敏灸感强组疗效大于热敏灸感弱组。2组间2个疗程后的平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可以与对照组媲美。结论进一步证实了灸感强、灸量足对于热敏灸的治疗具有明显临床疗效的重要性,通过外治法干预辅助热敏灸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温和灸热敏态与非热敏态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于疼痛发作前5 d开始对关元穴实施温和灸,每次艾灸时间45 min,并配合常规针刺,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将患者在关元穴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在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4次的归为热敏腧穴组(治疗组),没有出现热敏化现象或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次数4次的归为非热敏腧穴组(对照组),以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温和灸热敏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优于非热敏腧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敏灸抑制膝骨关节炎(KOA)急性痛慢性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症状程度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中和治疗后VAS评分、症状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VAS评分、症状程度评分与治疗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DNIC与治疗前和治疗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中和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症状程度评分与治疗前和治疗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N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修复KOA患者急性痛慢性化过程中受损的DNIC功能,从而阻止其急性痛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推拿科及妇科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于治疗3个月后随访并观察复发率。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期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615、36.120,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痛经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39,P<0.05)。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完成全部研究的38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愈显率84.21%(32/38);对照组36例患者中治愈1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愈显率41.67%(15/36)。2组患者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86,P<0.05)。 结论腹部推拿配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敏灸和西药舒利迭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症状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热敏灸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水平线之间,或前胸部第1肋间隙、第2肋间隙自内向外至6寸范围内的敏化穴,采用热敏灸治疗,开始连续治疗8天,每日1次,第1个月内的后22天保证12次治疗,后2个月保证每月治疗15次,每次时间30~90min,共治疗50次;西药组采用舒利迭治疗,每次1吸,每日2次,共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热敏灸组和西药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均较前有所提高(均P<0.05);治疗后6个月,热敏灸组哮喘症状评分保持原有水平,而西药组评分下降,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能有效缓解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与舒利迭吸入剂相当,但热敏灸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