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波对生殖系统的作用特点。方法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的微波(连续辐照6、12、18d,30、6和90min/d)辐照小鼠,动物采用自由体位;观察体重、睾体比、精子数量和精子畸变率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辐照组(30min和90min,连续12d组)小鼠体重较平行对照组(0min组)明显下降(P<0.05);各辐照组的精子畸形率均较平行对照组明显增加,以60min,连续12d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10mW/cm2、2450MHz微波对受照小鼠精子畸变率有明显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手机微波是否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已成为热点问题。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和不同发射功率的微波照射对小鼠脑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n)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C57BL/6N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45MHz组(新式手机组):照射功率20mW/cm^2,照射时间12h/d;450MHz组(老式手机组):照射功率100mW/cm^2,照射时间6h/d;870MHz组(无绳电话组):照射功率100mW/cm^2,照射时间6h/d:2450MHz(强微波组):照射功率730mW/cm^2,照射时间2s/次,3次/d。每组10只。干预:采用不同辐照强度的微波照射3个月后颈椎脱臼处死,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二硝基苯肼显色法(DNPH比色法)和吩嗪二甲脂比色法(PMS显色法)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LDH和NOS活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强微波辐照时小鼠脑中丙二醛含量、LDH和NOS的活性。②弱微波辐照时小鼠脑中丙二醛含量和LDH的活性。结果:2450MHz强微波辐射后,丙二醛含量【(29.571&;#177;3.888)μmol/g】升高,与对照组【(21.660&;#177;2.729)μmol/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89,P&;lt;0.01),LDH和NOS活性【(17.560&;#177;1.827)μkat/g和(7.168&;#177;1.650)μkat/g】与对照组【(20.996&;#177;4.919)μkat/g和(6.885&;#177;1.684)μka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870,450和45MHz弱微波分别辐照后,丙二醛含量和LDH活性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强辐照条件下(2450MHz),微波辐照使脑中自由基产生过量参与脑损伤;而在手机的弱辐照条件下(870,450,45MHz),微波辐照对脑基本无损伤,手机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毫米波对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平  陈景藻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87-2387,2389
目的:研究毫米波(MMW)对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雄性,体重(16&;#177;2)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两组小鼠腹腔接种浓度为1&;#215;10^6/ml的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0.2ml,接种后当天开始,辐射组用频率36Hz,功率密度0.73-1.46mW/cm^2毫米波辐射小鼠背部30min,1次/d,连续8d。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假辐射。于辐射后0、3、6d分别取辐射组及对照组小鼠10只,提取静脉及脾脏、胸腺组织的淋巴细胞,测定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TLR)。结果:在辐射后3d时,在小鼠静脉血、胸腺和脾脏组织,辐射各组的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辐射后0和6d时,辐射组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功率毫米波辐射可促进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提示毫米波对免疫组织 有着一定的保护和增强其功能的作用,其免疫学效应与辐射时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尉春华  杨瑛  姚元庆  张伟  姜锋  赵宏喜  黄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08-1509,T005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辐照后大鼠睾丸病理形态变化特征。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只)。以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20,40,80mW/cm^2的HPM辐照实验组大鼠,辐照时间分别为1,5,10和20min。于辐照后6h取材,以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光镜下与对照组相比,20mW/cm^2,5min组开始出现轻度炎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10min组出现生精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畸形精子增多。20min组和40mW/cm^1,1min组可见大鼠睾丸部分曲细精管管腔断裂,生精细胞明显坏死脱落。上述改变随功率密度增加,照射时间延长而加重。40mW/cm^2,5min组部分曲细精管内几乎无细胞,损伤达坏死极限;电镜下超微结构发生轻度线粒体水肿、内质网扩张是从20mW/cm^2,5min组开始,10min组可见精原细胞水肿变性,凋亡明显增多,线粒体呈空泡化;20min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分层,断裂。功率增高后的各组均可见部分间质细胞发生变性、凋亡和坏死崩解。对照组无改变。结论:HPM辐照可导致大鼠睾丸形态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当达到20mW/cm^2,20min或40mW/cm^2,1min后,对大鼠睾丸组织细胞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SonoVue联合超声辐照在介导体内基因转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尾静脉注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添加或不添加SonoVue,脉冲多普勒超声辐照(1MHz,2W/cm^2)瘤组织。持续时间1、5、10min,7d后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评价pEGFP转染率。HE染色行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SonoVue联合超声辐照组pEGFP的转染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辐照组(P〈0.01);仅SonoVue与单纯pEGFP2组间转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辐照时间5、10min时pEGFP表达明显高于1min(P〈0.05)。5与10min组间pEGFP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E染色肿瘤组织无坏死灶出现。结论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可明显提高基因转染率,且对组织无损害。  相似文献   

6.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免疫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姝雅  张天许  崔玉芳  张超  王水明  徐菡  靳巍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9):132-137,i0005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照大鼠致淋巴结、胸腺基因表达谱改变情况,探讨电磁辐射非热效应分子作用。 方法:微波接触剂量现场检测于2002-01/2005-05进行;高功率微波对大鼠免疫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于2003-12/2005-05分别在航天中心医院动物实验室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室完成。①采用德国Narda公司EMR射频电磁辐射分析仪。根据国家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9)测定和评价该研究所近年(2002/2005)作业人员操作位的微波辐射强度。同时收集该所既往微波现场检测资料。②应用由上海沪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0003个基因的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SBC-R-RC-100-10)检测10mW/cm^2重复照射Wistar大鼠150min后l,3,7,14d的淋巴结、胸腺的基因表达谱改变情况。健康二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未照射对照(10只)和平均功率密度10mW/cm^2照射(24只)2个组。重复照射150min(照射30min/d,连续照射5d)。峰值功率为16W/cm^2,屏蔽室内温度约28℃,相对湿度24%。 结果:实验大鼠3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0mW/cm^2微波一次照射Wistar大鼠30min,不会引起大鼠直肠温度明显升高。②照射后各时间点淋巴结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均多于胸腺。淋巴结、胸腺差异表达基因数:照后ld分别为913和156个。照后3d为157和88个。照后7d为97和37个,照后14d为208和148个。③10mW/cm^2功率密度微波连续5d照射Wistar大鼠共150min,能够引起实验大鼠淋巴结和胸腺组织基因表达变化。差异表达基因涉及信号转导、免疫及防御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细胞周期、细胞黏附、细胞骨架组建和发生、DNA复制与修复等生物学功能。④在这些已知生物学功能基因中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淋巴结25个,胸腺11个)。⑤淋巴结中8个氧化应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则明显地表现出功能和表达模式的一致性。它们参与的是抗氧化生物学过程,表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 结论:①10mW/cm^2高功率微波重复照射Wistar大鼠150min对免疫组织的影响属于非热效应分子作用。②Wistar大鼠淋巴结对微波的辐照敏感性高于胸腺。③电磁辐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动物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7.
雄性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每公斤体重0.33,1.00和3.00mg偏钒酸钠(NaVO3)。染毒后第2,4,6周末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观察精子数量、精子形态、精子存活率及精子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染毒后第2周末,Ⅳ(3.00mg/kg)组精子存活率和精子活动能力明显降低(P<0.05),其它指标无明显改变;第4周末,精子畸形率增高(P<0.05),精子活动能力进一步降低(P<0.01),而Ⅲ(1.00mg/kg)组的精子活动能力也见下降(P<0.05);第6周末,Ⅳ组精子畸形率进一步增高(P<0.01),精子计数量显著降低(P<0.01),Ⅲ组的精子计数也下降(P<0.05)。提示NaVO3可影响雄性小鼠精子的发生,其中精子存活率和精子活动能力的改变是NaVO3生殖毒性最敏感的指标,其次是精子畸形率的变化,而精子计数仅见于长期接触高浓度钒方可出现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全身儿茶酚胺代谢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9/12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实验病理研究室完成。选择6~8周二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假辐射组(n=10)和辐射组(n=50)。辐射组按照辐射剂量分为3mW/cm^2亚组(n=10)、10mW/cm^2亚组(n=20)、30mW/cm^2亚组(n=10)和100mW/cm^2亚组(n=10)。采用0,3,10,30和100mW/cm^2高功率微波辐射大鼠,于辐射后6h,1d和7d活杀取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和丘脑中谷氨酸、天冬氨酸、1一氨基丁酸和甘氨酸4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尿中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的变化。 结果:参加实验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功率微波辐射后6h大鼠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大脑皮质.10mW/cm^2组谷氨酸及卜氨基丁酸含量升高,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降低;海马3~100mW/cm^2组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丘脑中4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②高功率微波10mW/cm^2辐射不同时间后大鼠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辐射后6h大脑皮质谷氨酸含量升高.1d后基本恢复正常;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1d后有昕恢复,7d时仍未恢复正常: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显著降低,1d后有所恢复.7d时仍未恢复正常。海马内谷氨酸含量明显降低:甘氨酸含量在辐射后6h明显降低,1d时基本恢复。丘脑氨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③高功率微波辐射后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辐射后3d,10mW/cm^2组尿中香草扁桃酸含量显著升高,30和100mW/cm^2组显著降低;10mW/cm^2组尿中高香草酸含量于显著降低;而100mw/cm^2组显著升高. 结论:高功率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氨基酸类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大脑皮质和丘脑均可见主要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升高,二者比值下降,提示兴奋性氨基酸参与了大脑皮质和丘脑的早期损伤.而抑制性氨基酸则与其病变恢复有关,海马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均降低.提示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可能与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手机微波是否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已成为热点问题.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和不同发射功率的微波照射对小鼠脑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和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活性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50只无特定病原体( SPF) C57BL/6N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45 MHz组(新式手机组)照射功率 20 mW/cm2 ,照射时间 12 h/d; 450 MHz组 (老式手机组 )照射功率 100 mW/cm2 ,照射时间 6 h/d; 870 MHz组 (无绳电话组 )照射功率 100 mW/cm2,照射时间 6 h/d; 2 450 MHz (强微波组 )照射功率 730 mW/cm2 ,照射时间 2 s/次, 3次 /d.每组 10只. 干预采用不同辐照强度的微波照射 3个月后颈椎脱臼处死,用硫代巴比妥酸( TBA)比色法、二硝基苯肼显色法 (DNPH比色法 )和吩嗪二甲脂比色法 (PMS显色法 )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 LDH和 NOS活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强微波辐照时小鼠脑中丙二醛含量、 LDH和 NOS的活性.②弱微波辐照时小鼠脑中丙二醛含量和 LDH的活性. 结果 2 450 MHz强微波辐射后,丙二醛含量 [(29.571± 3.888) μ mol/g]升高,与对照组 [(21.660± 2.729) μ mol/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789,P< 0.01), LDH和 NOS活性 [(17.560± 1.827) μ kat/g和( 7.168 ± 1.650) nkat/g]与对照组 [(20.996 ± 4.919) μ kat/g 和( 6.885± 1.684) nka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870,450和 45 MHz弱微波分别辐照后,丙二醛含量和 LDH活性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强辐照条件下( 2 450 MHz) ,微波辐照使脑中自由基产生过量参与脑损伤;而在手机的弱辐照条件下( 870, 450, 45 MHz),微波辐照对脑基本无损伤,手机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kali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方法 不同参数(按辐照强度IsATA 30、60、90 mW/cm2,时间10、20、30 min/d分组)LIPUS辐照干预hPDLCs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hPDLCs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酶化学法测定ALP活性.结果 LIPUS辐照时间20 min/d、强度90 mW/cm2时可促进hPDLCs增殖;辐照后hPDLCs增殖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各组ALP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不同辐照强度组间及不同辐照时间组间的ALP活性差异显著(Fi=226.391,P<0.05,Ft=145.572,P<0.05);不同辐照强度和辐照时间的交互作用也有统计学意义(F=448.540,P<0.05);其中90 rmW/cm2、20 min/d组促进作用最强.结论 LIPUS具有促进hPDLCs增殖及成骨分化作用,90 mW/cm2、20min/d为促进hPDL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适宜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mW/cm^2和100mW/cm^2 HPM辐射110只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h、1d、7d、14d和28d活杀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分析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NR1、NR2A和NR2B的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10mW/cm^2及100mW/cm^2 HPM辐射后,可见大鼠海马神经元固缩等病理变化,100mW/cm^2组的病变较10mW/cm^2组严重,且恢复迟。2个辐射组的NR1、NR2A及NR2B的表达均增强;10mW/cm^2组辐射后6h,NMDA受体表达始见增加,1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100mW/cm^2组照后6h,NMDA受体表达始见增加,7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且与10mW/cm^2组相比,100mW/cm^2组增高明显,恢复较迟。NR1mRNA变化规律与其蛋白表达类似。结论10mW/cm^2及100mW/cm^2 HPM辐射可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使NMDA受体表达上调,参与HPM致海马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频率和强度超声波溶栓效果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条件下超声频率和强度对其溶栓效率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全血标本56份,37℃恒温水浴孵育2h后形成体外血栓。样本被分为5个辐照组和1个对照组。辐照组分别以0.7W/cm^2,0.5MHz;0.7W/cm^2,1MHz;0.7W/cm^2,2MHz;1.4W/cm^2,2MHz和1.8W/cm^2,2MHz的脉冲式超声波照射10min;对照组无超声处理。计算血栓溶栓率,比较各相同声强不同频率组之间差异和相同频率不同声强组之间差异,并分别测溶栓率与超声波频率及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声强0.7W/cm^2条件下,频率为0.5MHz、1MHz和2MHz的超声波有明确的溶栓效果,溶栓率与频率呈负相关(r1=1.000,P〈0.01);频率2MHz条件下,声强为0.7W/cm^2、1.4W/cm^2和1.8W/cm^2的超声波有明确效果,溶栓率与声强呈正相关(r2=0.980,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超声波有明确的直接溶栓效果,并与频率和声强相关。诊断用超声波(频率2MHz、声强〈2W/cm^2)可能具有潜在的溶栓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氦氖激光重复照射能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进一步探讨氦氖激光功率密度与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9—02/10在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以不同功率密度氦氖激光(10,50,100和150mw/cm^2)照射培养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照射时间分别为10,30min,1次/d,连续照射3d后24h,采用TUNEL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坏死。结果:10,50mW/cm^2照射细胞10min或30min,无凋亡细胞出现;100mW/cm^2照射细胞10,30min时凋亡率分别为(7.20&;#177;0.43)%,(12.73&;#177;0.75)%;150mW/cm^2照射细胞10,30min时凋亡率为(14.47&;#177;0.68)%,(16.27&;#177;0.96)%,分别大于同期100mW/cm^2照射(t=0.36,P&;lt;0.01,t=0.24,P&;lt;0.001);DNA裂解片段分析示100,150mW/cm^2照射30min时可见特征性梯带存在;所有功率密度照射培养细胞10min或30min,都无坏死细胞出现。结论:以100mW/cm^2或150mW/cm^2功率密度氦氖激光重复照射能诱导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就诱导细胞凋亡而言,激光的功率密度比能量密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2450 MHz微波对受照小鼠粒系造血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450MHz微波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粒系造血的影响。方法选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的微波对BALB/c小鼠进行全身辐照,于辐照后不同时间活杀,分别测定脾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细胞周期和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微波辐照时间的延长,外周血白细胞数先升高后降低;微波辐照后骨髓有核细胞数呈持续性降低,而骨髓细胞GM-CFU生成能力却增强;2450MHz10mW/cm2微波辐照可加速骨髓有核细胞从G1期进入G2期和S期。结论低功率密度的2450MHz微波短期辐照对粒系造血具有明显刺激作用,但随辐照时间的延长,有核细胞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舒彬  吴宗耀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80-2381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能量密度与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关系。方法:以30、60、90、180和270J/cm^2能量密度氦-氖激光(功率密度100mV/cm^2),分别照射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3和5次,1次/d,然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30J/cm^2照射1次后细胞总数大于非照射组(P<0.001);90和180J/cm^2照射3次,60、90和180J/cm^2照射5次后细胞总数均少于同期非照射组(P&;lt;0.05),270J/cm^2照射3、5次后细胞总数明显少于非照射组(P<0.001)。结论:氦-氖激光对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与能量密度、照射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860 MHz微波电磁辐射对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豚鼠模型的影响。 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4只已建立双任务模型的豚鼠随机分为辐射1 h组、辐射20 min组、假辐射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辐射1 h组和辐射20 min组豚鼠头部接受频率为860 MHz、功率密度为1.0 mW/cm2的电磁辐射,每日1次,每次分别辐射1 h和20 min,连续3 d,假辐射组和正常对照组豚鼠不进行辐射,辐射结束后各组均进行眨眼条件反射训练。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豚鼠相比,辐射1h组豚鼠的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的习得率、峰幅度有明显下降(P<0.05),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0.05),辐射20 min组、假辐射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行为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860 MHz、1.0 mW/cm2、持续1 h的微波电磁辐射可以使豚鼠眨眼条件反射两种任务的习得率和峰幅度均有显著下降,对豚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齿苋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码齿苋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常压耐缺氧作用的影响,分析马齿苋的药用价值。 方法:实验于2005-11/12在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中心完成。①马齿苋乙醇提取物制备:称取马齿苋干草600g粉碎,用何种分数为0.8的乙醇在水浴中回流提取2次,各用10倍量与8倍量乙醇提取2h和1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成粉末,临用前配制成所需浓度。②取43只健康雌雄昆明种小鼠按随机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9只,0.5g/kg组9只,1g/kg组8只),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地奥心血康(0.19g/kg)和马齿苋乙醇提取物0.25,0.5,1g/kg。1次/d,连续给药10d。③观察小鼠的缺氧惊厥时间、缺氧存活时间及耗氧量的变化。结果:43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小鼠缺氧惊厥时间和存活时间:与空白组比较,马齿苋 0.5g/kg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缺氧惊厥时间(13.03&;#177;2.04).(15.30&;#177;1.55)min.P<0.05);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药组和马齿苋0.5、1g/kg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13.85&;#177;1.89).(15.77&;#177;1.75).(16.05&;#177;1.65).(15.77.&;#177;l75)min.P<0.05),②各组小鼠死亡时的总耗氧量及不同时间的小鼠仔活率: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药组和马齿苋乙醇提取物0.25,0.5,1g/kg组能增加缺氧小鼠在15min时的存活率(33%,63%,44%,67%,75%);阳性对照药纽和不同剂量马齿苋组乙醇提取物组小阻存活期总耗氧鼙均无明显改变。③各组小鼠各时间段耗氧量及不同时间的累计耗氧量: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马齿苋乙醇提取物组0.5g/kg组能明显降低前5min小鼠的耗氧量(10.16&;#177;0.75),(9.09&;#177;0.92),(9.30&;#177;0.67)mL.P<0.05),而对10min和15rain的累计耗量无明显影响。阳性组和马齿苋乙醇提取物组0.5g/kg组能明显降低0~5min时间段的耗氧量,而5~10min和10~15min时间段的耗氧量则高于空白组。 结论:马齿苋乙醇提取物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的常压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体外低频低强度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高脂饮食加空气干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对照组,6只)和4个超声组(每组6只),4个超声组根据超声的强度和时间分别为A组(0.5W/cm^2,5min/d)、B组(0.5W/cm^2,10min/d)、C组(1W/cm^2,5min/d)和D组(1W/cm^2.10min/d),超声作用每日1次,20d之后取颈动脉手术部位做病理切片。分别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和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生物素平移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增殖率(PCNA%)和细胞凋亡率(TUNEL%)。结果各超声组颈动脉内膜内PCNA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B、C、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超声组颈动脉内膜中TUNEL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B、C、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相互比较PCNA%和TUNE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低频低强度(0.5W/cm^2,10min/d)超声具有明显诱导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超宽带微波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超宽带微波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 D1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02/2002—0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完成。体外分离、培养Wistar胎鼠颅骨成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分别以0mW/cm^2和95mW/cm^2超宽带微波源进行辐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对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 D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超宽带微波辐照后12,24,48h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分别升高24%,44%及50%(P&;lt;0.05),而在24h及48h后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18.6%和16.5%(P&;lt;0.05),Cyclin D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在辐照后12h开始升高,24h至48h后升高更为显著。结论:超宽带微波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这种促进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使Cyclin D1在转录与蛋白翻译两个水平表达上调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红色发光二极管照射对C2C12细胞增殖的光生物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小鼠成肌细胞C2C12作为模型,观察光生物调节作用对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华南师范大学激光运动医学实验室完成。C2C12细胞用浓度分别为2.0&;#215;10^-5, 2.0&;#215;10^-6, 2.0&;#215;10^-7 ,2.0&;#215;10^-8 mol/L的辛伐他汀培养,然后用强度分别为0,0.229,0.506,0.848,1.401,1.670mW/cm^2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波长(640&;#177;15)nm]照射2d,15min/d。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评价细胞增殖。 结果:浓度为2.0&;#215;10^-6, 2.0&;#215;10^-7 and 2.0&;#215;10^-8的辛伐他汀对C2C12的增殖没有影响,无光生物调节作用;浓度为2.0&;#215;10^-5 mol/L的辛伐他汀抑制C2C12的增殖,发光二极管强度为0,0.229,0.506,0.848,1.401,1.670mW/cm^2时C2C12细胞增殖吸光度百分率分别降为(37.2&;#177;84)%,(58.4&;#177;94.9)%,(37.0&;#177;8.6)%,(63.0&;#177;8.8)%,(59.2&;#177;12.6)%,(28.9&;#177;90.3)%。强度为0.848mW/cm^2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照射2d,15min/d可促进被抑制的C2C12增殖效应。 结论:红色发光二极管可以促进被辛伐他汀抑制的C2C12细胞的增殖作用,对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可能有光生物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