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10例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行肠代膀胱术,其中回肠袋代膀胱术6例。回肠袋与前列腺包膜或膜尿道吻合,输尿管与回肠袋行套入式吻合。随访11-54个月,全部病人均可经尿道自控排尿,无明显残余尿,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9例血尿素氮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增加,血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
<正>膀胱全切术后或膀胱功能丧失后,尿流改道术式有多种:一种术式的优点主要看其术后生活质量好,对病人损伤小。近10年国内报告了多种可控代膀胱术式,其中以可控回结肠膀胱术式被多家医院采用。我院1994年1月-8月对4例病人施行本术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50岁、21岁、56岁、46岁;除21岁女性病人为外伤性尿道闭锁,其余3例均为膀胱癌。 1·2 手术方法 ①膀胱全切术后(21岁女病人未做膀胱切除)。②探查腹腔,切除兰尾。③距回音12cm处截断回肠。④游离盲、升结肠及肝曲并截取30cm结肠。⑤回横端端吻合并闭合系膜裂孔。⑥用链霉素溶液和甲硝唑溶液冲洗所截取回结肠段。⑦沿系膜对侧结肠带纵行剪开盲结肠并以3个0肠线连续折叠缝合,使之成囊袋状。⑧将两侧输尿管於结肠囊袋后壁结肠带上行抗返流吻合,并置入输尿管支架管20cm,固定防滑脱。经回肠输出段引出。⑨於回肠袢系膜对侧以1号丝绒将回肠袢内翻折叠  相似文献   

3.
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已有近50年历史.由于腹壁回肠造瘘留置体外导尿袋.给病人带来巨大生理和心理障碍。近十年来有人采用回肠袋膀胱术,虽然取消了体外集尿袋.却因腹壁造口漏尿或造口狭窄无法插管导尿.再次手术率极高.同样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和开支。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常规行膀胱全切除术.距回盲部15~20cm处。取40cm长游离回肠段,恢复回肠连续性.将回肠段作对肠系膜缘切开.排列成U形,2-0肠线连续缝合肠片,肠片下缘围绕尿道膜部作内翻间断缝合.重建膀胱颈.两侧输尿管作抗返漉粘膜沟吻合.置输尿道支架管引流.经腹壁引出。尿道置气囊导尿管引流.连续缝合新膀胱前壁。关闭腹壁切口各层。术后2周拔输尿管、支架引流管.术后3周拔留置新膀胱气囊导尿管.并经尿道自行排尿.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四种可控性肠膀胱术的制作技术,即Kock氏膀胱术,自行设计的改良式Kock膀胱术,印第安纳式膀胱术,经尿道可控性回肠膀胱术。对技术操作做了如下改进。(1)将两个“肠套迭乳头”改为将肠管“内凹折迭缩窄缝合术”,同样可达控制尿液返流和控制排尿作用,简化了操作,又节省肠段10厘米。(2)将“贮尿袋”缝制成球形,可增加其容量和降低“贮尿袋”内压,使之更接近正常膀胱的生理作用。(3)改进了抗尿液返流措施:输尿管断端伸入肠腔1厘米;将输尿管返折成袖口状。四例术  相似文献   

5.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附3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改良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术中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取约60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开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W”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31例中28例术后控排尿功能好,每次排尿量200-600ml;3例患者术后排尿困难;无尿失禁病例,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回肠新膀胱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方法】为4例52~65岁男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手术。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由脐上或脐下套管针进入,手术者经左侧2个套管针操作,助手经右侧2个套管针操作。游离输精管、精囊,剪开狄氏筋膜分离前列腺后面;游离输尿管下段在其末端切断;剪开前腹壁腹膜反折,游离膀胱前壁;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游离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韧带;在结扎线近端剪断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紧贴前列腺尖端离断尿道;下腹正中耻骨上作6cm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将回肠拉出切口外,隔离50cm回肠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将输尿管末段1cm插入贮尿囊后顶部作吻合,贮尿囊最低位开口与尿道断端6针吻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为8h,出血量平均为650mL。术后3周作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以及新膀胱造影检查,显示: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残余尿。【结论】腹腔镜下切除膀胱前列腺视野清楚,可减少出血,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保留神经血管束;可减少肠管暴露时间,有利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作一小切口取出膀胱前列腺,并将肠管拉出体外形成贮尿囊,可大大缩减手术时间。回肠作贮尿囊有取材容易  相似文献   

7.
1992年2月~1994年4月,我们为8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患者施行了可控性低压回肠代膀胱术。输尿管采用回肠折叠包埋式吻合,回肠袋与后尿道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全部患者可自控排尿,无明显残余尿。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术后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按经典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但术中尽量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并取约40 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开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U"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进行该手术32例,其中30例术后能自控排尿,无尿失禁,每次排尿量200-600 ml。2例术后排尿困难。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尿道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全切术是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及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回肠新膀胱术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有正常的排尿过程,术后并发症少,原位膀胱术更加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特性及生活习性,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较之传统的手术方式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低压回肠袋代膀胱的护理体会(277102)山东省枣庄市市立医院孟春玲王成银低压回肠膀胱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一种新手术方法。此手术是行膀胱全切,距回盲部逆上20~25cm处截取55cm回肠肠袢、吻合回肠断端、近端肠袢与双输尿管吻合,并将15~20cm肠管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方法】为4例52~65岁男性膀胱癌患施行了手术。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由脐上或脐下套管针进入,手术经左侧2个套管针操作,助手经右侧2个套管针操作。游离输精管、精囊,剪开狄氏筋膜分离前列腺后面;游离输尿管下段在其末端切断;剪开前腹壁腹膜反折,游离膀胱前壁;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游离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韧带;在结扎线近端剪断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紧贴前列腺尖端离断尿道;下腹正中耻骨上作6cm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将回肠拉出切口外,隔离50cm回肠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将输尿管末段lcm插入贮尿囊后顶部作吻合,贮尿囊最低位开口与尿道断端6针吻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为8h,出血量平均为650mL。术后3周作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以及新膀胱造影检查,显示: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所有患术后1个月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残余尿。【结论】腹腔镜下切除膀胱前列腺视野清楚,可减少出血,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保留神经血管束;可减少肠管暴露时间,有利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作一小切口取出膀胱前列腺,并将肠管拉出体外形成贮尿囊,可大大缩减手术时间。回肠作贮尿囊有取材容易,系膜较长,可无张力下与尿道吻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男29
例,女3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后,截取35~40 cm末端回肠,排列成W形制作原位新膀
胱。双侧输尿管与新膀胱乳头法吻合,尿道与新膀胱低位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可通过腹
压自主排尿,白天控尿率为87.5%,夜间控尿率为78.1%。术后6个月平均膀胱容量410.6 mL,残余尿量22.7 mL。
术后新膀胱漏尿3例,轻度肠梗阻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分泌物导致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经处
理后效果满意。9例术前有勃起功能男性患者,术后5例保留勃起功能;1例保留子宫和附件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正
常。平均随访15个月,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
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可原位排尿,控尿良好,上尿路损害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全切尿流
改道的首选。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12.
膀胱因患肿瘤或其它疾病需要切除时,可采用回结肠膀胱术,尿路改道后,患者需每时每刻配带尿袋,给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许多不便。随着科学的发展,泌尿外科的专家在探索一种可以脱离尿袋而能够自控的尿路改道方法。我院近几年,成功的为几例病人行尿路改道术。在全麻下行膀胱全切,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成形术获得成功,改良手术方式:平膀胱全切后取回肠28cm,升结肠16cm,近端15cm,回肠同结肠成片状按逆蠕动方式吻合,恢复肠道通畅,吻合口可容一拇指,关闭后腹膜切口,分别行双输尿管支架引流及膀胱引流、盆腔和腹腔引流,回肠远端行腹壁造口作输出袢。  相似文献   

13.
膀胱全切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流改道是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能使患者经尿道自控排尿,消除腹壁造口,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于1995~1998年对4例膀胱多发性肿瘤患者实行了全膀胱切除+经尿道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45~65岁。移行上皮细胞癌3例,鳞形细胞癌1例。1.2手术办法手术取回肠段60~70cm,折叠成U字形,中间剖开4~5cm做一侧侧吻合,以扩大内腔,形成贮尿的囊袋,两端做内套叠形成乳头瓣,分别起抗返…  相似文献   

14.
全膀胱切除适用于膀胱肿瘤过大 ,复发次数过多或肿瘤位于膀胱颈部 ,且为数较多 ,以免肿瘤继续发展向远处扩散 ,常用尿流改道手术为回肠膀胱术或直肠膀胱术 ,截取一段回肠或直肠 ,作排尿和储尿的通道 ,将其近端封闭 ,将双侧输尿管断端与之吻合 ,其远侧端经右下腹壁造口引出体外 ,作为排尿出口 ,在此出口贴上集尿袋[1] 。 1998年 1月到 2 0 0 0年 10月我院共收治了 10例膀胱全切的膀胱癌病人 ,术后除 1例肿瘤向伤口种植 ,感染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而死亡 ,其余恢复良好 ,排尿通畅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 10例 ,女 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男29例,女3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膀胱全切后,截取35~40 cm末端回肠,排列成W形制作原位新膀胱。双侧输尿管与新膀胱乳头法吻合,尿道与新膀胱低位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可通过腹压自主排尿,白天控尿率为87.5%,夜间控尿率为78.1%。术后6个月平均膀胱容量410.6 mL,残余尿量22.7 mL。术后新膀胱漏尿3例,轻度肠梗阻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分泌物导致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经处理后效果满意。9例术前有勃起功能男性患者,术后5例保留勃起功能;1例保留子宫和附件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正常。平均随访15个月,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可原位排尿,控尿良好,上尿路损害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16.
球形可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贮存尿液和排除尿液功能近似正常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术,方法:取带系膜回肠段30cm,乙醇浸泡肠粘膜,制成球形贮尿袋,输尿管与贮尿袋行抗返流吻合,贮尿袋下端与尿道断端吻合,临床应用26例,结果:获得随访26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1个月,25例健在,排尿可控率100%,术后12月20例平均尿量585.6ml/次,残余尿22ml,Qmax17.3ml/s。膀胱测压18例,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为12cmH2O,17.6cmH2O,53cmH2O。尿常规正常,尿培养(一),肾功能及血生化正常,无肾,输尿管积水,病理示新膀胱粘膜变,上膜腺体减少,绒毛消失,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呈鳞状化生结构,PAS染色阳性,HSP阳性,P53阴性,结论:球形可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病人易接受等优点。是原位膀胱重建的好术式。  相似文献   

17.
王福才  邓鲲  胡斌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64-165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7月至今32例原位低压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移行细胞癌26例、腺癌6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保留前列腺尖部尿道1~1.5cm,距回盲部20cm,取40cm间置回肠,U形排列,纵行切开,缝成球状,与原尿道吻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7.5h,平均失血量700mL,正常排尿30例,尿失禁2例。结论原位低压回肠代膀胱术临床疗效满意,合并症少,新膀胱控尿良好,患者生活质量高,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少输尿管Bricker膀胱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对14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在Bricker膀胱输尿管吻合时,将输尿管下端“Y”缝合并与Beicker膀胱其回肠远端端端吻合后,再向回肠内套入2.0cm~2.5cm。结果:14例患者术后均无发生吻合口尿瘘,8例术后经6个月~2年的随访未发生肾积水及血电解质、肌酐、尿素氮升高。结论:改良的输尿管Bircker膀胱吻合术是预防吻合瘘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回肠新膀胱     
从1988年12月到1989年12月,我们对Hautmann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在7例男性膀胱肿瘤和1例女性结核性萎缩小膀胱患者作了回肠新膀胱手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效果。其方法是行膀胱全切除或近全切除后将一段40cm长的游离回肠段行对肠系膜缘切开,排列成“U”形并缝制成袋,袋口与残余尿道行间断内翻吻合,输尿管行LeDue方法粘膜沟再植,术后尿流动力学研究证实这种回肠新膀胱其容量接近正常膀胱,充盈时压力保持在2.45kPa(25cm水柱)以下。无逆流及尿失禁,经过一段时期训练,病人不但可自主排尿,无残余尿,且有与正常膀胱极为相似的膀胱充盈感觉,是一种无需腹壁造口重建膀胱或扩大膀胱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戚艾华  刘忠  辛昂 《河北医学》2004,10(2):145-146
目的:更好的解决膀胱全切术后的贮尿和控尿问题。方法:1994年至1999年对11例膀胱全切患者施行可控低压回肠袋膀胱重建术。结果:随访14—79个月,平均36.8个月。经B超、尿流率测定、代膀胱造影及测压等检查,贮尿囊平均容量386ml。排尿期造影未见明显输尿管返流,自主排尿良好,无电解质平衡紊乱。结论:该术式具有贮尿囊内压低(18—32cmH2O),容量大,抗返流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