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钼靶摄片和超声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5例行X线钼靶摄片,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8例,交界性6例,恶性5例.15例患者X线钼靶摄片中病灶均为高密度孤立肿块影,呈圆形(8例)或浅分叶状(7例),边界清晰(10例)或部分不清(5例),部分肿块周边见"晕"征(4例).超声检查6例发现囊性变,6例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病灶为圆形(8例)、浅分叶状(8例)或有角状突起(3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腋下转移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浸润等恶性征象.结论 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表现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表现。结果乳腺叶状囊肉瘤肿块体积一般较大,钼钯X线片上病灶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分叶状肿块。结论叶状囊肉瘤多发于40~50岁中年妇女,病史多较长,或肿块在短时期内迅速增长。肿块大、且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是诊断叶状囊肉瘤的重要依据,但需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表现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表现.结果 乳腺叶状囊肉瘤肿块体积一般较大,钼钯X线片上病灶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分叶状肿块.结论 叶状囊肉瘤多发于40~50岁中年妇女,病史多较长,或肿块在短时期内迅速增长.肿块大、且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是诊断叶状囊肉瘤的重要依据,但需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乳腺多发肿块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超声、病理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1月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的患者(双侧乳腺肿块数目至少3个),记录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学类型及影像学特征[腺体组织构成、肿块形态、密度、边缘、肿块最大径、钙化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将BI-RADS 2~3类归为良性,BI-RADS 4~5类归为恶性,首先分析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病理学特征,然后比较良性及恶性多发肿块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最后比较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诊断乳腺多发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结果:105例乳腺多发肿块中,良性99例,占94.29%(纤维腺瘤52例,纤维囊性腺病24例,乳腺腺病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7例,囊肿2例,良性叶状肿瘤1例),恶性6例(三阴性乳腺癌4例,黏液癌2例)。良恶性多发肿块患者发病年龄、绝经状态、肿块形态、边缘及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多发肿块患者的发病年龄[(43.25±6.69)岁]低于恶性多发肿块患者[(50.00±9.19)岁],以非绝经状态为主(88.89%)。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评价为BI-RADS 2类及5类病变与病理学结果相符;乳腺X线摄影诊断为BI-RADS 3类中的恶性病变1.49%(1/67)及诊断为BI-RADS 4类的良性病变96.00%(24/25)均因肿块边缘存在遮蔽现象,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基本相符。超声诊断BI-RADS 3类病理学结果均为良性;诊断为BI-RADS 4类的良性患者占90.00%(9/10),这些患者均因肿块内含有钙化导致诊断升级,而乳腺X线摄影均显示为良性钙化。乳腺超声诊断多发肿块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0.91%,曲线下面积为0.96;乳腺X线摄影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5.76%,曲线下面积为0.80。结论:①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多为良性,恶性多发肿块患者年龄较良性患者大;②超声诊断乳腺多发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两者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并非所有多发肿块患者均需要进行2种影像学检查;③当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肿块边缘遮蔽时,应考虑采用超声做进一步检查;④当超声因肿块内钙化特征判断为恶性肿块时,建议行乳腺X线摄影进一步分析钙化形态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X线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的X线征象.结果 X线表现:(1)肿物较小、边缘光滑2例,平均大小约3.5 cm×2.9 cm; (2)肿物较小、边缘粗糙2例,平均大小约2.6 cm×2.5 cm; (3)肿物较大、边缘呈分叶状7例,平均大小约9.6 cm×7.8 cm; (4)腺体结构不良2例.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多较大且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但有时需与乳腺纤维瘤、乳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6.
乳腺硬化性腺病是女性常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影像学表现因酷似恶性病变而诊断困难,常导致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本文主要对其X线摄影、超声和磁共振影像技术的表现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于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彩色及弹性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16例乳腺叶状肿瘤均为单发,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8例,交界性4例,恶性4例;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平均直径为30、41、38 mm;16个肿块中,12个呈分叶状,4个呈卵圆形;16个肿块均边界清晰,2个恶性叶状肿瘤局部包膜不完整;12个肿块内见裂隙状无回声区和高回声分隔,肿块后方回声均增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中分别有7、3、4例的血流呈II~III级。弹性超声图像显示,15个肿块內见横向分布的红黄色条纹;8个肿块内红黄色条纹大于10条;2个交界性肿瘤及2个恶性中央见红绿相间,周围为蓝色,呈"戒指征"。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中分别有7、3、2例弹性评分为1分,分别有1、1、2例弹性评分为3分。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多为分叶状,边界清晰,内见裂隙状无回声及高回声分隔,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丰富;典型弹性超声图像可见大量横向红黄色条纹。如乳腺叶状肿瘤包膜不完整、弹性评分3分或见蓝色"戒指征",应考虑交界性或恶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成分构成,前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内层,后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外层以及实性区域。腺上皮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现象,局灶腺上皮呈高度非典型增生,局灶肌上皮过度生长并可见轻度非典型性,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结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上皮、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同时恶变者罕见。以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乳腺叶状肿瘤X线征象分析以提高对其X线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征象。结果:所有肿块均为高密度。13例中,边缘光滑4例,边缘有分叶状7例,边缘不清2例。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良恶性与肿块大小,分叶程度无明显关系。乳腺发现高密度肿块呈分叶状,边缘清晰特别是短期内迅速增大应高度怀疑乳腺叶状肿瘤。  相似文献   

10.
乳腺黏液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腺黏液癌的超声、X线等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22个病灶)的超声、X线特征及与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4个单纯型(6个富细胞型,8个少细胞型)和8个混合型病灶.超声:所有病例均存在实性肿块,85.71%(12/14)的单纯型肿块境界清晰,回声等或略低于皮下脂肪,92.86%(13/14)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5.00%(6/8)的混合型和14.29%(2/14)的单纯型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内部回声较脂肪回声低.超声和X线片术前怀疑恶性的比例均为63.64%(14/22).恶性X线表现包括肿块(10个)、局限性不对称致密影(2个)、结构扭曲并恶性钙化和单纯不定性钙化(各1个).肿块主要为高密度,单纯型边界清楚或呈浅分叶状,混合型边界不规则和毛刺改变.81.82%(18/22)的病灶被超声或X线之一疑诊恶性,45.45%(10/22)的病灶术前超声和X线均疑为恶性.结论 乳腺黏液癌尤其单纯型影像学特征不典型,超声和X线诊断均可能诊断为良性病变;肿块边缘特征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依据,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有浸润性特征;超声和X线联合诊断有利于避免误诊,两者之一怀疑恶性时,即应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图像。结果 13例患者共15个病灶,9例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均为单侧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9例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卵圆形(7/15)或分叶状(5/15)、边界清晰(10/15)低回声为主的肿块,部分肿块(7/15)伴后方回声增高,均未见肿块周围蟹足样改变、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及肿块内钙化。多数肿块(11/15)内见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钼靶X线摄影多表现为:卵圆形(5/8)或分叶状(3/8)的边界清晰(7/8)和高密度(7/8)肿块。2例乳腺腺体较致密,未见明确肿块,均未见毛刺、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凹陷。结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表现均无特异性。在结合超声声像图肿块血流信号特征考虑恶性可能,而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良性或不典型乳腺癌者应考虑到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可能,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活检以明确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超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乳腺分叶状肿瘤 (phyllode tumor of the breast ,PTB)的超声表现,以期从超声角度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PTB 的超声表现.结果 16例PTB中5例为良性、4例为交界性、7例为恶性.所有病例按超声声像图不同表现分为三个类型:5例表现为分叶不明显或浅分叶状的实质性肿块;6例表现为有明显分叶的实质性肿块;5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块.肿瘤最大径≤5.0 cm的6例中,交界性及恶性共5例;肿瘤最大径>5.0 cm的10例中,良性者4例.有4例恶性PTB表现为局部边界不清.恶性PTB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多为Ⅱ级和Ⅲ级.结论 PTB具有一些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对PT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肿块局部边界不清、血流丰富则提示恶性程度可能较高.良性PTB也可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块.PTB的体积、分叶程度与良恶性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11月29个硬化性腺病的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病理表现。结果:超声检查肿块27个,主要表现为≤2cm,形态不规则、无血流、无后方声影,其中10个病灶边缘模糊或成角或伴后方声影.误诊为恶性,病理见纤维增生及间质硬化;超声表现正常1个。乳腺X线摄影肿块10个,主要表现为〈2cm、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或部分被遮蔽、等密度,病理组织成分多样,纤维组织透明变性为主,边界清楚;微钙化1个,为小圆形簇状分布;X线表现正常5个。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5.86%(22/29),无漏诊病例。结论: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可以提高硬化性腺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分叶状肿瘤(PTB)的超声表现以及与病理基础的关系,以提高超声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PTB超声表现,其中17例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将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8例PTB中30例为良性,15例为交界性,13例为恶性。大于30 mm的肿块中,良性的比例比小于30 mm的肿块少。按超声图像分型,呈明显分叶状的实性肿块26例,呈浅分叶状或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的实性肿块20例,呈囊实混合性的12例。良性与恶性,良性与交界性PTB的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对PT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IPC)的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C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IPC肿块呈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4例;肿块边缘光滑6例,浅分叶状3例;肿块密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7例,密度等同于周围正常组织2例;病灶不伴钙化6例,伴有钙化3例,钙化呈粗细不等的颗粒状,数量少于10粒。结论:IPC肿块多呈类圆形、高密度、边缘多光滑,无成簇钙化,无明确毛刺征象,但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囊肿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献分析总结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钼钯X线、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影像征象。方法 随机搜集资料完整的乳腺肉瘤10例,每例患均行钼钯X线与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患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乳腺纤维肉瘤1例,钼钯片上病灶显示为巨大分叶状肿块。超声探及肿物呈囊实性;淋巴肉瘤2例,钼钯片上病灶表现形式为球形病灶与乳腺的弥漫性浸润;白血病乳腺浸润2例,钼钯片上表现为双乳的弥漫性浸润与多发球形灶;叶状囊肉瘤5例,钼钯片上病灶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巨大肿块。超声检查,病灶以不均匀中低回声为主。结论 乳腺肉瘤种类繁多,但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肉瘤具有其不同的临床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表现。结果男性乳腺发育症的图像为整个腺体增厚,无包膜。乳腺癌表现局限性病灶,有向周围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的特征:轮廓不规则,边界不消楚,内部回声不均匀。纤维腺瘤的包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炎性包块边界清楚,轮廓可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随病变进展有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急性乳腺炎的血供3级,乳腺癌2~3级,纤维腺瘤、慢性炎症血供0~1级。男性乳腺发育症的血供与女性乳腺类似。结论声像图改变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主要依据,肿块的边缘、轮廓、包膜是鉴别要点,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慧颖  张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6):M0002-M0002,M0004
病例女,42岁,12天前无意发现左乳腺肿物,拇指甲大小,质软,轻微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未予治疗.影像学检查,超声:双侧乳腺增生,左乳腺包块伴液化.钼靶X线未见确切肿块影.  相似文献   

19.
WHO(2003)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将乳腺肌上皮病变定义为完全或主要由肌上皮细胞构成的病变,包括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肌上皮增生症、腺肌上皮瘤和恶性肌上皮瘤。其中以腺肌上皮瘤相对多见,纯粹由肌上皮细胞组成的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itheliom,MME)很罕见。本文报道1例乳腺恶性肌上皮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慢性炎性包块的声像图特点,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21例乳腺慢性炎包块的超声表现。结果 慢性炎症包块内多为强弱不均的混合回声,钙化灶光点粗大,周过有炎症浸润带和纤维包裹带。彩色多普勒表现无血流或少血流型。结论 声像图特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