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感染机会少,患者痛苦小,但手术产生的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其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栓栓塞、穿刺部位血肿等。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2月开展了39例经血管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现就如何预防并发症和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4例颅内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术。经眉弓或翼点锁孔开颅,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颈及其周围结构的局部解剖,动脉瘤夹夹闭,再次置入神经内镜了解夹闭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全部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充分暴露动脉瘤及周围结构的局部解剖结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Hunt-Hess 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情危重、治疗困难、致死率和致残率高,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具有微侵袭、疗效较好等特点.回顾性分析我院85例Hunt-Hess Ⅳ~Ⅴ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栓塞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34%由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造成脑血管痉挛(CVS)、导致患者死亡和多种并发症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脑动脉瘤破裂病人的治疗中.加快血性脑脊液的吸收是良好预后的关键。电解可脱式弹簧网(GDC)栓塞术在不开颅情况下,闭塞动脉瘤,防止再山血,较之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无法清除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笔者采用动脉瘤栓塞后的微导管、枕大池置管注射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及持续引流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方法33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椎基底动脉分支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之远端动脉瘤,分别为8例、6例、9例、10例。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29例,直接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影像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在神经导航指引下行开颅动脉瘤灼闭手术1例,1例因血管内栓塞治疗失败未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相关死亡,2例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术后1 d 患者再出血死亡,1例栓塞未成功又未行手术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余30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多数手术治疗难度大,应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     
神经导航辅助早期微侵袭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及风险分析;59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疗效分析;应用Onyx液态栓塞剂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探讨;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硬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脑上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小脑上动脉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中,2例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其中1例经颞下入路,1例经翼点入路。结果除1例经颞下入路开颅夹闭的患者术后遗留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外,其余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18个月,未见动脉瘤复发,无再出血病例。结论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以后循环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血管内治疗或开颅手术,血管内治疗具有微创、疗效好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可脱球囊辅助瘤颈成型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该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其中前循环动脉瘤9例,后循环动脉瘤3例。宽颈型10例,非宽颈型2例。结果本组完全栓塞10例,90%以上栓塞1例,90%以下栓塞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血栓形成1例,脑血管痉挛4例。1年后复查,90%以下栓塞的1例宽颈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复发。平均随访18个月,除1例Ⅳ级患者轻度智力减退,语言欠流畅外,其余患者均无神经损害症状。结论球囊辅助瘤颈成型技术能明显提高动脉瘤栓塞的致密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创伤性胼胝体血肿与创伤性胼周动脉动脉瘤关系及其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 对15例创伤性胼周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纵裂入路开颅行创伤性胼周动脉瘤夹闭术,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9例治愈,无神经功能缺失,5例有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死亡.结论 创伤性胼胝体血肿提示创伤性胼周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及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创伤性胼周动脉瘤,其效果均较好,但血管内栓塞仍是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治疗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体会,探讨不同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10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10例病人均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出血9例,未破裂1例,所有动脉瘤均成功采用血管腔内方法进行治疗:椎动脉内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椎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覆膜支架植入1例。术后因迟发性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死亡1例,发生脑梗塞1例。结论充分分析每个动脉瘤的影像特点,采用个体化的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中成功栓塞53例,其中32例100%栓塞,19例95%栓塞,2例90%栓塞;3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2例死于脑疝及严重血管痉挛继发脑梗塞。随访6~24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动脉瘤(hepatic artery aneurysms,HAAs)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对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4例肝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4例中有3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为肝内型肝动脉瘤,另l例为肝外型肝动脉瘤,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确诊,并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均获得成功,疗效确切,无死亡病例.结论 肝动脉瘤并发破裂出血,病情危急,治疗上首选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该方法微创、安全且疗效确切,可重复栓塞.  相似文献   

13.
Wu C  Xu BN  Li BM  Jiang JL  Wang J  Cao XY  Yu XG  Zhou DB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96-149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139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其中8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59例行介入治疗.开颅手术采用动脉瘤夹闭、孤立及包裹等方法 ;介入治疗采用动脉瘤单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等方法 .开颅手术中常规使用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进行监测.术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和荧光血管造影监测血流情况.结果 80例开颅手术中动脉瘤夹闭73例,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6例,动脉瘤包裹1例.59例介入治疗中单纯栓塞33例,支架辅助栓塞26例.80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中,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4分者71例(88.8%),3分者6例(7.5%),2分者1例(1.2%),1分者2例(2.5%).59例介入治疗患者GOS评分5~4分者54例(91.5%),3分者5例(8.5%).结论 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持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9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患者经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特点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监测栓塞后病情变化,评估栓塞效果,评价栓塞前后肾功能变化,记录并发症。结果 29例患者中23例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6例应用弹簧圈+PVA颗粒进行栓塞,首次肾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29/29),临床成功率为96.55%(28/29)。患者栓塞前后肌酐分别为(93.26±28.79)mmol/L和(91.51±27.6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2)。无肾脓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技术成功率高、临床有效,并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脾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探讨腹腔镜治疗及脾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例脾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4例;介入栓塞治疗组5例,腹腔镜治疗组和介入栓塞治疗组均手术成功,随访期间无死亡发生。但脾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对于脾动脉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及脾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两种方式都安全可行,但脾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式及其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72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SA或CTA明确诊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开颅手术夹闭或者观察三种治疗策略,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手术夹闭40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4例(93.3%),开颅手术夹闭组31例(77.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院前行GOS评分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随诊处理17例,无变化15例,再出血2例.结论 根据未破裂动脉瘤的特点、患者自身状况及要求、就诊中心诊疗技术等决定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中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囊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方法 用可控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动脉瘤120例(125个),其中22例(23个动脉瘤)发生并发症25例次(包括动脉瘤破裂、载瘤动脉血栓形成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闭塞以及弹簧罪状脱出动脉瘤),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出现并发症的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次,过度栓塞7例次,弹簧圈脱出7例次,血栓形成2例次,因并发症而死亡4例(3.33%),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1.67%);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3.33%)。栓塞技术、术中判断和处理的正确与否、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特点以及栓塞材料与并发症的发生和结局相关。结论 栓塞技术的提高,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解剖的深入理解,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栓塞材料的改进,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12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ang Q  Li T  Wang Q  Duan C  Su Z  Han Z  Yin F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49-85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12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未能栓塞者多数行手术治疗。结果:成功栓塞109例,其中100%闭塞97例,95%-98%闭塞12例。17例栓塞未成功者,行外科手术治疗15例,2例因脑血管痉挛而未进行处理。123例患者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2例栓塞失败后未进行治疗的患者,分别随访5个月及1年,动脉瘤自愈。本组32例治疗后获随访3周-30个月,行脑血管造影,30例动脉瘤未见显影;2例复发,经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多数前交通动脉瘤可经血管内栓塞治愈,不能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外科手术治疗,极少数病例可自愈,但远期效果仍需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在颅内动脉瘤螺旋圈栓塞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螺旋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术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目前有增多的趋势。但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1],因此术中维持循环稳定至关重要。在此观察了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用于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  相似文献   

20.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16例损伤性出血患者,其中肾脏出血5例,肝脏出血3例,剖宫产后出血4例,切口妊娠流产1例,宫颈癌放疗后出血1例,骨外伤术后出血2例。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插管进行靶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采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钢圈栓塞瘤腔及供血动脉。结果全部患者动脉造影均见假性动脉瘤,其中2例伴有动静脉瘘。栓塞成功率100%,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假性动脉瘤消失,止血成功率93.75%。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防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假性动脉瘤性出血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