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目的:建立柴芩清肾颗粒的定性、定量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柴芩清肾颗粒中的黄芩、金银花、柴胡、连翘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Zorbax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50∶50∶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7nm;进样量:10μL。结果: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专属性强,斑点清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202μg~4.04μg,r=0.999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2%,RSD=1.5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柴芩清肾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快速同时测定银黄胶囊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HPLC等度洗脱法。色谱柱: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5∶55∶0.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8nm;柱温:30℃。结果本法可同时测定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黄芩苷在24.20μg/mL~24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72%;绿原酸在2.200μg/mL~44.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苦参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苦参配方颗粒中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苦参配方颗粒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色谱条件为Lichrospher-5NH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在TLC色谱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苦参碱在0.15~1.58 μg、氧化苦参碱在0.17~1.68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8.3%、101.5%,RSD值分别为1.35%、1.73%。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苦参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姚辉  贺星 《医学教育探索》2009,24(5):296-297
目的 建立丹毒宁胶囊中绿原酸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12∶88∶1); 检测波长324 nm;柱温30 ℃;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绿原酸在0.126 7~0.760 3 μg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4%,RSD为0.60%。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丹毒宁胶囊中绿原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楤木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测定楤木叶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2∶88),检测波长326nm。结果:绿原酸在0.654~6.53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0.7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楤木叶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伟  于爽  孙晶  张云丽  于俊生 《中外医疗》2011,30(3):125-125
目的 研究和肾络颗粒中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6∶84),流速: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nm。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26~4.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189X+35,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1.17%(n=5)。结论 本法可为和络肾颗粒工艺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改善肾性贫血作用及血EPO、TNF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建立大鼠贫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西药治疗组(促红素EPO)、中西药联合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EPO联用)。测血RBC、Hb、HCT、肾功、EPO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指标。结果:与中药组及中西药联合应用组相比,补肾生血颗粒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与EPO无明显差异(P>0.05),稍逊于中西药联合应用组(P<0.05),并能明显降低血BU、CR的含量(P<0.01),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还可降低血TNF,提高血EPO的水平。结论:补肾生血颗粒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并能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血EPO含量,还有降低血TNF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斑明目颗粒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视网膜变性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生后43 d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斑明目颗粒组。黄斑明目颗粒组以黄斑明目颗粒溶解后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7 d。于生后50 d,黄斑明目颗粒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MNU 40 mg·kg-1,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MNU处理后12,24,48,72 h各组大鼠视网膜电图中a波及b波的变化,并于MNU处理后72 h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观察。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电图(ERG)a波及b波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模型对照组在MNU处理后ERG a波及b波的振幅均呈持续性、进行性下降,黄斑明目颗粒可明显抑制ERG a波及b波振幅的降低。通过视网膜透视电子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显示,黄斑明目颗粒组的病理组织学损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黄斑明目颗粒对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有保护作用,是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羚翘解毒片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8∶85∶1∶0.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4nm。结果:绿原酸在17.22~172.20μg/ml(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3%,RSD=0.71%(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乐舒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胃乐舒颗粒现行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建立胃乐舒颗粒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可为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g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流动相:乙腈-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至6.0)(38∶62);色谱柱:汉邦ODS-C18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26 nm;进样量:10μl。结果延胡索乙素在6.13~9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胃乐舒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中2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LATSILTM ODS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0~5 min,35%~50%A;5~10 min,50%~75%A;10~17 min,75%~90%A;17~25 min,90%A;25~30 min,90%~35%A;30~40 min,35%A,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30℃。结果绿原酸、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4~1.260μg (R=0.9995)和0.242~3.630μg(R=0.9996),此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法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银黄含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银黄含片中的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C18柱 (4 .6mm×2 0 0mm ,5 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磷酸 (10∶90∶0 .1) ,检测波长 :32 7nm ,流速 :1mL/min。结果 :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 0 .88% ,RSD =0 .5 6 % (n =5 )。结论 :该方法灵敏、专属性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徐芳辉  王强 《中外医疗》2009,28(23):72-73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甘草配方颗粒中甘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柱:Diamon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20:80,V/V);流速:1.0mL/min;捡测波长:320mm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甘草苷在148~296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1.21,n=5)。不同厂家甘草配方颗粒中甘草苷的含量为0.47~3.93mg/g。结论不同厂家产品中甘草苷的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对茵栀黄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岛津VP-ODS C18(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5:84: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0-2.688μg性关系良好(r=0.9997),加样回收率为93.65%(RSD=3.5%)。结论本方法简单、迅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对茵栀黄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实润肠颗粒中绿原酸和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体积分数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327 nm(绿原酸)、283 nm(柚皮苷)。【结果】绿原酸、柚皮苷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53、30.12 min,两者浓度分别在9.7~77.6μg/mL、100.6~804.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1%、98.47%,sR分别为2.80%,2.42%。【结论】本研究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银实润肠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视网膜细胞形态和细胞膜Na^ -K^ -ATP酶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损伤程度的疗效。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损伤组、治疗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结扎大鼠视网膜血管和视神经不同时间(30、60、90min),再恢复血液灌注6h制成,其中治疗组于再灌注时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刺激大鼠小脑顶核1h。用图像分析仪定量视网膜形态学改变,ATP酶试剂盒检测细胞Na^ -K^ -ATP酶活性,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图像分析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视网膜水肿,表现为厚度增加,以内视网膜为著,同时可使视网膜细胞Na^ -K^ -ATP酶活性显著降低,缺血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可明显减轻这一改变,但损伤90min时治疗组和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缺血再灌注可使节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内质网扩张,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损伤加重可有节细胞膜破裂,细胞质流失,内界膜破裂,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明显减轻这一病理变化。结论 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视网膜水肿,可显著减轻细胞损伤和恢复细胞Na^ -K^ -ATP酶功能。损伤30、60min情况下其效果显著,而损伤90min则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和芦丁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和芦丁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柱,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0 min→40 min,乙腈10%→22%),检测波长为35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色谱峰分离情况良好,绿原酸和芦丁线性范围分别为1.3875~22.2000μg(r=0.9999),0.10~1.60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0%(RSD=0.67%),98.55%(RSD=2.15%)。结论:所选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杜仲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SD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 ,形成13 0mmHg ( 17 3kpa)高眼压 ,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 60min ,解除高眼压 ,建立RIR模型。治疗组 ,在缺血前3 0min和再灌注开始时 ,予川芎嗪 8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缺血 60min ,再灌注 3 0min、2 4h、 72h测定视网膜丙二醛含量 ,再灌注 168h作光镜观察。结果 :川芎嗪治疗组视网膜中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 (P <0 0 1)。组织病理学显示川芎嗪治疗组损害减轻。结论 :川芎嗪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胃灵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波长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胃灵颗粒组分甘草中甘草苷和白芍中的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Thermo Hypersil GOLD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冰乙酸溶液(19:81),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芍药苷为230nm、甘草苷为276nm,柱温25℃。结果:甘草苷在0.3939-3.939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2.1%(n=6);芍药苷在0.4061-4.061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2.2%(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标准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胃灵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地蓝消炎片中咖啡酸、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5∶5∶90),检测波长:328 nm,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结果:咖啡酸、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62~25.944μg/ml(r=1.000 0,n=7)、0.607 2~7.2864μg/ml(r=1.000 0,n=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9%(RSD为0.48%)、98.36%(RSD为0.8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蒲地蓝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