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月至2.5年,平均(18.3±5.8)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26.2±4.6)ml、膀胱冲洗时间(25.3±7.5)分钟和尿管留置时间(21.6±5.9)分钟明显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1/58)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尿道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尿道激光气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以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72.21±8.42)min]、术中出血量[(43.73±4.79)mL]、术后引流量[(11.93±1.43)mL]、术后卧床上时间[(1.87±0.23)d]、血糖水平[(4.28±0.44)mmol/L]、HAMA评分(15.41±1.76)、HAMD评分(13.41±1.46)、NRS评分(2.29±0.36)、以及复发率[8.33%(5/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13.31±1.56)U/mL]、生活质量评分85.12士8.91、KPS评分86.84±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气化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应激、改善远期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并比较经尿道不同膀胱切除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1例NMIBC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组45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46例.记录并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等资料差异.所有患者随访两年,记录肿瘤复发情况和其累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切术组患者相比,HOLRBT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两年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RBT相比,HOLRBT在治疗NMIBC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7间在孟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给予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6.70±11.22)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62±0.56)d。1例(2.38%)患者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未出现电切综合征、膀胱穿孔等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得24个月的随访,其间出现5例(11.90%)复发。结论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部分膀胱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给予部分膀胱切除术,观察组54例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1a复发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表浅层膀胱癌患者271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HoLRBT组和TURBT组。分别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术中术后情况、手术并发症和2年累积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和TURBT组患者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8%和16.67%,HoLRBT组复发率明显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RBT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膀胱肿瘤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组(Tm-Yag laser组)患者60例,TURBT患者60例(TURBT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液颜色变清亮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出现膀胱刺激症状、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率,6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6个月的短期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2.25±1.95)mL vs.(8.21±6.81)mL,P=0.001)、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液颜色变清亮时间[(7.58±9.83)h vs.(34.67±18.20)h,P=0.001]、术后留置尿管时间[(3.31±1.33)d vs.(4.64±1.15)d,P=0.044]、术后住院时间[(4.31±1.32)d vs.(5.67±1.54)d,P=0.034]、1年复发率方面Tm-Yag laser组(1.67%vs.13.33%,P=0.032)显著优于TURB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孔神经反射以及膀胱穿孔都发生在TURBT组。结论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术可以避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远期复发率,安全,可以使患者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 2012年3月期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URBt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尿道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前列腺部肿瘤种植,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术后的最大尿流率显著升高,残余尿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够降低术后膀胱癌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与传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将2016-12—2018-06间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35例。A组采用传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B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微创性佳,术后康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尿道绿激光汽化与经尿道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别运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和经尿道电切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穿孔例数、保留尿管时间及肿瘤复发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激光汽化组术中出血量、肿瘤复发率低于电切组(P〈0.01);且绿激光汽化术后无需膀胱冲洗及无膀胱穿孔之忧。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尤其适用于老年、心肺等功能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荧光膀胱镜下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5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所使用的膀胱镜的不同分为两组:白光膀胱镜组(n=30),采用白光膀胱镜下TURBT治疗;荧光膀胱镜组(n=27),采用荧光膀胱镜下TURBT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6、12及18个月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数目、病理分期及病理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膀胱镜组术后3、6、12及18个月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白光膀胱镜组(P<0.05). 结论 荧光膀胱镜下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μ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疗效及其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优劣。方法:采用TURBt治疗NMIBT患者33例(TURBt组),采用2μm激光治疗NMIBT患者52例(2μm激光组)。其中56例为初发膀胱肿瘤患者;24例为多发肿瘤患者;22例患者至少一处肿瘤直径超过2.5 cm。两组术后常规膀胱灌洗化疗,并每3个月作膀胱镜检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8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59±11.63)(5~75)min,其中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24.33±10.10)min,TURBt组(30.15±13.08)min(P=0.034)。TURBt组1例术中膀胱穿孔,2例术后出血;2μm激光组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留院时间2μm组为(3.19±0.93)天,TURBt组为(3.83±1.82)天(P=0.067)。术后3个月TURBt组中1例出现肾积水,2μm激光组中1例出现肾输尿管反流,1例尿道外口狭窄。随访(15.45±8.08)(3~39)个月,21例肿瘤复发,其中19例肿瘤复发于术后12月内。2μm激光组术后3、6、9、12个月分别有0、4、5、1例复发,1年肿瘤复发率为19.23%;TURBt组术后3、6、9、12个月分别有1、2、4、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27.27%。2μm激光组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TURBt组无显著差别。结论:2μm激光与传统TURBt相比,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手术耐受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留院时间,但对NMIBT的疗效并无明显优势,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NMIBC的临床资料,体内有金属异物或需应用生理盐水作为膀胱灌洗液者选择2μm激光(n=65),其余选择TURBT(n=122)。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肉眼血尿及住院时间。根据肿瘤数目、大小、是否原发、病理分期及分级分为亚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2组整体及各亚组的无复发生存率,并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短于TURBT组[(36.5±10.0)min vs.(40.9±9.5)min,t=-3.015,P=0.003]。TURBT组术中26例(21.3%)出现闭孔神经反射,高于2μm激光组(0%)(P=0.000)。2μm激光组术后肉眼血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TURBT组[(2.3±1.1)d vs.(3.0±1.4)d,t=-3.759,P=0.000;(4.0±1.5)d vs.(4.5±1.4)d,t=-2.275,P=0.024]。2组均随访12~32个月,中位数均为18个月,2μm激光组膀胱肿瘤复发率21.5%(14/65),TURBT组为29.5%(36/122),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1.413,P=0.235)。但在肿瘤直径≥3.0 cm的患者中,2μm激光组术后复发率为15.8%(3/19),低于TURBT组(42.5%,17/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μm激光手术可以改善其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χ2=4.482,P=0.0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直径≥3.0 cm肿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URBT vs.2μm激光相对危险度=3.810,P=0.039)。结论经尿道2μm连续波激光治疗NMIBC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与TURBT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闭孔神经反射,促进术后患者恢复。对于直径≥3.0 cm肿瘤,2μm激光手术治疗NMIBC的复发率低于TURB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在应对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 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4例侧壁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应用常规的TURBT方法切除膀胱肿瘤(56例),B组采用电凝+含切的方法切除肿瘤(58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破裂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复发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8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34例),其中13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4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B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2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1例),其中2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A、B组间在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中转全麻例数、中转开放手术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可以有效减少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破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3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收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膀胱穿孔等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22.5±7.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2.5)mL.平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1)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3.5±1.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2)d.术后随访12 ~ 1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6.70%.结论 应用直出1470nm半导体激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MIBC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尿道2μm激光与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37例(实验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手术,另35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电切手术,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短期肿瘤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1.5±6.8)mL,较对照组(20.4±8)mL明显减少(P〈0.05)。同时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仅在对照组中发生。结论 2μm激光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膀胱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1及T2a期膀胱癌的价值。方法 纳入48例接受TURBT治疗的T1或T2a期膀胱癌患者,根据TURBT前接受BACE与否分为BACE组(n=24)和对照组(n=24)。比较2组TURBT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无进展生存率及生存率,分析BACE联合TURBT的疗效。结果 BACE后,BACE组24例肉眼血尿均消失;8例出现恶心、呕吐、局部皮肤瘙痒及下腹部疼痛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于1周内消失。BACE组TURBT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肿瘤复发率均低于、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ACE联合TURBT可有效治疗T1及T2a期膀胱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