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利用影像学方法研究股骨远端和股骨后髁的曲率半径,比较内外侧髁之间和男女性别间的形态学差异,为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69个正常膝关节行伸膝关节180°核磁成像,在矢状位图像测量股骨内外侧髁的前后径(AP)、股骨远端曲率半径(rd)及股骨后髁曲率半径(rh),取内侧髁曲率半径指数(MCI)、外侧髁曲率半径指数(LCI)、股骨远端曲率半径指数(DCI)、股骨后髁曲率半径指数(HCI)作为衡量股骨远端和股骨后髁曲度的标准。结果:男性股骨内侧髁rd为(32.58±4.84)mm,rh为(19.04±3.33)mm;外侧髁rd为(32.82±3.95)mm,rh为(19.38±2.80)。女性股骨内侧髁rd为(29.40±4.15)mm,rh为(15.99±2.38)mm;外侧髁rd为(29.30±3.16)mm,rh为(16.41±2.01)mm。男性MCI和LCI均大于女性(P<0.05),女性DCI大于HCI(P<0.05)。男女性内外侧髁AP、rd和rh存在显著的双变量线性回归关系(P<0.001)。结论:男女性股骨内外侧髁曲度有较大差异,女性股骨曲度大,尤其是股骨内后髁。膝关节假体股骨部件的内外侧后髁应采用不对称曲度设计,加大内侧髁远端曲度,使之与曲度较大的内后髁形成连续半径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髌股关节的动态MRI影像的的一些参数测量,确定其对髌股关节的定量评价的意义,明确有无临床怀疑的髌股排列异常。方法:对两组50例膝关节进行动态MRI检查,分别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屈膝6,12,18.24,30,36,42测量髌骨最大径MPW,外侧髌股角LPA,股骨滑车沟角FTA,髌骨倾斜角PTA,股骨滑车沟深度FTD。结果:本实验结果认为在案18度或明或24度进行MRI检查,测量PTA(髌骨倾斜角)、FTD(股骨滑车沟深度)、FTA(股骨滑车沟角)可以用来定量评价髌股关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针对严重髌股关节炎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10年11月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26例(149例膝关节)。术前查X线(负重侧位、45。Rosenberg相、Merchant轴位相),对髌股关节炎分级并测量髌骨厚度和髌股间隙,从而预测出髌骨假体厚度,使重建后的髌股间隙不大于原间隙。均采用统一膝关节假体(smith&nephew),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中行髌骨截骨后假体置换,并在置换前后测量髌骨的运动轨迹。术后随访。膝关节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Feller评分),结果应用SPSSl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安装完成后,行髌骨截骨安装假体,140例均髌骨轨迹良好,可以达到“nothumbtest”,9例采用了外侧支持带松解等操作,后髌骨轨迹良好。术后126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10.5°(90°~125°),出现19髌前疼痛口服非甾体类药物逐渐缓解,无1例出现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骨坏死、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及皮肤坏死等。结论:对于严重的髌股关节炎行髌骨置换后可以更好的重建髌股关节,改善关节屈伸功能,减少髌骨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CT技术测量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探讨假体旋转性和髌股关节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股骨上髁轴和胫骨结节为参考点,对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性进行测量,并比较了20例功能良好膝关节和30例产生髌股关节并发症的膝关节的假体旋转性。结果髌股关节并发症组的假体(股骨 胫骨)存在过度内旋,其内旋度数和值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轻度假体内旋(和值1°~4°)导致髌骨倾斜和轨迹外移;中度假体内旋(和值3°~8°)导致髌骨半脱位;重度假体内旋(和值7°~17°)导致早期的髌骨脱位和晚期的髌骨置换失败。功能良好组的假体旋转度和值为10°~0°外旋。结论在轴向力线正常时,假体的内旋放置可能是导致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利用 CT扫描图像,行假体旋转度测量可用于术中以指导手术,术后也可以作为是否需要翻修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髌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为48个膝(39例患者)作了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髌骨表面用高分子聚乙烯假体置换,于相对应股骨髁侧放置钴铬钼合金的轨道,供人工髌骨在其上滑行。结果:改善了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并克服了骨质磨损问题。术后膝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优良率达937%,随诊效果满意。结论: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髌骨关节炎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与术后疼痛相关性,减少假体力线不良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查阅近年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力线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不良可造成髌骨轨迹异常、屈曲间隙不稳和胫股假体剪切扭力增加,导致髌股关节综合症,假体磨损、松动、膝前疼痛等。结论: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环节,是引发术后疼痛最主要的关节内因素。  相似文献   

7.
孙建军  陈卫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7):406-406,40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6年12月~ 2 0 0 3年 8月 1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髌骨截骨前和轻度内置 (2~ 4mm)髌骨假体后 ,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均良好。术后 2周膝关节活动度为 90°~ 110° ,平均 10 4 .5° ;术后 12个月为 95°~ 115° ,平均 110 .6°。未出现髌骨脱位或半脱位 ,髌骨坏死或骨折 ,髌韧带撕脱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特别是髌骨置换的技术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髌骨假体与股骨髁假体应达到良好亲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效果,为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3例(26膝)。手术前后均采用Fulkerson评分表和膝关节日常活动评分表比较髌股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此外,通过髌骨轴位X线片的检查,对反映髌股关节对合情况的相关参数指标进行测量并比较,其中包括:适合角(CA)、外侧髌股角(LPA)、髌股指数(PFI)、髌骨外移率(LS)。结果术后23例(26膝)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6个月。Fulkerson评分手术前后分别为58.36±12.90和83.25±8.36;膝关节日常活动评分手术前后分别为52.16±6.80和80.15±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股关节功能有显著改善。手术前后通过对18例(20膝)患者髌骨轴位X线片相关参数指标测量比较:外侧髌股角(LPA),适合角(CA),髌股指数(PFI),股骨滑车沟角(FEA),髌骨外移率(LS)四项指标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纠正髌股关节的异常对合关系,减小髌股关节间的压力,对保护软骨、缓解膝前区疼痛起到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改善了髌股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F  Lü HS  Min Z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09-811
目的 探讨髌骨置换后髌骨轨迹、髌骨厚度等对股四头肌力的影响,为指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关节置换方法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退变性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134个膝关节,由同一组医生进行同种关节假体关节置换,根据患者术后髌股关节情况分为3组,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股四头肌肌力,采用伸展滞缺角度评价伸肌肌力.结果 髌骨轨迹不良以及髌骨假体安装位置不当造成股四头肌肌力和耐力明显下降,髌骨轨迹不良组(61±24)、髌骨假体位置不良组(56±33)与髌股关节正常组(86±2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髌前疼痛等临床症状主要与髌骨轨迹不良相关,而单纯的股四头肌无力主要与置换后的髌骨厚度有关;研究髌股关节生物力学与髌骨置换技术,有利于提高全膝置换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晓峰 《吉林医学》2013,(36):7693-7693
目的:研究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检查方法。方法:对76例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病例进行膝关节MRI平扫。采用横断位FE3D T1WI(三维快速梯度回波T1WI),TSHIRT(脂肪抑制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2WI);矢状位FE3D T1WI,STIR(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反转恢复序列T2*WI);冠状位STIR。结果:76例MRI均显示髌骨及股骨外髁软骨、骨质不同程度的损伤,关节囊不同成分的积液,60例显示不同程度的髌支持带损伤,54例可见髌骨外侧半脱位。结论:采用合理的MR序列技术,对诊断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膝关节各结构损伤程度的评价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尺骨近端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国人尺骨近端解剖参数特点,为临床修复和重建尺骨近端及假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作研究,分别测量男女冠突的高度;冠突高1/2处的冠状面宽度、矢状面厚度;鹰嘴高度;尺骨鹰嘴尖到冠突尖中线位置处矢状面厚度、冠状面宽度;尺骨鹰嘴矢状面跨径;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开角等,并根据性别对上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男性尺骨鹰嘴平均高度、宽度、厚度、矢状面跨径分别为9.7±1.2mm、18.5±2.6mm、14.2±1.3mm、14.3±1.6mm,冠突高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8.4±0.6mm、22.5±0.8mm、8.2±0.4mm,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20.1±1.7mm;女性尺骨鹰嘴平均高度、宽度、厚度、矢状面跨径分别为8.5±0.9mm、16.7±2.4mm、12.6±1.4mm、12.5±1.8mm,冠突高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6.4±0.4mm、19.8±0.6mm、6.3±0.9mm,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18.6±1.1mm。经统计学分析男性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女性(P<0.05),与男性平均身高及尺骨长度比女性大有关。而开角的大小约30°,无性别差异(P>0.05),与身高及尺骨的长度无关。结论:根据正常成人尺骨近端参数特点,可为临床修复和重建尺骨鹰嘴及尺骨冠突,以及尺骨近端的假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使用Philips iCT 256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正常国人股骨远端解剖学参数,为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假体设计提供解剖参数参考及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国人股骨远端后髁角男性小于女性,而前髁角男性大于女性,具有性别差异性(P<0.05);国人滑车沟角无性别差异性;国人男性股骨远端横径、股骨远端外侧髁高度及股骨面率均大于女性,具有性别差异性(P<0.05),提示国人股骨远端前髁角、后髁角及股骨面率解剖学参数具有性别差异性,在TKA中假体的设计与选择应予以体现,使假体与膝关节形态匹配度更高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70膝膝关节病残患者进行高屈曲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通过X线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ROM)明显增加,由术前(64.71±24.27)°增加至术后(126.79±8.60)°(110°~135°)。术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2.07±9.03)°。术前KSS膝评分为(36.36±10.36)分,膝功能评分为(32.50±10.14)分,术后分别为(90.91±4.46)、(78.61±11.61)分。2例骨性关节炎及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X线提示胫骨假体周围透亮线,宽度<2 mm,表现为非进展性。其余病例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髌骨脱位。结论: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可靠,能获得膝关节高屈曲度,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The goal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s to restore knee kinematics.Knee prosthesis desig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uccessful restoration.Here,kinematics models of normal and pro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人尺骨冠突参数的特点,为临床修复和重建冠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作研究,分别测量男女尺骨冠突的高度,滑车切迹开口纵径,开角的大小以及冠突高1/2处在冠状面上的宽度,矢状面上的厚度等,并根据性别对上述参数进行比较,同时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在冠突内侧止点的位置与冠突高1/2处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男性尺骨冠突平均高度、宽度、厚度及滑车切迹开口纵径分别为18.43±0.56mm、22.53±0.78mm、8.17±0.32mm和20.93±0.34mm,女性为16.35±0.41mm、19.76±0.82mm、6.32±0.83mm和18.48±0.59mm,经统计学分析男性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女性(P<0.05),与男性平均身高及尺骨长度比女性大有关,而开角的大小约30°,无性别差异(P>0.05),与身高及尺骨长度无关。根据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在冠突内侧止点位置与冠突高1/2的关系,有3种类型。结论:根据正常成人尺骨冠突测量数据及肘关节尺侧前束在冠突内侧止点处的位置,可为临床重建尺骨冠突及尺侧副韧带前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与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因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7例患者。其中35例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retaining,CR)假体,32例为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osterior cruciate-substituting,PS)假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 PS组患者手术时间(91.77±6.53) min大于CR组(87.48±5.8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组术后引流量(315.81±18.34) mL明显大于CR组(203.67±14.5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及PS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均获得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膝关节的情况和术者的个人经验来选择假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20膝)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置换髌骨(观察组)或不置换髌骨(对照组)者各60例.术后随访2年,采用KS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应用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的KSS功能评分分别为(80.4±13.8)分、(88.4±6.1)分、PS评分分别为(19.6±4.6)分、(24.9±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11.2)分、(76.3±12.4)分和(17.1±3.3)分、(18.5±2.2)分,而VAS评分[(3.3±1.1)分、(2.4±0.9)分]低于对照组[(4.3±1.3)分、(3.5±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置换髌骨可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而对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行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的中期膝前痛情况。方法 选取2006至200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行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固定平台组和活动平台组。所有患者均未置换髌骨。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膝前痛发生率、膝前痛评分、髌骨评分、KSS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Function Score),并进行术前术后和两组间的比较。拍摄术后膝关节正侧位和Merchant位X线片,观察髌骨位置情况。结果 共63人、85膝纳入研究。其中活动平台组31人、45膝,随访时间3.9~7.6年,平均(5.9±1.1)年。固定平台组30人、40膝,随访4.2~8.1年,平均(6.4±1.3)年。两组患者术后膝前痛评分、髌骨评分、KS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但两组患者间术后上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X-ray均未显示明显的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结论 非置换髌骨的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置换术均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前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中期效果满意。相比固定平台假体,活动平台假体的应用并未显著地改善术后膝前痛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髋臼CT三维重建图像对中国人髋臼形态进行相关测量,为髋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96例(192侧)成年髋关节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髋臼指数(AA)、CE角、ACE角、前倾角(AVA)、外展角(ABA)和髋臼上下径(SID)参数.结果:总AA为(8.78±5.34)°,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