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强大的抗原递呈以及免疫调节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认为,DC具有调控免疫应答的作用,不仅可激发免疫反应,也可介导免疫耐受.DC的这种异质性决定了DC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肿瘤的研究现状,肿瘤患者机体存在着免疫功能低下,结合树突状细胞(DC)研究最新成果,提出DC抗原递呈功能低下,导致肿瘤免疫逃逸是患者机体正气亏虚重要的表现形式。将中医扶正培本治则即提高机体抗邪机能的机制与DC抗原递呈功能有机地结合,应用中医药作为外源性免疫调节剂干预和调节患者DC抗原递呈功能,揭示其基因调控机制,可望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开辟全新的研究思路与治疗途径,并为中医药参与高效DC疫苗制备与研究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的免疫抑制细胞,几乎抑制所有的免疫反应,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树突状细胞(DC)作为一类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抗原识别、递呈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启动免疫应答和诱导免疫耐受的双重特性,对机体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起关键作用。作为在HBV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两个免疫细胞群——Treg与DC,探讨二者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必将为进一步探索治疗HBV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廖兴胜  谢小薰 《医学综述》2005,11(9):769-771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不仅具有抗原递呈能力,而且能启动机体的初次免疫应答。以往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缺乏DC,现在不仅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DC,而且通过实验表明DC具有良好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其主要功能为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B淋巴细胞,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有别于其他APC,DC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DC在肿瘤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及递呈过程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DC疫苗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支良 《医学综述》2012,18(5):667-670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能诱导免疫应答的产生,同时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调节中也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目前,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并提出耐受性DC的概念。现就耐受性DC的体内迁移过程、体外获得以及在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耐受性DC在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朱其荣 《重庆医学》2012,41(18):1874-1877
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生物学特征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首次在小鼠脾中发现DC。DC是目前所知的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是自体、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重要的刺激细胞,作用比其他APC强10~100倍[1]。未成熟的DC位于抗原入侵部位,具有捕获、处理抗原的能力,但因缺  相似文献   

8.
DNA疫苗为疫苗学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免疫策略,小鼠动物模型的试验研究已经证实了其较好的免疫效果,但在人体及灵长类动物试验中DNA疫苗的免疫原性较弱,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仍然是一个挑战。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在递呈疫苗抗原到免疫系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DNA疫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组分布广泛的、由骨髓来源的、具有迁移能力的免疫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DC在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DC已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基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它能通过高效的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来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然而,DC细胞是异质性很高的细胞群体,不同来源,不同部位,不同的表面标记将其分成了多种功能、活性迥异的亚群[1],给人们认识和利用DC带来了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且惟一能激活静息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它能有效摄取加工肿瘤抗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活化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DC的功能活性,增加肿瘤抗原免疫原性,有助于诱导机体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体内扩增及靶向激活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晓星  周霞秋 《医学综述》2005,11(3):269-27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机体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具有激活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和CD4^ 辅助性T细胞(TH)作用,能启动强大的初始性细胞免疫反应,在机体抗感染、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自体DC疫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近两年国内外学者均已注意到DC疫苗制备的费用和技术要求较高、DC在体内的抗原递呈作用还受到病原体、肿瘤组织与宿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体内微环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肺瘤平膏对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干预体外培养体系中树突状细胞(DC)抗原递呈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体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分化成熟DC的诱导培养体系,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PBMC,采用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4、GM-CSF)联合诱导,获得了分化与功能相对成熟的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干预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表面分子表达,及其对DC分泌IL-12含量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肺瘤平膏可上调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膜分子MHC-Ⅱ、CD80、CD83、CD86及CD40的表达,并促进DC分泌IL-12含量。结论肺瘤平膏能够调节DC抗原递呈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既能起始又能够激活抗原特异性初始T细胞应答,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D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在此篇综述中,我们重点关注了肿瘤微环境中DC与信号转导和活化转录因子3信号通路激活及炎症介导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DC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递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当有危险信号刺激时可迁徙至淋巴器官,并递呈抗原给T细胞进而激发免疫应答。大量事实证明,DC浸润程度与许多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DC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也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原因之一。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实验方法的不断涌现,其在肿瘤免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DC疫苗在临床上应用(尤其是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的研究展现出光辉的前景。它已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抗肿瘤手段,成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继手术切除、放化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后又一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DC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功能、体外培养方法和临床应用策略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凡 《医学综述》2011,17(4):542-544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的特殊功能。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表明,DC在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以及DC疫苗等方面在临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其作为肿瘤治疗手段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文中观察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的DC对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的治疗作用. 方法 反复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Lowry法测定肿瘤抗原蛋白浓度,小鼠重组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培养扩增小鼠DC,肿瘤抗原体外冲击制备DC瘤苗,DC瘤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LDH释放法测定CTL的杀伤活性,小鼠皮下接种Ranca细胞荷瘤后72 h皮下接种DC瘤苗,1次/周,共接种3次,荷瘤后4周取瘤体称重. 结果 小鼠RCC Ranca细胞冻融抗原体外冲击制备的DC瘤苗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与免疫表型特征,在体外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生成,对于小鼠RCC Ranca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体内接种DC瘤苗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较等渗盐水对照组及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v,LAK)细胞治疗对照组明显缩小, DC瘤苗治疗组小鼠的瘤体重较等渗盐水对照组(P<0.01)及LAK细胞治疗对照组(P<0.05)显著减小. 结论 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的DC瘤苗对小鼠RCC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DC免疫治疗复发、难治性RCC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免疫系统中桥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起着核心的作用。作为最有力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是最早发起免疫响应和免疫调节的细胞之一,通过对病原体产生合适的免疫应答以及产生免疫记忆,保护机体抵御后续的病原体入侵。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效力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向免疫细胞递呈抗原、影响T细胞亚群分化和诱导免疫耐受等功能.1型糖尿病(T1DM)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DC对其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免疫耐受的维持至关重要,因此,DC与T1DM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DC的分化和功能及其与T1DM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能降低其递呈抗原的效率并促进其凋亡,文中观察TGF-β不敏感肿瘤特异性的DC疫苗免疫后的荷瘤Balb/c小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对小鼠肾细胞癌Renca细胞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利用修饰的TGF-βⅡ型受体(TβRⅡ)质粒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肾细胞癌Renca细胞裂解物负载的DC,获得表达显性负相TβRⅡ(TβRⅡDN)的DC,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mad-2的磷酸化情况,观察TGF-β体外增殖抑制效果。TβRⅡDN的DC疫苗接种荷瘤Balb/c小鼠模型,获取CTL与肿瘤细胞共同孵育51Cr释放实验测定细胞毒作用,同时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细胞因子IFN-γ和IL-2变化情况。结果 TβRⅡDN-DC组细胞与DC细胞表型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对TGF-β增殖抑制不敏感同时检测不到磷酸化的Smad-2,能显著提高免疫小鼠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1);IFN-γ和IL-2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 TGF-β不敏感的DC疫苗能显著提高肾细胞癌荷瘤Balb/c小鼠CTL对相关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