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缪旭  徐晓英 《吉林医学》2014,(22):4862-486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1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98例)和正常尿酸组(8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并将98例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醇降尿酸治疗,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尿酸及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肾脏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在强化降糖、降压、降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数值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中2型糖尿病肾病Ⅴ期较Ⅳ期患者、Ⅳ期较Ⅲ期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有显著作用,且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分期越高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滋阴泄浊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降糖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组同时给予滋阴泄浊方治疗12周,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素氮治疗后有改善(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滋阴泄浊方具有降低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组病程、年龄与无微量白蛋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微量白蛋白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MI、舒张压、空腹血浆胰岛素两组无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均是2型糖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将 9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依据病情程度分组。同时测定糖尿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血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白蛋白排出率、内生肌酐清除率 ,分析胆固醇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酐、尿白蛋白排出率与内生胆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与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白蛋白排出率分别呈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与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 ,高胆固醇血症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降血胆固醇治疗可防治及延缓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6.
赵新刚  徐微微 《中外医疗》2012,31(5):102-103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诺和灵N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7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餐时口服瑞格列奈0.5~1.0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诺和灵N,疗程2个月。观察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变化。结果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比较,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联合诺和灵N可以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改善肾功能,控制血糖,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放射免疫分析法对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常规生化检查方法检测血肌酐、尿酸、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详细记录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血生化指标以及相关临床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尿微量白蛋白在血生化指标改变之前即已出现,其含量的增加伴随着肾功能的恶化。高尿酸血症、血糖控制不良等因素可加剧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结论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信号,其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涌  王丹 《广州医药》2006,37(4):9-1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根据血尿酸水平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肌酐、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对照分析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结论 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血症组,提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依帕司他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对比,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优于对照组,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接受正常控制血糖药物,配合使用依帕司他治疗,改善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控制糖尿病肾病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21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高尿酸(HUA)组118例和正常尿酸(NUA)组303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静脉血糖(FPG)、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蛋白(UTP)、尿肌酐(UCR)、尿尿酸(UUA)。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8.03%,HUA组的体质量指数( BMI )、舒张压、TG(甘油三酯)、AST(谷草转氨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血肌酐、尿素氮、UCR、UMA、UTP较NUA组明显升高, 而HDL、FEUA 、Ccr均明显低于NUA组。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TG、血肌酐、尿酸排泄分数、肌酐清除率是 SU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存在更明显的肥胖,脂代谢紊乱,肝肾功能损害,是发生高尿酸血症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高者,采用洛汀新10mg/d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其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变化.结果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洛汀新治疗,有明显降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素氮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改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时,即用ACEI(洛汀新)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榕枫  邹玲梅  欧红芹 《安徽医学》2018,39(10):1218-122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血尿酸、血糖、血脂、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白蛋白量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6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47例。分析各组间患者血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UAER与血尿酸等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白蛋白尿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血尿酸、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尿酸、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大量白蛋白尿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收缩压越高、血尿酸及三酰甘油水平越高是白蛋白尿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血尿酸、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 D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 ACR)分为3组,分别是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同时对3组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尿酸( UA)、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CRP)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中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被纳入回归方程,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欠佳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丽荣 《中原医刊》2007,34(16):30-3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和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结果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甘油三酯、血肌酐、体重指数、收缩压较正常尿酸血症组显著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尿酸血症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依据尿蛋白/肌酐比(ACR)和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5例),微量蛋白尿组(36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例),肾功能衰竭组(21例),以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尿L-FABP含量,同时检测血肌酐(Scr)、尿肌酐、肝功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量、尿白蛋白等指标。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尿L-FABP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P <0.01),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健康组( P<0.05),微量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组( P <0.01),临床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组( P<0.01),肾功能衰竭组尿L-FABP水平高于临床白蛋白组( P <0.01);尿L-FABP水平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 )呈负相关( r =-0.812, P <0.01),尿L-FABP水平与Scr呈正相关( r =0.901, P <0.01),与HbA1c无关( P >0.05)。结论尿L-FABP水平不但可以更早预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可以监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普通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深入了解各项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72例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收集整理,记录患者身高、体重等各项生理指标并运用生化蛋白分析仪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及彩超对血管斑块探查,分析各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疗价值.结果 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β2微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微量白蛋白均升高,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经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是与包括体重、血糖、血脂、蛋白质等多因素代谢紊乱有关,通过规范合理治疗能使病情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联用治疗2型糖尿痛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108例合并糖尿病早期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替米沙坦组(80mg/天),依那普利组(10mg/天),联合治疗组即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80mg/天+依那普利10mg/天),3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各组治疗4月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血钾水平。结果3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压均有下降,且联用组较单用组下降更显著,而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血钾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比单药使用更能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诺飞  杜开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63-18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异常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2型糖尿病高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和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组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比较,表现为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脂代谢紊乱,联合检测可作为监测早期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螺内酯配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脑钠肽的影响,以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与螺内酯配伍治疗(治疗组)和单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分别检测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脑钠肽(BNP)、血肌酐(Sc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钾等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钾、肌酐等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UAER、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UAER、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螺内酯配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及脑钠肽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否相关。方法 :选择 4 6例无高血压、肾炎、尿路感染病史的 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两组均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浆内皮素。两组血浆内皮素的比较采用t检验 ,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为 (92 1± 2 6 9)pg/ml,而正常白蛋白尿组为 (5 0 8± 7 6 )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 <0 0 1) ;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压、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糖化血红蛋白间无相关性 ,而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 (r=0 5 12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病人血浆内皮素的水平升高 ,且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这些发现支持内皮素在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