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6--2011-03纳入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包括脊髓中央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4例,其他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12—60个月随访40例,平均(25.2±17.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为68.5%;但双上肢功能恢复较差,出现双手不同程度肌肉萎缩5例;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断钉、断棒及颈椎失稳;CT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椎管扩大成形满意,无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原因导致颈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导致脊髓损伤;压迫营养脊髓的血管,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自2000~2002年共收治1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潜行式椎板内板切除扩大颈椎管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原因导致颈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导致脊髓损伤;压迫营养脊髓的血管,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自2 0 0 0~2 0 0 2年共收治1 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潜行式椎板内板切除扩大颈椎管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1 2例,女3例。年龄39~82岁,平均5 7岁。入院前,患者病程在半年至3年不等,颈部有轻微外伤史或无明显诱因引起病情加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功能障碍的不全瘫表现。临床表现及分类[1 ] :脊髓受损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消失、迟钝或过敏,四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置钉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对本科收治并采用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设计定位导板,术中依据定位导板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螺钉角度,制备钉道,辅助完成颈椎椎弓根钉置钉。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拍摄颈椎CT,使用PSR分级评价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其中PSR Ⅰ级88枚,Ⅱ级4枚,没有出现Ⅲ级螺钉,置钉成功率100%。[结论]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螺钉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单侧显露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侧显露的颈椎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侧显露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行CT复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6例患者21个颈椎节段,有3例共发生4处椎弓根骨折。结论:该术式的可行性存在疑问。  相似文献   

6.
颈椎管狭窄症与颈椎失稳症多是颈椎退变的表现,两者常相伴发生,相互促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本院2002-2008年对26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颈椎失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钉一棒系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板)和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吊固定椎板)。记录颈椎管矢状径和颈椎管横截面积,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JOA评分:术后2、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对维持椎管扩大的效果优于丝线悬吊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后脊髓漂移与疗效相关性及脊髓漂移机制。方法:①选择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行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94例,男62例,女32例,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4例,全椎板切除术4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随访1~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术前应用CT及MRI可明确诊断,椎管扩容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随访1-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术前应用CT及MRI可明确诊断,椎管扩容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侧颈椎管扩大术至今已有 2 5年的历史 ,有学者报道 10年以上随访取得满意疗效。既往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主要用于治疗脊髓性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我院近 10年间将此术式用于其它颈部疾患的治疗 ,如颈椎管内肿瘤、颈脊髓空洞症、颈椎外伤、颈椎管发育畸形等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36例 ,女 10例 ,年龄 11~ 72岁 ,平均 39.6岁。脊膜瘤 6例 ,颈脊髓空洞症 1例 ,脊髓型颈椎病 16例 ,颈椎管发育畸形 1例 ,颈椎外伤 2 2例。2 .手术方法 :颈后正中切口 ,沿C3~ 7棘突作C3~ 7椎管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钛网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1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椎板钛网成形术 ,对结果进行临床和X线片评定。结果 平均随访 2 1 7个月 ,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无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颈椎板成形术后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 4 7mm ,钛网位置无变化 ,已被再生的自体骨固定。结论 钛网椎板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改良中野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良中野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王义生,左铁臣,王利民,张春霖,皮国富,翟福英,许振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作者设计一种改良中野术式,自1991年11月~1992年11月,治疗不同原因所致颈椎椎管狭窄症1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对于颈椎管狭窄症、多节段颈椎病、连续和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患者的治疗应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已基本达成临床共识[1]。我们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应用瑞典Spineart公司的LA椎板夹行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手术29例,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1例,女8例,年龄59.8±14.8岁(45~76岁)。退行性颈椎管狭窄患者21例,多个颈椎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钛网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1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椎板钛网成形术,对结果进行临床和X线片评定。结果 平均随访21.7个月,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颈椎板成形术后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4.7mm,钛网位置无变化,已被再生的自体骨固定。结论 钛网椎板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颈椎后路手术方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开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优良率,观察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角变化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JOA评分优良率观察组(90.32%)高于对照组(64.52%)(P0.05);颈椎曲度角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均较术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术中出血量少,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颈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颈前不适感、吞咽困难、颈后轴性疼痛等症状。术后3个月MRI显示颈椎管扩大良好,脊髓前后压迫均完全解除。术后1年颈椎CT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融合良好,椎板单开门状态维持良好,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术后1年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微型钢板的应用有利于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更广泛开展,手术安全性提高,可以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18.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邵林,潘海涛,王新婷,孙钟万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简称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我院从1991年~1993年诊治20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5~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弹性单开门术式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并分析了32例颈椎管狭窄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9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52.8岁。32例均采用特制咬骨钳手术操作的后路弹性单开门术。结果32例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6年,29例全部恢复,2例术后症状部分改善,1例没有恢复。结论采用特制咬骨钳操作的后路弹性单开门术治疗继发性颈椎管狭窄症,术式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Chiari—Ⅰ畸形的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合并Chiari—Ⅰ畸形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21—66岁,平均38.6岁;27例合并脊髓空洞。均一期由神经外科医师行后颅窝减压术、骨科医师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22例合并较大脊髓空洞者同时进行空洞穿刺抽吸术。结果:34例手术时间平均155min,平均出血量350ml;10例术后出现轴性症状,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8例术后获得6个月-8年(平均2年10个月)随访,按Odom疗效标准评定,优7例,良10例。优良率为60.7%。26例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术后复查了MRI,15例患者的脊髓空洞消失,6例较术前明显缩小,5例无改变。结论:对合并Chiari—Ⅰ畸形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一期行后颅窝减压和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