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益气、行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绍祥  黄鹂  刘小虹  刘亦选 《新中医》2002,34(11):18-20
目的:初步探讨行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作用机理。方法:从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择气滞心血瘀阻证30例和气虚心血瘀阻证30例,并随机分配到行气活血法组和益气活血法组中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气虚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比气滞心血瘀阻证患者严重,ET与NO间的平衡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平衡明显倾向于ET;气虚心血瘀阻证患者TXB2、6-Keto-PGE1α间的平衡;2种治法对证治疗时,效果最佳。结论:辨证论治能发挥治疗的最大效应。益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血瘀阻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修复受损的内皮细胞,调节NO与ET、TXB2与6-Keto-PGF1α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冠心病证型与P-选择素(CD62p)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含量变化的关系,53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尖化膜标志物可溶性粘附分子CD62p,用放免法测定TXB2、6-Keto-PGF1α含量,从分子水平研究血小板活化及T/P比值与冠心病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发现,33例心血瘀阻型患者以CD62p、TXB2升高为主,20例气阴两虎型患者以6-Keto-PGF1α降低为主。有助于阐明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内在本质,对治疗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温心胶囊对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血小板GMP-140及TXA2/PGI2的影响。方法;采取高脂饮食,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及寒冷刺激方法,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证模型,同时观察温心胶囊对血小板GMP-140及TXA2/PGI2的影响。结果:温心胶囊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GMP-140含量,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α含量增高,结论:温心胶囊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探讨了藏红花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机理。共治疗30例,藏红花治疗组20例,丹参对照组1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选90%,丹参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0例患均作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TXB2、6Keto-PGF1a TPA.PAI及心电图等检测.结果显示:藏红花能降低全血比粘度,降低TXB2、调节TXB2/6Keto-PGF1a的平衡,提高TPA的活性,减弱PAI活性。心电图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研究说明藏红花为治疗冠心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治疗对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和血瘀证相关的实验室指标(TXB2、6-keto—PGF1α-ET、NO)的变化。结果:PTCA+STENT治疗冠心病后7天、30天较治疗前血瘀证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TXB2、6-keto—PGF1α ET)均明显降低(P〈0.05),而NO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PTCA+STENT治疗冠心病后30天与治疗后7天血瘀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CA+STENT治疗冠心痛后30天较治疗后7天TXB2、6-keto—PGF1α、ET升高(P〈0.05),而NO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TCA+STENT治疗在短期时间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表现,但长时间有潜在引起再次发生或加重血瘀证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黄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血瘀客观指标的变化及温阳活血退黄方的效应。方法:放免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浆Cor、ACTH、TXB2及6-Keto-PGF1α含量。结果:阴黄证模型组较政党对照组,阳黄对照组Cor、ACTH含量呈降低趋势,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各药物治疗组与阴黄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升高趋势,阴黄组与阳黄组,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TXB2值明显增加(P<0.01或P<0.05),6-Keto-PGF1α降低(P<0.05),温阳活血退黄方高剂量组与阴黄对照组比较,TXB2明显减少,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低剂量组与阴黄组比较P<0.05,而茵陈术附汤组与阴黄模型组比较,血浆TXB2、6-Keto-PGF1α值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且阴黄组较阳黄组TXB2显著升高(P<0.001),结论:阴黄证大鼠无明显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血瘀是其基本病机之一,温阳活血退黄方有较好的活血化瘀通络作用,优于传统组方茵陈术附汤。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探讨了分证与微观血瘀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采用大肠杆菌内素毒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造成温病气分证模型,观察模型组病理学、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光镜下肺脏有微血栓存在,且模型组动物出现t-PA/PAI、NO/ET、TXB2/6酮-PGI1α平衡破坏。结论:温病气分证存在微观血瘀,温病气分证微观血瘀形成机理可能与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如ET/NO、t-PA/PAI、TXB2/6-酮-PGI1α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98名健康人、109例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血栓素A2/前列环素(TXA2/PGI2)平衡的关系,发现血瘀证组血小板脂质过氧化物(PL-LPO)、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栓素B2明显增高,非血瘀证组血小板超氧化物歧化酶(PL-SOD)、血小板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L-SeGSHPx)、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全序列基因测序法对556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ApoE基因分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水平的关系。结果:各体质组的E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组,E3/4频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另外气虚质E3/3高于血瘀质和阳虚质,而血瘀质和阳虚质的E3/4高于气虚质;血瘀、阳虚和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各基因型组ET和ET/NO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血瘀体质心血瘀阻证患者基因型组内,E3/4+E4/4基因型ET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阳虚和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各基因型组内ET、NO、ET/NO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E3/4、E3/3ApoE基因型可能为CHD心血瘀阻证的易感基因型,在不同体质之间有一定差异;血瘀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携带E4等位基因的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具有“升高ET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药对血瘀证心肌IRI家兔炎症因子与内源性活性因子影响,以探讨活血化瘀药对心肌IRI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血瘀证家兔IRI模型,观察活血化瘀药对炎症因子(TNFα和IL-2)、内源性活性因子(TXB2和6-酮-PGF1α),以及心肌酶(LDH和CK-MB)的含量变化。结果:IRI组TNFα、IL-2、TXB2、LDH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6-酮-PGF1α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P〈0.01);丹参和川芎嗪组可以对抗TNFα、IL-1、TXB2、LDH和CK-MB水平升高,提高6-酮-PGF1α的水平,与IRI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活血化瘀药可以调节内源性血管活性因子TXA2/PGI2平衡,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这可能是其保护心肌IRI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感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基本特征,关于其病因病机,现代多认为与情绪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其与发病肝脾密切相关。通过对对近20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的统计学处理,发现:临床上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证候表现以脾胃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以烦躁易急等精神症状为次,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结论:肠易激综合合征的发生以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雨田 《山西中医》2002,18(1):9-10
采用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血压均下降(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P<0.01),差异亦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证候基因组学和证候蛋白质组学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新学科的发展,论证了证候基因组学、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分析和讨论了其研究难点及解决措施,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16.
论麻杏石甘汤证无表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仲景麻黄与石膏同用,若要保留方中解表功能,一是麻黄用量大于石膏用量(可因表证轻重配伍辛温解表之品);二是在麻黄用量小于(或等于)石膏用量时,必定配伍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如桂枝汤等)。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虽用4两,生石膏则用至半斤,麻黄与石膏之比是1∶2。此时,由于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用量一倍,也无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则本方实无表证。  相似文献   

17.
尿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已婚女性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特征,将尿道综合征分成5个类型论治,提出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困、下注膀胱,可兼气滞、血瘀、阴亏,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为病,湿为本,热为标,热为湿困蕴化而成。除湿热之邪,湿宜“温”化,热要“凉”清。治疗湿热之证,要寒、温药并用,寒而不过以免助湿,温而不多以防助热,四诊合参,在定性湿热的基础上,仔细分辨“湿”与“热”孰重孰轻,准确把握寒、温药的用药比例,小心进退,力求无偏,是治疗湿热证有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近20年文献的研究,探讨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病位依次为脾、肝、肾、心。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正虚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邪实以气滞、痰湿、瘀血为主。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文献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史梅莹  赵燕  王天芳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72-1674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PCOS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建立PCOS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为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2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181篇文献,其中调查研究48篇,干预研究133篇;2)调查类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64种,涉及29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3)干预类研究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50种,涉及22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和血瘀证;4)2类文献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为肾、肝、脾;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有虚、痰湿(浊)、血瘀、气滞、阳虚,另外,调查类文献中还有阴虚,干预类文献中有火(热)。结论:临床中,对PCOS的辨证结论虽繁杂、各异,但涉及的证候要素相对集中;本研究所归纳、提炼之证候要素,可为制订该病的临床辨证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候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的分布,学术界提出了与中医心、肝、脾、肾四脏相关的单一或组合的多种证型.在代表行业和国家标准的权威文献中,本病肾阴阳两虚证未能列入其中.通过对本病症状表现、临床用药规律的考察确认,肾阴阳两虚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本质.本病比较多见的肾阴虚证和部分肾阳虚证与其他疾病的同类证不同,其特点是在肾阴虚证以阴虚表现为主的基础上,伴见某些阳虚表现;而肾阳虚证以阳虚表现为主的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阴虚征象.从本质上说来,两者皆属肾之阴阳两虚.据此,建议在对本病进行辨证规范时,将肾阴阳两虚证正式列为基本证型;在治疗上应有意识地兼顾温阳与滋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