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构建含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基因CT145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4/CT703,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全长CT145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4,双酶切和测序检测重组质粒正确性.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并用免...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从人外周血总RNA中扩增TREM-1 基因的全长cDNA,插入克隆载体pUCm-T,BamH I和Pst I,酶切后将目的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构建含有TREM-1的重组质粒pEGFP-TREM-1,转染293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Western-blot鉴定蛋白表达.将pEGFP-TREM-1重组质粒转染THP-1细胞,100 ng/ml LPS刺激24 h后,半定量RT-PCR检测TNF-α和IL-1β基因的 mRNA水平.结果:经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克隆的基因片段为TREM-1基因;经转染的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荧光,并能表达TREM-1蛋白;重组TREM-1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增强TNF-α和IL-1β基因的mRNA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表达TREM-1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3-TREM-1,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蛋白C(PC)基因P275S突变导致遗传性P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C基因野生型和P275S突变型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和COS 7细胞进行体外表达。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的PC抗原;实时荧光RT-PCR(real time,RT-PCR)检测转染细胞PC mRNA表达量的改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C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的分布。结果转染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的PC P275S抗原分别为野生型PC抗原的22.6%和78.9%;实时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PC相比,PC P275S突变体在mRNA水平没有减少;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野生型PC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均有大量分布,而PC P275S突变蛋白主要位于内质网中。结论分泌障碍和细胞内降解是PC P275S导致PC缺陷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从重组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S2S中分离出经过测序鉴定的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preS2 S)基因片段,将其亚克隆于pVAX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编码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卡那霉素抗性真核表达质粒pVAX-S2S,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HBsAg呈阳性,说明重组质粒pVAX-S2S在体外能够有效表达HBsAg,为进一步的体内免疫反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株KG-1中Mxil基因SID和bHLHzip区突变情况并构建Mxi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转染真核细胞后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RT-PCR和SSCP分析KG-1细胞株Mxil基因的突变,将Mxi1野生型/突变型基因cDNA插入到pDs-red2-N1质粒中,构建pDs-red2-N1/Mxi1(野生型/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方法将质粒转染COS-7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RT-PCR检测转染后Mxi1基因的表达。结果 Mxi1基因突变位于Helix II区第82编码子的CAT/TAT(His/Tyr)。成功构建pDs-red2-N1/Mxi1(野生型/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电泳可以看到在4700、1845bp存在两条电泳条带, Mxi1基因在COS 7细胞中得到表达,转染后COS-7细胞红色荧光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为18.07%,表达高峰出现在转染后第3天,并可持续表达6d左右。结论 Mxi1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bHLHzip存在基因突变,Mxi1突变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真核细胞COS-7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封闭肽与IgG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表达和生物学活性.方法 将合成的TNFR1封闭肽(TNFR1BP)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IG/3C,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G/3C-TNFR1BP;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转染COS-7细胞;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中TNFR1BP/IgGFc融合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抑制实验、细胞毒抑制实验检测融合蛋白对TNFR1的封闭作用.结果 经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TNFR1BP基因正确插入质粒pIG/3C.ELISA检测证实,在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有融合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抑制实验和细胞毒抑制实验证实融合蛋白能结合L929细胞表面的TNFR1,并能抑制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sTNF-α)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并实现TNFR1BP/IgGFc融合蛋白真核表达;体外实验证实此融合蛋白可通过与细胞表面TNFR1结合,从而拮抗sTNF-α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SARS病毒S2蛋白的原核表达与DNA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SARS冠状病毒(SARS-CoV)S2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研究该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RNA扩增得到SARS-CoV-S2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构建pET-28a-SARS-CoV-S2和pCDNA3.1-SARS-CoV-S2质粒.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28a-SARS-CoV-S2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plysS中表达融合蛋白;并将重组pCDNA3.1-SARS-CoV-S2质粒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被免疫小鼠的抗体应答情况.结果 应用RT-PCR技术,从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扩增得到大小约为998 bp SARS-CoV-S2基因片段后,构建了含SARS-CoV-S2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ARS-CoV-S2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ARS-CoV-S2;通过IPTG诱导,重组pET-28a-SARS-CoV-S2质粒在表达菌BL21(DE3)plysS内表达S2融合蛋白;用纯化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基因枪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表达SARS-CoV-S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ARS-CoV-S2.重组pCDNA3.1-SARS-CoV-S2质粒可作为DNA疫苗使被免疫小鼠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为建立SARS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和研制SARS DNA疫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血管活性肠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血管活性肠肽(VIP)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克隆有信号肽序列的VIP 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含VIP的重组质粒pcDNA3.1-VIP,转染COS-7细胞,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蛋白,细胞因子释放抑制法测定生物学活性.结果:经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克隆的基因片段为带有信号肽序列的VIP基因;经转染的COS-7细胞表达VIP蛋白,并能有效地抑制巨噬细胞的TNF-α释放.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IP.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带FLAG标签的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Y211A、Y211D突变型重组质粒,真核表达及鉴定。方法以FLAG-PCNA野生型基因为模板,运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扩增出带突变位点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N-FLAG,进行双酶切实验和测序验证。然后,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FLAG-PCNA(Y211A)、FLAG-PCNA(Y211D)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正确,获得PCNA蛋白突变体。结论成功构建了带FLAG标签的PCNA蛋白Y211A、Y211D真核表达载体,验证了突变型PCNA融合蛋白的表达,为PCNA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BV T1862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HBV前C/C基因EB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诱导前C/C基因T1862变异,经PCR-RFLP初筛并经测序终鉴定出阳性克隆后,以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突变前后的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 以ELISA 检测HBeAg的表达量。结果未突变的重组质粒可稳定表达HBeAg,突变后的重组质粒未能检测到HBeAg表达。结论 HBV前C/C基因1862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体外研究该点突变引起HBV的一系列生物学改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观察S100B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或脑损伤(HIE)患儿血液中变化,并分析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缺氧缺血性脑病或脑损伤患儿48例作为HIE组,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HIE组,另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种S100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IE组患儿急性期S100B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S100B含量水平降至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HIE患儿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而病情得到控制恢复后该蛋白含量又降至正常水平,可以认为血清S100B检测对HIE患儿具有一定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